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肿大的检查
脾脏肿大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确定肝脾肿大原因和判定肝脏功能极为重要,有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化验检查已显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对评估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也是必不可少的。
血液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观察对感染性疾病、白血病有诊断价值。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加,提示溶血性贫血。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E抗原的检查。肝功能试验中的脑磷脂絮状试验、硫酸锌浊度试验等。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在心脏和肌肉组织中含量也较多,窒息缺氧后此类酶可大量释放至血流。乳酸脱氢酶在肝炎时增高,阻塞性黄疸时不增高,提示胆汁郁积的酶有碱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转肽酶和γ-谷酰转肽酶等,血清5′-核苷酸酶在胆道闭锁时也明显增高。
3、病原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帮助确定引起感染的细菌和病毒的种类。
4、其他试验:如疑有糖代谢异常者应测定血糖及糖耐量试验。为确诊血型不合溶血病须做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蛋白电泳、甲种胎儿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检查可根据需要酌情选做。
骨髓检查
考虑有血液病或恶性细胞增生时应做骨髓穿刺,对诊断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疟疾等是很有价值的。
肝活组织检查
对诊断不明的肝脾肿大或疑为肿瘤者可考虑肝脾穿刺后取活体组织检查。如确诊肝原发性肿瘤或继发性肿瘤。
1、B型超声检查:超声波检查可帮助确定肝脾的大小,应用超声扫描可观察肝脏位置、形态、大小,检查横膈运动,显示肝脏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超声波检查还可提供病因学资料。B型超声对肝囊肿、肝脓肿和肝肿瘤等肝内肿物的鉴别极有用,肝硬化、脂肪肝和淤血肝也能在超声图像下区别。胆囊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胆总管囊肿的存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脾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腹肌紧张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利用超声检查判断脾大较触诊更敏感和正确,并可显示内部结构,可区别于血性脾肿大、淋巴肉芽肿、脾的原发性肿瘤和脾被膜下血肿等。
2、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也可用于肝脾肿大的诊断,胶体99mTc用于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探测肝内有无占位病变。脾脏可与肝同时显影,脾功能正常时,脾影较肝右叶淡,脾功能亢进时,脾影可浓于肝影,对脾内占位病变和浸润病变的诊断,也很有用。
脾大的疾病诊断
1.感染性脾大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皮肤淤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脾大一般为轻度,质软。这类疾病包括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疾病,一般通过相应病原体检测可作出诊断。
2. 肝硬化 有肝炎或血吸虫感染等病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出血倾向、腹水等,体检见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者可表现为巨脾,晚期可发生脾功能亢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B超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3.慢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所致的脾脏肿大,一般为轻、中度肿大,症状有贫血、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系明显增生活跃、血清间接或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高。
4.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病程发展快,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脾脏多呈轻度肿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脾脏可高度肿大。外周血检查可见未成熟早期白细胞,骨髓象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或幼稚白细胞,一般根据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检查可区分各型白血病。
5.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肝脏肿大。脾脏呈轻、中度肿大多见,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骨髓涂片可发现R-S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6.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衰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等,甚至脾脏可显著肿大,一般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淋巴结活检如能发现恶性组织细胞则可确立诊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可协助诊断。
胆不好会引起脾脏肿大吗
1很多的急性感染病症都有可以会引发脾脏肿大,尤其是现在天气相对比较寒冷,流感病毒很容易袭击人体,而感冒病毒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消灭的话,就有可能会引发肺炎。继而就可能会使我们出现脾脏肿大的症状。
02肝炎患者出现脾脏肿大的频率是很高的,尤其是慢性肝炎的患者更要注意保养,因为慢性肝炎很难得到完全治愈,但又会导致脾脏出现纤维组织的增生,久而久之脾脏就会变大变硬,对脾脏的健康就会有不良影响了。
03脾脏肿大一般都是有其他疾病导致的并发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提前的避免。比如生活中常喝点枸杞参茶,对养肝有一定的帮助,经常出门散散心呼吸下新鲜的空气,也可以避免出现肝区郁结的问题。
脾脏肿大的机理
一、细胞浸润
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见于: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种肿瘤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往往还伴有脾脏明显充血。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脂质沉积症;各种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明显。其次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以淋巴细胞型较明显,其次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二、脾脏瘀血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贮血器官,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均可造成脾脏淤血性肿大。如: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栓子、先天或后天的血管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大量积液均可致脾脏瘀血而肿大。
三、髓外造血
脾脏是造血器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脾脏又恢复其造血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髓外造血导致脾脏肿大,尤以骨髓纤维化时髓外造血最明显,脾脏肿大也明显。
四、组织细胞增生
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由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尤以肝脾、淋巴结、骨髓、皮肤、胸腺等处最突出,可表现明显的脾脏肿大。
如:勒一雪症、韩*雪一柯症/慢性感染性疾病、黑热病、结缔组织病、fellty、Still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致脾脏组织细胞增生而发生脾脏月大。
五、纤维组织增生
由于长期慢性淤血、慢性感染、细胞浸润等病因的长期慢性刺激,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致脾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而使脾脏肿大、变硬。
六、质代谢障碍
由于脂类代谢酶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脂质代谢障碍,脂类在组织中沉积造成脾肿大。
如:高雪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脂质代谢障碍病。是由于和葡萄糖脑普酶不能把葡萄糖脑普脂转变成半乳糖脑昔脂,结果使组织细胞内大量脑普脂贮积,其中的慢性型表现巨脾。
尼曼一匹克病为脂质代谢障碍累及内脏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组织。这种病可能是由于神经磷脂酶缺乏,以致使神经磷脂贮积于肝脾及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内,致脾脏明显增大。
七、脾脏本身的肿瘤及囊性扩张
脾脏本身肿瘤及囊性扩张均较少见,有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报道。囊性扩张见于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及寄生虫囊肿(包囊虫病)。假性囊肿如:疟疾、血吸虫病等可因出血、炎症。血清性等原因引起。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脾脏肿大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吧,脾脏对我们人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器官,大家如果发现我们的脾脏发生了肿大的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及时的就医,早日治疗好。
脾大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感染性脾大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皮肤淤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脾大一般为轻度,质软。这类疾病包括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疾病,一般通过相应病原体检测可作出诊断。
2.肝硬化 有肝炎或血吸虫感染等病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出血倾向、腹水等,体检见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者可表现为巨脾,晚期可发生脾功能亢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B超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3.慢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所致的脾脏肿大,一般为轻、中度肿大,症状有贫血、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系明显增生活跃、血清间接或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高。
4.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病程发展快,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脾脏多呈轻度肿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脾脏可高度肿大。外周血检查可见未成熟早期白细胞,骨髓象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或幼稚白细胞,一般根据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检查可区分各型白血病。
5.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肝脏肿大。脾脏呈轻、中度肿大多见,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骨髓涂片可发现R-S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6.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衰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等,甚至脾脏可显著肿大,一般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淋巴结活检如能发现恶性组织细胞则可确立诊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可协助诊断。
脾脏肿大的并发症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水: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乙肝会发生脾脏肿大吗
研究实验表明,脾脏肿大常见于慢性乙肝患者,这是乙肝发病的原因,这一类患者还会表现出肝区疼痛,肝脾质地较硬,此时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极有可能有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的发生。
当乙肝患者的肝脏有纤维化发生,或者恶化成了肝硬化的时候,就会导致脾红髓窦状隙充血及门静脉压升高,一般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等,此时的乙肝患者就会出现脾脏肿大。
如果乙肝脾脏肿大是乙肝引起,还会表现出一些其他的乙肝症状,比如,乏力、食欲不振、恶习、呕吐,严重的腹泻、持续低烧等,还有黄疸以及蜘蛛痣和肝掌的出现,这都预示着病情加重,肝功能受损严重,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由此可见,乙肝肝脾肿大不容轻视,而乙肝一旦恶化成肝硬化,那么致死率也将大大上升,此时可以先进行常规检查和血液涂片、血清学检查、肝功能试验及其它各项化验,来了解病情,然后积极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脾脏肿大
中药处方
【方名】脾脏肿大方。
【组成】鳖甲。
【用法】焙黄研末,一日三次,每次3-6克。调红糖服用。
【备注】此方虽然仅仅一味中药,但药效却十分显著。
甲鱼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脾脏>
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其病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肿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肿大。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众多,每种疾病引起脾肿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有时一种病因而引起脾肿大的机理则可能是多种因素。
病因分类
一、感染性
(一)急性感染
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二)慢性感染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
二、非感染性
(一)淤血
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Judd-Chiari综合征,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
(二)血液病
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病、溶血性贫血等。
正如大家所见,引起脾脏肿大的原因是多样的,因此患者在没有进行详细检查之前是不能够自己随意用药的。除此之外有着脾胃肿大情况的患者也需要多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当然,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脾脏肿大如何治疗
脾脏是一个贮存血液的器官,由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组成,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是T细胞的主要分布区,起免疫作用,红髓由脾窦和脾索组成,有大量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起血液过滤和清除异物的功能。
血液中的血细胞主要通过脾索-血窦间的基膜小孔,才进入血窦,到达脾静脉。
这些其膜小孔直径仅2-3um,而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有径为7-12um,故血细胞必须在极度变形的条件下才能通过,而肝硬化患者的血细胞变形性能很差,常无法通过,长期阻滞在脾索而被巨噬细胞所破坏。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时,由于大量的血细胞在肿大的脾脏中停留而被巨噬细胞所破坏,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减少的脾功能亢进表现。
脾亢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治疗两种方法。手术切除是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但术后失去脾脏的贮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机体一旦感染,难以控制。
脾脏肿大的预防
于脾肿大,应治疗引起脾肿大的基础疾病。很少需要做外科切脾,因为可以引发多种问题,包括容易发生严重感染。但是,某些严重情况下这些风险值得一冒:当脾脏破坏红细胞十分迅速发生了严重贫血时;当脾脏耗竭了贮藏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容易发生感染和出血时;当巨脾引起疼痛或压迫邻近脏器时;当巨脾的一部分出血或梗死时。相对于手术而言,放射治疗有时也选择性地用来缩小脾脏。
肝脾肿大的饮食并无特殊,足够的热量、适量的蛋白、丰富而全面的维生素、适量的纤维即可。炒菜宜清淡,少放油,少食油腻和油炸食品,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
其次,饮食结构要合理。要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会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蛋白质饮食要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挑食对肝病是不利的。
另外,食量要恰当。肝病时消化功能减弱,食之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脏负担。所以有人提出吃饭八成饱最好。暴饮暴食对肝脏、对胃肠功能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