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痛经分寒热瘀虚4大对症处方

痛经分寒热瘀虚4大对症处方

气滞血瘀证:

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有块。

方药:

当归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胡10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痛甚者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

寒湿凝结证:

经前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经色黯有块。

方药:

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元胡10克,桂枝10克,小茴香10克,肉桂10克。痛甚者加附子10克。

湿热蕴结证: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有腰骶痛。

方药:

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生地黄20克,红藤30克,蒲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黄柏10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痛甚者加金银花30克,元胡10克,莪术10克。

气血两虚证:

经后小腹隐痛经量少,色淡质稀,乏力便溏。

方药:

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香附10克,坤草10克,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

若伴有腰骶酸痛,头晕,耳鸣,属肝肾虚,药用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香附10克,坤草10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川断20克。

女性下腹痛调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

多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经血滞于胞宫或经前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寒湿客于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

或素体不足,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亏,行经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肝郁日久化火、热入营血、血热互结、血行而致。

中医治痛经分实证、虚证、寒证、热证,临床上以寒证较为常见。

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处拒按,连及腰脊,得热则舒,行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

对待因寒证引起的痛经,不妨试试贴敷,我们常选用的穴位是: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配合灸法,有温补行血的作用。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一寸半。气海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可理气活血,调理冲任。

关元:位于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关元为元气所藏之处,灸关元有强身健体抗寒作用。

诸穴合用,一般于经前三天贴敷,有温经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另外,还可自行选用“温灸贴”贴至肚脐部位,可达到温经化瘀、舒经通络、调理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一般在行经伊始时将其贴敷在肚脐上。这种温灸贴一般药店有售,可在家自行贴敷,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也无副作用。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期之前的几天要克服自身恐惧感,心理压力过大或久坐皆会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要尽量控制情绪的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在经期应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热迫血行,出血更甚。切勿滥用药物,应根据痛经的原因辨证施治。

只要辨证恰当,因症施治,不但能即时止痛,还能解除导致疼痛的病因,防止痛经复发。

如何分寒热水果

一、寒凉的水果

有关专家告诉我们,寒凉水果主要有香瓜、西瓜、梨、香蕉、奇异果、芒果、柿子、荸荠、甜瓜、柚子等,这些水果解人体躁热。

哪些人群适合吃寒凉水果呢?

一般来说,实热体质的人夏天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占优势,出汗多,经常脸色通红、口干舌燥、易烦躁、容易便秘,夏天特别喜欢吃凉东西。

气虚、脾虚不适合吃寒凉水果

而中医分析认为是气虚、脾虚的人在选择西瓜、香瓜、芒果、梨和香蕉这几种寒性的水果时要特别谨慎,最好不要吃。

气虚,一般是指气不足,这些人一般脸色比较苍白、体格瘦小、吃不下饭;而脾虚,是说消化系统比较差,肠蠕动慢。所以,越吃寒冷的水果,越会降低肠胃蠕动,使肌肉无力,吃多了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导致腹胀。因此,肠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不太适合吃寒凉水果,如果真的很想吃,可以在午饭后、晚饭前,少吃一点,不可过量。同时,寒性水果不能多吃,否则反而对身体有害。比如,苹果味道甘甜,具有止泻、通便、助消化的作用,但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和钾盐,食用过多会有损心、肾健康,像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炎及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多食,而中气不足、精神疲劳的人倒可以当做滋补水果多吃一点。而像梨、柑橘、柚子等水果,具有止咳、化痰、润肺、助消化的作用,但多吃却容易造成肠胃紊乱,还能导致牙痛、痔疮,甚至引起皮肤黄斑。因此,有胃病、胃寒的人最好少吃。

二、温热的水果

温热水果有荔枝、桃子、龙眼、樱桃、椰子、榴莲、杏子等。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他们气虚脾虚,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生的热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相较而言,这类人群的面色比常人白,而且很少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所以,温热的水果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补寒佳品。

哪些人不能吃温热水果?

民间有一句老话:“一颗荔枝三把火”,不过,一般人大热天吃太多温热的水果却很容易上火。比如,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会出现低糖反应。而对于热性体质的人,由于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谢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温热水果。另外,正在发烧或某器官正在发炎的孩子也尽量避免食用。

三、第三种水果属于平和性

这类的水果有葡萄、菠萝、芒果等,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以吃。但是也有一句老话要奉上,“水果虽好,但是吃时也不要过量哦。”

夏天吃水果还要注意,千万不要贪凉,很多人都爱把水果放冰箱里冻着吃,虽然冰镇过的水果口感好,吃进去特舒服。但是太凉的水果会刺激肠胃蠕动变慢,反而会消化不良,尤其是胃寒或有轻度胃炎的人得注意。

水果的挑选,一定要选择新鲜的,其营养丰富。要多吃整水果,尽量少吃罐头水果和水果汁。

热敷治疗痛经为何越敷越疼呢

痛经热敷?先分清体质

痛经行热敷疗法,首先要分清自己的体质:寒or热?

热敷属于“温法”,主要适合寒性体质的痛经女性。中医有言:寒者热之。即寒性的疾病可用温热的方法来治疗。

寒性体质的痛经,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月经量少,经色暗,夹有血块,平时伴有手脚冰凉,容易怕冷,面色青白等。

痛经有五类,看看你是哪一种

痛经,主要是因为子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者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所致。

常见痛经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寒凝血瘀型、肾气亏虚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

寒凝血瘀型

即上述的寒性体质痛经。

应对方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推荐中药材:当归、艾叶、桂枝、川芎等。

食疗:艾叶当归糖水——温经和血止痛

材料:艾叶10g,当归10g,红枣10枚(去核),红糖适量。

肾气亏损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经血色淡、质稀,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面色晦暗等。

应对方法: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推荐中药材:熟地黄、枸杞子、巴戟、续断、菟丝子等。

食疗:巴戟黑枣鸡蛋糖水——补肾养血止痛

材料:巴戟10g,黑枣10枚(去核),鸡蛋1个,冰糖适量。

气血虚弱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

应对方法: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推荐中药材:黄芪、红枣、生姜、桂圆肉、阿胶等。

食疗:当归桂圆红枣茶——补益气血止痛

材料:当归10g,桂圆10g,红枣10枚(去核)。

气滞血瘀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行经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见心烦易怒等。

应对方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推荐中药材:益母草、郁金、香附、桃仁、红花等中药材。

食疗:益母草白芍鸡蛋糖水——活血柔肝止痛

材料:益母草15g,白芍10g,鸡蛋1个,冰糖适量。

湿热蕴结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时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有低热,小便黄赤等。

应对方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推荐中药材:生地黄、薏苡仁、黄柏、土萆薢等。

食疗:薏米赤小豆水——清热除湿止痛

材料:生、熟薏苡仁各15g,赤小豆30g,延胡索10g,冰糖适量。

警惕!这样的痛经千万别强忍

从现代医学上讲,引起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要分清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指经详细妇科检查未发现盆腔脏器有明显异常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初潮或初潮后不久);

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继发性痛经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针对其原发病对症处理。

那原发性痛经就可以不处理了吗?未必!

原发性痛经者,当痛经症状呈持续性,或者跟以往的疼痛表现不一样时,尤其出现出汗、肢冷、面色青紫等伴随剧烈疼痛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排除以下这些情况:①异位妊娠;②因月经期盆腔充血,使盆腔及其周围脏器原有的病变(如膀胱炎、结肠炎、阑尾炎等)症状加剧。应注意防止因剧烈疼痛出现昏厥或虚脱。

头疼艾灸哪里最有效

艾灸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镇痛,清热开窍,升阳举陷之功,对头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头疼有外感头疼和内伤头疼之分,而外感头疼有风寒头疼,风热头疼和风湿头疼之分,内伤头疼则有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以及瘀血头疼之分,因此艾灸治疗时应分型施灸。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穴

多以厥阴经和太阴经腧穴为主。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艾灸处方:百会,太阴,头维,上星,列缺,合谷,阿是穴。

取穴方义:百会,太阴,头维,上星诸穴标本兼顾,皆能调和经气,疏通络脉;列缺,合谷皆治头面五官之疾,镇痛效穴;阿是穴调和局部气血,以痛处为穴,故上穴配伍,共奏通经活血止痛之功,通治一切头痛。

辩证分型艾灸

外感头疼艾灸

风寒头疼:症见头疼连项或有紧束感,遇热痛减,恶风寒,常喜裹头带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风热头疼:症见头疼而昏胀,甚则如裂,遇热加重,恶风发热,面目红赤,口渴欲饮,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风湿头疼:症见头疼昏沉,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阴雨加剧,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风寒头疼加灸风池,风门穴;风热头疼加灸曲池,外关,大椎穴;风湿头疼加灸风府,足三里穴。

内伤头疼艾灸

肝阳头疼:症见头掣疼而眩,多偏于一侧,烦躁易怒,面部或有烘热,或兼胁痛,口苦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或弦数。

肾虚头疼:症见头空疼兼眩晕,腰膝酸软,耳鸣,或遗精,女子或有带下,舌质红,苔薄或剥,脉象沉细或弦细无力。

气虚头疼:症见头疼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则重,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而无力。

血虚头疼:症见头隐疼而晕,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苔薄,脉象沉细。

痰浊头疼:症见头疼昏蒙而重,或眩而欲呕,胸闷脘痞,纳呆,或呕哕痰涎,舌苔白腻,脉象滑或弦滑。

瘀血头疼:症见头疼经久不愈,疼有定处,多有刺痛感,常伴随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象细涩或沉涩。

艾灸取穴:在灸疗常用穴的基础上,肝阳头疼加灸太冲,阳辅,太溪;肾虚头疼加灸太溪,肾俞;气虚头疼加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血虚头痛加灸三阴交,血海,膈俞;痰浊头疼加灸中脘,丰隆,足三里;瘀血头疼加灸行间,血海,三阴交。

操作手法

1.艾炷灸:头部穴位可用小艾炷灸,每穴灸3-5壮,余穴用艾条灸5-10分钟,每日灸1-2次。

2.隔物灸:附片,艾叶,姜片均可随证选用,每穴灸5-10壮,每日灸1次。

3.艾条灸:每穴用艾条悬灸5-10分钟,偏寒偏虚者可灸至20分钟。

月经期间究竟可不可以艾灸呢

女性一生会经历400多次月经,每次2-8天不等。月经期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是之前的三四倍,此时艾灸可以帮女性排出体内毒素,修复身体!女人之所以比男人长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子宫,有例假,多了一个排毒通道。这是最重要的。这样说来,例假还是女人脱胎换骨,变美的黄金周!

经血量特别多的女性不适宜进行艾灸。

热性体质人群,高热人群不适宜进行艾灸。

阳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实症者不宜艾灸。

经期量多,是脾虚不能固摄经血,导致出血多。

如果伴有腺肌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积液等症。此时,在经期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分解肌瘤和排出来囊肿以及积液,将肿块、淤血排出体外。既能减少血量,又能减轻经期的心理压力,实在是便捷之法!

月经量多建议艾灸穴位:

三阴交、神阙、血海、肾俞、太溪、关元、足三里

如果经量比较少,多是由气血两亏,导致子宫内膜生长太薄。

那么,经期是适宜艾灸的,正好趁着“经期黄金周”做个艾灸,活血化瘀、温通经络,借着经期排血量,帮助体内瘀阻、垃圾、血块等排出体外,善莫大焉!

月经量少建议艾灸穴位:

三阴交、神阙、足三里、肾俞、太溪、关元、合谷、阴陵泉

出现痛经时,很多女性选择服药或暖宝宝热敷,而弃艾灸不顾,其实错矣!

中医认为痛经多是由气滞血瘀所致,有痛经,更应该用艾灸来缓解疼痛,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痛经建议艾灸穴位:

八髎、关元、三阴交、神阙、肾俞、照海、中脘、足三里

月经颜色淡、质地稀薄的多跟“虚”有关,比如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或有痰湿。

月经颜色深,多跟实、热、瘀、堵有关,比如深红、黯红、紫红、紫黑、墨红,质地粘稠、或有血块。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寒、热两种状态,都分虚、实两个类型。例如:血热就还分实热、虚热,同是月经颜色鲜红,但实热伴月经量多,虚热伴月经量少。血寒也分实寒,虚寒。实寒的经色暗淡或夹有小血块,虚寒的色淡或如黑豆汁。

月经是女人的晴雨表,更是女人保持青春的滋润剂。身体有虚寒瘀毒凝都会让大姨妈的“脸色”不太好看。令女人花容失色。而艾灸具有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瘀散寒、扶阳补正、补中益气,调和阴阳的作用。好处举不胜数!可以说艾灸是中医馈赠给女性最好的礼物,特别适合调理身体,治疗痛经等女人病症。

中医治痛经按摩太冲调气滞

中医认为,经痛跟女性月经来潮时发生经血滞碍、气血失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时患者常出现胞脉阻滞、经血流行不顺畅,进而产生“不通则痛”的现象。

临床上女性患者比较会出现气滞、血瘀、寒凝等证,当然也有因为血热壅阻而引起症状的患者,这些都属于实证的范围。另外,也有经血量过多、经后疼痛的患者,常见阴虚、气血虚,这些则属于不荣则痛的虚证。

中医辨证常依照证型而有不同的治法,比如寒凝血瘀者适合使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汤等中药方予以温经活血;气滞血瘀者适合使用膈下逐瘀汤、乌药顺气散等中药方予以理气止痛;气虚血瘀者适合使用桃红四物加黄耆、党参以便补气活血;瘀热壅阻者适合使用血府逐瘀汤以便清热活血;阴虚夹瘀者适合使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来治疗,如此可望滋补肝肾。

除了服用中药方之外,还可以配合针灸、熏脐等疗法来疏经通络、温经止痛,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经前进行穴位按摩,按压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可以疏经缓痛,其中,三阴交穴为妇科要穴,同时也是改善经痛的第一大穴,平时多按摩有助于疏通骨盆腔气机,这个穴位属脾经,位在脚踝内侧向上三寸处,靠近胫骨内侧后缘的地方。中医所说的气机是指气的运动。

按摩太冲穴具有调理气滞的作用,经前常乳胀、头痛的女性平常可按压这个穴位,太冲穴属肝经,位在脚背第一、第二趾缝上,大约1.5寸凹陷处。

红枣玫瑰饮适合肝郁气滞者,这类女性平常压力太大,常有经前头痛、乳胀明显等症状,饮用后对改善症状有益处,可准备干燥玫瑰花5朵、山楂2钱、红枣3枚,然后先把山楂、红枣放入锅子里,再倒入1000毫升的清水,接着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约10分钟熄火,加入玫瑰花闷5分钟即可,等温热后饮用。体质偏寒、容易泄泻的人不宜使用玫瑰花,但可以把玫瑰花5朵改成益母草3钱。

喝茶饮也有助改善,红枣桂圆饮适合气血虚弱、寒凝血瘀的女性,可以在经前、经行当作日常茶饮,对缓解经痛有帮助,可准备10颗桂圆、五颗红枣,然后放到锅子里,再倒入500毫升的清水,接着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15分钟熄火,等温热后即可饮用。

中医古方治腰痛

1.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常用药: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2.湿热腰痛症状: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方药:四妙丸加减。常用药:苍术、黄柏、薏苡仁、木瓜、络石藤、川牛膝。

3.瘀血腰痛症状: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

4.肾虚腰痛(1)肾阴虚症状: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方药:左归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2)肾阳虚症状: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方药:右归丸加减。常用药: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

慢性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纳呆食少,食后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脾胃虚弱而致泻下,主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所致,故见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虚不运,则纳食减少或食后脘闷不适,久泻不止;脾胃气虚,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黄,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均属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主之。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苡仁理气健脾化湿,是治疗脾虚泄泻的常用方药。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配伍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而兼有脱肛者,可投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2、肝气乘脾型

症状: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分析:七情所伤,情绪不稳,激怒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乘脾,失其健运,故腹痛则泻。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均为肝旺脾虚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为主。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泻之功。

3、脾肾阳虚型

症状: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分析: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而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见脐腹作痛,肠鸣而泻,泻后自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均属脾肾阳虚不足之征象。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理中汤合四神丸。

肉豆蔻、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收敛止泻。配合理中汤温中健脾,主治脾肾虚寒之腹泻。如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宜加入益气升阳及收涩之品,如人参、黄芪、诃子肉、石榴皮,赤石脂、炒米壳之类,亦可合用桃花汤以固肠收敛止泻。

4、瘀阻肠络型

症状:泄泻日久,泻后不爽,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口干不欲饮,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脉弦而涩。

分析:泄泻日久,病邪入络,血瘀肠络,不通则痛,故有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瘀阻气滞,故有泻后不尽之感;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舌质暗红,脉弦而涩,均为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化瘀通络,和营止血。

方中以蒲黄、五灵脂与当归、川芎配伍为君药,合元胡、没药活血定痛;桂心、小茴香、干姜温经散瘀,使肠络瘀血得散,则泄泻腹痛而止。若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大便挟有赤白粘冻,可与白头翁汤合用,以清热凉血,利湿解瘀。

中医治脉管炎

(1)属阳虚寒凝型的,宜温阳通脉,祛寒止痛。可服阳和丸、软皮丸、右归丸等。

(2)属气滞血瘀型的,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服血府逐瘀丸、复春片、毛冬青片、活血化瘀丸等。

(3)属热毒蕴结型的,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可服清血内消丸、大败毒膏、毛冬青片等。

(4)属气血两虚型的,宜补气养血,活血通络。可服十全大补膏、人参养荣丸、通塞脉片等。

看一下,中医治疗脉管炎。

中医认为脉管炎主要是经络不通、气滞血瘀。性质属寒、属虚、属阴。随着病情发展,才有偏阴偏阳之分,最后导致血气两亏或肾虚。

按中医论点,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所以治则以通经活络、化瘀为主,并以补气、活血为辅。中医是根据辨证论治的,如对虚寒型多使用温补药,热毒型多使用清热解毒药,血气两亏型多使用人参等补血补气药,血瘀型多使用活血去瘀药,肾虚型则使用滋阴养血扶阳等药物。

中药的性味:补血活血药多是味甘,通脉化瘀药多是苦寒,清热解毒药多是甘味,生草药多是苦涩。

实践证明,生草药不比中熟药差,它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生草药在南方随处都有生长,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利条件。近年来,我们大量用于治疗。由于生草药的性味多为苦涩,故应加大枣和甘草以调味。患者服药后一般无副作用,很个别的患者会感到胃胀并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但停药后症状很快消失。

为了避免对肠胃起不良的影响,一般可在饭后服药,也可分两次饭后服。一般可复煎。至于含有异性蛋白质的药物,如地龙、水蛙、全蝎、娱蛤等,间有过敏现象,如出现皮肤丘疹或头晕等反应,则对症治疗,或暂停服药。

原来它才是妇科病的根源

血瘀是妇产科的主要见症,想要治疗妇科病,活血化瘀是关键。活血化瘀又该如何应用于妇科疾病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妇产科疾病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最常见者有如下几种。

1.月经不调

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多少不定,或行而不畅,呈淋沥状,兼有下腹胀痛者,往往与气滞血瘀有关。以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法治疗,多能取效。常用方药可选丹参、香附、凌霄花、益母草、郁金等。

2.闭经

闭经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虚证之闭经多因血虚或肾虚;实证的闭经不外痰湿或血瘀。一般来说,久闭多虚,突闭多瘀(注意与早孕相鉴别)。虚证宜以补为通,或先补后攻,因势利导,实证可攻或兼温化。祛瘀通经的方药,常用的有桃红四物汤、瘀血汤、《良方》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方: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牛膝、人参、甘草)等。

3.崩漏

崩漏的原因,以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为主,但亦往往兼有血瘀。特别是久漏不止的病人,多属瘀滞所致,惟必须以中医的辨证原则为依据。如漏下日久,经色紫黑,兼有下腹胀痛、唇舌有瘀斑者,每属瘀血为患。

根据最近几年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对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采取活血化瘀法治疗,可以取得中药刮宫止血的效果。最常用的中药方就是益母草。

4.痛经

引致痛经的主要原因,多为寒凝或瘀阻。如痛经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且疼痛剧烈拒按,或按之有包块,且血块较多,血块排出后则疼痛暂为缓减者,多由瘀滞所致。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这种痛经不少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则必须以化瘀止痛为主,并结合寒热辨症治疗。可用失笑散为主方,或选用桃红四物汤、金匮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随症加减化裁。

5.经行吐衄

本证往往由于冲脉瘀滞不通,月经不调畅,因而挟同肝气上逆而吐血衄血。治则应以凉血降逆、理气通经为主。方药可用丹参、牛膝、茅根、郁金之类,以凉血化瘀降逆。

6.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有些女性每次月经前烦躁不安、头痛失眠、易怒喜哭、乳房胀痛、月经不畅利等。此症多属气血郁滞于里所致。治宜舒肝解郁,行气活血。可用丹参、桃仁、郁金、香附、青皮之类,使月经调畅,则诸症可除。

7.盆腔炎

主症主要由于瘀热壅滞小腹,气机受阻,因而引起炎症所致。证候表现为下腹疼痛,或形成症瘕包块,带下增多,或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等。治宜清热化瘀、行气止痛。可用活血化瘀汤(生地、赤芍、桃仁、红花、生牡蛎、生鳖甲、昆布、海藻、夏枯草、桑寄生、川断)、急盆清解汤(金银花、连翘、败酱草、丹皮、栀子、赤芍、桃仁、蒲公英、没药、乳香、甘草)、慢盆消结汤(丹参、三棱、莪术、生苡仁、苍术、云苓、柴胡、青皮),以活血化瘀散结。

8.胎衣不下

产后胎盘滞留往往造成产后大出血的危险证候。接生时除用手术处理外,中医可采用活血逐瘀法以助其排出,气虚者则于活血逐瘀方中重加黄芪等益气之品,加强子宫的收缩功能,将胎盘排出。

9.产后恶露不绝

本症有虚、有实。虚证由于气虚不摄;实证则因瘀血未净(往往是胎盘残留),以致新血难安,因而淋沥不止。血色多紫黑而夹有小血块,且有腹痛。治宜活血化瘀,方用生化汤重加益母草,以助瘀血排出。

10.产后腹痛

本症也是有虚、有实。虚证由于血虚或兼内寒;实证则由于瘀血内留,俗称儿枕痛。痛有定处,呈刺痛状,恶露不多而色黯黑。治宜活血止痛。可用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广木香、乌药之类。

11.产褥感染

产后瘀血内留兼感热毒邪气,故突发高热,腹部胀痛,恶露臭秽,甚或全身发斑,神志昏迷等。治宜清热解毒兼活血化瘀。方药可用犀角清络饮(《通俗伤寒论》方:犀角、生地、丹皮、赤芍、桃仁、连翘、茅根、竹沥、灯心花、菖蒲)加减。高热昏迷者,兼服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2.癥瘕肿块

妇科病的癥瘕肿块,范围较广,有属于炎症者,有属于生殖器官肿瘤等实质性组织增生者,不论其属于哪种类型,总由于血瘀结聚。治则应于散结化瘀法中结合辨证施治

13.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多发生于输卵管。不论在输卵管破裂前或破裂期出血或后遗包块,均属于气滞血瘀,蓄瘀,治宜活血化瘀消炎散结(休克型除外)。

最后要提醒各位女性,最好不要用外阴洗液来清洗私处,这些洗液是碱性的,而阴道的内环境是酸性的,经常使用洗液会破坏阴道的内环境,从而导致细菌的滋生,引发妇科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清水冲洗。

相关推荐

盆腔腹膜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时应寒热虚实的不同,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型:治以清热利湿。处方:黄柏10克、牛膝10克、猪苓12克、车前子(包)12克、泽泻6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 茵陈6克、苍术10克。若腹痛明显,加用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以行气止痛;若纳差便溏可改苍术为炒白术10克,加云苓18克,生苡仁20克以健脾祛湿。 (2)热互结型:治以活血化,清热解毒。处方:当归15克、元胡15克、败酱草20克、酒大黄15克、赤芍15克、香附12克、桃仁15克水煎服。若小腹刺痛明显,加用乳香10克,没药10克

痛经跟妇女月经来潮的关系都有哪些

中医师表示,中医认为经痛跟妇女月经来潮时发生经血滞碍、气血失和有大的关系,因为这时患者常出现胞脉阻滞、经血流行不顺畅,进而产生“不通则痛”的现象。 临床上女性患者比较会出现气滞、血、寒凝等证,当然也有因为血热壅阻而引起症状的患者,这些都属于实证的范围。另外,也有经血量过多、经后疼痛的患者,常见阴虚、气血虚,这些则属于不荣则痛的虚证。 中医辨证常依照证型而有不同的治法,比如寒凝血者适合使用少腹逐汤、温经汤等中药方予以温经活血;气滞血者适合使用膈下逐汤、乌药顺气散等中药方予以理气止痛;气虚血者适合

脉管炎患者在术后吃哪些食物比较好

1、鸭肉 功用:鸭肉入肺和肾经,有滋阴补肾之功,阴虚之人服后不燥,阳虚亦不见寒;鸭血,性味咸寒,能补血、解毒,可解血、血热之作痛。 2、银耳 功用:味甘、性平、无毒,入肺、胃、肾经,有清肺热、益脾胃、滋阴、生津、益气、活血、润肠之功效,可治胃肠燥热、血管硬化、高血压等。 3、桃仁 功用:桃仁味苦甘,性平而润,入肝、心、大肠经,有破血去、润燥滑肠作用。能活血、行血、消散血。 4、龙眼 功用:龙眼味甘性平无毒,入脾、心经,有开胃益脾之功效。龙眼肉可滋补强壮、安神补血,是补血益心的佳果。可用于治疗体衰、气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疗法

一、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证情较复杂,其病机多由气滞血,寒凝血、肝肾亏损、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一)中医辩证治疗法: 1、气滞血型 证候特点:渐进性痛经,经前、经期少腹胀痛,拒按。乳房或胸胁胀痛,经血有块,块下痛减,腹中积块,固定不移,舌紫黯或有点、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祛止痛。 方药:膈下逐汤。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 五灵脂,牡丹皮,乌药,香附,甘草。 食疗: 鸡蛋川芎酒饮:鸡蛋2个,川芎9克加水600毫升同煎,蛋熟后去壳略煮,酌加黄酒,食蛋饮汤。月经

刮痧和拔罐的区别

刮痧 是将附着于毛细血管壁的血压出,然后再经吸收,经过全身循环,将废物从尿液排出。 刮痧善于祛。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中暑或者感冒时,可在后背膀胱经刮痧。 对于疼痛处,可在痛点及周围刮,顺着经络,哪儿痛就刮哪儿。 拔罐 对于刮痧无法解决的肌骨疼痛,可采用拔罐法。病灶点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现黑紫印,那深层的血就被拔出来了;如果还是罐下无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处拔几天,每天10钟,直到出现黑印为止。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

的症状有哪些 什么叫血

《医学准绳》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都指出血与疾病的相互关联。 人的血液畅通,身体才能健康,就好比河流里的泥沙或是人们乱扔垃圾,就会导致喝到堵塞,不能正常流动,而血液也是如此。 如果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是血流迟缓,血管壁不光滑,就会导致血阻滞,血液流通不畅、阻滞就会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所谓治标不如治本,治病要先求因,妇科病的治疗亦是如此,唯有找到妇科病的根源,方能对症下药。而血是妇产科的主要见症,想要治疗妇科病,活血化是关键。 1、肥胖,这个体质的人肥胖的

拔火罐的效果辨别

(1)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之证。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此点常伴有压痛。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

牡丹皮的适用人群和适宜搭配

【产品功效】清热,凉血,和血,消。 【适用人群】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等患症者。 【治疗病症】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 【禁忌】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服用方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适宜搭配】 1、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

盘点小腹疼痛的食疗偏方

穴位贴敷应对经期小腹冷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多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经血滞于胞宫或经前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寒湿客于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或素体不足,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亏,行经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肝郁日久化火、热入营血、血热互结、血行而致。 中医治痛经实证、虚证、寒证、热证,临床上以寒证较为常见。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处拒按,连及腰脊,得热则舒,行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对待因寒证引起的痛经,不妨试试贴敷,我们常选用的穴位

喝碑酒对痛经有好处吗

1、喝啤酒对痛经有好处吗 小编个人觉得,痛经喝啤酒是没有好处的,也不可以喝啤酒,但可以适当地喝些米酒、曲酒、酒酿、红酒等,可以通经活络,扩张血管, 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喝酒治痛经方法:将100克红花在400毫升白酒中泡一周,制作成红花酒,每天服用10毫升(可加少量红糖),可有温通经脉、活血之功效,适用于血痛经者。 喝碑酒对痛经有好处吗 2、痛经喝什么酒好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血、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症。饮食疗法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