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措施

1、必须普遍接种疫苗,常用的有以下2种:

(1)灭活疫苗(IPV) 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

(2)减毒活疫苗(OPV) 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

2、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 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

3、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4、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小儿麻痹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是由一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神经原受毁坏,瘫痪不能恢复;如充血水肿挤压可不同程度或完全恢复。瘫痪特点是弛缓性、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 本病好发5岁以下儿童,故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在世界各国都有,我国农村多于城市,人群中感染,季节以夏秋两季(6-9月)多见。传染原是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以胃肠道和呼吸道传染。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后遗症部分可通过手术恢复功能和矫正畸形 。

孩子扁平足怎么办?哪种情况的扁平足需要处理 什么是扁平足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指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异常,导致足内则、外则纵弓和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都为平足症。其病因可为先天结构异常,创伤,站立过久,长途行军,类风湿性关节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等等。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呢

小儿麻痹是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polio)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天花于70年代被消灭后,小儿麻痹症已定为本世纪末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一种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灰质,即运动神经中枢,遗留的晚期躯干及四肢畸形。脊髓灰质炎近年来由于重视预防使该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仅在农村偶有散在发病。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基本与先天性、姿态性畸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为神经源性肌力平衡失调,导致骨质或关节畸形,瘫痪的肌肉为不可逆性病变。而后者则为先天骨质畸形或姿势不正,被动牵拉某些肌功能暂时消失,非神经源性,畸形矫正后,肌功能还可恢复,为可逆性。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常见的瘫痪肌有:胫前、后肌,腓骨长、短肌,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和臀肌等。上肢较少发生,仅以三角肌瘫痪较多见。脊柱周围肌瘫痪者更少见。常见畸形有足部的马蹄内、外翻足、高弓足、仰趾、爪形趾;膝部的膝内、外翻、反屈;髋部屈曲、外展、外旋;上肢外展功能丧失,肘部畸形较少。脊柱以侧凸为主。

如何提升宝宝免疫力 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多发生于小儿,部分患者可发主弛缓性神经麻痹,故又叫小儿麻痹症。 该病毒可分为三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故患过一次脊髓灰质炎后还可再患,该病是人类消灭天花后,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个消灭的传染病。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正同步进行着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切。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5~14天。根据病变范围及轻重,临床可分为: 1.前驱期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炎症状,持续1~4天。

2.瘫痪前期可在前驱期症状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双峰热),而至本期,或由前驱期直接进入,或以本期直接起病,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同时常有全身肌肉疼痛、多汗等。

3.瘫痪期多于病程2~7日,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至体温正常后停止。瘫痪有以下几类:①脊髓型:最常见,呈不对称弛缓性瘫痪,多为下肢,其次上肢,颈背肌、隔肌、胁间肌亦可瘫痪,近端大肌群较远端小肌群瘫痪出现早且重,感觉多不受影响。 ②脑干型(球麻痹或延髓麻痹型):病变主要在延髓及桥脑,可有颅神经麻痹,呼吸中枢麻痹,血管运动中枢麻痹等,并出现相应症状。 ③脑型:较少见,有病毒性脑炎表现。 ④混合型:以脊髓型合并脑干型较多见。

4.恢复期一般恢复顺序是先四肢远端小肌群,后近端大肌群、肌腱反射随之出现,开始恢复较快,6个月后减慢,多数一年内恢复。

5.后遗症期某些神经细胞损伤严重,相应肌群功能不能恢复,就会长期瘫痪,肌肉随之萎缩,肢体出现畸形如脊柱侧弯,足马蹄内翻或外翻,手下垂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是由一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神经原受毁坏,瘫痪不能恢复;如充血水肿挤压可不同程度或完全恢复。瘫痪特点是弛缓性、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 本病好发5岁以下儿童,故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在世界各国都有,我国农村多于城市,人群中感染,季节以夏秋两季(6 ̄9月)多见。传染原是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以胃肠道和呼吸道传染。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后遗症部分可通过手术恢复功能和矫正畸形

[症状体症]

1.肌肉功能的不平衡:如马蹄内翻足畸形、高弓足等。 2.肌肉、筋膜的变性挛缩:如髋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脊柱侧凸、膝屈、反屈、外内翻等。 3.骨骼发育畸形、缩短畸形、肌肉废用性萎缩等。

[诊断依据]

1.患脊髓灰质炎病史; 2.肌肉弛缓性瘫痪、肌肉萎缩、骨与关节畸形等体征出现; 3.x线片显示畸形所见。

[治疗原则]

1.防止畸形、促进肌肉的恢复及适应瘫痪后的康复治疗,不同阶段按不同的重点与要求给予治疗。 2.后遗症期(二年后)治疗是继续功能训练,支架保护和选用适当的手术治疗(如软组织手术、肌腱移位元术、骨性手术等)。

[疗效评价]

1.治愈:畸形矫正满意、功能恢复正常。 2.好转:畸形矫正、功能部分恢复。 3.未愈:未达上述标准者。

[专家提示]

本病残废率极高。关键在于预防、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若5岁以下患儿有多汗、嗜睡、软弱无力、烦躁不安或肢体疼痛过敏时,应到医院检查或经神经系统检查以考虑本病之可能。一般预防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有一定预防作用,切记服用。患小儿麻痹遗留后遗症者(二年后),可到医院就诊,手术治疗有一定效果(包括矫正畸形和功能恢复手术治疗)。

0

小儿麻痹后遗症该如何预防

1、自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这些都是主要的对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预防措施。

2、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预防小儿麻痹后遗症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3、预防小儿麻痹后遗症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的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2]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天花于70年代被消灭后,小儿麻痹症已定为本世纪末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时间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现在有两种疫苗可以使用,一种是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而另一种名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是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Mahoney株)、II型(MEF-1株)、III型(Saukett株)分别接种于Vero细胞培养并收获病毒、经浓缩、纯化后用甲醛灭活,按比例混合后制成的3价液体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都是从宝宝满2个月后开始接种: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在宝宝满2个月、3个月、4个月大时各接种1次,每次间隔4~6周。等到宝宝4岁时,会再加强免疫1次。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大于2个月了,但是还没有吃过糖丸,你可以随时带宝宝去补种。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在宝宝满1个月、3个月、4个月、18个月时各注射1剂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了,作为准爸爸和准妈妈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不会得小儿麻痹症,所以也就不帮他们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否则在孩子患上小儿麻痹的时候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北京确认3例脊灰病毒感染者

今天上午,北京市卫生局确认,本市确认3例脊髓灰质炎野病隐性毒感染者,均为8月20日之后来京就读的新疆和田地区学生。目前,3名学生已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身体状况良好,北京尚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或疫情。

今天上午,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经过检测,发现3份标本疑似脊髓灰质炎野病毒。9月26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确认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Ⅰ型)。此3份标本采自于8月20日之后来京就读的新疆和田地区学生。

针对监测发现的情况,北京市迅速将3名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的学生集中进行医学观察,采取了对重点人群进行脊灰疫苗的查漏补种等防控措施。目前,3名学生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出现脊髓灰质炎临床症状。

●有问必答

问:脊髓灰质炎是否会传染他人?

市卫生局释疑: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者大多数不发病,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可传染给他人。因此,对于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者要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两次便检为阴性者即可以解除观察。目前,北京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或疫情。

问:目前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

市卫生局释疑: 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对来自有脊髓灰质炎疫情流行地区的人员进行了摸底排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对40岁以下和田来京人员以及今年7月1日以后新疆来京的15岁以下儿童,进行两轮脊灰疫苗接种。

同时,提醒广大市民,除接种疫苗外,还应保持勤洗手、勤换衣、不喝生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多知道点儿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肠道传染病,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率较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宝宝抵抗力弱怎么办?预防接种不可忽视! 什么情况下不能给宝宝接种疫苗

①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②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③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④患有皮肤病时。

⑤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⑥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⑦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

⑧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相关推荐

灭活脊灰疫苗是什么

灭活脊灰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英文是IPV(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它是采用灭活病毒制成,注射后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由于灭活脊灰疫苗中的病毒完全失去毒力,完全没有感染性,所以它不但能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更具有安全性好的优势,没有传统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可能造成疫苗相关麻痹的危险,是现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脊灰疫苗。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病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

运动系统疾病的疾病分类

一、概述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寿命的延长,运动系统不同疾病的发生率也发生了变化。例如1930~1950年代的多发病骨结核、化脓性骨髓炎及骨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现均已少见,老年骨折、骨关节病、颈臂痛及腰腿痛的发病率相对提高。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发展,创伤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疾病分类 按病因分类 可分为:①先天性畸形,由基因异常和(或)发育中的环境因素所致。 ②创伤,由急性暴力引起(如骨折、脱位与软组织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如慢性腰肌劳损)。 ③感染,如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等。

婴儿扁平足的定义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flatfoot)指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异常,导致足内则、外则纵弓和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都为平足症。 顾名思义,就是脚掌比常人要平且扁。正常宝宝的脚掌的内侧及中间部分隆起向上,形成了纵、横两个弓。没有足弓的宝宝,今后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力也将受到影响。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往往双脚站立和行走时易于疲劳,小腿容易酸胀,严重时膝关节和腰部也会有不适感。因此,足弓虽小,爸爸妈妈也应重视。其病因可为先天结构异常,创伤,站立过久,长途行军,类风湿性关节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等。

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活病毒会变异

俄罗斯国立大学的研究员VadimAgol和同事在新出版的《滤过性微生物学期刊》上报告说,普遍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中含有的活病毒会发生变异,即使急性脊髓灰质炎被抑制了,但这种变异的疫苗可能会成为这种疾病再度爆发的种子。这项研究加剧了人们对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担心,也让正在进行的“如何逐步停止这种疫苗接种”的争论更加热烈。 全球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项目限制在非洲和亚洲的7个国家进行。医生们希望这些接种计划最早能在明年就停止,也希望证实世界能否在2007年前完全消除脊髓灰质炎。 Agol和他的同事利用档案样品研

小儿麻痹症会不会遗传

小儿麻痹症可以结婚。结婚生子,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也不例外。医学专家早已指出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一样的,而且这种疾病并不遗传给下一代。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后天感染病毒所致,因此不是遗传性疾病。相反,如果父母患有小儿麻痹症,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抗体,反而不容易患病。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也可以和健康人一样交朋友、结婚、组成家庭。

小儿麻痹症原因

小儿麻痹症(poliomyelitis 以下简称polio)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儿麻痹症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尤其是婴幼儿。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主要分为4大方面:髓灰质炎病毒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病毒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好发于某些家庭,其成员在相隔多年后相继发生本病。其原

脊灰疫苗是什么

脊灰疫苗即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自从20世纪50年代成功地研制了脊灰疫苗以后,脊髓灰质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球的小儿麻痹症发病率逐年下降。

我的儿子有柯萨奇病毒感染,要吃什么中药呢

预防 编辑本段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即使病情较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大多数病例也于数日内迅速康复,仅少数患者的病程迁延数周之久。肌力减退虽较多见,但也迅速恢复。只有约5%的脑膜炎病例可有肌紧张和智力低下的后遗症婴幼儿的全身性感染心肌炎、肺炎等火罐网的预后较差病死率也较高。新生儿严重感染的病死率可达80%~90%。年长儿及青壮年发生心肌炎时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经适当治疗后痊愈;小部分转为慢性?,病情有起伏或有反复发作,其中个别病例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等,并易有栓塞并发症。 预防: 由于肠道

为什么说疫苗必须要打

第1个数字: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率明显下降 自从1992年我国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我国的乙型肝炎感染率明显下降。1-4岁儿童的乙型肝炎感染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14年的0.32%。 第2个数字: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 在我国历史上,脊髓灰质炎曾广泛流行。20世纪60年代初期,每年报告病例大约20000~43000例。196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和死亡明显下降。1988年以后,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