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猩红热需要注意什么 及时复查
儿童猩红热需要注意什么 及时复查
猩红热发病一周后要记得及时复查血常规,以确定治疗疗程;由于在发病的2-3周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以急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多见,应当注意每周查一次尿常规,以确定查是否损害肾脏,以便及时发现、治疗。
儿童猩红热注意事项 饮食注意
患病期间饮食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果汁饮料等,下面的这些食物要忌食:
1、忌过甜过咸的食物:过甜的食物多食后会助长机体温热,并导致患儿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而过咸的食品如咸鱼、咸菜、腌肉、龙头烤等会刺激患儿咽喉,使粘液分泌增多,重病情。
2、忌发物:发物容易助火生痰,猩红热患儿进食发物会导致体温升高,皮疹加剧,加重病情。这类食物有狗肉、羊肉、雀肉、公鸡肉、黑鱼、鲫鱼、海鳗、虾、蟹、香菜、南瓜等。
3、忌冷饮:患儿高热,有些家长想用凉的饮料让患儿舒适一些,但冷饮会导致患儿食欲减退,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消化异常。因此给患儿喝的饮料和开水应以温热为宜。
4、忌辛辣:辛辣的食物助火,会直接刺激患儿咽喉,导致扁桃体疼痛加剧。这类食物大多属于调味料,有辣椒、辣酱、辣油、咖喱、生姜、大葱、五香粉等。
5、忌较长纤维的蔬菜:猩红热的患儿一般伴有咽部症状,咽部充血红肿,给吞咽加大难度。又因高热导致肠胃消化不佳,因此应忌食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竹笋、毛笋、韭菜、豆芽、菠萝、洋葱、红薯、芋头等。
6、忌热性水果:患儿进食热性水果后极易生火,因此在高热期间忌食龙眼肉、荔子、大枣、葡萄干、橘子等性味偏温,患儿应少食为宜。
请问猩红热有哪些预防措施
本病流行期间,禁止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儿童外出应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染,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隔离时间至少1周至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对托幼机构儿童,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如发现急性咽峡炎,扁桃腺炎者,均按猩红热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特别是托幼机构及小学校的儿童工作人员应做咽拭培养,密切观察1周。细菌培养阳性者亦应隔离治疗,至细菌阴转。曾患风湿病及肾炎的密切接触者,可及时选用长效青霉素注射预防。家长在接触患儿和护理患儿时应戴口罩。患儿的痰和鼻涕应放在手纸里用火烧掉,毛巾、衣服用开水烫或曝晒,被褥应日晒4-6小时,餐具用沸水煮沸10分钟。患儿用具包括玩具、文具等用消毒液擦洗。目前猩红热尚无有效的主动免疫措施,并且猩红热并非终身免疫。机体感染产毒株后可产生抗致热性外毒素抗体,即红疹毒素抗体,有A、B、C三种,且无交叉免疫,故仍可能感染另一种外毒素的链球菌而再次发病。
儿童猩红热应注意什么 儿童猩红热是怎么回事
细菌自呼吸道侵入并黏附于咽峡部,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病灶。
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经咽部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晕,头痛,食欲缺乏,纳差等。
发生于个别病例,多见于病程第2~3周时,可能A群链球菌与被感染者的某些组织有相似的抗原,而产生免疫反应,或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某些组织引起病变,主要引起心,肾及关节的变态反应性病变。
儿童猩红热注意事项 儿童猩红热怎么预防
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加强身体锻炼,教育孩子勤洗手、勤漱口。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到拥挤的场所。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发现疑似猩红热患儿,应立即隔离,患儿接触过的食具、玩具、家具要消毒。
儿童猩红热后会有哪些表现
儿童猩红热后表现为: (1)发热、咽炎、扁桃体炎、草莓舌、全身红色鸡皮样皮疹伴瘙痒。 (2)疹退后片状脱皮。 (3)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儿童猩红热注意事项 注意隔离
在病情流行期间,应当避免儿童到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活动。如果出现疑似发病症状,家长不要再送孩子上学或者托儿所,及时到医院就诊,轻者可在家中隔离治疗休养。
荨麻疹与猩红热区别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有:昆虫叮咬,冷、热、风、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花粉、萱麻等植物性刺激,食入鱼、虾、蟹等“发物”,注射血清、青霉素等药物,病灶感染或肠寄生虫感染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等。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这种风团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荨麻疹可反复发作,慢性者可反复发作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瘙痒难忍。
猩红热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由猩红热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猩红热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猩红热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猩红热与麻疹不同,猩红热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猩红热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猩红热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猩红热,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同时接种猩红热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猩红热,应考虑中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