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瘀阻胃络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瘀阻胃络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紫暗。
艾灸取穴:足三里,内关,中皖,膈俞,三阴交。
功效:理气活血,和胃止痛。
痛经可以艾灸吗
经量多的人不能艾灸
有的人来月经期间经量比较多,艾灸主要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这个情况下艾灸的话,会促进活血化瘀的功效,导致经血增加。
经量少的人适当艾灸
如果经量每次都比较少的话,经期的时候适当的艾灸可以借助其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效果来促使经量增加,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缓解痛经。
痛经艾灸哪个位置
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三寸除,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崩漏,子宫内膜炎,腰痛等症,具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的功效。
次髎穴
取俯卧位,在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户食指比一横指处取穴。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腰痛等症,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艾灸该穴位主治彭抢眼,月经不调,痛经,腰痛虚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 强身健体的功效。
三阴交穴
正坐屈膝成直角,找到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作为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艾灸该穴位主治痛经,腹胀,腹痛,便溏,肠鸣等,具有通经活络,滋阴补肾,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健脾利湿的功效。
痛经施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悬灸子宫,次髎穴等穴位,每次灸10到20分钟,每日1次,3到5日为一个疗程,每次月经前3到5日进行。 艾炷隔姜灸:取姜片放在子宫,关元,三阴交穴上,然后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每次3到5 壮,每日灸治一次,疼痛停止即可。 艾灸的疗程比较长,治疗痛经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可用四孔,六孔艾灸盒进行施灸,或艾条温和灸法,每次取三到五个穴位,艾条温灸各穴10到15分钟,艾盒灸各穴位15到3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完一个疗程之后,间隔2到3天再开始下一个疗程。
教你看准艾灸穴位
了解艾灸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慢性虚寒性疾病有特效。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肝气犯胃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脘痞胀疼痛,嗳气频作,苔薄白。
艾灸取穴:内关,中皖,足三里,期门,太冲,阳辅,商丘,膈俞,脾俞,胃俞。
功效:疏肝理气。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怎么办 方法四: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胃炎灸什么穴位
中医学认为,胃痛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气机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艾灸治疗胃痛时,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
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后,术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笔写字状,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距离约1寸左右,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温和灸15~20分钟。按先左后右,左内关→左足三里→中脘→右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的顺序,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疱疹性咽峡炎口疮艾灸哪里
位置:在面部,口角外侧,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
艾灸方法:地仓穴艾条灸3-5分钟。
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功效: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艾灸方法:每次灸1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不要烫伤皮肤为好。
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怎么办 第七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疗法穴位有哪些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疾病,但是艾灸的穴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我们每个人身体不同的穴位分管着不同的经络,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可以选用关元穴来治疗女性宫寒,再比如说肚脐上面的神阙穴能够治疗因为气血阴阳失调而导致的不同疾病。下面就来介绍艾灸疗法的有关穴位。
应用范围: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手上穴位;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操作: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 约推100~300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手掌穴位图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上面介绍了艾灸的适用范围以及艾灸的一些常见食用,并且粗略的介绍了艾灸的简单方法。其实艾灸的穴位还有很多,留在我们背部有一个穴位叫做命门穴,对女性进行这个穴位的艾灸能够治疗月经不调,还能够治疗习惯性流产。在我们的下腹部有一个气海穴,这个穴位的艾灸对于女性不孕有防治作用。
宝宝拉肚子可以艾灸吗 宝宝拉肚子艾灸哪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