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诊断鉴别
肝病诊断鉴别
除了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常用下列检查方法为诊断提供依据:①肝功能试验,常用的有各种血清酶的测定和血清蛋白的测定。②影像检查,包括X射线检查、食管钡餐造影、X射线断层成像、B型超声检查等。③放射性核素肝脏扫描。④肝脏活体组织检查。⑤腹腔镜。
对肝脏疾病正进行大量的免疫学研究,这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弓形虫病诊断鉴别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难,遇某些临床表现,如脉络膜视网膜炎,及积水,小头畸形,脑钙化等应考虑本病可能,确衣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先天性弓形虫病应与TORCH综合征(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和弓形虫病)中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此外尚需与梅毒,李斯特氏菌或其他细菌性和感染性脑病,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等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
乳腺病诊断鉴别
诊断:
乳腺自我检查是一种以检查对象为中心、简便易行、安全无创伤的自我检查方法。通过宣传乳腺自我检查的意义和传授自查方法,是让适龄女性定期检查乳腺,希望早期发现乳房肿块。专家介绍,目前在我国,乳房自我检查仍被推荐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的自我检查方法有:
一、看
第一步: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外形、轮廓有无异常。
第二步:举起双臂,观察乳房外形、皮肤、乳头、轮廓有无异常。
二、触诊
顺序:
1、右手触摸左乳外上方,有无肿块;
2、右手触摸左乳房外下方有无肿块;
3、右手触摸左乳内下方有无肿块;
4、右手触摸左乳内上方有无肿块;
5、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左手臂,右手触摸左侧腋下有无肿块;
6、触摸乳头周围,并用手指挤压乳头,有无异常溢液。
通过乳腺自我检查可初步诊断乳腺疾病,若要确诊需根据医生建议进一步深入检查。
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解析
很多晚期胃癌患者都是因为不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发现不及时,耽误了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掌握一些早期胃癌鉴别诊断的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一、隆起型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
对于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就是判断胃部是否出现了良性息肉。当大于10mm的时候,很大的可能为恶性,若大于20mm,则大多数为恶性。癌肿细胞基底的宽度要大于其高度,则出现恶性现象的可能性较大。表面不光滑,不平整,很可能是恶性,或有恶变的可能。
二、凹陷型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
仔细观察凹陷癌肿细胞周围的粘膜皱襞情况,如果呈圆形或卵圆形的时候,良性龛影非常的少见。一般情况下,良性的溃疡龛影是呈直角形、火焰状,可以以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鉴别检查。早期胃癌的特点是,向平面扩散,一般不会向纵深的部位蔓延,龛影周围粘膜皱襞会出现僵硬、中断,呈杵状。
希望通过以上对两种鉴别方法的具体介绍,各位朋友能够增加对早期胃癌疾病诊断鉴别的常识了解,生活中提高对胃癌疾病的预防意识。爱心提示,生活中一定要养成定期到医院作身体检查的习惯,更好的防范疾病的侵袭。
肺心病诊断鉴别
诊断
1.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引起肺的结构或功能损害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的疾病。
2.有慢性咳嗽、咯痰症状及肺气肿体征,剑突下有增强的收缩期搏动和(或)三尖瓣区心音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心肺功能代偿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较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及紫绀等症状及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肺功能失代偿期)。
3.胸部X线诊断
(1)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cm。经动态观察后动脉干横径增宽达2mm以上。
(2)肺动脉段凸出,高度>=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与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呈“残根状”。
(4)右前斜位圆锥部凸出高度>=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具有(1)至(4)项中两项以上或(5)1项者可诊断。
鉴别诊断
⒈冠心病:本病和冠心病都见于老年患者,且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 衰竭,少数患者心电图上I、aVL或胸导联出现Q波,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无典型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又如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胸、肺疾患史,心电图中ST-T改变多不明显,且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多发生于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明显右心衰竭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图形可很快消失。
⒉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传到心尖部;有时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加上右心肥大、肺动脉高压等表现,易与风湿性心瓣膜病相混淆。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有关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有肺气肿和右心室肥大的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表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等,可资鉴别。
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前者心脏增大常呈球形,常伴心力衰竭、房室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杂音。后者有心悸、气促、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浮肿及心电图低电压等,均需与肺心病相鉴别。一般通过病史、X线、心电图等检查不难鉴别。此外,紫绀明显有胸廓畸形者,还需与各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后者多有特征性杂音,杵状指较明显而无肺水肿,鉴别一般无多大困难。
⒋其他昏迷状态:本病有肺性脑病昏迷时尚需与肝性昏迷、尿毒症昏迷和少数脑部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相鉴别。这类昏迷一般都有其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不难鉴别。
心血管疾病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心脏病导致的胸痛有其规律,应注意与呼吸系统的胸痛鉴别。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因此要与正常运动后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要与一些骨疾病导致的不能平卧相鉴别。
风湿病诊断鉴别
因为风湿病多种多样,应详细地采集病史,除个人史外,包括家族史;全面的体检,特别要注意关节症状,皮肤和粘膜病变,有无雷诺现象,血管炎病变。根据病史可初步拟诊出不同疾病。
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临床医师在贫血的鉴别诊断中必须考虑到风湿病的可能,尤其是中青年女性。
鱼鳞病诊断鉴别
鱼鳞病的诊断依据:
1、有家族史。
2、皮损表现。
3、组织病理改变
(1)显性遗传性鱼鳞病 表皮中度角化过度,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2)性联寻常型鱼鳞病 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稍厚。
(3)表皮松解角化过度鱼鳞病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或颗粒变性。
鱼鳞病的四大类型鉴别:
1、寻常型鱼鳞病:主要表现在四肢伸侧和躯干的燥性褐色菱形,或多角性鳞屑,上臂及大腿伸侧常有明显的毛囊角化性丘疹,掌趾受累,发病率很高,其角化性鳞屑是数层角质细胞不脱落堆积所致,多于出生后数月出现,5岁左右最重,青春期后症状可能减轻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治疗不当病情加重。
2、性连锁隐患性鱼鳞病:可于生后或婴儿发病,皮损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皮肤干燥粗糙,往往遍布全身,腋窝,及肘窝等部位亦可受累;腹部,背部尤重,如面部受累,则仅限于耳前及颜面侧面,一般不发生毛囊角化,掌趾处皮肤正常,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有时反而增重。
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又称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具有高畸变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少见,生后或生后数月,可有泛发性及局面限性损害,泛发性者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厚层鳞甲,生后即脱落,出现泛发性潮红及鳞屑,剥除鳞屑呈现润面,红斑可逐渐消失,可再发生较厚疣状鳞屑,局面限性者仅在四肢屈侧及皱壁部可有较厚的鱼鳞状角质片。
4、板层状鱼鳞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生后全身即为一层广泛的人棉胶状的膜紧紧的包裹,多引起眼睑及唇外翻,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呈广泛弥漫性潮红,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往往对称性发于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腋窝和外阴等部较为明显,掌趾过度角化,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病程经过迟缓,可终生存在,至成年期红皮症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
脑血管病诊断鉴别
按性质分: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⑵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⑶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
⑴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⑵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按进程分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肺性脑病诊断鉴别
诊断
主要依据有慢性肺部疾病伴肺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定位神经体征;血气分析有肺功能不全及高碳酸血症之表现;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而诊断。
鉴别诊断
1.肝性脑病参见肺性脑病。
2.肾性脑病参见肾性脑病。
3.糖尿病昏迷病人,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发病前有导致意识障碍的各种诱因,血糖明显增高,酮症酸中毒者有特殊的烂苹果味。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药肝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液肝功能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诊断药肝前应了解:
①用药史:任何一例肝病患者均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内服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
②原来有无肝病,有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肝病证据。
③原发病是否可能累及肝脏。
④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外,发现任何有关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药肝十分重要。
药物过敏反应所致肝病诊断标准:
①服药后1~4周,出现肝功能障碍。
②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和黄疸等。
③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细胞上升(达6%以上)。
④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培养试验,皮肤试验)阳性。
⑤偶然再次用药时可再引起肝病,具①④或①⑤可以确诊,具①②或①③者可以拟诊,在疾病早期进行肝活检有助于鉴别病变类型和了解肝损程度。
鉴别诊断
需鉴别诊断:病毒性肝炎,全身性细菌感染,术后肝内胆汁郁积,胆总管炎伴急性胰腺炎,胆管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肝病肝功能恶化。
小儿腹泻病诊断鉴别
1.生理性腹泻(physiological diarrhea):小儿外观虚胖,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加正常。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感染及变态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泻,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五大症状,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暗红色,果酱样或血便,腹胀多较严重,可早期出现休克,甚至昏迷,惊厥。
3.急性细菌性痢疾:夏季发病率高,患儿多有不洁食物史,潜伏期24~72h,大多数病人起病急,高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多呈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每天数次至10多次,中毒性菌痢者可出现高热惊厥,嗜睡或昏迷,甚至休克等症状,病程长短不等,粪便培养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