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缺钙比摇晃更可怕

宝宝缺钙比摇晃更可怕

轻轻摇晃

不会造成硬膜下积液

家长通过摇晃来达到哄孩子的目的,这种习惯确实不好。

轻微的摇晃导致硬膜下积液的可能性较小,除非孩子本身脑部发育就不好,长时间摇晃或导致硬膜下积液。

“一般情况下,外伤、碰撞才会导致硬膜下积液。”齐林表示,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

宝宝1周岁之前,颅腔不断扩大,生长的速度极快,确实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更应该关注其头部发育情况,比如宝宝的头围是不是过大,是否因缺钙引起了方颅等,大可不必因轻微摇晃了几下宝宝而过分担心。

缺钙比摇晃宝宝更“危险”

相比摇晃宝宝产生硬膜下积液的可能性,因缺钙引起的方颅更易诱发硬膜下积液。

方颅一般是缺钙引起的。正常的头颅是圆弧形的,没有棱角,而由于骨骼缺钙,软骨发育不良,不能钙化,不能沉积,额骨、顶骨、枕骨的类骨质增生而形成了畸形。

正因为颅骨钙化延迟,便更容易让脑部形成积液来填充大脑与颅骨之间的空隙,从而形成硬膜下积液,或颅内出血。

因此,缺钙比摇晃宝宝更易导致硬膜下积液。宝宝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来促进钙吸收,可以多让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但切记不要让太阳直射。

当然,补钙也不宜过量,否则也会使颅骨过早钙化,从而限制孩子的脑发育。

头围过大不一定就好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硬膜下积液情况?根据头围大小就可粗略判断颅内组织容量情况。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头大就是聪明的体现,其实这是错误的。

头围过大时要注意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宝宝来说,其头围大小只要在正常值内就好,不要因为自己孩子头比别人小,就觉得没别人家宝宝聪明。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必因为网上一些传言而过分紧张,并且自行判断用药,如果有什么疑问,最好到医院给宝宝确诊,并听取专家的意见。

摇晃宝宝可能会引发摇晃综合症

爸爸妈妈知道吗?摇晃宝宝可能会引发“摇晃综合症”。由于新生儿的头颅相对而言较大,宝宝的骨骼又很软,加之婴儿没有自我的保护动作,因此,猛烈的摇晃会让宝宝脑内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对宝宝健康造成隐患。爸爸妈妈在哄睡婴儿时,要避免猛烈的摇晃和举抱小宝宝。

那么,既然摇晃宝宝睡觉对健康不利,可不可以抱着宝宝睡觉呢?对宝宝来说,抱睡不仅会让宝宝睡得不深,身体蜷曲在妈妈的怀中,无法自由舒展,全身肌肉得不到 休息,从而影响到睡眠质量;长时间的抱睡会让宝宝养成不抱不睡的坏习惯,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对妈妈来说,如果经常抱着新生儿睡觉,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休 息,拖累妈妈的精神,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婴儿睡觉要抱着睡怎么办

某些疾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岁以内的宝宝,尤其是6个月内的宝宝,患佝偻病时往往不容易入睡,入睡后会突然惊醒,大哭不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请医生进行诊治。

在排除了佝偻病的影响后,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妈妈可以适当地抱一抱,陪一陪,宝宝需要妈妈的抚摸、搂抱等触觉感受,特别是新生儿,这样能帮助宝贝安静下来,加强睡意,也可防止新生儿出现惊跳反射。但不要让宝宝养成抱着睡、陪着睡的习惯。

如果宝宝已经形成抱着睡或陪着睡的习惯,一定要坚持把这个习惯纠正过来。比如,宝贝睡觉时尽量不要抱他,这样做宝贝会不习惯,会哭闹,但如果妈妈坚持不抱,也许第一天宝贝会哭20~30分钟,第二天只哭10分钟,第三天也许根本就不哭了,逐渐就能改掉抱着睡的习惯。

如何正确抱宝宝

1.手托法

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颈、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2.腕抱法

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3.不要竖着抱宝宝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抱宝宝不宜笔直的竖抱。

三个月宝宝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摇晃

当宝宝哭闹不止或睡眠不安时,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是年轻妈妈的首选之举。宝宝哭得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

健康隐患:人的脑部是一密闭空间,周围有脑脊髓液包住,这样,即使脑部遭受到外来的撞击,脑脊髓液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适当的摇晃可以刺激脑神经的连结,使宝宝安静下来,但那是在脑脊髓液可承受的范围里。

如果长期过度摇晃,可能使宝宝(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震荡、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等。

医生建议:不要以摇晃来哄宝宝。宝宝哭的时候只要抱着他,让他觉得安全就好了;还有市面上卖的摇摇床,也尽量不要长时间使用。

搂睡

不少妈妈常常搂着可爱的小宝宝睡觉,目的是避免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或是夜间醒来产生无助感。

健康隐患:如果父母感染了疾病,搂着孩子睡觉时嘴对嘴呼吸,很容易将细菌传给小孩。而且,搂着孩子睡使孩子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而难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容易生病。如果妈妈睡得过熟,把孩子压到身下,或是不小心堵赛了宝宝的鼻孔,更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医师建议:如果实在担心孩子,可以跟孩子同睡,但是要“保持距离”,切忌将孩子抱得紧紧的。可能的话,最好跟孩子分开睡,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孩子就不会跌下床或磕碰到。如果担心孩子因黑夜面害怕,不妨在床头安装一个柔和的灯,给孩子一点光线。

宝宝摇头怎么回事 缺钙引起

如果宝宝有缺钙情况,有的也会表现为摇头,因为宝宝缺钙,就会表现为多汗,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其头颅不断摩擦枕头,即我们看到的宝宝晃头现象。

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无多汗、夜啼、睡眠不安、枕秃等缺钙情况,如果有的话最好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并注意多给孩子补充钙质。

宝宝晚上睡觉摇头是怎么回事

摇头不用特别担心,宝宝还小,神经系统还没发育成熟,都有点小毛病,长大就会好的,你观察是否会越来越轻,别把自己搞的太紧张,到一岁半左右会好的。

二、后脑勺头发掉完了叫枕秃,是缺钙的表现,注意补钙就行了,还要多晒太阳。一岁后就会长好了,不用担心。

三、没喂辅食的宝宝上火都是捂出来的,不要怕冷着孩子,老捂会把体质搞弱的,会得大病。环境温度不要太高,保持在18至22度最好,湿度控制在45%至65%。不要给宝宝穿盖太厚的衣被。掌握宝宝是否冷热要摸宝宝的后脖根,应该是微凉的,如果潮热的宝宝就热了,就会烦躁不安,要摸着冰凉宝宝就有些冷了。

宝宝摇头的原因

一、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因外在因素出现摇头

1、可能是室内的温度太高,或是被子盖的太多,引起宝宝太热。

2、宝宝对新食物不接受时,会出现抗拒用摇头、手推开表示不吃。这个只需要慢慢让宝宝多次尝试。

二、宝宝因患有抽动症而出现不自主的摇头。

如果孩子除了摇头还出现以下症状,那么您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患有抽动症。

1、 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2、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

3、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4、上肢抽动症状: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

5、下肢抽动症状: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步态异常等

6、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宝宝摇头晃脑有可能是健康的摇头晃脑或病态的摇头晃脑。宝宝本身对四周的人事物本来就充满高度的兴趣,并不断的在学习与模仿,因此他可能见到周遭的人有这样的动作便把它学起来;也有可能是他发现摇头晃脑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神经肌肉尚未完全发育所产生的动作,这些都是属于健康的行为。

相反的,病态的便有很多的可能性,最常见的便是中耳炎或外耳炎,由于耳朵不舒服,便会让宝宝想要用摇晃脑来改善,时常还会伴随着抓耳朵的动作,有时脸部的异位性皮肤炎或湿疹,也可能让宝宝痒的不舒服而摆动头部,或尝试把脸拿去磨擦东西。其他的可能疾病便是一些神经学上的问题,例如婴儿点头式痉挛或妥瑞式症等。

可见有些时候婴儿晚上睡觉摇头是属于正常现象,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不过摇头的时候如果有抽动症状的话,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得了抽动症。这时候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了,如果确诊的话,就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吧!这样的疾病还是能治好的,放心。

宝宝睡觉摇头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夜间摇头

这一症状经常发生在婴幼儿身上,睡梦中宝宝的头部呈现非正常的晃动,在个别情况下宝宝身体的其他部位乃至全身也会一起摇动。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还未查明,也许是一种心理疾病,社会环境也有影响。此外智力障碍、癫痫、多发性抽搐也会导致身体晃动的现象。二至三个月时首先出现的是摇头,再过四至七个月,全身都开始晃动。

2.缺钙

宝宝缺钙时一般精神状况上会有所体现,例如逆反心理严重,脾气差。而在睡眠时,睡眠质量会下降、容易有下床气;排汗量会增多,哪怕气温适宜、衣服厚度也适中,也会出汗,汗液会使宝宝的头部瘙痒,宝宝会用头部和枕头的摩擦来止痒。长此以往,宝宝与枕头接触部分的头发就会变秃。宝宝单一出现某一种现象,是不能判断为缺钙的,妈妈要综合多种症状做出判断。

3.拉扯耳朵

如果孩子不仅仅是摇头,还经常会碰耳朵,妈妈要注意宝宝耳朵是否有异常,如果出现红肿,也许是耳朵发炎了。

宝宝晚上睡觉不踏实的原因分析

1、眠前玩得太兴奋,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免得宝宝因过于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温适宜、安静,光线较暗。盖的东西要轻、软、干燥。睡前应先让宝宝排尿。

2、积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饱也会导致睡眠不安。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至少两三小时喂,睡前再喝一点奶。

3、缺微量元素,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设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安稳,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缺钙,宝宝的卤门就闭合得不好;如果缺锌,一般嘴角都会溃烂。

4、缺微量元素,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设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安稳,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缺钙,宝宝的卤门就闭合得不好;如果缺锌,一般嘴角都会溃烂。

5、宝宝哭闹,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6、房间内太干燥等环境的影响。

纠正宝宝睡觉三大错误观念

儿童睡眠不但要有数量的保证,还要有质量的保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现在,有许多年轻父母怕孩子哭闹,竟把孩子搂在自己怀抱中睡觉、或者放在摇篮里摇晃、或者开着灯睡觉,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还会对身体带来了伤害。

纠正宝宝睡觉三大错误观念 “摇睡”影响大脑。宝宝又哭又闹,妈妈心疼地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摇篮里摇晃,哄宝宝入睡。这种办法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由于宝宝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善,摇晃宝宝时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也不断晃荡,致使大脑与颅骨相撞,造成脑部的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宝宝形成这种没有摇晃就不睡的睡眠习惯,将会给妈妈带来麻烦。

“搂睡”阻碍循环。搂着宝宝睡觉时,宝宝更多吸入了妈妈呼出的废气和被子里的污秽气体,对身体不利。搂着宝宝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堵塞了宝宝的鼻孔,还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亮睡”破坏规律。有的妈妈为了方便,往往将灯通宵开得很亮,这对宝宝很不利。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夜间光亮会改变人体适应白昼黑夜的自然规律,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同时睡觉开强光灯,孩子将来患近视眼的几率要比正常孩子高。

如何正确使用婴儿摇篮

如何正确使用婴儿摇篮?首先,要注意宝宝的年龄,一定要等到宝宝能坐起来之后再把他放在摇篮里,其次,给宝宝使用婴儿摇篮的时候,要轻轻摇晃,幅度不能太大,而且要注意匀速摇晃,最后,每次使用婴儿摇篮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如何正确使用婴儿摇篮

摇篮不是必需品,要等到宝宝能坐起来后(大概6个月大或更大),再把她放在摇篮里。摇篮一定要牢牢放在地上,每次使用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摇篮底部一定要结实而且面积大,尽量不要在水泥地面或者瓷砖等坚硬的表面上使用,以防止摇篮倾倒。一定要使用附带的保险背带。当周围有孩子嬉戏时,不要把婴儿放进摇篮里,因为他们可能会撞到或者碰翻婴儿。不要把宝宝单独放在摇篮里而无人照看。

1、定期检查摇篮。在使用摇篮的过程中,要把活动架的活动部位要定期检查,是否在连接过程中非常可靠。螺钉、螺母是否松动。如果宝宝用力运动是否会翻倒等。

2、注意摇晃幅度频率。在给宝宝使用摇篮时,一定要注意对晃动幅度与震动程度的合理把握。科学的频率是低于48次/分钟,摆幅以5-25CM为宜,摆幅不宜太大,频率切忌猛烈。

3、最好整体摇晃。要整体摇晃不要局部摇晃,因为大部分双手人为摇晃会局部摇晃,可以借助摇篮整体摇晃。很多带宝宝的父母或者长辈因为心情或者情绪的问题,影响双手摇的幅度、频率,不管心情多不好,都要保持匀速摇晃宝宝。如果很难改变喂养宝宝的人摇的习惯,可以借助智能摇篮或者摇篮。

4、宝宝哭闹时别摇太快。宝宝哭闹的时候不要误以为摇的越快宝宝越舒服和享受,这样对宝宝的脑发育有影响。

5、不要为逗宝宝开心摇晃太高。个别家长逗宝宝开心把宝宝向高处抛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如果用电动摇篮,会比手动摇篮方便一些。因为,电动摇篮智能摇摆控制,也是根据医学界多年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摆幅调整。

6、摇篮不得在靠近火源及其它强热源(如电取暖器、煤气取暖器等)

小孩晃头主要是因为它

1、宝宝缺钙

如果宝宝有缺钙情况,有的也会表现为摇头。因为宝宝缺钙,就会表现为多汗,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其头颅不断摩擦枕头,即是我们看到的宝宝晃头现象。这种现象如果持续时间久了还会导致宝宝后脑勺头发变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枕秃”。

提醒:婴幼儿缺钙初期,宝宝容易受惊,经常出汗,睡觉不安稳,精神状态不佳,晚上哭闹不止;在身体特征上表现为出牙延迟、枕秃、鸡胸、手镯、下肢畸形、“O”形腿或“X”形腿等。如果宝宝经常摇头,妈妈们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无这些症状,如果有的话最好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并注意多给孩子补充钙质。

2、宝宝湿疹

如果宝宝在检查脑部发育都正常的情况下,还是摇头频繁,睡眠时哭闹,这可能是由于皮肤疾病引起的。湿疹也是引起宝宝摇头的原因之一。有湿疹的宝宝自己不会用手抓,所以只能用摇头来蹭痒。

湿疹是一种由于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病。得了湿疹,会出现皮肤脱屑、潮红、水泡、糜烂、结痂等症状,范围可波及耳道内、外耳及耳后皮肤。

3、平衡系统发育不成熟

4-6个月的宝宝喜欢摇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宝宝前庭功能的自我锻炼。只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宝宝去练习。比如让宝宝玩转椅、秋千,趴在大的健身球上前后左右转动,都可帮助宝宝促进双侧内耳发育成熟、平衡。

父母要知道宝宝健康的五个雷区

一怕吃饭逗乐。宝宝如果在吃东西,特别是米饭、花生、糖块、果冻等颗粒物、块状物时,家长千万别逗他笑。不然宝宝很可能被呛到,食物一旦堵住喉部,时间长了很容易引起窒息,这种意外多发在过节时,家里人多热闹,宝宝会分神。家长要培养孩子吃饭时专心致志的习惯,并且教他充分咀嚼食物。

二怕没病乱补。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营养不够,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保健品成了宝宝每日食谱上的“常客”。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一天正常的三餐,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膳食平衡,基本就能满足正常成长需要,只有孩子经医院诊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才该对症补充。

三怕脑袋被晃。宝宝困了或哭闹时,很多家长会抱着他们摇晃,把孩子放在膝上抖动、抱着他快速上下左右晃动等动作都很危险。因为宝宝的脊柱缓冲系统没有发育完全,这种小频率快速振动,容易使他们患上“摇婴综合征”。家长可以把宝宝轻轻地抱在怀中,慢慢地抚摸他的后背、四肢,还可以哼一首柔缓的摇篮曲,安抚宝宝的情绪,让他感到安全、放松。

四怕鞋不合脚。最新调查发现,大多数学龄儿童鞋子都不合脚,因此造成脚部受伤。宝宝开始学步时,就要根据脚的大小、胖瘦、足背高低等选鞋。试鞋时,可以稍大半号,给脚的生长留出空间。此外,鞋面要透气,避免闷脚、滋生细菌。尽量少穿皮鞋,多穿透气性好的运动鞋。

五怕洗澡水太烫。洗澡水的温度比体温略高即可,即便在冬天,如果室内温度适宜,用38℃~40℃的水就可以了,太热会伤害宝宝娇嫩的肌肤。而且,过大的温差也容易导致孩子生病。

小孩睡觉晃头主要是因为这

1、 晃动小脑袋

“宝贝,要不要吃水果?”“妈妈给你讲故事听好吗?”甭管你怎么殷情地询问宝宝,得到的答案都是“摇头”。不仅如此,有时,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也摇头。宝宝怎么就爱晃动小脑袋?是生病了?还是觉得好玩?

2、缺钙引起的摇头

豆豆8个月了,最近经常喜欢莫名其妙地摇头,会不会是宝宝的骨骼有问题,真担心那。

3、小心湿疹惹的祸

苗苗7个月了,有湿疹,今天带他去查了微量元素,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标准,可宝宝睡觉的时候还是经常摇头,这是否与他的湿疹有关系。

4、小枕头的不适宜

宝宝6个半月了,睡觉的时候总是喜欢不停地扭动脖子,晃动脑袋,我担心有中耳炎,去了医院,医生说不是。我很担心,不知道是怎么了?

5、故意逗你玩

小玲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但就是喜欢摇头,问她吃什么,摇头;问她玩什么,也摇头。且每次摇头,都乐呵呵的,很享受其中的快乐呢。

减少摇头小方略:

1.多给宝宝做示范。宝宝喜欢模仿,在生活中你要时常给宝宝做示范,点头表示“是”或“要”,摇头表示“不是”或“不要”。

2.忽略宝宝的摇头。如果在确定宝宝身体无异样,他只是用摇头来吸引你的关注时,你可以暂时忽略,让宝宝觉得“用摇头引起你的注意”这一招已经不管用了,他需要转用其他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力。一旦宝宝转换了方式,比如,很乖巧地从一堆玩具中找到遗失的积木,你也要立即关注,对宝宝给予表扬。

为什么宝宝走路时摇摇晃晃

专家诊察:正常现象

其实大多数刚刚会走路的宝宝,走起路来都会摇摇摆摆、歪歪倒倒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属于很正常的现象,并不一定是大脑运动神经发育及平衡功能异常。

首先,宝宝刚学会走路时,一般头部较大,身子较长,四肢较短,身体处于一种重心不稳的状态,即头重脚轻;其次,出于这个时期的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大脑皮层兴奋容易泛化,腿部肌肉又缺乏力量,因此运动神经支配肌肉的运动能力也较弱。所以,在最初学走路时,他们并不能做到像大人那样,在身体重心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姿态来保持身体平衡,往往以重心前移来带动身体移动,并需身体其他部位的协助。

这样,宝宝在刚刚学走路时常做出两条胳臂和两条腿交错摆动的动作,还做出一些多余或胳臂和腿配合不协调的动作。为了加大脚的支撑面积,他们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较宽。由此,他们走路的节奏、步幅及速度都不均匀,表现出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就好似小鸭子走路的样子。不过,宝宝会随神经肌肉功能的逐渐增强步态变稳起来。

专家建议:以防万一

1.如果宝宝在1岁半后仍不能站立;或行走不稳、经常摔跤,并走起路来左右摇摆好似鸭子;或一开始走路正常而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体内可能隐藏着某种疾病,如脑瘫、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2.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以上异常现象,妈咪就要尽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切不可马虎大意,不当一回事,要为宝宝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家长要切记不可摇晃宝宝,摇晃孩子容易出现婴儿摇晃症候群,对宝宝的大脑有危害。很多家长并不了解什么事婴儿摇晃症候群,也不知道摇晃婴儿的危害。下面小编就来一一介绍。

什么是婴儿摇晃症候群

所谓婴儿摇晃症候群(Shaken infant syndrome),是指瞬间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或长时间无数次的快速摇晃婴幼儿,造成其脑部伤害,甚至死亡。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于0-4岁的婴儿或幼小儿童,但主要好发对象为0-8个月大的婴儿,原因是婴儿颈部较为柔软、脆弱,及其身体比例和大人有差异,婴儿的头部比例约占身长得1/4,且婴幼儿期脑部发育较快,因此,宝宝头部的重量也约占全身重量的1/4,加上婴幼儿颅底较为平坦,脑部不易固定,颈部又欠缺支撑力,因此,当大人或外力施予部当激烈摇晃,或是将婴幼儿背在大人背上,却疏忽给予他们颈部支撑,都有可能导致婴幼儿永久性的脑部伤害,产生许多后遗症,造成无法抹灭的遗憾。

宝宝缺钙比摇晃更可怕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一岁半之前是婴幼儿大脑发育高峰期,由于出生后额叶尚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地摇晃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轻轻摇晃

不会造成硬膜下积液

家长通过摇晃来达到哄孩子的目的,这种习惯确实不好。

轻微的摇晃导致硬膜下积液的可能性较小,除非孩子本身脑部发育就不好,长时间摇晃或导致硬膜下积液。

“一般情况下,外伤、碰撞才会导致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

宝宝1周岁之前,颅腔不断扩大,生长的速度极快,确实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更应该关注其头部发育情况,比如宝宝的头围是不是过大,是否因缺钙引起了方颅等,大可不必因轻微摇晃了几下宝宝而过分担心。

缺钙比摇晃宝宝更“危险”

相比摇晃宝宝产生硬膜下积液的可能性,因缺钙引起的方颅更易诱发硬膜下积液。

方颅一般是缺钙引起的。正常的头颅是圆弧形的,没有棱角,而由于骨骼缺钙,软骨发育不良,不能钙化,不能沉积,额骨、顶骨、枕骨的类骨质增生而形成了畸形。

齐林表示,正因为颅骨钙化延迟,便更容易让脑部形成积液来填充大脑与颅骨之间的空隙,从而形成硬膜下积液,或颅内出血。

因此,缺钙比摇晃宝宝更易导致硬膜下积液。“宝宝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来促进钙吸收,可以多让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但切记不要让太阳直射。”

当然,补钙也不宜过量,否则也会使颅骨过早钙化,从而限制孩子的脑发育。

头围过大不一定就好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硬膜下积液情况?齐林说,根据头围大小就可粗略判断颅内组织容量情况。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头大就是聪明的体现,其实这是错误的。

齐林表示,头围过大时要注意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宝宝来说,其头围大小只要在正常值内就好,不要因为自己孩子头比别人小,就觉得没别人家宝宝聪明。”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必因为网上一些传言而过分紧张,并且自行判断用药,如果有什么疑问,最好到医院给宝宝确诊,并听取专家的意见。

相关推荐

泡奶粉用什么水最好?这5种水都不适合冲泡奶粉,90%的爸妈都犯过这错误! 冲泡奶粉的正确步骤

除检查奶粉罐上标注的保质期外,还要检查奶粉罐的外观。如果奶粉罐上有凸起、泄漏和生锈,或者储存不当导致奶粉结块就不能使用。 先用流水洗手,然后用肥皂清洗至少20秒。指甲和手指缝隙都要洗干净。 奶瓶奶嘴都要保证卫生,奶瓶、奶嘴、瓶盖等冲调器具更应该煮沸消毒,防止细菌的滋生。 先向奶瓶中加水,然后加入适当分量的奶粉,摇匀,左右摇晃就可以了,避免上下摇晃产生过多气体,宝宝喝进去会胀气。调配奶粉时,不要因为怕孩子吃不饱而冲的过稠,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如果需要加热,可以放在温奶器中。加热前轻轻摇晃奶瓶。喂奶前,

宝宝能不能摇

一、婴儿能不能抱着摇晃? 最好不要摇晃,这是不科学的,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二、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于0-4岁的婴儿或幼小儿童,但主要好发对象为0-8个月大的婴儿。因为

宝宝受惊吓怎么办

1、宝宝一受到惊吓,妈妈应该多拍拍他,摸摸他,小孩需要时时示以亲昵。妈妈应该要和他多作肢体交流,让他知道你是在保护它,轻轻地拍他,以你的身体为轴左右摇晃他。 2、宝宝一受到惊吓,妈妈应该多用它的语言跟他交流,虽然他还听不懂。妈可以跟宝宝说说话,比如说,宝宝不要怕,妈妈在这里什么的。 3、新生婴儿有肌肤之渴,喜欢被人抚摩,大人可以隔着衣服给宝宝做婴儿按摩操,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宝宝一受到惊吓,妈妈立刻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宝宝,同时进行肌肤的触摸,如用手顺着宝宝头发轻抚或者轻拍背部。亲人的声音和肢体接触能很快让宝宝

宝宝护理最怕这些事情

宝宝的脑袋最怕摇晃 婴儿的脑袋无论长度、重量在全身所占的比例都较大,加上颈部柔软,控制力较弱。大人的摇晃动作易使其稚嫩的脑组织因惯性作用在颅腔内不断地晃荡与碰撞,从而引起婴儿脑震荡、脑水肿,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 婴儿的年龄越小受害越大,10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 护理注意要点:不要随意摇晃童车或摇篮,必要时可采用轻拍或抚摸婴儿背部、臀部的方法助其入睡,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只宜轻缓摇晃,不可用力晃动。至于将孩子抛起来或抓住婴儿臂膀左右摇动的做法,更应绝对禁止。 宝宝的肚皮最怕受凉 小宝宝的肚子对气温特别敏

宝宝睡觉摇头治疗

湿疹引起宝宝睡觉摇头 湿疹引起的睡觉摇头似乎现在科学没有太有效的办法,无非就是用湿疹膏,可是效果明显的湿疹膏都含有大量的激素,对宝宝的健康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但严重的 湿疹不使用药物又无法得到治疗,这也是妈妈们矛盾的所在。湿疹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重,所以在平时护理宝宝的时候一定不要捂到孩子,孩子的穿着跟大人是一样的,不要觉得孩子小就怕冷,相反很多宝宝都比大人怕热。 缺钙引起宝宝睡觉摇头 首先建议妈妈最好先带宝宝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查,如果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会使钙不能正常吸收,所以宝宝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

使用摇篮的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摇篮。 在使用摇篮的过程中,要把活动架的活动部位要定期检查,是否在连接过程中非常可靠。螺钉、螺母是否松动。如果宝宝用力运动是否会翻倒等。 2、注意摇晃幅度频率。 在给宝宝使用摇篮时,一定要注意对晃动幅度与震动程度的合理把握。科学的频率是低于48次/分钟,摆幅以5-25CM为宜,摆幅不宜太大,频率切忌猛烈。 3、最好整体摇晃。 要整体摇晃不要局部摇晃,因为大部分双手人为摇晃会局部摇晃,可以借助摇篮整体摇晃。很多带宝宝的父母或者长辈因为心情或者情绪的问题,影响双手摇的幅度、频率,不管心情多不好,都

宝宝爱摇头是好玩还是病了

“宝贝,要不要吃水果?”“妈妈给你讲故事听好吗?”甭管你怎么殷情地询问宝宝,得到的答案都是 “摇头”。不仅如此,有时,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也摇头。宝宝怎么就爱晃动小脑袋?是生病了?还是觉得好玩? 1、缺钙引起的摇头 豆豆8个月了,最近经常喜欢莫名其妙地摇头,会不会是宝宝的骨骼有问题,真担心那。 诊断:宝宝摇头很有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婴幼儿缺钙初期可表现为易惊、多汗、倦怠、睡眠不安、夜惊、夜啼,体征上可出现颅骨软化、方颅、出牙延迟、卤门晚闭、枕秃、鸡胸、手镯、下肢畸形、“O”形腿或“X”形腿等。细心的家长如果发现

摇晃宝宝睡觉会影响智力吗 怎么摇晃才正确

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抛起。正确的摇晃方式是:将宝宝贴在大人身体上,大人靠腰部而不是靠胳膊来摇晃,让孩子随着大人一起轻轻摇晃,这样是没问题的。千万不要用胳膊摇晃宝宝,将宝宝离开大人身体晃过去又晃过来,甚至是抡过去抡过来。另外,不要上下剧烈抖动。

宝宝入睡这些方式要不得

摇睡 宝宝又哭又闹,妈妈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摇篮里摇晃,哄宝宝入睡,如果宝宝越哭越凶,妈妈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宝宝摇晃中沉入梦乡,但它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存在潜在的危害。由于宝宝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善,摇晃宝宝时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也不断晃荡,致使大脑与颅骨相撞,造成脑部的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智力低下、肢体瘫痪,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 陪睡 一些家长以为宝宝小,怕有危险,不忍心让宝宝一个人睡,所以就让孩子跟着大人睡。殊不知,这是引起

4种新生儿安抚法需正确使用

模拟子宫法: 母亲常会用襁褓包裹出生后的宝宝,这样能让宝宝感觉仿佛仍旧被紧紧地裹在子宫内。襁褓确是让哭闹宝宝安静下来的良方,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宝宝裹得过热,也不能趴着睡觉。 平躺向上法: 这确是宝宝最好的睡姿,但是要安抚哭闹的宝宝,让其侧睡更有效。大多数宝宝在心情愉快时并不介意自己是怎么躺的,可一旦哭起来,如果父母还让他平躺,会使他缺乏安全感。 吮吸缓解法: 吮吸不仅能缓解宝宝的饥饿感,更重要的是吮吸能够启动宝宝的安抚反射,几分钟内就会让宝宝感觉松弛。因此,宝宝哭闹时,在其口中放只安抚奶嘴,不失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