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骨质疏松别陷误区
防骨质疏松别陷误区
误区1:预防骨质疏松只需要单纯补钙就可以了
缺钙并不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唯一因素,因此不是单纯补钙就可以的。骨钙的丢失与青年期骨峰的高低有关,补钙也不是越多越好,中老年人最好每晚睡觉前服用1次钙剂,以抵消夜间的低血钙。如果在服用钙剂的同时加服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更好。另外合理饮食、运动等方式也很重要。
误区2: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钙的摄入少、体瘦,同时又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就不容易达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误区3:补充性激素防治骨质疏松易患癌症
对同时伴有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合理治疗,雌激素的使用原则是低剂量、短期,主要目的为改善更年期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只要坚持半年内查一次子宫、乳腺和卵巢有无病变,雌激素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假如该骨质疏松患者无更年期症状,那就不主张补充雌激素。
误区4: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脱钙,出现骨质疏松。长期卧床的病人或骨折固定都会出现骨质疏松。运动量减少,不注意体育锻炼,骨丢失加快。因此,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5: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一回事
中年以后,人体往往是负钙平衡状态。每当钙摄入不足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即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钙,以补充血钙,使血钙维持原来的水平。如果人体长期缺钙而得不到纠正,会使血钙的稳定系统出现偏差。甲状旁腺长期受缺钙刺激,持续过量的分泌甲状旁腺素,致使甲状旁腺进入亢进状态,造成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高血钙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这就是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的激素基础。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而已,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形成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骨等,这就是骨质增生。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朋友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
误区6:骨质疏松症就是缺钙
很多人认为,人到老年,腰背痛、腿脚痛是因为“缺钙”而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此时骨破坏大于新骨的生成,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中的骨小梁变细﹑变脆或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上述症状。此时单纯地服用钙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需要综合治疗骨代谢失衡的问题,不仅要促进骨生成,同时也要阻止骨流失,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骨质疏松。
误区7:过量补钙会导致肾结石
补钙与肾结石没有必然联系。肾结石的发生受遗传、环境、营养及尿钙浓度等多因素影响。目前,推荐的常规补钙剂量(600毫克左右的钙)不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危险,是安全的。
当然在过多补钙时,通过肾脏滤过排出的钙较多,在泌尿系统中,尿钙含量较高,会增加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因此,对于那些易发生肾结石的患者,在补充高剂量钙和维生素D前,应适当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若尿钙正常,可以适当补钙。
防治骨质疏松常见误区
误区1:老年人才会有骨质疏松
通常大家都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骨质疏松,才需要服用钙片,其实不然。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3类。
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多发,与年轻人无关。
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继发于多种因素,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饮酒,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肾病、长期卧床等等,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就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层人群,不止老年人。
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青壮年骨质疏松症、成人骨质疏松症、妊娠期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这一类型以年轻人多见。
误区2:骨质疏松是衰老的现象,不需要治疗
有些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的过程,不需要用药物干预治疗。其实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症状还是很多的,往往需要治疗。
骨质疏松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有周身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受限等,其中周身疼痛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症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转换高,骨吸收增加,在吸收过程中骨小梁的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等均会引起全身骨痛,以腰背痛最为多见,另一个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是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者可缩短寿命。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踝关节等。
有些老人会说老了缩了,比之前矮多了,变矮其实就是骨质疏松惹的祸,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因此骨质疏松症常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
这些症状、体征都告诉我们骨质疏松需要治疗,需要早期检查、及时通过药物及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周身疼痛、骨折等后果的产生。
误区3:血钙正常,即使有骨质疏松也无需补钙
临床上很多患者会关注自己的血钙水品,认为血钙正常就不用补钙了。其实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
血液中的钙含量需要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
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髂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会引发骨质疏松。
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4:骨质疏松吃钙片就可以了
临床中,很多患者在查出有骨质疏松后会说:“我已经在吃钙片预防了啊,怎么还会有骨质疏松?”或者“为什么我吃着钙片骨质疏松还在加重呢?”这两句话反映出了很多患者的心声。认为补钙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患者一般是认为骨钙的流失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其实骨钙的流失仅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一个方面,其他因素如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等等均可以导致骨质疏松。
因此,单纯的补钙不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还要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其他危险因素。
其次,钙在摄入人体后,需要维生素D的辅助才能被转运和吸收。骨质疏松的患者单纯补充钙片的话,能被吸收的量很少,不能完全补偿人体流失的钙,所以出现了补充钙片的同时还有骨质疏松的加重的现象。
因此,在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补钙的同时要加用维生素D的制剂。目前市面上维生素D制剂有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两种,两种都是活性维生素D成分,不过前者需要经过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能起作用,后者能直接发挥作用。因此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可直接选用骨化三醇联合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误区5: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
其实这是一个饮食的误区。大多数人都知道,钙在体内主要以骨骼形式存在,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用骨头熬汤,就能将骨头中含有的钙熬进汤中,通过喝汤就能够达到补钙的效果。其实骨头里面的钙是不会轻易溶解出来的,一般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实际上与水中钙含量接近,其数值并不高。
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2 h之后,骨髓里面的脂肪纷纷浮出水面,但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如果想用骨头汤补钙,可以考虑煮汤的时候加上半碗醋,再慢慢地炖上一两个小时,因为醋可以有效地帮助骨钙溶出。
其实,补钙效果最好的食物是牛奶,平均每100 g牛奶中含有的钙质有104 mg,成人每日适宜的钙摄入量为800~1000 mg,因此每天喝500 ml牛奶就能补充一大半量的钙。此外酸奶、豆制品、海鲜等含钙质也较多,可均衡选择食用。
误区6: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中常常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并存,有些人认为有骨质增生(即骨刺)就不能补钙了。
其实骨质增生形成的根本在于缺钙,是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经形成的“骨刺”变小。因此有骨质增生的患者仍需要补钙治疗。
骨质疏松的10个认知误区
误区1 :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钙就行了。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①体重过低;②性激素低下;③吸烟;④过度饮酒;⑤过度饮咖啡、碳酸饮料;⑥体力活动缺乏;⑦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⑧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⑨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⑩老年人群:女性≥50岁,男性≥60岁时。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2 :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事实上,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1)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2)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等。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诊治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3)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或特发性骨质疏松。
误区3 :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 已明确有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骨密度检测质量非常重要,许多医院骨密度扫描草草了事,病人摆放位置不正确,图像不规范,错误的诊断不仅延误病情,而且误导医生,影响治疗效果。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非常重视骨密度检测,华东医院中心作为亚太地区的质量控制中心,承接了多项国际多中心和国内多中心的临床药物及基础实验研究,拥有美国ISCD颁发的AAA级质控证书。
误区5 :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就没有患骨质疏松。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将释放到血液中,以使血钙维持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6:骨质疏松症只需在家静养,多躺多坐便能预防骨折。
防治骨质疏松,适量的运动非常重要。一些已经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听说这种病容易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片面地认为只能在家里静养或躺着、坐着。实际上,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能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利用。
专家表示,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导致恶性循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建议在坚持正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至少维持3~4次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打太极拳、或健身操等比较缓和的运动方式。在运动中需格外小心,加强防护,以免运动不当发生意外。
误区7 :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8: 喝骨头汤可以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补钙,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骨头汤里的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但经检测证明,骨头汤里的钙含量非常少,如果要补充人体每天所需要的钙,需要每天喝500碗骨头汤,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骨头汤里也更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老年人应注意多喝骨头汤可能会引起血脂和血尿酸升高。
误区9: 有骨质增生,就不可能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治疗骨质疏松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骨质增生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仍然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
误区10 患有“肾结石”,说明体内钙太多了。
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很多,如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尿液过度碱化或尿中草酸过多,甚至因骨骼中钙流失过快过多,而导致尿钙排出过多,均会引起肾结石,所以肾结石的患者应当警惕是否有骨钙流失的情况。当然过多补钙或应用活性维生素D也可导致肾结石,所以在骨质疏松治疗中,补钙应适当,及时监测血钙、尿钙、尿钠与尿pH值,及时调整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
骨质疏松的4大误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骨代谢异常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常伴有骨折等并发症,明显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因此致残、致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尤为重要。虽然随着网络科普知识的普及,大家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对骨质疏松存在很多误区,下文中将介绍骨质疏松的4大认知误区,一起看看吧。
1、补钙=治疗骨质疏松
临床中,很多患者在查出有骨质疏松后会说:“我已经在吃钙片预防了啊,怎么还会有骨质疏松?”或者“为什么我吃着钙片骨质疏松还在加重呢?”这两句话反映出了很多患者的心声。认为补钙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患者一般是认为骨钙的流失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其实骨钙的流失仅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一个方面,其他因素如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等等均可以导致骨质疏松。
2、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
很多人都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两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曾龙驿说:“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所以,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3、老年人才会有骨质疏松
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钙的摄入少、体瘦,同时又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就不容易达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4、静养预防骨折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老年人保健防治骨质疏松要明白九个误区
误区一: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哦。
误区二:补钙等于治疗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要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误区三:喝骨头汤能预防
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与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四:老年人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五: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与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六:靠自我感觉发现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是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误区七:无需看专科医生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要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八:骨质疏松症是小病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对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以及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九:骨折术后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存在8大误区
误区1 补钙等于治疗骨松
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2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松
很多老人都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两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曾龙驿说:"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所以,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3 骨松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误区4 老了才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5 靠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像少运动的人、围绝经期女性、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误区7 骨松治疗不需要看专科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8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骨质疏松九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因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药。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够防骨质疏松。实验证明,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含有大量脂肪,不适合老人。老人壮骨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吃高脂、高蛋白质的食物。
误区三,骨质疏松为老人特有。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误区四,老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老人不能放弃治疗骨质疏松,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感觉不明显,想发现该症,应定期去有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做检查。
误区六,骨质疏松是小病,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腰酸背痛,还会导致骨折的发生。
误区七,得骨质疏松自己吃药就可以。对已确诊的患者,应及早接受正规、综合治疗。
误区八,防骨折,宜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影响关节灵活性,容易跌倒致骨折。
误区九,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善。
骨质疏松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人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骨量不断丢失所致。而通过合理治疗,可以延缓骨量丢失,从而预防骨折的发生。只要老年人肯接受正规治疗,就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还能够间接减少骨折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老年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旦发生应尽快就医进行治疗。
误区二、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
骨质疏松的确与人们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是,如果从年轻就注重饮食和注意补钙,并且坚持参加运动,这类人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就相对较低。可以说,平时坚持正确生活习惯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即使病症出现也是较轻症状,且发展速度较慢。
误区三、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就是补钙。
骨的形成是“成骨细胞”利用人体内的钙不断累积,以及“破骨细胞”对旧骨破坏维持的动态平衡下形成的。我们在补钙不断生成骨的同时,也要抵制“破骨细胞”快速破坏骨头的作用,才能够保持骨头的健康。所以,除了补钙还需要药物支持,这样就可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
误区四、一旦出现骨质疏松,就无法增加骨密度,只能延缓其流失。
根据临床所见,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疗一年后,复查显示骨密度上升,说明治疗并非只是延缓骨质的流失,而是使得骨质流失停止,是可以治本的。所以患者们应当拥有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误区五、不能补充雌激素的人无法抵抗骨质疏松。
不宜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性地进行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制剂、降钙素等。这些人一样能抵抗骨质疏松。目前,国外已有一些新药物上市,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等,疗效很好,为患者提供了多项治疗选择。
盘点骨质疏松的9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预防
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误区四:老年人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
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是小病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对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七:无需看专科医生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八: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九:骨折术后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于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二: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事实上,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
2、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等。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治疗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
3、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骨质疏松。
误区三: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息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四: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误区五: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
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会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认识骨质疏松的六个误区
误区1: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会得癌。专家提示:对伴有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低剂量、短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合理治疗,可改善更年期症状。如无更年期症状则不主张补充雌激素。
误区2: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专家提示:一碗骨头汤含钙量仅约10mg,且其中溶有大量脂肪,而等量牛奶含钙量则为200 mg,靠喝骨头汤防止骨质疏松并不可取。
误区3: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卧床休息,静养能防骨折。专家提示:生命在于运动,骨骼也不例外,运动可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阳光下活动,还可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可导致骨骼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误区4: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专家提示: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但并不是说人人“在劫难逃”。对于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补钙、坚持运动者,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低,或可最大限度地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和发病进程。
误区5: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专家提示: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接受正规治疗。成功的药物疗法、脉冲电磁场等物理疗法不仅可延缓骨量丢失,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误区6: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专家提示: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能等到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对于绝经前期妇女(45岁左右)和50岁左右男性,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骨密度检查。另外,对于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的患者,更应定期检查骨密度,以防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
怎么饮食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人将之列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筹。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中特别强调年龄段,女性35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此后为逐渐丢失,50岁以后呈快速丢失,此时最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的工作要重视。
预防骨质疏松吃什么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应包括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含钙量多的海产品和蔬菜等。
青春期即进行预防缺钙可明显降低老年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故在年轻时多吃含钙质及维生素D丰富的食品,加强负重锻炼,对防止年老时骨质疏松是有意义的。
高蛋白质、高钙、高磷对钙的平衡是最佳膳食配方。钙磷比例应维持1:1,动物实验证明,钙、磷比例低于1:2时,钙从骨骼中溶解和脱出增加,严重时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吃什么健康?应注意不合理的配餐,比如菠菜含有草酸,可与豆腐、牛奶中的钙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钙,与脂肪形成不易吸收的脂肪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故应尽量避免,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
虽然骨质疏松疾病是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可是有许多人对于这种疾病存在着许多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会让患者的病情更加的严重,会让患者的身体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一: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误区二: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有三种类型,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多发,与年轻人无关。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继发于多种因素,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饮酒,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肾病、长期卧床等等,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就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层人群,不止老年人。
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青壮年骨质疏松症、成人骨质疏松症、妊娠期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这一类型以年轻人多见。
误区三:预防骨质疏松症,无需从小开始
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最近的研究证明,如果这时每天补充钙1200毫克或更多,则可以使钙在骨骼中沉积更多,使骨密度峰值升得更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可降低。
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对于骨质疏松疾病的常识性知识的了解,要对骨质疏松疾病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到自己的骨骼健康,骨质增生患者要注意能够避免这些认识误区,做好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
可防骨质疏松
一:茭白笋
许多人看到筊白笋上的黑点会挑过不吃,以为是坏了,其实这些小黑点正是茭白笋可以抗骨松的重点,这些黑点是一种名为"菰黑穗菌"的真菌类,对于一些代谢有正面的效果,可以延缓骨质的老化.
注意事项:筊白笋为凉性蔬菜,女性经期前后与体虚患者不宜食用;此外,筊白笋也有丰富草酸盐,肾功能衰退、泌尿道结石患者需禁食.
选购与保存:饱满的筊白笋代表水分充足,笋身直、笋皮光滑的的筊白笋笋肉较嫩,如果是笋身扁瘦、弯曲、形状不完整的则口感较差;另外,顶端笋壳过绿或是笋白部分为青绿色的,代表筊白笋已经老化,口感不佳.保存方面,如果不是马上烹调,建议买回来时不要剥掉外壳,先用报纸包住再套入塑胶袋后放入冰箱,约可保存四天.
二:洋葱
过去我们只知道洋葱具有杀菌以及增加免疫力的效果,现在瑞士的研究发现,停经后的妇女经常食用洋葱可以有效阻止骨骼中的钙质流失,预防骨质疏松;国际知名的权威期刊《自然》更提出新研究报告,指出洋葱是能够防止骨质流失的一种蔬菜.
注意事项:洋葱内有挥发性硫化物,食用过量可能会有胀气的情况.
选购与保存:选购时应该选择球体完整、外观没有腐烂、伤痕、龟裂者为佳.保存方面,没去皮的洋葱不耐寒,摆在阴凉的通风处保存即可,如果是切开过的洋葱,则宜放在冰箱冷藏,并且尽速食用.
三:高丽菜
高丽菜因为营养价值有如菜中的高丽参而得名.高丽菜之所以有抗骨松的效果来自当中的维生素K,骨骼的保健除了需要钙质之外,还需要多种营养素来帮助骨骼的新陈代谢,维生素K就是其中一种,维生素K可以帮助钙质、维生素D的吸收,是预防骨质疏松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注意事项:高丽菜清洗时要一叶一叶摘下来用水清洗,以免虫卵隐藏在内叶.
选购与保存:选购时要选有重量、整颗完整无破裂、斑点的为佳.保存方面,建议买回来后将外面的两、三叶深绿色叶片剥除,再用来包住没有使用完的高丽菜,或是用白报纸包裹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或冰箱冷藏室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