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育儿专家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常见饮食问题
1、儿童常见饮食问题之不吃饭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吃饭,喂食的时候需要花上很多的时间。儿童不吃饭怎么办?
饮食定时定量方法妙
定点定时、定点进食会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每当临近吃饭时,他的消化系统便会活动起来,产生饥饿感,从而为进食作好准备。
提高进食兴趣,搞点花样很受用
家长可经常变换食物的烹调方法,以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进食兴趣,促进食欲。
餐前零食,坚决反对
有些孩子每天在正餐之间要吃喝许多高热量的零食,所以到了正餐时间他根本就没有胃口吃饭,而过后又要以点心零食充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儿童常见饮食问题之偏食
孩子偏食、挑食很普遍,这让不少爸妈都感到头痛。儿童偏食该怎么办?
把吃饭变成有意思的事
如果发现孩子偏食,千万不要以粗暴的方式、强硬的态度逼迫孩子进食。正确的做法是采取迂回战术,通过一些比较策略的方式来增加吃饭的乐趣,帮助宝宝摆脱厌恶吃饭的情绪。比如,将宝宝的餐具更换成更可爱的样子。
改变食物的形态
如果某种食材是宝宝不喜欢的,不妨试着帮这些食物“变装”.如果宝宝最近对鸡蛋失去了兴趣,不妨变个花样做鸡蛋,例如蛋炒饭、蛋饼……巧手妈妈甚至还可以试着烹制好看又营养的“童话餐”,用健康的食材摆出卡通造型。
3、儿童常见饮食问题之肥胖
儿童肥胖症要减肥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让儿童没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这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儿童肥胖该怎么办?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定时进餐,从小学开始就应该一日三餐,课间不要加餐,不要让孩子吃零食,鼓励按时吃正餐。爱吃零嘴或不吃早餐的孩子,妈妈特别注意,赶快改掉坏习惯。不吃早餐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增加体力活动,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幼童也不要关在室内,有条件就到户外活动,可带稍大孩子一起晨练,帮助孩子养成乐观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对防范高血压很有帮助。
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
1、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4、感到恐怖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
5、失眠
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6、恶劣的人际关系
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 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孕期会遇到哪些常见心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问题
·有没有能力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
·接触了对胎儿不利的因素,如电脑、装修材料、药物、不良环境、噪音、养宠物、病人,会引起胎儿畸形吗?
·意外地怀孕了,可目前还不宜养育一个宝宝,如住房或经济条件不理想、正在忙于学习或事业发展、有出国机会等。因此想做人流又想继续怀孕,心里既矛盾又烦恼,怎么办?
·没在最佳时机怀孕,如年龄太大、季节不好等,会不会生不出一个优秀的宝宝?
·近期有过精神创伤,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吗?
·经常担心自己在怀孕期间生病。
·生孩子后,身体状况会不会不如从前?
·生了孩子后丈夫还会爱我吗?
·我有能力教育好宝宝吗?
·丈夫将为人父的兴奋,超过了对我的关怀和呵护,使我有被忽略的感觉。
·怕别人看出自己怀孕,羞于出现在公共场所。
迎战小提示
转移情绪
心里出现担心、紧张、抑郁或烦闷时,去做一件高兴或喜欢的事,如浇花、听音乐、欣赏画册、阅读或去郊游。自然美感引起的情感,会使孕妇对生活的兴趣提高。洗温水浴或适度做家务活,也会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孕妇的不良情绪。
释放烦恼
可把自己的烦恼向密友倾诉,或写信、写日记。这种做法,能非常有效地调整孕妇的情绪。必要时,可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及疏导。
儿童掉牙换牙常见问题
妈妈疑问:
孩子刚刚5周岁,就已经掉了1颗前门牙了,是不是有点太早了?对孩子以后有没有影响?
专家解答:
孩子的牙齿过早松动,会让爸妈的心跟着紧张起来:这么早换牙正常吗?其实,除了孩子的牙齿松动或掉牙的时间,爸爸妈妈还要了解更多换牙知识,我们从孩子换牙的顺序说起。
到底几岁换牙才正常?6岁是一个标准时间,但是一般说来,出牙较早的孩子(早于4-7个月)往往乳牙掉得也早。同样,那些在12个月后才出牙的孩子通常到8岁时还长着乳牙。国外儿童口腔科的教授曾指出,虽然孩子第一次掉牙的平均年龄可能在5岁半或6岁,但4岁的宝宝掉牙其实也是有的。所以,对此不必过度担心。
爸爸妈妈们对换牙期的了解不能局限于时间,更应该了解换牙顺序。通常最先脱落的牙齿是下面的一对门牙。因此,如果4岁孩子掉了一颗下门牙,那很可能是正常的。这虽然早了一些,但如果掉的是别的牙齿,比如说后面的一颗牙,就要引起重视。因为那多半说明有其他问题存在,如蛀牙等。当然,如果你对孩子松动的牙齿感到担心,也可带他去看牙医。检查一下,就能知道是否有问题了。
家长可以通过脱落的乳牙以及是否在短期内有新牙萌出来判断牙齿是否为自然脱落,儿童的乳牙没有牙根,脱落面呈蚕食状,与折断的牙齿有较明显的区别。
儿童出现乳牙过早脱落通常是身体的内部原因造成的,也可能只是口腔局部的原因,如代谢紊乱、牙周疾病、牙齿外伤等。如果乳牙过早脱落,而恒牙迟迟不能萌出,可能会对儿童以后的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整齐排列带来一定的影响。
建议家长对孩子的牙齿情况多加关注。如果发现孩子乳牙由于龋坏、外伤、牙周病等过早脱落,就应该及早就医,以免因此导致咬合功能受损,影响到恒牙及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儿子7周岁了,出了两颗新牙,可旧牙还不掉,这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解答:
新牙长出来了,旧牙还不掉,如今这种问题十分普遍。现在儿童的精细化喂养问题比较严重,孩子们常吃蛋糕等软质食物,就连吃苹果都被家长削成小块,市售的儿童食品更是均做工精细,往往入口即化。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的堆积,诱发龋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口颌发育和咀嚼功能的训练。
硬的东西吃得少,牙齿磨损不够,所以里面虽然有新牙萌出,但是乳牙也不掉。只能拔牙后等牙齿慢慢归位。家长可鼓励儿童多吃硬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的口腔健康。
提示家长应注意保证儿童的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减少蛀牙,同时也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使乳牙正常脱落,新生恒牙排列整齐。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怀怀旧心理
老年人常喜欢回忆往事,并伴有感慨的心境。在回忆过程中想起髙兴的事情,心理就会得到满足;想到伤心的事情,就容易产生“日落西山”、“人生不堪回首”的凄凉感觉。
如何克服准妈妈常见心理问题
定时体检
不可在心理上过分放松。因为孕中期也可能会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贫血等症状,因此,一定要按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积极活动
适当地活动、做一些用力平缓的家务、正常上班,可增强孕妇的肌肉力量,对日后分娩有一定帮助,可振奋精神,对于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大有益处。
作产前准备
对分娩隐约产生恐惧时,学习一些分娩知识,并和家人一起为未出世的宝宝准备一些必需品。这样,会使孕妇心情好转,对分娩从恐惧逐渐变为急切的盼望。
避免不良刺激
应避免让孕妇听到胎儿畸形、损伤及死亡的事情,避免对心理造成不良刺激。
孕早期常见心理问题孕妈知多少
1、担心是否有能力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
2、接触了对胎宝宝不利的因素,如电脑、装修材料、药物、不良环境、噪音、养宠物、病人等,担心会引起胎宝宝畸形。
3、意外怀孕,可目前还不宜养育一个宝宝,如住房或经济条件不理想、正在忙于学习或事业发展等。因此,对于是否继续怀孕,心里既矛盾又烦恼。
4、没在最佳时机怀孕,如年龄太大、季节不好等,担心自己的宝宝不优秀。
5、担心自己在怀孕期间生病。
6、担心生完孩子后,身体状况会不会不如从前。
7、丈夫将为人父的兴奋,超过了对我的关怀和呵护,忽略了我的感受。
8、是否有能力教育好宝宝。
9、担心别人知道我怀孕了。
儿童常见健康问题
1、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之肥胖
实际上,全托的孩子在幼儿园饮食很有规律,但一回家,饮食就乱了套,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由于对孩子有一种补偿心理,家长常常听之任之。孩子吃得多动得少,这就容易变成小胖子。
对肥胖儿要在控制饮食以及增加运动量方面给予有效指导,比如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饭前先喝汤,进餐时要细嚼慢咽等。另外,还需要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少坐卧,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消耗热量,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2、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之营养不良
目前我国儿童的营养不良主要是营养素缺乏而引起的营养不良,如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维生素B1:、铁、叶酸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性贫血等。导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及零食过多。社区护士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纠正偏食、挑食的问题,及时调整营养结构,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详细分类针对患者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咨询、治疗重点,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动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异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莫氏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
生理心理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经前综合症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莫氏病、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肝豆状核变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大脑神经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症状性(器质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关系、传染病和心理疾病、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碍、肝脑综合征、肺脑综合征、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风湿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伤寒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碍:适应性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气功偏差)、恐缩症(缩阴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碍、忧郁症、病态怀旧心理。
人格障碍
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
偏执性精神病
医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
周期性精神病
家庭因素引发的精神障碍:丧偶综合症。
孩子有这五类表现说明需要心理辅导
1.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喜欢咬指甲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部分孩子,甚至年龄已经不小了,还总是喜欢咬指甲,这种坏习惯不仅对身体有伤害,而且还是在反映着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喜欢咬指甲,甚至是撕烂自己的手皮,可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欠缺关心,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孩子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压力太大就会使得孩子喜欢咬指甲。
2.坏脾气容易爆发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暴躁的,喜欢小题大做,一点小事情就喜欢暴跳如雷,这种性格不仅可能是因为先天神经系统反应过于冲动,还可能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所致的。对待这种坏脾气容易爆发的孩子,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性格发展,并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化。
3.过于依赖父母
有部分的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因此,当孩子单独处于陌生环境中,或者去到人太多的地方,就会藏在父母的身后,怕生的心理特别严重,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难免会有所伤害。
4.经常恐惧或容易退缩
孩子经常产生恐惧心理,或者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退缩,这种行为特点反映了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引起指导和纠正,才可能慢慢得以改正。当然家长平时要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开拓视野,这才有利于孩子恢复正常的心理行为。
5.心情不好就自虐
孩子每次心情不好就开始开展自虐,比如爱滚地、爱撞头、爱打头、爱抓头发等等,这些行为都属于一种怪癖,也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做法。但是家长应该及早纠正孩子的这种心理行为,以免对孩子的成长健康造成影响。
6.如何使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首先,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举止习惯去正面影响孩子;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必须正确,只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后,多关心陪伴孩子成长,多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才能使得孩子变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婴幼儿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
1、幼儿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
辨别是非能力增强,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
好提问题,幼儿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因而总爱提问题。
以无意识的记忆为主,幼儿的记忆是无目的的,因而容易遗忘。
2、常见心理问题有什么
自闭症,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多动症,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恐惧症,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着,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3、幼儿心理问题的分类
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心理疾病的类型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详细分类针对患者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咨询、治疗重点,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动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异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莫氏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
生理心理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经前综合症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莫氏病、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肝豆状核变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大脑神经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症状性(器质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关系、传染病和心理疾病、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碍、肝脑综合征、肺脑综合征、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风湿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伤寒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碍:适应性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气功偏差)、恐缩症(缩阴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碍、忧郁症、病态怀旧心理。
人格障碍
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
偏执性精神病
医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
周期性精神病
家庭因素引发的精神障碍:丧偶综合症。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以下介绍的主要是 6 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 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 2―3 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 不良的行为偏差。3.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 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 分钟,长则2 分钟到 3 分钟。多见于2 岁以内的孩 子。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 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 5 岁前发病。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 童缓慢。一般认为 18 个月不会讲单词,30 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 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 理问题多在 3-5 岁时起病。7.遗尿症 指 5 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 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 5-10 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 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 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 晚才能勉强入睡。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 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 2 小时内,醒后不 能回忆。以 5―7 岁的儿童最为常见。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 2 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 5-12 岁儿 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 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 童。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 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 25%左右, 在农村儿童中约占 10%左右。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 岁以上的儿童。15.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 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 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 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16.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 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是指 6 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 过分依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