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3、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在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缓解,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促使近视眼的发展。
不断诱发出现近视现象的原因
(1)遗传素质是导致近视眼的原因之一,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眼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近视眼的,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
(2)发育因素也会导致近视眼的现象出现。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眼,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这是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之一。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
近视眼发生后会让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品和人,离近却能看清,这将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生活中引起注意,积极主动的进行预防,那么,造成近视眼的有什么原因呢?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姿势不良
近距离看东西是导致近视眼的主要原因,如:很多人喜欢躺着看书,长期这样,容易引起双眼偏斜、疲劳,视力自然减退;有人爱在车上看书,这也非常不可取,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近视或散光;座椅过高或过矮,容易造成姿势不良,也会促进近视的形成。
还有,长期低头看书或工作,颈动脉容易受到压迫,眼压也会随之升高,使头部充血,最后造成近视。所以,大家应该多做户外活动,接近大自然,眺望远处,放松眼肌。
2、饮食失调
营养不良或偏食都可能造成视力不良。过量摄取甜食和酸性食物,会造成体内酸碱度不平衡,也可能造成近视。所以,要尽量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A、C、E等。
3、.其他
如果室内的光线过亮或过暗,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学生有升学压力,上班族有工作压力,都可能因长期过度使用眼睛而造成近视。
超高度近视保养措施有什么
(1)确保视力健康的方法:
一要坐姿端正,保持眼睛距离书本33cm左右。
二要看书写字1小时左右,外出活动或看远10分钟。
三不要在走路或坐车时,在字体晃动的情况下看书。
四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或者阳光直射下光线太强的地方看书写字。
(2)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的发生原因有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而遗传因素往往受客观环境的影响。看近所引起的近视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即: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过渡的使用调节是近视眼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3)患了近视眼,怎样选择合适的眼镜?
青少年选择眼镜的几条标准:
安全是首要因素
轻便,舒适可减少心理压力,有利于面部正常发育。
准确:验光及眼镜制作准确是获得良好视力的关键。因此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或专业眼镜店, 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高品质镜片。
美观及防护作用:选用能防止紫外线及其他有害射线。
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近视的形成机制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两个重要因素。在近视的发展过程中,遗传起着重要的作用,确切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遗传因素对学校性近视的作用有限,仅提供了近视眼的可能性;在成长过程中,近视受环境条件(教育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更大。学生时期的近视眼主要是由于长期视近工作,并通过学生遗传素质的作用而形成。眼球发育一般在 20岁前停止,近视在12~ 18岁为高速发展期,而这期间正是青少年求知欲强烈、看书多的时候,也有教育制度的问题,功课多,作业忙,又因生活习惯(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等)、游戏方式(使用游戏机、个人玩具)的改变,使青少年户外活动明显减少,长期处于视近状态,更有人忽视用眼卫生,阅读时不注意距离和姿势,不注意阅读时的照明和时间,光线不充足,照明不够亮或连续几个小时休息不够。在这种状态下,睫状肌长期持续收缩,先形成调节痉挛、视力疲劳,进一步发展成近视眼。一般近视在18 ~ 20岁停止发展,但病理性近视和某些高度近视20岁之后仍有可能发展。在遗传性近视中,高度近视属于隐性遗传,...
近视眼预防的方法有哪些
近视预防
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不宜过长 ,每隔 45~60分钟要休息 10~ 15分钟。
近距离用眼时的光线要适中。近距离用眼时光线过强或太弱均是造成近视眼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夜晚或光线暗的环境下 ,照明最好采用 40~ 60W的白炽灯 ,放在书桌的左上角。这是因为白炽灯的光线比较柔和 ,显色性能良好 ,眼球容易适应 ,防止了光线过强或过暗所带来的用眼疲劳。
近距离的用眼姿势要正确。近距离用眼姿势是影响近视眼发生率的另一个因素。
通常近视眼的病因具有一定遗传倾向
内因:这种近视眼的病因包括遗传和发育两方面因素。
(1)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的病因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近视眼的病因多在学龄期开始。
外因:这种近视眼的病因即环境因素。
当眼球发育成熟后,如果没有先天遗传因素,则环境的改变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例如:照明不足、字迹模糊不清时,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清,容易造成近视;长时间的近距离阅读、工作等,易导致近视眼的病因。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近视眼分类尚未有统一规定,现临床一般最常用的是按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形成近视眼原因有哪些
造成近视除了遗传外,最主要的就是环境因素,由于眼睛长时间处于视近状态才导致的近视,因为眼睛在看远处的物体时不需要调节,而在看近处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致使眼轴延长而形成近视。
此外,有些人认为以下因素为近视眼发生的诱因:儿童体形比较细长者,近视眼比例高;酸性体质可影响巩膜脱钙,容易使眼轴延长而形成近视;患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之后,以及腹泻也可导致近视的形成;过于偏食,常吃零食、甜食者近视也较多;由于食品搭配不当,导致身体发育异常也可引起近视。
儿童近视有哪些种类怎么分的
近视眼是现代文明病的一种,但真正要选择一家比较好的正规眼科医院却并不太容易,于是许多人近视的时候刚开始能拖就拖,或直接去眼镜店配眼镜就觉得可以安心了,那么儿童近视有哪些种类是怎么分的呢?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
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
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揭秘近视眼的病因机制
1、单纯性近视眼
(1)、病因:单纯性近视眼的病因假说很多,主要可归纳为遗传和环境两大类。
①遗传假说:单纯性近视眼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在学生等人群调查发现双亲均为近视眼者,子代近视眼发生率明显高于双亲仅一为近视眼者;后者又远高于双亲均无近视眼者。说明遗传是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种族的近视眼发生率有很大差异,黄种人发生率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即使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种族的近视眼发生率仍有明显差异,指示遗传因素是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环境假说:认为单纯性近视眼是环境因素决定的,主要是近眼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单纯性近视眼发生率与近眼工作量有关。先有多量近眼工作,然后发生近视眼。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营养,体育运动,有机磷农药污染等因素是否与近视眼发病有关,还有待研究。
(2)、发生机制:指引起近视眼发生的生化、病理、光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决定眼屈光力的主要因素为角膜曲率半径,晶状体屈光力与眼轴长度。Sorsby认为三项中如有一项异常即可造成近视眼;三者均在正常范围内,只要组合不当,也可造成近视眼。近年的实测结果显示单纯性近视眼主要的单项改变为眼轴延长,与角膜曲率半径关系较小。
人类近视眼发生时,眼轴延长发生的机制与巩膜,尤其是后极部巩膜的薄弱有关。巩膜结构主要包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氨基葡聚糖和蛋白多糖等)。两者力量的削弱都可引起眼轴延长。哺乳类动物实验中也证实近视眼时有巩膜薄弱,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氨基葡聚糖的减少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增加。鸡的巩膜结构不同,除纤维层外并有软骨层。近视眼时由于软骨层的增厚,造成巩膜的增厚加强。因此眼轴延长是巩膜组织增多,主动伸长的结果,与哺乳类动物相反。因此鸡的研究结果不能随意搬用于人类。作近视眼实验时,哺乳类尤其是灵长类动物的结果,可能与人类较接近。
据国内大规模调查,青少年近视眼用睫状肌麻痹药后5%~8%的患者近视眼完全消失,即假性近视,完全是调节因素造成的。约50%的近视眼度数基本不变,为真性近视,是器质性改变(主要是眼轴延长)造成的。其他42%~45%的近视眼,度数降低但未完全消失,此为半真性近视,是由调节和眼轴改变共同造成的。除调节外,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AC/A)在发病中所起作用也值得注意。
2、病理性近视眼
病理性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关系较大。病理性近视眼的遗传方式主要为单基因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等各种遗传方式。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我国较大规模的家系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病理性近视眼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有:
①家系分析:根据我国7大组病理性近视眼共507个家系的调查分析,双亲均为病理性近视眼者,子代接近全部发病(93%);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双亲均未发病(即均为杂合子),其同代矫正发病率为22.3%(Lentz矫正法);如双亲之一发病(另一方应为杂合子),同代发病率为45.6%,基本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②流行病学调查:有人对山东某地区作了病理性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各种表型通婚时子代发病率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的预期值完全符合。
③聚集分析研究:对6个病理性近视眼家系进行聚集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病理性近视眼属于单基因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基因频率为14.7%。有少数散发性病例,也不能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存在。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性近视眼中有些家系有多代连续的垂直传代,每代多个个体的子代发病率均接近半数,较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的病理性近视眼基因频率较高(10%~15%),人群中杂合子频率约18%~24%,因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与表型正常者通婚时,每4~5次婚姻中即有一次遇上杂合子,而造成子代发病(假显性现象)。因此不能见到垂直传代即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性连锁隐性遗传:有极少数病理性近视眼家系仅男性发病,且有女性携带者传代等现象,较可能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4)、基因定位:病理性近视眼的基因定位已发现的突变基因位点有MYP1,位于X染色体q28;MYP2,位于18p11.31;MYP3,位于12q21-q23;7q36及17q21-22。但此类调查对象均为个别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系,且其结果大多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重复,可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眼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已发现的突变基因位点可能只代表极少数的个别病例。多数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突变基因仍有待探索。现正在积极探索的基因包括与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有关的基因。我国有作者发现高度近视眼可能与HLA-DQB1有关,也值得注意。
偏食营养不均或致近视
偏食营养不均或致近视!在临床当中眼研究发现,人体的眼球和功能发育在出生之后是不完善的,一般年龄到了18~20岁前停止,而需要注意的就是 12~18岁是眼睛出现近视的高速发展期,很多青少年儿童发生近视,除了不正确的用眼姿势,同样也可能是饮食不规律,偏食导致的,因为研究发现偏食者患近视眼的比例比正常人往往会高一些。
偏食者需要警惕近视眼:
研究发现日常饮食营养单一、偏食者更容易引发近视眼,这主要是因为身体营养缺乏,导致眼睛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营养不均衡,让巩膜胶原纤维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巩膜变软等一系列的病变因素有关。并且这一说法也通过研究证实,身体内长期处于缺钙状态的人群相对来说较易发生近视眼,主要是因为钙缺乏会让眼睛巩膜组织的硬度降低,从而就会导致眼睛的承压能力下降,眼球变大形成近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生活当中特别喜欢吃甜食的人发生近视的几率也会高于普通人,主要是因为体内血糖过高时,就会导致血液呈酸性,会中和体内的钙质,使巩膜变软。
近视眼咋样造成的
用眼过度:12~18岁这个年龄段课外阅读时间2小时的近视患者数作基准的话,课外阅读时间3小时的近视患者数是其的2.1倍, 可见用眼过度是形成近视眼的最主要原因。这时如果适时滴用营养眼液,因其具有营养、润滑、抑菌、止痒的作用,可使疲劳的睫状肌活跃,有效缓解视疲劳,预防近视眼的形成。
遗传因素,以父母无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基准的话,父母之一有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其的2.6倍,父母双方都有的为其的3.8倍。而中高度近视眼中,遗传倾向更明显。
某些疾病也可因改变晶状体或角膜的屈光度而形成近视眼,因此要及早做好保护措施,预防眼疾的产生。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
近视眼发生后会让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品和人,离近却能看清,这将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生活中引起注意,积极主动的进行预防,那么,造成近视眼的有什么原因呢?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姿势不良
近距离看东西是导致近视眼的主要原因,如:很多人喜欢躺着看书,长期这样,容易引起双眼偏斜、疲劳,视力自然减退;有人爱在车上看书,这也非常不可取,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近视或散光;座椅过高或过矮,容易造成姿势不良,也会促进近视的形成。
还有,长期低头看书或工作,颈动脉容易受到压迫,眼压也会随之升高,使头部充血,最后造成近视。所以,大家应该多做户外活动,接近大自然,眺望远处,放松眼肌。
2、饮食失调
营养不良或偏食都可能造成视力不良。过量摄取甜食和酸性食物,会造成体内酸碱度不平衡,也可能造成近视。所以,要尽量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A、C、E等。
3、.其他
如果室内的光线过亮或过暗,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学生有升学压力,上班族有工作压力,都可能因长期过度使用眼睛而造成近视。
如何预防近视
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不宜过长 ,每隔 45~60分钟要休息 10~ 15分钟。
近距离用眼时的光线要适中。近距离用眼时光线过强或太弱均是造成近视眼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夜晚或光线暗的环境下 ,照明最好采用 40~ 60W的白炽灯 ,放在书桌的左上角。这是因为白炽灯的光线比较柔和 ,显色性能良好 ,眼球容易适应 ,防止了光线过强或过暗所带来的用眼疲劳。
近距离的用眼姿势要正确。近距离用眼姿势是影响近视眼发生率的另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