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饮食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饮食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饮食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对此祖国医学早有论述。如《内经》有“仆击偏枯…… 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的记载。意思是说过食肥甘厚味,可使人突然中风偏瘫。

为什么饮食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饮食成分的不同,可影响人的血压、血脂、血糖以及钠、钙等离子的含量,这些都是与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众所周知,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它们与脑血管病都有关系。如食物中糖的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过多地摄入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脂,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所以,饭不可吃得太饱,可适当多吃一些含纤维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含果胶的水果。

脂肪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鸡蛋、鱼子、肥肉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对此也应有所限制,而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含胆固醇较低,可适当多吃一些。

蛋白质饮食可延缓血管壁弹性减退进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血压,促使钠离子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所以,对蛋白质饮食不必限制。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果膳食中含盐量较高,则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脑血管病。据报道,日本北海道地区,人们盐的摄入量相当大,每天15~20克以上,84%的成人患高血压,而且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在我国,对北方有些地区进行人群调查,也有类似情况。因此,在膳食中应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宜降低到10克以下,当然最理想的是保持5克左右。而那些“口重”的人,更应注意加以限制。

总之,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以便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梗死的病因有哪些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病因:

一、血管壁本身的病变: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 (≥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多见。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此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

二、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少数病例可有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或抗血栓Ⅲ缺乏伴发的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也可以造成脑动脉内的栓塞事件发生或原位脑动脉血栓形成。

三、不良生活习惯:

1.吸烟,酗酒: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吸烟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患者的对照组,并且每天吸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酗酒肯定是不良生活习性,酗酒是高血压显著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便秘:中医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便秘可能相关,应通过饮食结构调整及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

3.体育锻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4.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四、遗传家族史:

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却没有发生脑血管病,而另外一些不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患了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尤其是遗传因素有关。脑血管病家族史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实验也证明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的发病率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发病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般认为多数的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种族差异,黑种人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白种人。

脑梗死会遗传吗

现在脑梗死为常见病,有很多病人的家属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发病,这让人开始怀疑脑梗死病是不是遗传性的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析的:

脑梗死主要病理基础上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关。被认为是多因遗传病。因此脑梗死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父母死于脑血管病者比对照组高4倍,双胞胎患脑梗塞有一致性,这些都说明遗传因素在脑梗死发病上有一定意义。而一定脑梗死的高发因素的遗传性,也更加肯定了该遗传因素的存在。但在它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并不是唯一因素。而与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这就是说。父母患脑梗其子女不一定必患脑梗。当然,这些人比非脑梗塞子女患脑梗死的可能性要大些。尤其是双方父母都是脑梗死患者,其子女脑梗死的患病率比一般子女要高。对于脑梗死的防治。都应该是从饮食。锻炼,用药,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性的进行治疗,改善症状,防止进展复发。

以上的解析证明了脑梗死是具有遗传性的,但是遗传性也不是患病的唯一因素,与环境和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

哪些原因会导致痛风

一、痛风的致病原因

1、原发性痛风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

2、继发性痛风

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

①跟动脉硬化有关: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据资料统计,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在高尿酸血症。

②嘌呤类食物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嘌呤类食物也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长期食用这类食物的人群,嘌呤在体内的大量堆积可能成为此病的重要发病基础。

③跟疾病有关:痛风也可能继发于一些疾病之后,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由于患者体内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会对嘌呤的转运造成阻碍,从而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④跟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脑梗会遗传吗

现在脑梗塞为常见病,有很多病人的家属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发病,这让人开始怀疑脑梗塞病是不是遗传性的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析的:

脑梗塞主要病理基础上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关。被认为是多因遗传病。因此脑梗塞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父母死于脑血管病者比对照组高4倍,双胞胎患脑梗塞有一致性,这些都说明遗传因素在脑梗塞发病上有一定意义。而一定脑梗塞的高发因素的遗传性,也更加肯定了该遗传因素的存在。但在它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并不是唯一因素。而与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这就是说。父母患脑梗其子女不一定必患脑梗。当然,这些人比非脑梗塞子女患脑梗塞的可能性要大些。尤其是双方父母都是脑梗塞患者,其子女脑梗塞的患病率比一般子女要高。对于脑梗塞的防治。都应该是从饮食。锻炼,用药,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性的进行治疗,改善症状,防止进展复发。

以上的解析证明了脑梗塞是具有遗传性的,但是遗传性也不是患病的唯一因素,与环境和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请有脑梗塞病史的家族对此引起注意,在饮食反面要尤其注意,要少吃多餐,以素食为主,多吃水果,如木瓜、猕猴桃、西瓜、柿子等等。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危险因素

年龄和性别

脑血管病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老年性疾病,虽然目前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会增长一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要高50%。

家族倾向

那血管疾病是否属于遗传疾病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是却发现有家族倾向,一个家族中有多人患病有相当比例,并且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一个独立的、肯定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即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又可导致缺血性(脑梗塞)脑血管病的发生。

糖尿病

糖尿病因为其糖类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血糖度增高,从而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的发生。

心脏病

心脏病的范畴较广,包括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包括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心脏病导会致使血流发生紊乱,形成发生脑血管病的栓子,经血流倒入脑血管发生栓塞出现脑梗塞。

高脂血症和肥胖

高脂血症可以促使动脉硬化,哎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进而可诱发脑血管疾病;肥胖是指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而形成。

吸烟和酗酒

吸烟大家都知道对人体有害,在脑血管病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而饮酒对脑血管病的作用,则需要视量而估,大量饮酒有害无益;而少量饮酒尚有一定的益处,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不良生活习惯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①吸烟、酗酒: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吸烟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患者的对照组。并且每天吸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酗酒肯定是不良生活习性,酗酒是高血压显著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②便秘:中医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便秘可能相关,应通过饮食结构调整及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

③体育锻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④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糖尿病与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糖尿病被列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积聚速度加快,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的粘着功能和相互间的凝集功能增强,血液凝血因子Ⅰ、Ⅴ、Ⅶ、Ⅷ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等,这些都容易引起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主要发生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病理发现糖尿病患者脑实质内小动脉常表现为弥漫性内皮损害,内膜肥厚,还发生局灶性脂肪样或透明变性。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群的4.2倍,而脑出血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群差异无显著性。

遗传家族史与脑血管病: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却没有发生脑血管病,而另外一些不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患了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尤其是遗传因素有关。

脑血管病有哪些表现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5)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中风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病人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必要时,应在病人平卧的情况下送医院诊治。

​脑血管病的疑问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增加。据我国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4~1.6倍,为55~64岁组的3~4倍,为45~54岁组的5~8倍,为35~44岁组的30倍,死亡率50岁以上占脑血管病死亡总数的93.64%,而年龄每增加5岁,死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脑出血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脑梗塞的发病年龄较脑出血晚一些,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见于青壮年,这是因为此类病人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有关。

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可累及各种年龄,但以50~79岁的人中最常见。据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增高。65~74岁组比35~44岁组患者高26.6倍,脑出血患者中50~59岁发病率最高。脑血栓形成患者中以60~7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性别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脑血管病的发病性别略有差异,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从我国几个城市调查情况看,上海报告男∶女=1.3∶1;青岛报告男∶女=1.5∶1,可见性别与脑血管病有一定关系。

美国对45~54岁,55~64岁,65~74岁三个年龄组病人进行18年的随访观察,发现男女之间脑梗塞的发病率无差异,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而我国有关资料表明,脑出血的发病率男性为57%,女性为43%,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男性为55.21%,女性为44.79%,这些数据显示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男性比女性好发。

脑梗死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根据常规把脑血管病按病因分类分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另外,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却未发生脑血管病,而一些不具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发生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和不良嗜好等。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二、发病机制

1.血管壁病变

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是被覆血管内膜的一层光滑的细胞群,它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还具有其他多种功能。一般认为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和损害可使内皮细胞剥离,血浆成分主要是脂类物质的浸润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内膜内平滑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过程更容易发生。

持续的高血压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血压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直径50~200μm的脑小动脉,如脑底部的穿通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旁中央支,导致这些小动脉发生血管透明脂肪样变、微栓塞或微动脉瘤形成,亦可通过机械性刺激和损伤直径大于200μm的较大血管或大血管的内皮细胞,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内膜增厚容易出现溃疡面,在溃疡处内膜下层分泌一些物质如胶原及凝血因子促使凝血酶形成,凝血酶、纤维蛋白与黏附在溃疡面的血小板共同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板块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止。

2.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液有形成分中,尤其血小板极易黏附在病变血管内膜处,黏附聚集的血小板,能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极易形成动脉附壁血栓。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等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严重贫血等,均易促使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动物实验模型发现红细胞比容增高可降低脑血流量,如果同时降低动脉压则容易发生脑梗死。也有人认为低切黏度升高对脑血栓形成影响较大,且多发生在熟睡与刚醒时,这与脑梗死发生时间相吻合。

3.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33kPa(70mmHg)和高于24kPa(180mmHg)时,或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脑灌注压下降,随灌注压下降,脑小动脉扩张,血流速度更缓慢。若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导致血栓形成。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比较复杂,不但决定于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还决定于高血压的发展速度、程度和发展阶段。

4.栓塞性脑梗死

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某些异常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栓子物质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这些栓子随血流流动堵塞脑血管。引起局部脑血流中断,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而出现急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脑栓塞常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少见。

5.其他

①总热能的摄入:“要想身体安,耐得三分饥和寒”,中青年在有足够营养的前提下,限制热能摄入会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实验证明限制热能是降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摄入。

②饮食钙摄入量:有文献报道,饮食中钙摄入量与人体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摄钙量不足可能是高血压潜在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压又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已肯定,因此饮食钙摄入量不足不但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且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故中老年人合理补钙不仅可防治骨质疏松,也应作为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措施。

①吸烟、酗酒: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吸烟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患者的对照组。并且每天吸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酗酒肯定是不良生活习性,酗酒是高血压显著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②便秘:中医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便秘可能相关,应通过饮食结构调整及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

③体育锻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④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糖尿病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糖尿病被列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积聚速度加快,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的粘着功能和相互间的凝集功能增强,血液凝血因子Ⅰ、Ⅴ、Ⅶ、Ⅷ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等,这些都容易引起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主要发生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病理发现糖尿病患者脑实质内小动脉常表现为弥漫性内皮损害,内膜肥厚,还发生局灶性脂肪样或透明变性。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群的4.2倍,而脑出血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群差异无显著性。

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却没有发生脑血管病,而另外一些不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患了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尤其是遗传因素有关。

脑血管病家族史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实验也证明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的发病率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发病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般认为多数的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种族差异,黑种人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白种人。

由于脑血管病本身或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等均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故遗传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6.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改变

在梗死的早期脑水肿明显,梗死面积大者,水肿也明显,相反梗死面积小者,水肿面积相对较小,水肿区脑回变平、脑沟消失。当梗死面积大,整个脑半球水肿时,中线结构移位,严重病例可有脑疝形成。后期病变组织萎缩,坏死组织由格子细胞清除,留下有空腔的瘢痕组织。陈旧的血栓内可见机化和管腔再通。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一般为白色梗死,少数梗死区的坏死血管可继发性破裂而引起出血,称出血性梗死或红色梗死。

①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脑梗死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增高,此外NO、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也均随之增高。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是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多肽。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降压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疾病性质、病情有密切关系,积极控制这些物质之间的平衡紊乱,将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②下丘脑-垂体激素的释放:神经与内分泌两大系统各有其特点又密切相关,共同调控和整合内、外环境的平衡。脑血管病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的释放增强,这种释放可能直接侵犯至下丘脑、垂体等组织,或与脑水肿压迫血管使有关组织循环障碍有关。

③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增高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甚或与心肌梗死及猝死相关。

④一氧化氮的变化:一氧化氮(NO)的作用与其产生的时间、组织来源及含量等有关,内皮细胞上有组织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在脑梗死早期它依赖于钙/钙调素(Ca2 /CaM)激活,引起NO短期释放,使血管扩张,产生有益作用。另外,在巨噬细胞、胶质细胞上的诱生型NOS(iNOS),它不依赖于Ca2 /CaM,在生理状态下不激活,脑梗死后1~2天,iNOS被激活,一旦被激活,则不断产生NO。持续性NO产生可引起细胞毒性作用,所以在脑梗死急性期,iNOS被激活,可能加重缺血性损害。

⑤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改变:急性脑血管病可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改变。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疾病类型其性激素的变化是不相同的。

急性脑血管病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①与神经递质的调节障碍有关的性腺激素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分泌增加,单胺代谢出现紊乱,导致性激素水平变化,使雌激素水平降低。②应激反应: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通过自身对内分泌进行调节。

痛风 因何而生

1)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 %,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2)与高脂血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3)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有0.1%~0 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4)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5)与动脉硬化有关: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院资料统计100例,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在高尿酸血症。19 51年Gertler等叙述一组年轻人患冠心病者具有显著高尿酸血症的统计学意义。

相关推荐

冬季谨防脑中风

为什么寒冬季节脑血管病患者大幅增加? 1.天气寒冷,室外易引起脑动脉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血管血流不畅通; 2.冬季人们喜好吃火锅、烧烤等,过多饮食油腻、高胆固醇饮食,饮酒过量; 3.驾驶汽车出行或伏案工作多,运动少; 4.室内外温差大,空气不流通,氧含量低。 5.年底生活及工作压力过重,情绪紧张; 6.平时忽视健康检查,不知道自己有“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中国脑血管病现状 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于大多数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位于世界前列。我国脑血管疾病有四高:高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在人

什么是脑血管病性痴呆

什么是脑血管病性痴呆?脑血管病性痴呆是指由于脑血管病损害脑功能而引起的痴呆。是老年痴呆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有的报道称,脑血管病性痴呆可占全部痴呆的8~39%,而在日本常报告脑血管病性痴呆为60%左右,我国也有报告为60%左右的。可见脑血管病引起痴呆还是较多见的。 脑血管病性痴呆主要是由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腔隙脑梗塞或单一的大面积脑梗塞所致,而且小的梗塞越多,出现痴呆的机会越大。但一个中等程度以上的脑梗塞或脑出血有时也可引起痴呆,尤其病变发生在与痴呆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脑部位时,更易发生痴呆。所以脑血管病性痴呆的发

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有哪些

1、跟肥胖有关: 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2、跟高脂血症有关: 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3、跟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

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

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导致肥胖人群病死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纤维蛋白原增高、体力活动减少、遗传和吸烟等各种因素。如果你把肥胖对机体所造成的危害与这些危险因素加以对比的话,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几乎所有的危险因素肥胖者都占全了。 肥胖者的体表面积比正常人增大,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量均比正常人增加,伴随而来的就是每搏输出量和心搏出量的增加,从而加重了

小心脑血管病

老年人大多有脑动脉硬化。由于脂质代谢障碍、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形成脑梗塞,以致局部脑供血不足,造成血管周围的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组织软化、萎缩,脑功能衰退。久而久之,出现老年性痴呆。 发病前,大多数病人有“小中风”史。本病起病缓慢,在病的早期有情绪易波动、好发怒、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以后出现记忆减退。这种记忆减退的特点是近时记忆减退,远时记忆保存。 血管性痴呆的记忆减退,在病的初期阶段有明显的波动性,可出人意外地记忆“恢复”,但好景不长,没多久,记忆又减退,而且减退程度较前更严重。几

​容易患老年痴呆的十种人

1.高龄老人老年痴呆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一般说来,老年性痴呆多见于75岁以上的老人,脑血管病所致的血管性痴呆以75岁以下的老年人为多。 2.老年女性女性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病人比例为7:26,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或与女性寿命比男性长有关。男性痴呆病人以血管性痴呆为多。 3.文化程度低者有资料表明,文化程度对智力衰退有一定影响。在文盲、文化程度较低以及从事体力劳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中,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脑力劳动者及知识分子,智力衰退较慢,老年痴呆的发病

心脏血管钙化怎么预防

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损伤、慢性肾病和衰老等普遍存在的共同的病理表现,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僵硬性增加,顺应性降低,易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引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重要标志分子。血管钙化是随着年龄增长都会发生的,关系是看看引起了什么后果,如果管腔狭窄不超过50%,暂时还算不上冠心病,不必要大惊小怪. 预防:1)戒烟.吸烟对

脑血栓形成病因

脑血栓形成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 一、血管病变: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壁创伤如损伤、手术、导管、穿刺等;少见的主动脉、颈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等。 二、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化中物质。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

诱发脑血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化中物质。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致血流速度减慢。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使脑血栓形成易于发生。 血液动力学改变 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血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5千帕(71毫米汞柱)和高于24千帕(180毫米汞柱)时。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

脑血管病怎么诊断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其诊断方法为: 一、按性质分: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1、缺血性脑血管病: 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