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点让孩子学会孝顺行为
5点让孩子学会孝顺行为
1、多做少说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巨贾,文人学士,用自己的丰功伟绩,家财万贯来做孩子的榜样。但可以做一个善良,有爱心,负责任,勤奋踏实的人。
不必用语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孝敬父母公婆,孩子看见了,他将来就会有样学样,反之亦然。路边的玻璃,你弯腰捡去垃圾堆,那么你这个行为就是“善举”,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善”的种子。
或许你的工作不是高尚,但你兢兢业业去做了,你就给了孩子认真的品格,带着认真品格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将来工作,都是优秀的。父母教儿几乎是无法说,只有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因此,惟有多做。为人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将来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如果孩子将来幸福,快乐,自食其力,那么,我们的任务就完成,就是成功的父母。
2、共同聊天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不听话,对朋友的话反而听得进。其实,不是父母爱孩子不多,照顾不周的原因,而是与孩子缺乏交流的缘故。大人总觉得自己忙,不知道孩子的心是那么细,那么孤独,尤其是独生子女,天天困在家里,内心更加孤独。
我在教任的班级中调查,班中守纪律,品德好,学习优秀的学生,说他们的父母经常会在睡觉前和他们聊聊天,父母跟他们讲工作的事情,让他们说说学校里的事情,说一会儿,道声晚安。我想,如果父母注意与孩子加强沟通,孩子对父母的教育就会接受,反之,则不接受,今晚就开始吧!
3、学做家务
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将来成为伟人,现在能把饭菜做出来就饿不了他。什么东西都要学习才会的,不给孩子机会锻炼他怎会?我知道很多家长[微博]一是担心孩子下厨的安全问题;二是觉得孩子做不好,碍手碍脚的;三是认为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够了。
但是我们会老的呀,孩子将来也会有家庭的。不是常说有大学生因生活不会自理而退学的吗?我有一个朋友,生活方面什么都不会,大学结业后宁愿不去好的城市,也守在父母周围吃“老奶”,上个月甚至公司公派去美国进修都不敢去。真无法想象,将来他的父母老了怎样生活。我们无法教育孩子将来一定挣大钱,但我们现在就一定可以教会孩子家务,今晚就请了煎个荷包蛋吧!
4、培养心胸
你会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吗?你会买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放在家里吗?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你会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吗?新闻报道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阿富汗,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英国的富裕,他们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已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在不出门就可以“行”万里路,天天播放新闻,孩子就“阅”尽天下了。
5、一起阅读
你会每个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看书吗?是否有意识地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书是人类进步的梯,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终生终身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多花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潜移默化。一个日夜打麻将的母亲,她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在麻将声中的学习,难有效果的。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吧!
你会订一种以上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吗?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真的,玩具很快就会过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一家人,共同看那带着油墨香的书报,将是孩子童年最幸福,最美好的回忆。
日常生活中多动症怎么治疗
1.进行行为训练治疗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训练,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增强自我的控制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行为训练方法
①让孩子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或者让孩子学某种棋类的玩法。
②每天让孩子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
③父母在早晨可以经常陪孩子进行晨跑,每天坚持跑300~500米,效果也是不错的。
④若家庭条件允许,可让孩子练习弹钢琴,每天弹10~20分钟。
⑤每天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跳绳或踢毽子,每次运动10分钟左右。
⑥把孩子的作息时间固定下来。
⑦还可以经常让你的孩子走平衡木,对于锻炼孩子的稳定性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有利于恢复健康。
⑧让孩子在纸上把大小不同、次序被打乱的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或者让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起来,组成多种有趣的画面。
2.进行心理行为治疗
可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制定出一套鼓励其良好行为、限制其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中,家长要找出患儿的优点和优势,然后以表扬、赞许、奖赏的方式来强化患儿的良好行为,以增强其自信心。
当然,对患儿的不良行为也要适当地进行处罚,但要坚持先鼓励后惩罚的原则。开始时,要避免对孩子进行过严的处罚。
一般在对患儿进行2~3次表扬后有1次处罚即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果患儿仍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可采用矫枉过正的处罚方法,如对其实行短期隔离等。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欲语说“百善孝为先”,但廖天野事件在社会上弄得沸沸扬扬。他作为一个公务员,不仅家庭不合,而且打骂父母。心理专家解说:父母在学龄前的不当的教育方式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孝的火种。孩子潜意识里仇恨、埋怨父母,平时不会表现出来,只有受到某些事情的触发后才会爆发出来。
父母要想培养出自己的孝顺儿子,就要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不能打骂孩子,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心理会反感、仇恨父母,以后容易以暴易暴,主动去打别人。特别是孩子在五六岁时被父母影响最深远。因为五六岁是个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其次,父母不能过于罗嗦,父母的啰嗦容易使孩子反感,认为父母不值得尊重,进一步就会顶撞父母。
父母不能过于溺爱,父母的溺爱,剥夺孩子劳动的机会、孝顺的机会,同时使让孩子心理变得越来越冷漠。父母应该学会“装”,在体力上装作弱小,在钱财上装作贫穷,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还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怜悯弱者。
当孩子长大后,父母逐渐老去,也会成为一个弱者。不尊重穷人的人往往不孝顺父母;很多人喜欢在孩子面前吹嘘自己官大、钱多、关系硬,这样的人不仅绝对培养不出孝子,还会培养孩子的非道德行为。最后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体验感,父母平时要试着让孩子为家里做点事,并及时称赞孩子,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易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育儿行为
1、拒绝孩子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拒绝这就是对孩子的推卸和排斥的态度。
2、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
3、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
4、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
1.分享要从小开始教
孩子5岁前还无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规则可以从小时候教起,比如:“玩具大家轮流玩”,“她先玩,然后轮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让别的小朋友玩吧”。
2.不强迫孩子分享
与大人一样,小家伙也会有自己特别珍爱的玩具或图书,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告诉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拿出来炫耀。
3.角色互换
如果孩子经常对分享说“不”,那么不妨考虑与孩子互换角色。与孩子一起玩耍,当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时候,你就说“不”。当小家伙感觉心烦时,你不妨晓之以理,让他明白“只有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开心地一起玩”。
4.家长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最大。因此,为孩子做出“分享示范”。比如,吃三明治的时候,问问孩子“你要吃一块吗?”父母做其他事情时候,也应注意让孩子观察到父母在“分享”。
5.选择一个主题玩
当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比如,沙滩、农场、厨房等。如果玩具类似,颜色差不多,那么孩子就不太会挣抢,更容易学会分享。
6.限制时间
可以采取限制时间的方法,他先玩10分钟,然后让别的孩子玩10分钟。让孩子明白,与别人分享玩具不等于永远失去玩具。
应该怎样有效地治疗洁癖
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教育纠正从几个方面出发: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对于孩子,应和家长配合。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让孩子学会正确理财
我和爱人在家乡小镇政府机关单位工作,工资收入不高。好在双方父母都有退休工资,为我们减轻不少负担,家里的经济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我家有两个刚上中学的孩子,平时孩子丰衣足食,基本上不使用零花钱,并且还存有一笔小款,这归功于我从她们懂事起就培养她们的理财能力。
在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我给她们各买了一个粉红色的小猪储钱瓷罐,教她们把平时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和过年时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都存放在里面,等小猪肚子里的钱攒得有一定规模了,就帮她们换成整钱。
在她们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让她们帮忙干家务,按家务活的轻重付给她们两角至一元不等的酬劳。上小学二年级时,我为她们办了一张储蓄卡,帮她们把钱存进银行。慢慢地,她俩储蓄卡上的钱积攒得越来越多。两人从不乱花钱,追着赶着比赛谁存的钱多。
就这样过了两年,我发觉姐妹俩学会存钱后,在省吃俭用的同时,也变吝啬小气了,有一次家里要为她们添置一台学习机,价格是2088元,我半开玩笑说款额零数让她们负责。她俩一听,竟大喊大叫,说不行不行,她们辛辛苦苦攒的钱,怎能拿出来乱花呢。我哭笑不得。告诉她俩说攒钱是为了更好的理财,理智地消费,把钱用在刀刃上,过更好地生活。否则,则失去理财的意义了。
两个小家伙听得一愣一愣,似懂非懂。最后才不情不愿各掏出44元凑份子。
为了不使她俩变成守财奴,打这以后,她们要置办什么文具,我都让她们自己从储钱卡里取。慢慢地,她们也养成习惯,家里添购物品时,她俩会主动要求凑份子,说她们有义务为这个家出点力。
去年暑假,她俩说要出去打工赚钱,姐妹俩说干就干,跑到镇上找到舅舅开的饮食店说要打工赚钱,她舅舅只好安排她们送外卖,每人每天十块钱,一个多月下来,每人竟赚了四百多块钱。姐妹俩乐坏了,说下个假期还要出去打工赚钱。
通过家庭理财教育,她俩懂得了钱财都是通过辛勤劳动得来的,要学会珍惜,勤俭节约;也懂得了跟爸爸妈妈一起齐心协力、分担家庭责任的好习惯。
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放手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遇到孩子的提问,家长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从而失去独立性。所以,家长应该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去考虑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理。很多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碰着,另一方面是怕麻烦。殊不知,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孩子就不能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难处,也就无法建立起对他人的体谅和责任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适当地让孩子学做家务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从一些简单的小事做起,逐渐让孩子能够料理自己的生活。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会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因为遭遇困难时而哭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替孩子完成事情。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让他们去做一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小事,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为了孩子的将来,要下定决心,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困难。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应该“放开手”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从而让他们能够自主地生活和处理问题,并拥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成长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
滥用开塞露导致便秘孩子肛后裂!宝宝便秘怎么办 习惯问题
比如孩子只顾着贪玩而憋住大便,或者会边排便边玩手机等,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
对策: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守时、专心的排便习惯,尽量消减外界因素对孩子排便的干扰。
对策:科学的排便训练,能让孩子控制肛门和尿道肌肉的合理运动,养成蹲便的规律,形成习惯以后,可以很好地避免宝宝憋便,减少便秘的出现。孩子排便意识增强的真正年纪是在2岁左右的时候,他会有排便意识,也会有一定的表达行为。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是训练孩子排便的最佳时间。
第一步:教孩子发出“排便信号”,首先要叫孩子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紧,也可以是口头的“嘘嘘”、“便便”,来告诉父母他们要上厕所了。
第二步:教孩子脱裤子,让孩子学会自己把裤子脱下,裤子要褪到脚部的位置,如果孩子做得好,父母要及时表扬和鼓励,等他掌握脱松紧带的裤子以后,可以练习脱复杂一些的裤子。
第三步:坐在便器上,让孩子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厕椅,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只要让他适应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宝宝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继续以下步骤了。
第四步:排便,让孩子坐好或蹲下后,保持住姿势,不要用玩具等外界物品来干扰孩子,让他专心拉臭臭,大人还可以用“嗯、嗯”的声音促使宝宝排大便。
第五步:清洁屁股,刚开始训练的时候,父母可以为帮孩子擦,让孩子翘起屁股,方便父母给他清洁屁屁。稍大一点时就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清洁小屁屁了。排完便后,穿好裤子,教孩子盖好马桶盖,再放水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六步:洗手,让孩子每次拉完大便后,都要养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孩子犯错误怎么教育
父母可以简单示范和说明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会一遍遍模仿,直到学会正确的行为。父母能做的就是这些,剩下的就要靠孩子自己了,他会按时完成。在孩子学会交流之前,父母会包容孩子所犯的错误。而当孩子学会交流之后,父母会错误地认为孩子能够听懂他们所提出的要求。
希望孩子不要在墙上画画,因为擦不干净,这对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要求太高,他很难做到;希望孩子马上上床睡觉,这样第二天他才会感觉更舒服,这也有些太过复杂。孩子不断犯错或者总是忘了你交代的事情,经常是因为他们缺少活动安排、生活规律或者监督。
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过错负有责任。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责任实际上是不正确的。父母们会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孩子在9岁之前能够有逻辑地反思自己的错误。父母们试图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教他们怎样合作和指导他们的行为上。当孩子犯了很多错误时,他们还会继续错下去,这一点儿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