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淋巴细胞描述: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 ,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
周围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受体及功能等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有人还分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双重阳性细胞以及裸细胞等。具有杀伤靶细胞作用,又称杀伤细胞或K细胞,细胞膜表面同时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标记,其功能不明。
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淋巴细胞的形态
淋巴细胞描述: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 ,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周围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受体及功能等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有人还分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双重阳性细胞以及裸细胞等。具有杀伤靶细胞作用,又称杀伤细胞或K细胞,细胞膜表面同时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标记,其功能不明。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白血病如何确诊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这是白血病的诊断之关键。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3.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有时可与急性红白血病混淆。但前者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阴性。
4.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在药物或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但该症多有明确病因,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短期内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异型淋巴细胞简介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几种血液细胞。红细胞和粒细胞等被称之为终末细胞,意为它们的生命没有回头路,必须一直走下去,直至死亡。这样的细胞除了行使各自的功能,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变。
而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还可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返祖现象”)。这样的变化通常是由病毒或者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也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泡等。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明显不同。这时候,就应报告发现异型淋巴细胞。人体异性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lymphocyte)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多属T淋巴细胞。其形态变异是病毒或某些过敏原等因素刺激,T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甚至发生母细胞化所致。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着,异型淋巴细胞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结果
一、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慢性再生障碍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平行下降,多为中度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O.01,但绝对值低于正常值;白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比例上升。急性再生障碍贫血,血红蛋白随贫血的进展而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0.01,绝对值15×10/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升;血小板数20×10/升。
二、骨髓象:特点为造血细胞减少,脂肪增多。粒红两系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活检其病理改变为红髓脂肪变,其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
三、其他:造血细胞培养可见红系祖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均明显减少;免疫功能检测淋巴细胞值减低;T细胞量减少等。
中度乳腺癌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大汗腺样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有时可见顶浆突起,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形成腺管、腺泡或小乳头结构。
乳头派杰氏病:又称乳头湿疹样癌, Paget(1874) 首先描述此病。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镜下瘤细胞形态具有体积大,胞浆丰富淡染,常呈空泡状,核较大。
髓样癌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切面常有坏死和出血,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癌周边部更明显,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肿瘤产生的抵抗。
小管癌:发生于导管或小导管上皮细胞,是恶性度较低的一类型,预后良好。
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乳头派杰氏病:又称为乳头湿疹样癌, Paget(1874) 首先描述此病。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镜下瘤细胞形态具有体积大,细胞质丰富淡染,常呈空泡状,核较大,明显不规则,偶见核分裂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确诊方法有哪些
(一)重型再障:进行性贫血(常常<30g/l);广泛皮肤及内脏出血,尤其颅内出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感染及发热是死亡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二)慢性再障(非重型再障):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再障轻。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saa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血涂片中白细胞仅仅少见淋巴细胞,极少见血小板①中性粒细胞<0.5×109/l(常常wbc<1×109/l)②血小板计数<20×109/l③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1%)。
caa达不到saa的①②③程度,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可有10%的caa病例红细胞形态是大细胞均一性,血涂片中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
(2)骨髓象:saa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及极重度减低,骨髓造血岛呈空网状,巨核细胞缺乏,红系,粒系减少,非造血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saa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造血组织<25%,脂肪细胞>75%(正常1︰1);caa骨髓增生减低,淋巴细胞相对较多,可见中性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红细胞核高度致密呈“炭核”样。caa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脂肪组织填充。
(3)其它辅助检查:①cd4+/cd8+ t细胞↓,th1/th2 t细胞↑②血清il-2、ifn-γ、tnf↑③染色体核型基本正常,若核型异常,多考虑诊断mds等④nap强阳性⑤骨髓铁染色示贮铁不减少⑥溶血检查均阴性。
淋巴细胞是什么样的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当器官(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增殖淋巴细胞,成熟后将其转送至周围淋巴器官。后者包括脾、淋巴结等。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
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具有下列重要特性:
①特异性(specificity)。淋巴细胞表面有抗原受体,用以识别抗原;不同淋巴细胞的抗原变体是不同的,每一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相结合,这就是特异性;抗原受体类型约有100万种,全身的淋巴细胞总合起来就能识别各种抗原。
②转化性:正常体内大多数淋巴细胞均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当某种淋巴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才被激活.这个过程称为转化性(transformation),一般需经过40小时,淋巴细胞形态上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一个直径5~7μm的小淋巴细胞转变为一个20~30μm的大淋巴细胞。细胞的代谢增强,形态明显变化,核增大,染色质变细,核仁明显,胞体内核糖体增多,胞质染色呈较强的嗜碱性;淋巴细胞转化后,进行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可形成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如能破坏靶细胞的T效应细胞,或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B效应细胞);这些细胞代谢活跃,能产生免疫效应,但寿命短(约数天或数周)。
③记忆(memory):淋巴细胞经抗原激活转化后,分裂增殖形成的细胞中,有一部分再度转化为静息状态的淋巴细胞,称为记忆性(T或B)淋巴细胞,其寿命长,可达数年或终生存在,它们在遇到相应抗原刺激后,能迅速转化为效应细胞,及时清除抗原,使机体免于发病。淋巴细胞这些特性,保持淋巴细胞正常形态和生理的动态活动。
nkt鼻腔淋巴瘤是什么问题
NKT细胞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常发生在鼻腔。而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以男性多见,中位发病年龄44岁,鼻腔肿物,易侵及同侧上颌窦、筛窦和鼻咽。IE期占67-84%,II-IVE期少见。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详细情况是:
1、病理特点为:血管中心性病变, 肿瘤细胞围绕或在血管壁内集中,侵润,并破坏血管壁,导致炎症和坏死。
2、瘤细胞形态为:多形性,大小不等,细胞核复杂或多态, 少见大细胞、免疫母细胞或大细胞间变形态。肿瘤细胞少,背景表现为较多的反应性的急慢性炎症细胞。
3、免疫特征是: CD16,CD56,CD57NK细胞抗原阳性;表面CD3阴性,胞浆CD3阳性;无TCR基因重组。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抗拒,对放疗敏感。故放疗是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对于无预后不良因素(乳酸脱氢酶增高、年龄大于60岁、一般情况差、淋巴结和远处结外器官受侵)的I E期患者,放疗后的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
对于超腔I期或Ⅱ期患者,放疗后给予巩固化疗,治疗效果也较满意。Ⅲ~Ⅳ期以化疗为主,对于化疗失败后仍可被放疗挽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