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三招教你诊断什么是黄疸

三招教你诊断什么是黄疸

(一)皮肤颜色的辨别

黄疸的辨别必须在白天有光亮的地方进行,在荧光灯或电灯下,有时会误认的。此外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也会导致黄色色素沉淀于皮肤,诊断时要详询病史,加以鉴别。如橘子、南瓜等。

(二)黄疸出现时的皮肤瘙痒

除了溶血性黄疸以外,其他类型的黄疸常可出现皮肤瘙痒。这可能是胆汁的其他某些物质,尤其是胆汁酸作崇的缘故。一般阻塞性黄疸痒度较强,尤其是因胰腺肿瘤而阻塞的黄疸,较胆石阻塞的黄疸为强。

(三)黄疸的强度

急速出现的深度黄疸,可认为是严重的肝脏疾病的表现。有的是肝细胞的广泛坏死如重症肝炎;有时是胆道闭塞而引起的,例如胆管结石、胆管或胰脏头部的肿瘤等即是。

一直是中等程度的黄疸,突然变为高度黄疸的情况,可能是胆管阻塞而淤积胆汁的缘故。

急速出现高度的黄疸,而又急速减退的黄疸,不一定是严重的肝脏疾病,可能是因胆石所引起胆汁的瘀滞,突然由于胆石的脱落,排入十二指肠内,淤积的胆汁急速流出,或胆管内的炎症突然消退的缘故。

肝硬化时,突然加剧的黄疸,是因为残余继续活动的部分肝脏发生损害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过了数天后,肝脏将全面停止其功能,患肝癌时也有相同的现象。

温馨提示: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

皮肤发黄要警惕一种胆管癌

在我国,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其病变解剖部位特殊,起病隐匿进展快,确诊时肝脏功能多受到严重损害等特点,是肝胆外科医生的拦路虎。国内外专家都认为,预防此病的发生和定期体检更重要,且由于此病容易误诊为胆管结石,一旦市民发现有黄疸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等)且不断加深,同时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样大便时,一定要警惕胆管癌是否缠上身,此时建议做腹部B超或CT检查,排除胆管是否有癌变。

95%病人以黄疸就诊容易误诊为肝炎

刘超教授介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黄疸,且多为无痛性黄疸,95%以上的病人均以黄疸就诊。黄疸通常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样大便。但患者出现黄疸之前一段时间内可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厌油腻、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黄疸出现这些症状变得更加明显,而这些症状跟肝炎非常相似,所以看病时很容易被误诊为肝炎或漏诊。

同时,有少数病人可上腹痛、发热、畏寒、黄疸等胆管炎表现,也容易误诊为胆管结石,有部分病人可以合并胆管结石。此时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看看肝内胆管是否存在癌变。

另外,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尤其是显著升高,也提示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

黄疸高对婴儿有什么影响 宝宝黄疸高怎么办

1、勤喂水:生理性黄疸,多喂水,建议2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20ml左右,以白开水最佳!多喝水可以加速小便频次,即可以加速黄疸的排除!

2、勤晒太阳:每天早上十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给孩子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有利于退黄但是不要晒到眼睛。

3、吃药:到医院测量黄疸指数,如果还是高,医生会给开控制黄疸的药。

4、照蓝光:如果黄疸仍然很严重,建议到医院让医生诊断,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在医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蓝光,就是让新生儿在保温箱里照蓝光进行治疗。

母乳性黄疸不治疗会怎样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主要表现就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没有肝病及溶血的表现。母乳性黄疸如果是宝宝情况都还好,监测黄疸不是特别高,黄疸持续时间最长有可能会达到2-3月,不通过治疗黄疸也会自然消退,但是如果是黄疸明显地升高,还是建议积极干预治疗,如果黄疸持续升高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以上,建议光疗退黄,如果是黄疸的值是小于十五毫克每分升,就不需要特殊的干预,如果是十五毫克以上,就是建议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黄疸因为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是需要排除其他所有病理因素引黄疸升高,然后宝宝一般情况都是良好的,如果停母乳黄疸下降比较明显,才能够确诊是母乳性黄疸,如果是黄疸程度明显的升高,有可能会损伤神经系统,所以母乳性黄疸建议积极的监测,必要时候干预治疗。

教你怎么判断新生儿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大都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14天内消退。早发性黄疸:出现早,多与出生最初几天吃奶时间短、胎便排出晚有关。迟发性黄疸:常在一周后出现,两个半月内慢慢消失,与母乳某些成分有关。只要孩子吃奶好,体重增加,精神好,可以观察,先不必治疗。若出现吃奶不好,

精神不好,要及时上医院。

黄疸先见于面、颈部,然后遍及躯干和四肢,巩膜亦可有黄染。部分新生儿的口腔黏膜也可能轻度发黄。黄疸多为浅黄色。

二、病理性黄疸

意味着婴儿患有某些较严重的疾病,如溶血病、败血症、胆汁淤积综合征,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应全面检查、分析,及早治疗。如出现下列情况,则应立即上医院: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足月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3周。

3、皮肤或巩膜黄染较深,或呈黄绿色,或连同足底皮肤也明显黄染。

4、生理性黄染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

5、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三、预防病理性黄疸要注意:

1、作好孕期保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避免胎儿宫内缺氧、窒息、感染等情况的

发生。

2、精心呵护新生儿。注意保暖(室温应恒定于24~27℃),空气新鲜、流通,上下午各通风30分钟。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5~37.5℃。

3、讲究卫生:婴儿皮肤稚嫩,抵抗感染能力差,要勤洗澡,保持清洁,特别注意

皮肤皱褶处。每日用酒精棉棍清洁脐部隐窝。内衣、尿布必须干净柔软、定期消毒,以免交叉感染。每次大便后用温湿毛巾擦洗后,涂护臀霜或鞣酸软膏。

4、可疑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诊治。

核黄疸的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核黄疸前期:黄疸渐加深,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56.5umol/L(15mg/dl)。

2.核黄疸第一期(警告期):与核黄疸前期症状相同,但严重得多,未结合胆红素〉427.5umol/L(〉25mg/dl)。

3.核黄疸第二期(痉挛期):呻吟、尖叫、凝视、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抽搐、发热、呼吸不规则、双吸气、抽泣样呼吸、甚至DIC。

4.后遗症期:经抢救成功者大部分病人遗留后遗症。

黄疸过高怎么办

黄疸过高怎么办

生理性黄疸高的治疗方法

喝白开水。

每天早晚必须都要给孩子喂30ML的白开水,在白天也要适量的喝水,让孩子自身尽早的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是母乳喂养还好,如果是喝配方奶粉,要加喂水。

喝葡萄糖。

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高的时候,给孩子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孩子喝就可以,这是去黄疸的有效方法。

晒太阳。

每天早上十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给孩子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是不要晒到眼睛。

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那么就停止喂养母乳两到三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

小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高的治疗方法

吃药。

到医院测量黄疸指数,如果还是高,医生会给开控制黄疸的药,比如妈咪爱或者茵栀黄一类的。

照蓝光。

如果用完以上方法都不管用,而且孩子出生已经一两个月了,黄疸仍然很严重,建议到医院让医生诊断,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在医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蓝光,就是让新生儿在保温箱里照蓝光进行治疗。

小儿黄疸 注意事项

如果生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都试过仍不见好,请尽快到医院让医生诊断是否是病理性黄疸,切记不要私自治疗。

简单4步教你诊断是否宫寒

所谓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

“子宫寒冷”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 ;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严重的才可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

简单4步教你如何诊断宫寒

1、望——经血颜色是黯黑、白带是色白清稀,而且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且水滑。

2、闻——白带带有腥味。

3、问——痛经、黄褐斑、性冷、且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

4、触——小腹的温度较低。

母乳性黄疸诊断鉴别

诊断

1、排除病理性黄疸,目前尚缺乏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以确诊母乳性黄疸,主要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疾病进行逐一排除。

2、具有母乳性黄疸特点,黄疸在3~8天出现,且为轻,中度黄疸,停喂母乳后黄疸很快消退,部分患儿再喂母乳后黄疸再现有利于确诊。

鉴别诊断

1、早发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头颅血肿及其他皮下出血:此时红细胞遭破坏,使胆红素增加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头颅血肿越大,皮下出血越多,黄疸越重,且持续时间越长,根据所见血肿等可与母乳性黄疸鉴别,若二者重叠时黄疸更重。

药物引起的黄疸:催产素引产分娩是引起高胆常见的原因,一般用量2. 5U以上就有促使高胆发生的危险性,另外母亲用安定,异丙嗪,新生儿用水合氯醛可使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可根据相应用药史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半乳糖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半乳糖- 1 - 磷酸尿苷转移酶缺陷所致血半乳糖浓度增高,临床表现为出生后母乳喂养2~3天出现黄疸,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相似,但4~6天后肝脾肿大,常伴有呕吐,腹泻,精神不好,体重不增或下降,如不停止喂奶病情迅速加重合并感染而死亡,慢性者有肝,肾损伤,白内障,智能低下,此病通过筛查或做尿还原糖试验或酶活性测定可作出诊断,与母乳性黄疸不难鉴别,ABO血型不合。黄疸可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但多数在出生2~3天出现之后迅速加重, 4~6天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34μmol/L ( 20mg/dL),若处理不及时可出现核黄疸,该疾病主要发生于孕妇O型血,胎儿A或B型血,实验室血型免疫抗体三项试验或仅释试验阳性即可诊断。

红细胞葡萄糖- 6 - 磷酸脱氢酶( G- 6 - PD)缺陷病: 我国南方发病率高,有家族史,实验室检查除红细胞形态和网织红细胞异常外,G - 6 - PD测定值低下可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 本病的症状无特征性,常见精神差,吃奶差或拒食,黄疸加重等,当黄疸是惟一的表现时需与母乳性黄疸鉴别,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感染疾病的发展有关,一般有感染中毒症状,7天内发病者,病史可有胎膜早破,羊水混浊发臭,胎儿窘迫,孕妇发病史或新生儿有局部感染史,7天以后发病者,可能使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加重,若有前驱感染征象如肺炎或其他感染灶同时伴随症状,应首先考虑败血症而做相应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明显增高或显著降低利于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局部感染灶分泌物培养和涂片找细菌,即可诊断及治疗。

2、迟发型黄疸(或迁延性黄疸)

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被感染,以肝炎,巨细胞病毒多见,其他如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及弓形虫,梅毒等,还应警惕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丙型肝炎,新生儿肝炎一般起病缓慢而隐匿,常在生后数天或3~4周渐见黄疸,持续加重或在生理性黄疸消退又再度出现黄疸,与母乳性黄疸鉴别困难,但其常伴有呕吐,厌食,体重不增或下降,黄疸重时皮肤颜色深而暗黄,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肝脏轻或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变化,可做鉴别,轻症时则需做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胆汁黏稠综合征: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大量溶血后胆总管由黏液或浓缩的胆汁淤积造成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黄疸不退,当粪便颜色变浅或灰白,尿液呈橘黄色与母乳性黄疸易鉴别,但有时黄疸不太严重,尿便颜色无改变时,则与母乳性黄疸不易鉴别,此时可用小剂量强的松3天,若黄胆明显消退,提示疸汁淤积。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此症在新生儿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因肌张力低,肠蠕动慢而首次胎便排出时间延长,甚至发生便秘而影响胎便排出。致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而加重生理性黄疸,加上患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成熟延迟,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与母乳性黄疸相似,因此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无论有无伴随症状,在未开展甲低筛查的地区应做甲壮腺功能检查以确诊。

黄疸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一、胆红素的生成和代谢

(一)胆红素的生成和来源 :

1.来源:80%来自衰老的红细胞,20%来源于未成熟的造血细胞以及其他含铁卟啉的酶和蛋白质,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

2.生成:正常人每日可产生250-300mg胆红素;(1g血红蛋白可产生34mg胆红素)。这种胆红素不溶于水,偶氮试验呈间接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有亲脂性,可透过细胞膜,有细胞毒性。

(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作用 :

1.摄取:间接胆红素经与肝细胞微绒毛膜受体结合而入肝。连接蛋白Y和Z与之结合运送到光面内质网。

2.结合:在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胆红素葡萄糖酸酯,称为结合胆红素。失去亲脂性,增加水溶性,偶氮试验呈直接反应,故称为直接胆红素。

3.排泌:将直接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泌到毛细胆管中。肝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泵的作用,细胞器的参与,激素的调节。

4.旁路排泌:间接胆红素经氧化作用可产生一系列衍生物,随尿排出。

(三)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经酶促水解后, 10%-20%胆素原被肠道重新吸收回肝脏,经氧化成胆红素,可重新进入肠道再度变为胆素原,到达大肠后经氧化变为胆素(尿胆素,粪胆素)随粪便排出。

二、黄疸的类别:

(一)肝前性黄疸:即溶血性黄疸,正常肝脏每天可将40-50g血红蛋白转变为胆红素。最高可产生1.5g胆红素(正常量的5倍)。超过此量即出现黄疸。其特点为间接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尿胆原增多,血胆汁酸正常。

(二)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泌功能发生障碍。血中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可增高,尿中胆红素和尿胆原均可(+)。

(三)肝后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肝道内压力>300mm水柱,胆汁不能运送。直接胆红素返流入血,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胆汁不能进入肠道,粪便颜色变灰白,尿胆原(-),尿胆红素(+)。血中胆汁酸量增高,出现皮肤瘙痒。完全阻塞时间延长后,肝细胞功能亦可受损,间接胆红素亦可增高。

三、肝功能障碍引起的黄疸性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影响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泌功能,导致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的升高。一般来说,胆红素的高低和肝细胞的病程度呈正相关。 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不大。

1.淤胆型肝炎 几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特别多见于老年人戊型肝炎。

2.肝炎后血胆红素增高症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

(二)肝内胆汁郁滞性黄疸:

由于感染、药物中毒或过敏,使肝细胞排泌胆红素及胆汁酸的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淤胆,导致血红素和胆汁酸增高,出现黄疸和皮肤瘙痒。

1.胆汁郁滞的机理和病理:

⑴肝细胞的钠、钾ATP酶泵的作用受损,病毒、细菌的毒素、化学毒物中毒、休克、心衰、甲状腺和脑下垂体功能低下、线粒体病,氯丙嗪、雌激素治疗,均可影响钠泵的功能。

⑵细胞器异常、微丝微管不正常:甲基睾丸酮可使微丝崩裂,蕈毒可使微丝失去作用。

⑶毛细胆管的运动失调:正常5-6分钟收缩一次,每次持续60秒,Ca++可促进,毒素可抑制。

⑷病理 肝细胞有胆色素沉着,毛细胆管扩张,胆栓,微绒毛减少、消失。细胞 内线粒体、光面内质网和高尔基肿大、空泡变、溶酶体增多。

2.临床特点:血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可占60%以上;血清胆汁酸增高,可达正常值10倍以上;转氨酶增高幅度较小,下降亦快; 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肽酶以及胆固醇等可明显升高;尿胆红素(+),尿胆原可(-)、也可(+);PTA多在60%以上;患者一般情况较好,乏力、纳差比较轻,肝多肿大且有触叩痛,脾亦有肿大的。黄疸持续时间长,多在2-4个月间。

(三)药物性黄疸:

1.药物对肝脏的损伤,有中毒性及过敏性,前者与用药剂量多少相关,后者和剂量的关系较小。

2.药物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⑴病毒性肝炎样的表现:许多药物均可,特别注意抗结核和抗癌药;

⑵淤胆性肝炎的表现:氯丙嗪、雌激素、甲基睾丸酮等;

病毒指标全(一),病前有服药史,发病多在用药1-4周后,可伴有其他过敏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四)先天性黄疸:

1.先天性葡萄醛酸转换酶缺乏症:亦称Crigler-Najiar综合症。间接胆红素不能经结合变为直接胆红素,故血中堆积大量间接胆红素,可进入脑细胞引起核黄疸,引起角弓反张,肌肉强直。血胆红素可高达400-800μmol/L 多死于婴儿期。治疗可用光疗(波长430-470mm),经氧化作用使间接胆红素变为无色水溶性物质随尿排出。 长期服用苯巴比妥30mg日3次,苯巴比妥是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的诱导剂,可增强转换酶的作用。

2.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即Gilbert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肝细胞对间接胆红素的摄取和运转功能不足,Y和Z连接蛋白功能低下,不能将间接胆红素运送到光面内质网,引起轻症Gilbert综合征。

临床表现:自幼年起出现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血胆红素85.5μmol/L以上,其他肝功正常。患者可无症状,黄疸可因感染、劳累、酗酒而加重,可出现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肝穿刺无异常,可能有点脂肪变。电镜光面内质网可增大增多。尿胆原不增多,尿胆红素(一)胞囊造影良好。血中总胆汁酸正常,治疗可用苯巴比妥钠30mg日3次。

3.慢性特发性黄疸:亦称Dubin-Johnson综合征(直接I型),亦称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有家族性。主要病因为肝细胞对已结合的直接胆红素不能充分排泌到毛细胆管中,导致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间接胆红素也有一些增多,最突出之点肝组织呈褐色(肉眼),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浆中有黑褐色颗粒。电镜检查这些颗粒位于毛细胆管周围的溶酶体内,粗面内质网减少而光面内质网增多。

临床表现:患者多为青年,长期慢性间接性黄疸,血清TBil多在100μmol/L以下。可因饮酒、感染,妊娠或服用避药而加重,可出现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肝脾可肿大。转氨酶碱磷酶等正常,但色素代谢不正常,如BDP,靛氰绿,玫瑰红等,排出能力减低。血中直接胆红素增多为主,尿胆红素(+),尿胆原可增多,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预后良好,无特殊治疗。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II型):

亦称Roter综合症。由于肝细胞的摄取(间接胆红素)和将结合胆红素排泌到胆管的作用有先天性障碍,导致间接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但多不超过200μmol/L,间接胆红素约占1/3,直接胆红素中40%不是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而是其他结合胆红素(如与硫酸结合的胆红素),血清总胆汁可中度增高,BSP排泄缓慢,但口服胆囊造影剂胆囊显影良好。

5.家族性肝内胆汁郁滞黄疸:

亦称Byler病,肝细胞将直直接胆红素和胆汁酸排泌到毛细胞胆管中的功能障碍,导致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增高。肝细胞中有淤胆,毛细胆管中有胆栓,汇管区有淋巴细胞浸润,偶见肝细胞点状坏死和纤维化。

(五)自身免疫性肝病:

1.自身免疫性肝炎 女:男=4:1 I型: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平滑肌抗体(SMA)(+) II型: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 III型:抗肝可溶性抗原的抗体(+)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抗线粒体抗体(AMA)90%可(+) 女:男=9:1,主要病变为小胆管炎症,黄疸出现之前1-2年即有皮肤瘙痒,血清碱磷酶,r-GT,总胆汁酸均升高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六)妊娠性黄胆:

1.原发性脂肪肝:多见于初产妇,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急骤出现并增重的黄疸,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恶化,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2.良性复发性黄疸:妊娠期雌激素含量高,有抑制胆汁排泌的作用,加上有先天性敏感因子导致淤胆性黄疸。多发生于妊娠最后3个月,先有皮肤瘙痒,1-2周后出黄疸,黄疸可轻可重,多为轻中度。分娩后缓解,但再次妊娠时易再发。肝组织无病。血清总胆红素多在100μmol/L以下,ALT可轻度增高,碱磷酶、r-GT以及血清胆汁酸均可增高,预后良好。

新生儿黄疸诊断要点

随时观察黄疸的变化,严防发生核黄疸;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就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

1.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2.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3.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4.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5.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6.出现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表现症状 母乳黄疸怎样识别

由于母乳性黄疸目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所以目前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母乳性黄疸,一般母乳性黄疸确诊需要根据他的临床特点来诊断,它的诊断标准包括,第一足月儿多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第二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的范围,或者是黄疸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性黄疸期限仍有黄疸。第三详细采集病史,查体或各种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将各种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逐一排除。第四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第五停母乳一到三天后,黄疸明显的消退,血中胆红素可以迅速下降30%-50%左右,根据这些临床特点来判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

黄疸性肝炎诊断鉴别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二、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均明显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显著增加。

三、血清酶测定

1、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2、其它酶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可轻度升高。

四、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测定 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五、血清免疫学检查

1、甲型肝炎: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

2、乙型肝炎:HBV标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有人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HBsAg的前S1(Pre-S1)和前S2基因。用组织化学及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可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细胞中的定位,在有HBV复制的肝组织中常含有HBsAg的前Sl和前S2。血清中可测定抗-前Sl和抗-前S2,前者于潜伏期即出现,后者在病毒复制终止前出现。故抗-前Sl阳性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指标,抗-前S2可为肝炎恢复的指标。

3、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除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诊断,血清抗HCV-IgM阳性可确诊。

4、戊型肝炎确诊有赖于血清抗HEV-IgM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5、丁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有赖于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 cDNA杂交阳性;肝组织中HDAg阳性或HDV cDNA杂交阳性可确诊。

六、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1、蛋白电泳γ-球蛋白(9~18%)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

2、血清蛋白电泳前白蛋白(由肝脏合成) 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达83~92%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

3、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 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母乳性黄疸母亲要注意什么 母乳性黄疸可以吃药吗

母乳性黄疸宝宝的生长发育是良好的,一般情况可以,可以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一般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是没有明确的诊断手法,即实验室的检测标准,要定期监测黄疸情况,如果黄疸较正常有稍微升高,可以吃退黄的药看一下,如果黄疸持续升高,宝宝一般情况都可以,可以暂停母乳三天左右,看黄疸下降情况,如果是黄疸能够下降50%左右,那说明是母乳性黄疸,黄疸下降以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黄疸持续升高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这时候是建议去医院进行光疗退黄,所以母乳性黄疸它的确诊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看,然后再指导他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该怎么诊断

粪便有明显色素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1.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新生儿溶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持续一个月或更长,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3~4天或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多少 总胆红素偏高要紧吗

单纯血清总胆红素偏高,没有什么意义,要合并转氨酶的增高有临床意义。所以总胆红素偏高否严重,还要根据其他检查指标才能判断。不过总胆红素数值可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临床依据。 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否发生异常,总胆红素正常值在3.4~20.5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 病理性黄疸诊断

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2.婴儿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lumol/L(12.9mg/d1)、早产儿>257umol/L(15mg/d1),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1);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4.黄疸退而复发;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1)

胆红素高怎么回事 人体内胆红素的标准

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否发生异常。 总胆红素正常值在3.4~20.5μmol/L之间,间接胆红素的间接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1.7-13.7μmol/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1.7-13.7μmol/L。 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满月孩子黄疸怎么办

一、如何退黄?方法有二:其一、照蓝光或晒太阳,通过皮肤退黄。我个人建议,满月后天气好可以抱着或推着孩子出去见见阳光,每次一个小时,一天两次。注意孩子衣服不要穿得太严,也不要让孩子的眼睛直面阳光。还有一种方法就直接晒孩子的背部,每次十分钟。其二、就排大便退黄。假如孩子每天孩子大便次数很多,颜色黄,就可以不需服用茵栀黄,因为茵栀黄就通过促进大便排泄来退黄。反之就要借用药物来排便退黄了。 二、如何观察黄疸?经过治疗否有效?孩子的黄疸否减退?这就涉及一个怎么观察黄疸的问题。首先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孩子的面

如何正确诊断黄疸肝炎

黄疸型肝炎我们常见的疾病,患者受到肝炎病毒的侵害而引起的,黄疸型肝炎这种疾病的危害很大,所以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自己不可盲目用药,以免错误用药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黄疸型肝炎就我们体内的胆红素数量超出了正常值,使得其他的器官受到的黄色渲染的现象,黄疸可以分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因此,当患者出现黄疸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积极检查判断出到底那种类型的黄疸,然后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由此可见,准确地检查出黄疸类型非常重要的,为了获取准确检测数

如何诊断失眠

经常失眠的诊断方法,判断失眠的方法,可通过以上四个标准进行简单的自我判断,如果连续两周以上出现以上症状的话,最好尽快就诊。 失眠检查标准: 标准一: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没有睡着。 标准二:半夜老醒,醒来的次数超过两三回。 标准三:天还没亮就醒了,俗称早醒。 标准四:夜夜做噩梦,噩梦的情节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 失眠抑郁科专家说,如果只偶尔或短暂性睡不着觉或者睡得不好,但第二天人精力很充沛,情绪很愉快,上班不出错,按照efg的标准,这种情况不能诊断为失眠。 失眠的诊断要点 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的症状其他

如何检测母乳性黄疸

目前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所以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母乳性黄疸的,一般母乳性黄疸要根据它的临床表现来诊断,主要诊断标准包括: 第一.足月儿多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 第二.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的范围,或者黄疸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性黄疸期限仍有黄疸. 第三.详细采集病史、查体和各种必要的辅助检查,认真将各种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逐一排除. 第四.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第五,停母乳一到三天黄疸消退明显,血中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左右。

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怎么区别

一般黄疸在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它可能正常的生理性的发育情况,有可能某些病理情况导致的黄疸升高,足月儿80%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但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干预治疗的,但如果病理性黄疸,如果没有积极干预治疗,可能对宝宝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病理性黄疸有一个标准的,一般考虑病理性黄疸有以下几条: 第一,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出现黄疸,监测胆红素水平大于六毫克每分升。 第二,足月儿黄疸升高的范围,每日的范围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 第三,血中结合胆红素大于两毫克每分升。 第四,黄疸进展快,每天上升的速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有核红细胞计数。 (2)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应警惕发生小儿胆红素脑病。 (3)尿常规及尿三胆试验。 (4)注意大小便颜色,必要时行粪胆原检查。 (5)根据病情选作以下检验: ①疑为新生儿肝炎者作肝功能检查,同时查母子HB—sAg、HBeAg、HBV DNA、抗HBc-IgM等,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阳性,生后一月时转阴)。 ②疑为新生儿败血症者作血培养,局部感染渗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