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基因不只是影响
身高基因不只是影响
身高基因不只是影响身高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高个子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但患癌和死亡风险较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身高每增加6.5厘米就会降低个体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6%,但却会增加4%的患癌风险。研究人员认为,身高对常见特定疾病引发的死亡率有重要影响,但这与机体胎脂肪含量及其他可调控因素之间并无关联,最大的可能是通过基因机制调节身体的代谢并影响身高。
身高基因还影响什么身高基因并不只是决定和左右人的身高,而是与人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有关联。这再一次证明,生物学形状是多基因决定的。反过来,一种基因或一种类型的基因又有不止一种生物学功能,而是有多种或很多种功能。
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高个子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但患癌和死亡风险较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身高每增加6.5厘米就会降低个体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6%,但却会增加4%的患癌风险。
研究人员试图通过饮食因素、基因和其他机制来解释这种相关性。研究人员认为,身高对常见特定疾病引发的死亡率有重要影响,但这与机体胎脂肪含量及其他可调控因素之间并无关联,最大的可能是通过基因机制调节身体的代谢并影响身高。
英国《柳叶刀·肿瘤》杂志的一篇文章解释了身高与癌症的关联性。身高与患10种常见癌症的几率之间存在联系。以女性为例,以153厘米为界,身高每超出10厘米,患其中一种癌症的相对风险就增加16%。如果说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绝对风险是8%,那么就意味着身高(比153厘米)超出10厘米的女性患癌的风险为9.28%。这说明身高与癌症反向作用。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个头越高的人患冠心病心脏疾病的风险越低。迄今为止,人们对基因影响身高所知的原理在于,身高是多基因决定的,可以遗传,并且身高基因主要是通过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而影响身高。但是,研究人员却难以弄清多基因是如何影响身高的。
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中的某种基因与身高有特殊的关系。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研究,未来,研究人员希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SPAG17基因为何会影响骨骼发育从而影响身高的,并且需要在人体细胞中研究这些情况,以确定是否SPAG17基因的缺失或沉默除了会造成不育外,还会真的造成身材矮小。
孩子身高遗传父亲还是母亲一般来讲,个子高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高个,个子矮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矮个,但是遗传对身高的影响不超过80%,据统计,孩子的身高,从父亲那里遗传35%,从母亲那里遗传35%,剩下的30%决定于环境,与这个数字相应,高个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的概率是高个,相反,矮个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是矮个。
孩子怎么才能长高首先,饮食结构最重要。
要想长高个,从孩子4个月左右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和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做斗争。只要不是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就应该多吃,鼓励他们摄入粗细搭配的多种食物,多补充优质蛋白,多吃蔬菜、水果、多补充一些微量元素,鼓励孩子多喝奶,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男孩子的食量不应低于父亲,女孩子则不低于母亲。此外,要保证吃好早餐,早餐量宜相当于全日量的1/3;少吃零食,喝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因为甜食特别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其次,抓住运动黄金期。
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的运动是不一样的。两三岁的孩子,我们不主张做大运动量,主要是爬、跑、走路,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孩容易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五大运动对长个是特别有利的,可以多多练习。
影响身高的因素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也就是先天和后天因素。遗传是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生长的潜力都受父母的种族、身材、外貌等遗传特征的影响。
先天因素
1)性别对生长发育的速度和特征也有影响,表现出男女孩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青春期后。正常的分泌功能也是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因素,甲状腺、那下垂体胸腺的作用非常明显。脑下垂体功能不全、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也可以导致身材矮小。青春期开始得较早的儿童要偏矮。
2)母亲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环境以及母亲的身高等因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出生的新生儿是低体重儿,那么对于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甚至日后的健康都会有不利的影响。
后天因素
1)营养对生长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尤其是在两岁以下。
2)疾病对小孩生长发育的阻碍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急性的感染常使体重减轻,如果反复、多次的感染或者是慢性疾病,同时也会影响到身高的增长。
3)生活环境对儿童发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居住环境、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合理的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运动,等等这些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孩子长高的秘诀 身高受遗传基因的影响
孩子的身高主要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男性身高潜能为父母身高加十二公分,再除二,通常正负七点五公分皆为正常范围;女性则是父母身高减十二公分后除二,正负七点五公分都算正常,但透过后天健康的生活型态也可突破身高的先天基因。
孩子长高的三个黄金期
第一阶段:0-7岁是孩子比较好动的时机,宝宝的好动对骨骼具有锻炼作用。
第二阶段:7-12岁这个年龄段身高增幅对最终身高的影响为30%。
第三阶段:12-18岁身高增幅对身高影响则下降为20%。
12岁左右,女孩身高基本定型,男孩到了14岁身高就基本定型了。因此,3-12岁是孩子长高的最佳阶段。在这一阶段,家长要把握时机给孩子补充营养,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
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
2、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
孩子长高和遗传有关
孩子身高由谁决定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的身高取决于父母的身高,而父母的身高则是取决于上一辈人的身高,这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遗传现象。既然我们知道身高与遗传有关系,但究竟有多大关系呢?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吧。
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生命在世代中延续的一种现象。
为什么孩子有的地方像妈妈,有的特点像爸爸?因为遗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孩子长得究竟更像谁多一些呢?那就看孩子携带的染色体中的显性基因是爸爸多一些还是妈妈多一些喽。例如大眼睛相对小眼睛而言是显性遗传,长睫毛也是显性遗传的。大耳朵是显性遗传,小耳朵是隐性遗传。
那么孩子的身高又是遗传了谁呢?身高属于多基因遗传,决定身高的基因不止一个,而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父母对孩子身高的影响,要看他们形成的性细胞(精子和卵子)中贡献出来的有效基因的多少,而不是简单地看他们表现出来的身高。孩子身高35%来自爸爸,35%来自妈妈,其余30%则是靠后天努力。相同概率情况下,也有可能是二者的自由组合,或者更好,或者也有可能更坏,归根结底就是先天性对身高来说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从篮球明星看遗传因素对身高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根据遗传的特性,可按照相关公式预测孩子的身高,但是这些计算公式并非就是孩子的命定身高,而只是一种遗传趋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父母都不高,孩子却“出类拔萃”,这可能是父母均把身材的高基因传给下一代,出现孩子身高远远高于父母的现象。
众所周知的高个子姚明身高有2.26米,而他的父亲身高2.08米,母亲身高1.88米。我们按照身高预测公式计算,得出姚明身高最高是 2.13米,但实际上他的身高比这个数字高出14厘米。而篮球运动员穆铁柱同样身高有2米多,但其儿女身高却与常人无太大差别。这些案例都可以说明,孩子的身高有可能是父母双方同时将高基因或者矮基因传给了后代,也可能是父母的高矮基因混合之后遗传给了后代。
父亲影响身高,母亲决定胖瘦
姚明夫妇都是超高身材,所以他的女儿才3岁就已经1.1米了!那孩子的身高到底是遗传爸爸多一点,还是遗传妈妈多一点呢?
如果你对自己的身高或胖瘦不满意的话,可以从父母身上各自找到确切的答案。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父亲通常影响孩子的身高,而母亲则通常决定了孩子的胖瘦程度。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父亲越高,他的子女在出生的时候也就越长;至于孩子身体的胖瘦情况主要是由母亲的身体肥胖指数决定的。虽然婴儿刚出生时身体的大小最初主要取决于生他的母亲的身体大小,但研究已经证实,父亲的身高对婴儿有着明显的影响,高大的父亲通常有着更长、更重的婴儿。
美国NBA篮球明星中,麦蒂的女儿10岁时身高已近1.7米,科比的大女儿10岁时身高也将近1.6米。而在NBA球星中遗传父亲身高基因的球星千金并不少,她们的身高都已经接近或超过她们的母亲了。
“妈矮矮一窝”有无科学依据
俗话说:“爹挫挫一个,妈矮矮一窝。”于是很多个子不高的妈妈就非常担心——自己的身高会不会影响到孩子呢?
这种说法过分地把遗传的责任全部推在了妈妈的身上,认为后代的身高与妈妈有着更大关系。其实,把身高问题单纯地归结到爸爸或妈妈单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当然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其他错误的观念,我们需要对此进行纠正。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后代的只是一个身高范围,个体有差异。因此孩子的最终身高是遗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只是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但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受到非常多的外在因素的影响。父母高,孩子不一定就高!
误区二:遗传的矮基因不可改变
父母身高都不高的孩子依然有长高的可能,这符合人类进化的规律,所以父母个子不高,也可在孩子成长发育期内,采用科学的长高方法,比如在运动、饮食、睡眠等方面做好工作,让孩子有机会长得更高。所以父母不高不代表孩子一定不高。
我们现在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拥有再好的遗传基因,如果没有后天的科学饮食和运动加以强化,个子也不会长高;即使遗传了矮个子基因,但是合理利用环境因素也可以促进孩子长高。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创造好的先天条件,也要为孩子营造出好的后天环境,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
隔代遗传到底有没有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各种长相与特征开始在孩子的身上显现出来,比如眼睛像爸爸,脸型像妈妈。但是有些孩子既不像爹,也不像妈,反而像爷爷奶奶或者舅舅姑姑等。
案例一:孩子长得和奶奶越来越像了。这就奇怪了,孩子父亲的外貌、身高都随爷爷,和奶奶不怎么像,怎么到孙子这儿,长得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反而像奶奶呢?
这就是“隔代遗传”惹的祸!所谓隔代遗传,指一家三代人中,第一代和第三代出现类似的表征,而第二代则未出现该表征的现象,是遗传、表观遗传及数量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放到这个家庭的案例上,就是爸爸携带着其父母(爷爷奶奶)各自的遗传基因,但其爸爸的遗传基因为表观遗传,在外貌上占据了优势,因此爸爸像爷爷,但奶奶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到了第三代,也就是孙子这一代,这部分隐藏的基因变成了表观基因,这就是孙子长得和奶奶比较像的原因了。
案例二:夫妻两人个子都不高,可是才过14岁的儿子个子已经超过父母了,纵观双方家族,父亲这边,他的父母个子都不高,几个兄弟姐妹的个子也差不多;母亲那边,外公外婆个子一般,只有孩子的舅舅长得很高,超过1.8米了,看来孩子像舅舅一样长得高。为什么孩子的身高会随舅舅呢?
有句俗话:“养儿像舅舅,生女像家姑。”这就说明,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孩子身高能长到多少,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素占了七成,而剩下的三成,是由后天的营养和锻炼等方面决定的。对于孩子身高随舅舅的例子,只能用隔代遗传和基因突变来解释。
母亲和舅舅同有一条来自外婆的X染色体,而在母亲体内还有一条来自外公的X染色体,这时往往一条染色体表现为显性基因,另一条染色体表现为隐性基因。而外甥体内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来自母体的X染色体具有同舅舅相近的性征,这条染色体表现为显性基因时,外甥和舅舅就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案例中的外甥身高随舅舅。
根据隔代遗传的定义,从基因上讲,人甚至可以回到原始人的样子,这种情况有过,称为“返祖症”,但这个概率很小。所以孩子长得像爷爷或奶奶是很正常的。
从生物学上讲,基因决定蛋白质的组态,但蛋白质又决定人的体态,包括面部型态和身型步态,所以我们常常说某人长得像爸爸或妈妈,但是爸爸的基因是来自孩子的爷爷奶奶的,孩子的基因有一半是来自父亲的,这样小孩长得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就不奇怪了。基因有隐形和显性之分,孩子长得像爷爷奶奶,说明家族基因在孩子的父亲身上没有显示出来,表现的是隐形性质,而在孩子身上又表现出来了,说明是显性性质,所以孩子长得像祖父母。
怎样让孩子突破遗传因素长高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孩子的身高基本上是受父母基因的影响,不过孩子的身高同样离不开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营养、运动等等,作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高一点,那孩子的身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是营养
营养与身高有密切的关系,除了鱼、肉、蛋、蔬菜、水果外,我提醒妈妈们:牛奶是特别好的“增高剂”。牛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食品,富含优质的蛋白质,而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以前日本人个子不高,1954年日本通过立法,强调牛奶必须成为学生营养午餐的一部分,在提供学生午餐的同时提供200毫升的牛奶。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人口质量,提出“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
从那时起日本的少年儿童,每天喝一杯奶成为时尚。今天,日本人体质的改善令世人瞩目: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加11厘米,体重增加了8公斤,并成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被国际公认为“人类体质发展的奇迹”。
第二是充足的睡眠
老人说“孩子是一边睡觉一边长个”,有道理。医学研究表明,对一个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来讲,身体发育状况的好坏,与睡眠质量的好坏有密切关系。
男生什么时候停止长高 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1、男女身高分别有79%和92%属于遗传因素的作用。
2、营养水平也是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青春期身高的增长需要多种营养的补充,如果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不能满足机体要求,身体则不能更好的发育,从而影响身高。
3、激素的分泌也是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生长激素是骨骼生长,机体发育的关键,如果生长发育期机体各腺体分泌激素不平衡,很易导致身高发育不正常。
4、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失调等疾病也是影响身高的因素。
娶聪明老婆孩子就聪明
英国杂志《自然综述遗传学》在2005年第6期杂志上的文章《X染色体的智力影响》指出,X染色体上的近千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里至少有40%都在大脑里表达,这个比例要高于常染色体,更远远超过Y染色体。这也就是说,X染色体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水平的确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美国的调查显示,母亲与儿子的智商相关度与父亲对儿子的智商影响差值不足10%,这么小的差距并不足以说明母亲的智力对孩子有本质的影 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力说,基因是遗传变异的主要物质,要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形成编码来控制大脑工作的,基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生长环境 对于人的智力来说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同时,基因的分裂和遗传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孩子如何继承父母的基因也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天才也是一门"概率学"。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脑成像研究院院长唐一源说,人类遗传是在多对染色体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而不能仅仅归结为某一对染色体。"人本身是一个完善的系 统,影响人体系统的因素很多,生物学机制,也就是基因只是一方面,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人处于环境之中的经历和行为影响,受环境影响之后学到的行为和自我 调节方式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基因的表达。所以,基因只是从纯生理角度来决定智力的潜力,能否开发出来还要靠后天的挖掘和培养。"
据科学家综合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一半左右,剩下的一半由后天生长环境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影响可能会更大。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 师,文化水平高的母亲会给孩子带来优质的家庭教育。从生理上说,在一些偏远地区,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生育年龄普遍偏小,由于过早生育,自身的骨骼 和组织还未生长成熟,如果承担起孕育的重任则容易对胎儿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缺血、营养不良等,也增加了损伤智力的风险。
影响身高的因素
(1) 身高与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
尤其是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的时间段,然而对于晚熟的少女来说,她们还是在不停的长高。因此,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
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
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
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
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 、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 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
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
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
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4) 身高与遗传有关
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5)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
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
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
专家建议,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
(6)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影响身高的因素
引起矮小的因素多种多样,遗传因素占70%,后天因素占30%,包括营养、睡眠、运动、疾病等。
骨缝,就是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缝隙。人体的每块骨头之间都有其特定的缝隙,小于或大于这个特定的缝隙就会诱发疾病。骨缝间隙狭窄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脚的足弓顶部有一块骨头叫距骨。
踝关节就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踝关节囊前后较松,两侧较紧。
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易发生足内翻(脚心朝内侧)而损伤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无活动余地,但在跖屈(提起脚跟)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往往在跖屈位发生内翻位扭伤。
身高成为阻碍成年人发展的屏障,无论是在学校、找工作,还是谈恋爱,身高都成了无形的挑选标准。这令很多身材矮小的人颇为伤神,想要增高却无门而入。现如今,科技发达医学进步,有关增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骨骺线闭合却成为成年人增高的一发幻想,因此一定要在骨骺线闭合前把握好长高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