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病情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容易伤害肝脏,所以保护肝脏这是很重要的。意见建议:不能滥用药物,不要吃对肝脏有伤害性的药物。也不能喝酒,不要吃辣椒等容易上火的食物,不能够暴饮暴食。要保持好的心情,就有利于肝脏的健康。
如何区分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肝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的护理和治疗有极大的不同,认识和区分两者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乙肝患者众多,绝大多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自身没有明显不适,往往是在偶然查体(入托、上学、招工、参军等等)时被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如果不进行体检,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生,也有可能在携带病毒多年后,突然发病,成为活动性的肝炎,甚至于肝硬化。
人体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会产生多种结果,只有少部分表现为急性乙肝,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眼黄、皮肤黄染等等),但大部分感染者(80%~90%)并不出现症状,其中相当一部分机体免疫机制正常,凭借自身抵抗能力,逐渐清除乙肝病毒,这一过程基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他们在日后偶然的抽血化验时发现乙肝病毒抗体系统呈阳性;还有一少部分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或不正常,没有办法彻底清除病毒,致使病毒遗留、扎根下来,尤其是幼小的感染者更是如此,他们以隐蔽的亚临床感染的形式存在,或呈慢性持续感染状态,多数长期携带病毒而无明显发病表现,这些人肝功检查正常,身体无明显不适,既往被称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或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少数逐渐演变为显性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据世界卫生**(WHO)统计,全球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8亿人,我国达1。3亿人。这种无症状或称之为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情况极为复杂,人数众多,影响较大,值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般认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主要与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种是感染乙肝病毒早期即在潜伏期,其他症状和病毒学检查尚在阴性阶段,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临床无症状;或是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只是部分病毒残留,血中可检出乙肝表面抗原,这种情况可称为"假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另一种情况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真正的健康携带者为数较少,多数为隐蔽状态的亚临床型肝炎(身体无明显不适,但是肝脏内部的病变却在悄悄发生、发展)。真正的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性持续6个月以上。
2、无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
3、血清转氨酶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或DNAP活性)为阴性。
4、肝**病理检查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度非特异性局灶性改变。
这种情况下才能确诊为健康携带者。在临床实际中,这种健康携带者极为少见,多数患者虽无明显不适,但是肝脏内部都有不同程度病变,据国内外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穿肝活体**检查报告表明,这些人中有27%左右肝细胞**完全正常,40%左右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5%左右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2%左右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中度或重度肝炎),0。7%左右为肝硬化。所以真正的处于健康状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多见。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诊断为肝炎,也不按现症肝炎患者处理。但这些携带者仍是个传染源,尽管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相比传染性要小。一般说来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细胞内检出游离HBV-DNA,或血中检出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DNAP活性增高时,为乙肝病毒增殖期,具有传染性,如果肝内无游离HBV-DNA,或只有与肝细胞DNA整合的HBV-DNA,血中末检出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DNAP,则表明处于静止期,传染性很小或无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预后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要好。其转归与后果有以下几种:
1、痊愈,经过一段时期血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自行转阴,有时甚至出现保护性抗体(抗-HBs)等。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持续多年不变,甚至数十年。
3、转变成慢性显性乙肝,有急性发作的可能。
4、由于长期轻微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而逐渐导致肝硬化,患者可在携带病毒多年后,突然出现肝硬化腹水或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家族性传播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性垂直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尤以前者居多。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突出。动物和人体研究证实,乙肝病毒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
2、婴幼儿期感染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3、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4、漏诊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5、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6、既往有其他肝病史感染病毒者
原有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且预后较差。
乙肝是怎么引起的
1.家族性传播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性垂直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尤以前者居多。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突出。动物和人体研究证实,乙肝病毒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
2.婴幼儿期感染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3.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4.漏诊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5.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6.既往有其他肝病史感染病毒者
原有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且预后较差。
感染乙肝的原因都有哪些
乙肝是一种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慢性肝病,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主要症状表现为浑身疲惫、持续低热、皮肤晦暗和发黄等。了解感染乙肝的原因可以帮助大家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减少被感染的可能,那么感染乙肝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会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20%会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3%-6%会发展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
2.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乙肝病毒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乙肝转变为慢性。
3.既往有其他肝病史者感染乙肝病毒
如原有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或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乙肝,而且预后较差。除此之外,如急性期的乙肝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也可使急性转为慢性。
4.预防意识欠缺
乙肝疫苗已经问世近20年,它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最佳措施,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预防意识欠缺,尤其是后者的原因,我国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始终开展得不够理想,到现在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接种过乙肝疫苗。这就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奏效,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5.漏诊
最初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会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20%会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3%-6%会发展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
应该怎么样防止乙肝疾病的恶化
一、定期复查及随访
乙肝病毒携带者平常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容易放松警惕,忽略复查和随访。其实,乙肝病毒携带者进展为发病状态,过程往往是隐匿的,自我感觉虽好,并不意味着肝脏没有问题,有时肝脏炎症明显,转氨酶升高,患者身体未必不适,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B超,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是否有病变发生,一般检查是3个月检查一次。
二、及时注射各种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疫苗,防止重叠感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旦重叠感染其他传染病,原有的病情肯定会加重,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新近感染甲肝,有可能引起暴发性肝坏死。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及时注射甲肝、流感等疫苗,防止在乙肝基础上又发生其他传染病。
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了防止乙肝病毒携带者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剧烈运动、熬夜等伤害肝脏的行为。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荤素搭配,少食肥甘厚味,多食一些水果、蔬菜、豆制品。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家庭成员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好分开单独使用。
四、杜绝乱治行为
专家告诫乙肝病毒携带者,千万不能轻易相信和使用偏方。口服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排泄,乱吃药不仅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乱吃药极有可能会损害肝脏,起到反作用。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大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乙肝小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其中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是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
所谓“小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其中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是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阴性的小三阳,其二是病毒阳性的小三阳,某些人常认为大三阳严重而小三阳就没事,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病毒阳性小三阳的危害越来越受到肝病专业医务者的重视。
所谓“大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只是以上三项指标阳性体现病毒在机体内存在时的免疫状态。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大家要清楚,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患病者,现在的医学还不能彻底地去除携带者的病毒。但,目前的治疗手段是依靠抗病毒药物将病毒滴度控制在发病水平以下,辅以保肝护肝治疗,这是因为病毒是在肝细胞内完成复制过程,如果全部清除病毒同样会导致肝细胞溶解破裂,这样不仅达不到控制效果还会危及生命。
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方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关键是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跟常人基本无异,是可以从事绝大部分行业,国家也有相关规定可以参阅,同时只要注意改掉日常生活不良习惯,做到生活规律,少摄取对肝脏有强刺激的食物、饮料,做好自我保护,携带者发病的几率是很低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自然转阴吗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5%出现肝功能异常,发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约75%是稳定的慢性携带者。在“大三阳”的慢性携带者之中,大约每年有10%会自然转为“小三阳”;在“小三阳”的慢性携带者之中,大约每年有5%会自然清除“小三阳”;在全体慢性携带者之中,大约每年有2%~3%会自然清除病毒而最终恢复。
慢性携带状态的清除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女性能较早清除携带;越年小的携带越稳定,年龄渐老的清除的渐多。小儿和少年因乙肝疫苗普种,感染已大幅度降低;当前成年人中约有10%是慢性乙肝携带者,而60岁以上的人不到5%。经过漫长岁月的乙肝病毒携带,逐渐发展了特异的抗病毒免疫,最终几乎都能清除病毒,所以慢性乙肝携带者不是终身感染。
乙肝携带者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从肉眼判断的特征是,白眼仁发黄或黄绿色,面色黯淡发青,手掌发黄,没精神,身体易乏困,不爱活动。
无论是乙肝还是携带者都不能喝酒,喝酒对其影响很大,会加重病情。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临床表现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肝功能指标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查肝功能正常,但是患者的肝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如果不及时复查的话,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会成为有症状的患者。据统计,中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代表着就是绝对的安全,这类人群体内依然存在一定量的乙肝病毒,而且如果乙肝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处于不断复制阶段,会导致患者肝脏组织逐渐受损,进而病情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