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纠正婴儿吃手时注意事项
在纠正婴儿吃手时注意事项
纠正孩子吃手的不良习惯,训斥是不管用的。谩骂、喋喋不休地指责和体罚,只能给孩子增添新的不满和焦虑,孩子不但改不了吃手的坏习惯,还会使孩子在成人不在场时吃手吃得更厉害。在手指上抹红药水、清凉油、辣椒面、缠绷带等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手指头上去,所以也不是好办法。
正确的做法是,成人认真找出原因,消除引起孩子不满和焦虑的种种因素,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心和温馨的环境,使孩子有安全感。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游戏,因为孩子在寂寞无聊时最易吃手。例如,可以让孩子看图书、玩积木,捏橡皮泥、跳绳;画画等等,让他在愉快的活动中发现还有比吃手更有意思的事,这样孩子吃手的不良习惯就会慢慢地得到纠正。
新生儿手指甲什么时候剪
通常并不主张给1个月以内的孩子剪指甲,也就是说让指甲完全形成以后再说。
除非孩子到处乱抓或指甲过长而撕裂时,这才需要剪指甲。1-3个月的婴儿,手非常爱动,经常会无意识地用指甲在自己的小脸上乱抓,抓得到处都是小伤痕。有的婴儿还喜欢吃手,指甲长了会藏污纳垢,婴儿吃手会把细菌带入体内。婴儿的脚指甲过长,经常与裤、袜摩擦,易发生劈裂。所以,应经常给1-3个月的婴儿剪手指甲和脚指甲。
2岁小孩吃手警惕压力大
很多小孩都爱吃手,家长们对这个坏习惯常常深恶痛绝,巴不得立刻就给孩子纠正过来。可无论好说歹说,或者在手指上抹黄连水等苦味剂,甚至不惜打骂孩子,干预措施却未必能见效。难道真像有些人说的,吃手是孩子用以探索世界的一种方法,会随着长大而逐渐戒除,顺其自然就好?
1岁前的婴儿吃手是正常生理现象,可不少孩子过了1岁还有吃手习惯,就应该找找原因。“缺铁、缺锌或许是常见的问题,但更要警惕的是潜在的心理问题,尤其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很可能因为精神压力大养成吃手癖好。”
很正常:婴儿通过吃手来探知世界
三四个月的婴儿开始吃手指,说明他们的智力发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只会盲目挥舞小手的新生儿,发育到能自行控制手的活动,小婴儿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许多尝试。对他们来说,能把手指准确地放进嘴巴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外,吃手指也对婴儿的心理发育起到良性的刺激作用,能够稳定他们自身的情绪,保持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因为婴儿期的孩子都是通过口腔来探知世界的。如果父母在三个月内开始阻断孩子吃手,孩子的心理发育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大以后容易变得自信心不足、多疑和胆小。
不正常:1岁以上的幼儿吃手要找原因
孩子到了1岁以后,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生活内容的丰富,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吃手指这个单一的办法来达到探索世界的目的。此时,如果小孩还是喜欢吃手,家长就应该好好找原因。要提醒的是,吃手常是孩子排遣压力、对抗孤独的方法,而家长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只会关注微量元素是否缺乏。
专家指出,孩子吃手可以反映几种心理:当父母或看护人很少和孩子肌肤相亲,很少陪孩子说话、做游戏,孩子饥饿、患病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抚慰,吃手是宝宝的一种自慰方法;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看护人经常更换,或家长经常训斥打骂宝宝,家庭关系紧张等等,在较大心理压力下,孩子会通过吃手来排遣内心的压力;如果孩子常独自在家里玩玩具、看电视,接触不到同龄的伙伴和新鲜事物,不免会感到寂寞,孤独和乏味,孩子会用吃手来排遣孤单和寂寞。当孩子紧张焦虑时、饥饿时、无聊时或模仿其他孩子偶尔吃手时,爸爸妈妈见了就严厉训斥,令孩子更紧张,反而会进一步强化孩子吃手。
强调:不能粗暴手段纠正吃手习惯
要帮孩子改掉吃手的习惯,首先应带孩子做微量元素测试,若缺乏就要及时补充。如果身体健康,就要考虑是压力大造成了心理问题,可从如下方面予以纠正:多搂抱、多陪伴孩子,仔细分辨孩子的各种要求,满足他的各种需要,有条件的妈妈可以为孩子做抚触按摩,睡前给宝宝讲轻松愉快的故事,轻快的儿歌,让孩子愉快地入睡,时时感到安全、幸福、满足。当孩子吃手时,可以给孩子一块磨牙饼干,让他的小嘴啃啃,或来个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换一下小手(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洁和消毒)。可以让宝宝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多接触外面的新鲜世界;为宝宝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不让他一个人闲着,他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如果宝宝满2岁了还吃手,家长就应当带着宝宝一起咨询医生,和医生一起分析宝宝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纠正,轻的可指导爸爸妈妈满足宝宝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采用行为矫治方法。在矫治过程中,妈妈爸爸的态度要和蔼,语言动作要轻柔,千万不要采用打骂、讥笑、恐吓等方法,最好跟孩子讲道理,如吃手很脏,手上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等等。如果孩子听从劝告,把手放下不吃了,要及时表扬他。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在提出孩子不能干什么的时候,一定要提出应该干什么。
怎样给宝宝剪指甲 宝宝多大可以剪指甲
通常并不主张给1个月以内的孩子剪指甲,也就是说让指甲完全形成以后再说。除非孩子到处乱抓或指甲过长而撕裂时,这才需要剪指甲。
1-3个月的婴儿,手非常爱动,经常会无意识地用指甲在自己的小脸上乱抓,抓得到处都是小伤痕。有的婴儿还喜欢吃手,指甲长了会藏污纳垢,婴儿吃手会把细菌带入体内。
婴儿的脚指甲过长,经常与裤、袜摩擦,易发生劈裂。所以,应经常给1-3个月的婴儿剪手指甲和脚指甲。
宝宝吃手的害处
一、对手指的伤害
宝宝吃手,手指长时间被浸泡在口水中,皮肤会变得柔嫩脆弱,也就更容易被嘬破,那么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手指会变得肿胀、发红,长期“吸吮-破损”的循环也会使手指的皮肤形成粗糙的老茧;强力的吸吮还可能造成手指骨骼的变形,使手指关节弯曲,不能伸直。 >>婴儿吃手成瘾 妈妈需警惕五种情况
二、感染细菌
宝宝吃手时,可能把手上的细菌,一不留神,吃到肚子里,轻则引起腹泻,重则会感染一些传染病。而即便是在家“洗干净了手”再吃,被嘬破的手指也很容易感染,将细菌同时带进口腔,引起其他疾病,比如感冒或肠胃炎。
三、对牙齿的损害
宝宝到了一定年龄,吃手的行为会对牙齿排列形状的损害。
在吸手指的过程中,如果刚好遇到恒齿生长,因为吸手指时所用力的方向,会让牙齿照着不正确的方向生长,进而影响牙齿的排列、咬合,容易引发口腔问题。比如,由于吸吮的力度,会通过手指由内向外推上牙,从而造成门牙向外凸,或上颌牙弓由正常的“U”型变为“V”型。这种牙齿排列的变形,会对咬合、咀嚼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使上部牙齿遭受撞击的危险增加。
父母多和宝宝交流能缓解吃手现象
四、影响发音、说话
吃手的行为太过严重的话,会进一步影响宝宝发音、说话。牙齿排列不整齐,讲话会漏风或咬字不清,造成讲话不清。当上下颌前牙不能正常咬合的时候,孩子就不可能准确地发出一些音节。比如“zi”“si”“shi”“chi”“po”“bo”等等。发音不准,就会造成说话口齿不清,进而日后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
如何纠正宝宝“吮指”补点锌
孩子吃手的嗜好让很多爸爸妈妈们烦恼,其实家长们不要为这烦恼如果孩子爱吃手,就可以给孩子补点锌的,缺锌的孩子容易这样的,这是家长们应该重视的。
纠正宝宝“吮指”补点锌
大多数小儿都有吃手指的偏好,添加辅食以后更加突出。当宝宝可以下地活动,而吮吸已经弄脏的小手时,家长的担忧便与日俱增。用什么办法治这“吮指癖”? 专家指出,纠正孩子吃手指的不良习惯,应以教育和转移注意力为主。而对1-3岁的孩子则要检查是否需要补锌。3岁以上的孩子还应重点防范寄生虫病。医生不 主张用涂抹黄连等办法来纠正小儿吮指。
“吮指癖”从何而来?
多数婴儿是从3个月 开始吸吮手指,到6个月添加辅食后表现明显,伴随出牙将逐渐形成高峰。在这个过程中,吸吮手指既是习惯使然,同时也有缓解出牙不适的效果,但更多的是消除 不安、烦躁、紧张的情绪,具有镇静作用。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强制性地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大后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 因此,2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粗暴对待。
不过,对小孩吃手伴随有吃纸、抓墙、食欲差、头发黄、个子矮的 现象,家长不要轻视,最好带孩子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看看是否缺锌。1-3岁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缺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应该及时干预。此外,3岁后 的孩子和外界的接触更多,因吮手指导致寄生虫病比较常见,这也是家长要考虑的因素。
婴儿吃手的害处
婴儿吃手的害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牙:常常吃手的婴儿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发和生长,会让牙齿长得歪斜,无法咬合,进而影响讲话的清晰度、脸型的外观等。
2.手:婴儿长时间把手含在嘴里,会使得手指肿胀疼痛、感染细菌甚至产生脱皮和变形等不良后果。
3.卫生:经常吃手,很容易会吃进外界的病菌,容易患肠胃炎、感染寄生虫,进而引起腹泻。
4.心理:吃手的婴儿易产生诸如焦虑、慌张、自信心缺乏、压抑等消极情感,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十分不利。
宝宝半岁了,喜欢吃手指怎么办
宝宝吃手指是一种心理不满足的表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吃手指现象比用奶瓶喂养的婴儿少。
宝宝吃手指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小玩具,让他放在手里玩,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减少宝宝吃手指的机会。宝宝吃手指先改正过来需要一点时间,妈妈不要太急躁了,但是应该注意宝宝小手的干净卫生,时常给宝宝洗干净手指,以免病从口入。
有的人还建议在宝宝的手指上涂黄连,宝宝吃手指的时候感觉很苦,就会减少吃手指了。
宝宝吃手指怎么回事
心理学研究为孩子找到了吃手和啃咬物品的正当理由,也维护了小婴儿吃手的权力,因为这是婴儿学习和探索物体的特殊行为,是婴儿大脑发育、心理发育和心理成熟的需要,正如弗洛伊德和阿里克森所说:早期婴儿的口部运作是心理的核心。
婴儿吃手是自我认识的开始。小婴儿在开始吃手或脚时并不知道这是自己的手、自己的脚,在反复吃手吃脚的过程中发现,这原来是我自己的手、自己的脚,我自己是可以支配的,只要想吃,随时可以吃到,这逐渐发展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是心理成长、成熟所必需的。从小婴儿起完全被阻断吃手的孩子,长大后常常会有焦虑、多疑、敏感、胆怯的性格特点。
婴儿啃咬玩具是婴儿学习、探索物体的特殊行为。从出生起,孩子身体各部位活动还不够自主,惟有口唇是最灵活、最敏感的部位,能灵活地吸吮,感知奶水的冷热,还能回应大人的口唇游戏,以后随着孩子的长大,最先能支配、能灵活运用、能感知外界事物不同的也是口唇,很像成人灵敏的手指触觉。婴儿在啃咬东西的时候,能获取信息,即感知到物体的冷、热、软、硬,及酸、甜、苦、辣,这种感知作为经验,被记忆、贮存在大脑中,这种经验越多、越丰富,越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母乳喂养乳头被宝宝咬破了怎么办 调整喂奶方式
宝宝咬破乳头时,要注意纠正婴儿吸吮方式,不能只吸乳头,而必须把乳晕也让婴儿含入口。哺乳时先哺好的那侧乳房,这是因为饥饿婴儿初吸奶时用力较大,待吸完一侧后再吸皲裂侧,吮力就会减缓而减轻痛楚。哺乳完毕可以在乳头上涂少量乳汁。乳汁有抑菌作用,所含丰富蛋白质也有益于表皮修复。
四个月宝宝吃手是为什么
小婴儿从2个月开始,就会出现津津有味地吃自己的小手小脚的行为。到了三四个月时,宝宝会将能抓到手中的任何东西都放在嘴里。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行为都非常担心,怕这样有可能会吃进脏东西,引起拉肚子、铅中毒,养成吃手的坏习惯等。
其实,婴儿吃手,是小宝宝身心发育的必经阶段。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会把自己的小手小脚放在嘴里啃,表示他的肢体神经支配已经日渐成熟。到了四五个月宝宝已经可以伸手拿东西时,他会把各种物品放到嘴里品尝。其实这种品尝行为是一种学习,宝宝可以通过嘴的感觉,分辨出各种物品的区别,进而产生了对物品的认识。这是宝宝认识世界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促进了婴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因此,婴儿吃手时,家长无需太多担心,只需注意以下几点:及时清洁婴儿的小手和他能接触到的玩具物品。为孩子提供安全卫生的物品和玩具。如不易掉色、不要有尖角等,防止引起婴儿铅中毒或者其他伤害。尤其不要让孩子接触到纽扣、豆子等小物品,以防孩子误将其吸入气管引起事故。为防止孩子在长大后依然留有吃手的习惯,请不要让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吃手,并要注意多与宝宝交流,防止孩子由于缺少爱抚而以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
上面就是关于,四个月宝宝吃手的一些问题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每个家长朋友都能够引起重视,宝宝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出现任何的异常问题,我们都应该注意全面的去了解和分析原因这,样才能够避免因为宝宝的这些行为和习惯,而给他们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宝宝吃手是饿了吗
很多妈妈都会发现在这样的事情,自己家的宝宝总是喜欢将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巴里吸吮,这是怎么回事呢?宝宝吃手是不是饿了呢?妈妈发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一、婴儿吃手和饿怎么区分
婴儿吃手和饥饿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一个是婴儿的行为习惯,一个是生理反应。
宝宝饥饿状态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出吃手的症状,也可能是表现出其他症状,比如哭闹等。
所以说,婴儿吃手和饥饿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主要区分标准:
1、宝宝饿了的时候,会用示指轻轻碰触嘴巴,或者嘴巴向两边侧找,表示想要吃东西。
2、而宝宝吃手,则是把手指,尤其是食指放到嘴巴里面吮吸。
婴儿吃手和饿怎么区分
二、婴儿饿了的表现
1、宝宝哭闹不止 肚子饿时,比较小的宝宝会以哭闹来通知大人,如果宝宝有段时间没有吃东西了,又开始哭闹,一般是要吃东西的信号。
2、小嘴找东西咬 除了哭闹,如果有东西挨着宝宝的小嘴,他就会把小嘴歪到一边,做出急切地寻找的动作,一般情况,说明宝宝没吃饱,这是宝宝要找东西吃的信号。
3、遇到奶瓶就安静 遇到乳头或奶嘴就立马安静下来,满意地吸吮着。吃得非常认真很难被周围的动静打扰,说明宝宝饿啦。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医学的指标:出生3天后,仍然排黑色、绿色或棕色大便,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出生后4天~4周,每天排便次数少于3~4次等这些都说明宝宝没有吃饱。 婴儿吃手和饿怎么区分
三、婴儿吃手指的表现
表现为:时间较长、神情专注、吸吮欲较强。
宝宝在婴儿期,正处于用嘴感知世界的阶段,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和照顾,长大以后,很容易出现咬指甲、吸烟等不良习惯,甚至容易产生脾气暴躁、心理焦虑、对人缺乏信任感等现象。
处理方法:
1、如果宝宝长时间专注地吃手指头,妈妈们一定要通过安抚的方法把宝宝的注意力从手指转移到玩具、画册等色彩鲜艳的东西上,使其能够更多的认知其它事物,对于大脑的发育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针对个别宝宝的吸吮欲望特别强烈,如果不能用怀抱、抚摸、玩具等方法来满足需求的话,建议各位妈妈们借用假奶嘴,有了它的帮助,一般能够避免宝宝吸吮手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1、假奶嘴永远不能代替来自父母的关爱,一旦发现宝宝吸吮手指,就不负责任的把奶嘴塞进宝宝的嘴里;
2、而不去查找宝宝吸吮的真正需要,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宝宝遇事更加依赖奶嘴来自我安慰和调节情绪,从而防碍宝宝的正常成长。
四、婴儿吃手的原因
1、吸吮手指——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婴儿时期的宝宝,往往对这个世界既好奇又惊恐,如果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摔到地上,很容易使宝宝从此产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绪焦虑等现象。
处理方法:
在宝宝独自耍玩一段时间后,如出现哭闹、烦躁的现象,应及时把宝宝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后背,并轻声细语与其对话,这样会给宝宝带来亲切和愉快的感觉。
2、吸吮手指——妈妈喂奶方式不当
当我们在喂奶时,由于抱宝宝的姿势不当,不能使宝宝躺在臂弯里感到很舒服,或喂奶的方法不正确,喂食的速度太快,没能满足宝宝吸吮的欲望。即使宝宝的肚子吃饱了,但是在心理上还没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便会通过吸吮手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处理方法:
这就需要妈妈在喂奶的时候不要心急,等宝宝主动吐出乳头的时候再离开。边喂奶边观察宝宝的表情,看他是不是有一种满足感,并且用胳膊来体会宝宝细小的身体变化,他是不是躺得很舒服。如果宝宝已经能够用奶瓶喝奶了,那么一定要注意奶瓶嘴口的大小一定要适中,过大容易使宝宝喝奶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宝宝吃手指头。
五、婴儿吃手指怎么办
1、培养宝宝规律的进食习惯 对于已养成吮吸手指的不良卫生习惯的宝宝,应弄清楚造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原因,如果属于喂养方法不当,首先应纠正错误的喂养方法,克服不良的哺喂习惯。要培养宝宝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饥饱有节。
2、耐心地纠正 不可强迫宝宝 家长要耐心、冷静地纠正儿童吮吸手指行为。对于这类患儿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吓、打骂、训斥,更不要使用捆绑双臂或戴指套强制性的方法。因为这样做,不仅毫无效果,并且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压抑、情绪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孤独等情况。而且一有机会,宝宝就会更想吮吸手指,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为顽固化。
3、了解并尽量满足宝宝的需求 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儿童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除了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如饥渴、冷热、睡眠)外,要丰富宝宝的生活,给宝宝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玩乐。还应该提供有利条件,让宝宝多到户外活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使宝宝生活充实、生气勃勃。分散对固有习惯的注意,保持愉快活泼的生活情绪,使宝宝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4、教导宝宝从小养成卫生的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让宝宝以吮吸手指来取乐,要耐心告诫宝宝,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不仅会引起手指肿胀、疼痛,影响下凳骨的发育及牙齿变形,而且容易把大量的脏东西带入口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传染病。
5、适当奖励宝宝 当宝宝吸指行为有所减少,就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并要向宝宝说明这样吸手指的行为不好。
宝宝多大可以剪指甲
通常并不主张给1个月以内的孩子剪指甲,也就是说让指甲完全形成以后再说。除非孩子到处乱抓或指甲过长而撕裂时,这才需要剪指甲。
1-3个月的婴儿,手非常爱动,经常会无意识地用指甲在自己的小脸上乱抓,抓得到处都是小伤痕。有的婴儿还喜欢吃手,指甲长了会藏污纳垢,婴儿吃手会把细菌带入体内。婴儿的脚指甲过长,经常与裤、袜摩擦,易发生劈裂。所以,应经常给1-3个月的婴儿剪手指甲和脚指甲。
婴儿吃手是什么原因
1.吸吮的需要
这是由于他们具有生理上的吸吮需求,手指成了安慰自己的游戏工具。相比较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前者吮吸的机会要少得多,因此更容易出现吃手的现象。
2.饥饿和无聊
婴儿吃手很可能是由于饥饿和无聊所导致,是提醒看护者需喂养的信号。如果没能及时满足进食的需求,婴儿只好通过吃手来安慰自己、打发无聊的时间。
3.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很少陪婴儿游戏、说话,不大与婴儿产生肌体接触,生病时宝宝也得不到较好的护理,此时会让婴儿会感到安全感缺失,吃手便成了婴儿自我抚慰的方式。
4.缓解压力
半岁左右的婴儿情感非常敏感,非常在乎生活环境的改变、看护人的变动等,如果变动频率较大会让婴儿产生恐惧感和压力。除此之外,如果婴儿面对紧张的家庭关系、严厉的父母、打骂不断的生活环境也会在无形中产生难以排解的压力,此时婴儿常常会通过吃手指来逃避和缓解压力。
5.反向强化
婴儿吃手一旦被发现,有的家长会严厉呵斥、打骂婴儿,让孩子的幼小心灵更加受挫而变得抑郁寡欢,吃手行为会变得更加严重。相反,也有的父母假装看不见婴儿吃手,采取过于随意的态度,没能找其原因,抓住矫正的最佳时期,很可能让吃手成为一种长大后仍然持续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