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艾灸疗法
黄褐斑艾灸疗法
1、神阙穴
定位:肚脐
主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血冷不受胎、中风、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
2、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对肌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体对营养成份的吸收,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对胃痛、呕吐、腹胀、乳痛、便秘、水肿、虚痨有治疗作用等。
2、艾灸方法
操作
用鲜姜切片,直径2-3厘米,厚约0.2-0.3厘米,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致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
功效
培补肾元:健运脾胃、以防新生之淤,净化血液、解决病痛及淤阻。
培补阳气,温运血行,血行则淤化,清除积存已久的淤滞(褐斑)。
放血拔罐治疗黄褐斑吗
黄褐斑一般出现在女性的脸部,影响女性的外观,所以女性都想尽快的治疗这种疾病。而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很多,很多女性就使用放血拔罐治疗方法治疗这种疾病。放血拔罐治疗黄褐斑?效果如何?
拔罐去黄褐斑的具体方法为:
取穴:气海、肾俞(双)、肝俞(双)。
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不留针。起针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炙5-10分钟,同时,再用毫针刺迎香(双),留针15-30分钟;艾炷灸患部中央3-7壮(无瘢痕灸)。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必要时,休息1-3日,再行第二疗程。
拔罐治疗黄褐斑注意事项具体有:
1、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时,要及时更换。
2、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包括穴位)均应消毒。针具一般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即可使用。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24小时内不要沐浴。
3、本疗法的疗程,一般视病情轻重和病人体质而定,通常隔天1次,临床多以1~3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黄褐斑上,除了以上知识,大家还需要知道以下药物,他们都是祛斑的良药。
氢醌乳膏功能主治黄褐斑,每天早晚各一次,适量外搽斑处,一般要搽数周,色素斑才会减轻。
景天祛斑胶囊精通过内服消斑,直接作用于人体内部循环,一溶、二消、三养彻底解决肌肤粗、黑、黄、暗哑、皱纹、松弛6大问题,消斑快速效果明显而且不反弹!是外用祛斑效果的6倍!
化瘀祛斑胶囊可以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用于黄褐斑、酒渣、粉刺。
艾灸去黄褐斑有效吗
具有一定效果。
黄褐斑也被称为肝斑,是人体面部黄褐色色素沉着导致的,一般呈现出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黄褐斑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
而艾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疏通肝脏,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可以患有黄褐斑的人群从内部消除色斑,对于去除黄褐斑具有一定效果
可以通过艾灸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治疗黄褐斑,其次就是天枢、足三里这些穴位也可以用来治疗黄褐斑,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可以艾灸关元、气海以及中脘穴,或者再配合肾经的穴位去除黄褐斑。
艾灸去黄褐斑
艾灸既然能美容,那都有哪些穴位可以进行艾灸美容呢?艾灸美容穴位主要有合谷、背部腧穴、太溪、水分、三阴交、血海、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1、合谷: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2、背部腧穴: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3、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
4、水分:水分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
5、三阴交:三阴交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
6、血海: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端向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7、关元:小腹正中,肚脐下面一巴掌的位置(四指并拢的宽度)。
8、气海:肚脐下面,肚脐和关元穴的中点。
9、足三里: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艾灸去黄褐斑可行吗
各穴位的作用
天突、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可激发经气,疏通脏腑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
拔膻中穴、气海穴可补益心肺、养心安神、增强免疫力;
中脘可调理脾胃,气海、关元可补肾强身,从而达到肾气平稳,肝脾调和治本的目的。
取诸穴实施按摩、拔罐,能加强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少体内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面部黄褐斑,促进皮肤康复。
从大椎穴开始,最好先用一次性点刺针,在大椎穴点刺3-5下,然后放血3-5毫升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即可。还可以艾灸神门和涌泉穴,把睡眠调整好了,你就会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关元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艾灸,时间在30分钟左右。辅助穴位可以取肾俞、命门、 也是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时间在20-30分钟。艾灸取穴以中脘,神阙,天枢和足/三/里为主,这些穴位多以调整消化和吸收为主。用一个三眼艾灸盒和四眼艾灸盒即可涵盖这些穴位,可以艾灸30分钟。剩下就是在局部施灸10分钟左右。
转手关节和脚关节,每天转300下。能调动全身十二条经的原穴。原穴本来就是各条经络相通的接口。这一转,堵塞不/通的经络瞬间接通,有许多人表里经,子/母/经交接不畅,如肝胆为表里,胆/经是肝/经排浊气的出口,若交接不畅,浊气就会堵在肝/经里,肝必会受到损害。肝/经属木,心经属火,木为火之母,二者为母子关系。若两经交接受/阻,必然会形成木不生火的情况,也就是所谓心脏供/血/不/足。
取穴头面部按摩蘸少许按摩油或甘油等润滑剂在头面部百会、四神聪、太阳、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承泣、迎香、颧穴位采用泻法进行按摩。以点、按、揉手法为主。每次30min,都做到面部泛红,使患者自觉面部微热感为止。
利用艾灸治疗黄褐斑效果还是挺好的,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来按摩穴位,黄褐斑确实是很吓人的,尤其是女孩子非常的爱惜自己的皮肤的,按摩一下的话肯定能够很好的治疗好黄褐斑的。
月经量少用艾灸有用吗
艾灸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艾灸是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月经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血虚、肾虚、血瘀、气滞与痰阻。而艾灸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所以月经量少是可以通过熏艾灸来治疗和缓解的。艾灸应该如何灸呢?
其实,跟中医辨证论治一样,艾灸也是要辨证用穴的。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1.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2.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3.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4.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以上就是对艾灸治月经量少的介绍,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艾灸外,月经量少的女性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多多去了解的药物有:
红花逍遥片:舒肝、理气、活血。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伴见颜面黄褐斑。
益母草颗粒:祛瘀生新。用于月经量少、后错,经来腹痛。
安坤赞育丸:益气养血,调补肝肾。用于气血两亏,肝肾不足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病。症见月经量少、或淋漓不净、月经错后、神疲乏力、腰腿酸软、白带量多。
艾灸去黄褐斑多久见效
因人而异。
黄褐斑一般多见于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认为病机多和肝肾阴虚、脾虚肝郁、肾虚有关。
而艾灸属中医传统疗法,治疗理论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将其用来去除黄褐斑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灸部位,黄褐斑多艾灸脾肾腧、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肝腧等穴位,必要时配合中药、针灸调理治疗。
由于每个人黄褐斑轻重以及对于艾灸吸收效果不一样,因此艾灸去除黄褐斑见效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以偏概全。
艾灸如何调理肝斑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引起,大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绝非是面部皮肤局部的病变引起。因此,只有内外结合、标本兼顾,才能使气血充盛、脏腑功能正常、阴阳协调,只有这样黄褐斑才会随之消除。中医认为,用艾灸疗法,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治疗黄褐斑取神阙和足三里等两大养生穴
1、神阙穴:
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宫冷不受胎、中风、水肿膨张、肠炎、产后尿潴留。
2、足三里:
对肌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对胃痛、呕吐、腹胀、乳痛、便秘、水肿、虚痨有治疗作用。
艾灸功效:
<1>、培补肾元,健运脾胃,以防新生之瘀,净化血液、解决病痛及瘀阻。
<2>、培补阳气,温运血行,血行则瘀化,清除积存已久的瘀滞(褐斑)。
黄褐斑艾灸疗法
1、黄褐斑艾灸取穴
1.1、神阙穴
定位:肚脐
主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血冷不受胎、中风、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
1.2、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对肌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体对营养成份的吸收,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对胃痛、呕吐、腹胀、乳痛、便秘、水肿、虚痨有治疗作用等。
2、艾灸方法
2.1、操作
用鲜姜切片,直径2-3厘米,厚约0.2-0.3厘米,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致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
2.2、功效
培补肾元:健运脾胃、以防新生之淤,净化血液、解决病痛及淤阻。
培补阳气,温运血行,血行则淤化,清除积存已久的淤滞(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