养生健康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

“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时有肺部充血,引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痰中带血等症状。右心衰竭时有大循环充血,引起颈部静脉充盈、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根据病情轻重,心功能可分为四级: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性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到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已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IV级,体力活动重度受到限制,任何活动都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至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及分类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加大以及药物作用。

心力衰竭的原因

1、基本病因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诱发因素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不当活动及情绪,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急性心力衰竭预防

综合性防治心衰的方案包括将专科医生、基层医生、患者及其家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可以显著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1.一般性随访

每1~2个月一次。了解患者基本状况、肺部Up音、水肿程度、心率和节律等药物应用的情况。

2.重点随访

每3~6个月一次。增加心电图、生化检查、BNP/NT-proBNP检测,必要时做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3.患者教育

(1)让患者了解心衰的基本知识,能识别反映心衰加重的一些临床表现。

(2)掌握调整基本药物的方法:①水肿再现或加重、尿量减少或体重明显增加2~3kg,利尿剂应增加剂量;②清晨静息心率应在55~60次/分,如≥65次/分可适当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用量;③血压降低者,暂时不增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剂量。

(3)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各种感染、不擅自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药等。

4.出现下列情况,立即就诊

心衰加重、血压不稳定、心率和心律明显改变。

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

(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以慢性居多。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 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有收缩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舒张功能异常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它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存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和心室的顺应性降低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室压力—容量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因而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有:①左室松弛受损。特别如在心肌缺血时,心肌肌浆网摄取ca2+的能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游离ca2+的水平降低缓慢,致主动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和心肌僵硬度增加(伴有心肌纤维化),舒张期心肌扩张能力减弱(顺应性降低)。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于有显著心肌肥厚、心腔大小正常并心率增快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的向心性肥厚期;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等。

(四)按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无症状性(asymptomatic)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是指左室已有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50%)而尚无心力衰竭症状的这一阶段。可历时数月到数年。业已证实,这一阶段已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心衰的护理方法

很多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关注自己的心衰疾病,而且很多时候造成患者心衰疾病的严重。所以很多时候做好心衰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那么、心衰的护理有什么呢?一起来认真了解下心力衰竭的护理吧。

心衰的护理方法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以上心衰的护理方法就为广大患者讲述到这,不管心衰患者的病情如何,都要做好护理,当然除了心衰的护理外,做好心衰科学治疗也是尤为关键的,希望大家都要注意自己心衰的现象,做好及时性的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1.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2.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皿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

3.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心理护理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兔过度劳累,进行适量体格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3.有心律失常者应按医嘱服药,定期随访。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其体温与脉率增速不成正比。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

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记录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4.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对症护理

1.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2.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皿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

3.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心理护理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兔过度劳累,进行适量体格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3.有心律失常者应按医嘱服药,定期随访。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风湿性心脏病的并发症护理

1、 心力衰竭 执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2、 心房纤颤 给此类病人数脉搏时,按脉搏短绌数计算。服用奎尼丁治疗时,应观察心率及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并注意休息。电除颤治疗时,要了解电除颤的全过程,密切配合医师成功转复。术后注意神志、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护理病人至清醒、防止坠床。

3、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执行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4做好出院前卫生宣教工作。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建议风湿稳定后切除扁桃体,生育期女病人应避孕后节育等。

以上几点就是专家针对于风湿性心脏病这种疾病出现并发症时候怎么护理给出的建议,您看完之后应该对这种疾病在护理上有了大概的方向了。因为现在很多疾病无论是在检查上还是在治疗上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为此我们不必担心,只需要做好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该做的事情即可。

急性心肌梗死的对症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那么,如何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呢?

对症护理:

1.疼痛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并遵医嘱给予解除疼痛的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严重者可选用吗啡等。

2.心源性休克应将患者头部及下肢分别抬高30o~40o,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或肺微血管楔压进行监测。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按时翻身预防肺炎等并发症,做好24h监测记录。

3.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护理见各有关章节。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一般护理:

1.休息与环境有条件的患者应置于单人抢救室或心血管监护室给予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尤其在前24h内必须连续监测,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如氧气装置吸引装置、人工呼吸机、急救车,各种抢救机械包以及除颤器、起搏器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完全卧床休息3~7d,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从第二周开始,非低血压者可鼓励患者床上作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两周后可扶患者坐起、病情稳定患者可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对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2.饮食基本按心绞痛患者饮食常规,但第一周应给予半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

3.保持大便通畅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心理护理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及分类

心力衰竭的原因

1、基本病因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诱发因素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不当活动及情绪,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体位

患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2、饮食

患上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吃易消化的食物,并且每次要少量多餐。同时饮食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过分的摄入盐。

3、出入水量管理

严格限制饮水量和静脉输液速度,每天液体摄入量一般宜在1500ml以内,不超过2000ml。保持水出入量负平衡500ml/d,严重肺水肿者的水负平衡为1000~2000ml/d,甚至可选3000~5000ml/d,以减少水钠潴留、缓解症状。3~5天后,如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星,逐渐过渡到出入水量大体平衡。在水负平衡下应注意防止发生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等。

二、病因治疗

(1)祛除诱因

最常见的诱因为严重心肌缺血或梗死。合并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者控制血压;合并心律失常者应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感染者及时治疗等。

(2)基本病因

待紧急对症处理完毕,病情稳定,可进一步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空间隔穿孔、腱索断裂等,待病情稳定4~6周后可行手术治疗。

三、药物治疗

1、镇静

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使病人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神志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2、血管扩张剂

静脉滴注硝普钠或酚妥拉明以降低肺循环压力,但应注意勿引起低血压,也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二硝酸异山梨醇降低肺循环静脉压。

相关推荐

急性心力衰竭并发症

心力衰竭时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如下: (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瘀血,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菌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应肺部呈现浊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湿罗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或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起病后12-36小时或数天后在下肺野出现三角形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郁血,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心瓣膜狭窄,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快速异位心律,临床上以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为特点。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很多心力衰竭患者都很困惑这个问题,可是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呢,更多的患者会把自己教给医院,可是小编却认为患者应该更多的了解如何治疗心力衰竭,下面小编总结了关于心力衰竭的一些简单治疗一些简单的介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会出现呼吸困难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突然感到极度呼吸困难,迫坐呼吸,恐惧表情,烦燥不安,频频咳嗽,咯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状痰液,严重时可有大量泡沫样液体由鼻涌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罗音,心脏听诊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脉搏增快,可呈交替脉,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心原性休克。 急性肺水肿: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现。多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突发严重的左心室排血不足或左心房排血受阻引起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所致。当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时,液体即从毛细血管漏到肺间质、肺泡

导致心力衰竭的三个原因

如果发生了心力衰竭这种疾病,患者的心脏这一重要器官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该病要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该病过度的伤害患者,但最好能通过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好好的预防该病。接下来就跟大家介绍引起心力衰竭的3个原因。 1、呼吸道感染 如果患者在平时不太注意天气的变化,而没有适当的增减衣服,就很容易引起感冒,这样就会使呼吸道感染病菌,从而引发心力衰竭这种疾病。还有,如果要去人比较多的公共场合时,最好要戴上口罩,以防止病菌侵入身体,导致该病的发生。 2、脾气不好 脾气不好也是心力衰竭的

如何护理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

1.发现患有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均应去医院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休息,定期复查。肺心和风心病人主要是预防感染,避免感冒。肺原性心脏病病人注意排痰,或由他人协助拍背排痰。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时,最好在饭中服用,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冠心病人可经常服用软化、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减少和避免心绞痛的发生,如舌下含硝酸甘油片。 2.病人服用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物时,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如每分钟低下60次,应停服1次,并把情况告诉医生,根据医嘱酌情减量。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看东西有重影和发黄

急性心力衰竭病因原来是这三点

1急性容量负荷过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外伤所致乳头肌功能不全、腔索断裂、恕膜穿孔、室间隔穿孔和主动脉瘤破裂等。静脉输血或输人含钠液体过快或过多时也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2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如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重症心肌炎等这些都会引起急性心力衰竭。 3心脏机械性障碍:左房教液瘤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口狭窄,严重阻碍血流通过二尖瓣口,致左房压急剧升高。常见的风湿性二尖辨狭窄患者,在出现某些诱因时,加情绪激动、劳累、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妊娠、分娩、输液量过多、心律失常、心率过快或过慢等,右心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病的一种,对于心力衰竭的了解我们知道老年人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比较多,然而却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患有心力衰竭。对于心力衰竭这类慢性疾病,由于它的潜伏时间长,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的病因,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治疗。心力衰竭可发生在原发心脏病基础上,也可为其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将心力衰竭病因大致分三类。 心肌收缩性减低,心室射血速度减慢,射血量及射血分数减低。多由原发性心肌病变所致。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为婴儿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力衰竭能治疗吗

能的,按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采用面罩呼吸机治疗。 3.吗啡:吗啡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具有小血管舒张的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4.快速利尿:除利尿作用外,本药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5.血管扩张剂:在严密监测血压前提下,静脉滴注。 6.正性肌力药。 7.洋地黄类药物可考虑静脉给药,最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 8.机

心衰的护理方法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

心衰患者的日常护理

1、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一定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大部分急性期和重症的心力衰竭患者,是需要卧床休息的,当心功好转后,应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等,当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感到有心慌、气急与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2、对日常生活中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要有正确的认识,减少诱因,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劳累、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对慢性心衰病人来讲,无论遇到何种感染,均应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体弱患者有感染时,体温一定很高,可能只表现为倦怠、嗜睡、食欲不振等,应注意观察。 3、心力衰竭的治疗虽然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