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用耳勺掏耳朵好吗
经常用耳勺掏耳朵好吗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经常用耳勺掏耳朵,甚至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
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
为什么不能总是掏耳朵
有些人很喜欢掏耳朵,掏耳朵的用具也是五花八门。其实,掏耳 朵可不是一个好习惯,特别是未成年的儿童,更不能随便自己掏耳朵。在我们外耳道的皮肤中分布着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可以不断 地分泌一种蜡状物质,这些分泌物同灰尘、皮屑混在一起,留在外耳 道里,就是我们所说的耳垢(耳屎)。耳垢的味道很苦,而且油腻腻的, 一旦小虫钻进耳朵,它尝到苦味就会退出来。如果有灰尘进入外耳道, 它们则会被耳垢粘住。因此,耳垢能很好地保护耳朵。如果你自己用 手指甲或发卡、挖耳勺等用具掏耳朵,不仅不卫生,而且还很危险, 因为自己掏耳朵完全凭感觉,稍不小心就容易扎破外耳道皮肤,引起 外耳道细菌感染发炎。如果不小心弄伤鼓膜,还会影响听力,引发中 耳炎。自己随意掏耳危害多多,因此不要这么做。
能不能帮宝宝掏耳朵
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因为掏耳朵住了院!前几日,乐乐妈给乐乐洗完澡后照例给宝宝掏耳朵。谁知道宝宝在这个时候一挣扎,妈妈用棉签把宝贝的耳道和里面的耳鼓掏烂了,孩子当晚就发烧了,送到医院住了四天才有点好转!
宝宝耳朵不能随便掏
小孩由于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由于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更加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并且家长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此外,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有的家长常常拿掏耳勺或小发卡给孩子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即使宝宝耳朵痒或里面进去异物了也不能擅自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和上面的事例一样让宝宝耳膜损伤长大了还有可能影响听力。
经常掏耳朵容易引起中耳炎吗
耳朵发痒是因为耳朵经常产生耳屎。用上面列举的未经过消毒的掏耳工具自行插进外耳道,一则这些工具都较坚硬,二则看不见耳道内的情况,很容易挖破耳道内的皮肤,引起耳道发炎或生疖子。即使请别人帮助掏耳朵,也因掌握不好掏耳朵的用力程度和深度,极易掏破耳道皮肤。尤为严重的是,如不小心,还会将掏耳勺之类的工具进入耳道深处,将鼓膜穿破引起中耳炎,甚至导致耳聋。
健康小贴士
掏了耳朵不仅很容易破坏外耳道的皮肤,让细菌进入伤口,引起感染,也会将细菌挤入毛囊或皮脂腺管中,引起外耳道发炎流脓,甚至会引发疖肿.而手上有手癣、脚下有脚气的人,如不洗手就掏耳,会将霉菌带入耳内,感染外耳道,奇痒难忍,发生湿疹、流黄水、发炎。
经常掏耳,也会刺激耳道,可使之慢性充血,耳屎分泌旺盛,反而堵塞耳道。一不小心,还有可能会造成鼓膜外伤穿孔等,引起严重耳聋。
怎样正确掏耳朵
有些人的耳垢形成速度比较快,需要专门到医院掏耳朵,这样很麻烦又不现实。如果想自己掏耳朵一定要格外注意:尽量做到不用手指甲、金属耳勺等掏耳朵。最好用棉签,慢慢地送入,轻轻在外耳道内转动,然后侧过头让耳朵朝下,耳垢就可以自行出来。但不要频繁地掏耳朵,一般一周一次就可以了。
耳屎多怎么清理
若耳屎不是特别多,是可以自己按摩清理的。就是每天用手指夹着耳朵转一转。或者是将手掌放在耳朵上揉。
慎重使用挖耳勺
如果感觉耵聍比较多,要谨慎使用挖耳勺,避免伤到耳道。应该使用细小的棉棒或者圆润的挖耳勺,可以找家人在太阳底下帮忙掏一掏。
耵聍很硬的解决办法
如果耳朵里的耵聍很硬,自己不要硬掏了,你是无法清理干净的,过分用力只会伤到耳朵耳道。这时应该去正规的二级以上医院耳科检查检查,用一些例如碳酸氢钠滴耳液,以软化耵聍后再进行冲洗耳道。
滴耳朵要注意
在滴滴耳液时,要注意必须要经常性的滴,应充分的浸透耵聍,一般要连续的滴三天,每天大约隔两小时滴一次,每次滴2--3滴。滴完后,最好侧躺一会儿,让滴液慢慢渗入耳内,以免淌出来浪费了。
耳朵发痒可能有两种原因
耳朵一直痒,耳朵里面一直痒,很想用挖耳勺去挠挠,但是耳朵里面复杂的结构,我们不能随意的去挠,要注意保护耳膜,并且有专家说,经常掏耳朵对耳道内的皮肤是一种刺激,容易引起毛囊感染,或形成耳疖子、耳道炎等外耳疾病
那掏过耳朵之后,很快又觉得里面有异物,尽管隔三岔五地给耳道“搞卫生”,仍然感觉清理不干净似的老发痒,耳朵痒怎么办?
特别是在运动后,由于出汗多、耳内潮湿,感染的机会就更大。所以,一般没有必要经常去掏耳朵,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掏就痒得难受,最好控制一下,或少用些硼酸酒精,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再有掏耳朵的意识了,耳朵里面也就不会觉得痒得难受了。
耳朵痒的两个原因:耳屎多和耳朵发炎
1、耳屎多的处理方法
由于耳朵的结构很复杂,用硬物或者掏耳勺一不小心会碰到耳膜,有的甚至会捅破耳膜或者伤害耳朵的内结构。因此耳朵一般是不用掏的,当我们睡觉或者躺着的时候耳屎或自动脱落的。或者用棉棒就可以掏耳朵,还不至于伤害耳膜。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质硬的“耳屎”则需找医生取出。
2、耳朵发炎
它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解决方法:如脓汁粘稠,不容易擦出时,可用3%双氧水清洗,然后再用吸引器吸出或用棉棒擦拭。还可选口服一些中药或敏感的药物。如果经过上述方法仍然无效,经检查中耳有肉芽或胆脂瘤者,应当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怎么给宝宝掏耳朵
由于小宝宝们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那么家长该怎么给宝宝掏耳朵呢?
小孩由于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由于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更加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并且家长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此外,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有的家长常常拿掏耳勺或小发卡给孩子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即使宝宝耳朵痒或里面进去异物了也不能擅自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和上面的事例一样让宝宝耳膜损伤长大了还有可能影响听力。
如何给宝宝掏耳朵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
耵聍长住耳道,是耳朵忠诚的卫士,它的油脂能捕获入侵灰尘、细菌;其苦味还能驱逐飞入耳朵的小虫。耳内发痒除耳朵病变外,可能就是耵聍与灰尘、细菌或小飞虫争斗时的反应。有人担心耳垢塞耳朵会降低听觉,其实不会。耳垢多了不要担心,它会随着人的头部摇动以及讲话、进食时咀嚼活动自动脱出。
如果自己要掏耳朵,只能选择肉眼能看见的耳道口附近的耳屎进行简单处理,而不能去掏耳朵太里面的耵聍。操作时应选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牵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促使耳屎自行出来。千万不能用指甲、铁签、发夹等尖锐物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