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艾灸哪里 艾灸公孙穴补脾安神
补脾艾灸哪里 艾灸公孙穴补脾安神
公孙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地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悬灸公孙穴,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5-7分钟,以穴位感觉不烫,胃部有暖和感为宜。经常胃胀的人每周可以灸2-3次
艾灸功效: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作用,同时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
针灸促排卵的方法
方法1①主穴:归来、三阴交、血海。配穴1:行间、太溪;配穴2:足三里、公孙;配穴3:命门、关元、太冲。药物:艾条适量。②方法:上方主穴必选,经行先期者加配穴1;经行后期者加配穴2;经行先后无定期者,加配穴3。各穴每天施灸2次,每穴灸6、10壮,至月经正常为止。可奏补益肝肾,调经种子之功。适用于月经周期失常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方法2①主穴:带脉、隐白、三阴交、神阙、气海、脾俞c配穴:关元、中极、白环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②方法:;艾卷温和灸,每次选用2~4个穴,每穴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天灸治1次,7次为1个疗程。可奏温阳除湿止带之功。适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之脾虚带下证。
许多年纪大的女性想要怀孕非常不容易,可以先进行调理身体,调整好卵巢功能,再进行针灸穴位刺激,辅助西药治疗,把药物的副作用减低到最小,备孕的女性也要保持心情舒畅,才能顺利怀上宝宝。
身体各个系统的艾灸养生方式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关注学艾灸,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也能治疗失眠
艾灸治疗失眠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为主穴。神门穴能养心安神,心俞穴能理气宁心,足三里穴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太溪、肾俞穴能滋阴补肾,百会穴能通畅脑气、宁静心神。所以艾灸上述几个穴位,能增进睡眠。 另外如烦躁、心情抑郁,可加灸太冲、阳陵泉穴,以行气解郁;如有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少唾液、手足心热及盗汗等,可加灸三阴交穴以滋阴降火;如容易生气、不思饮食、腹胀、消化不良,可加灸肝俞、脾俞穴以调理肝脾;如心慌、记忆力减退、多梦、肢体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可加灸脾俞、三阴交穴以健脾补心。 当然,艾灸治疗失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返病现象和排病气的现象,这些表现就是会有头晕,会有出汗、会有大便恶臭、会有小便频数,有的会有耳鸣,会有身上起小疙瘩等等。这些都是艾灸的反应,但是这些反应不一定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出现, 并且艾灸治疗失眠有很多取穴方法,并不拘泥于以上介绍的几种,而且失眠也有很多不同症形,如果你认为效果不是很明显,那么可以在医生的辩证指导下选用其他的穴位进行艾灸。 艾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对于每个患者来说可能都不太一样,如果效果不太明显也不要灰心,一定要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
腹泻艾灸哪里
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外感风寒暑热湿等邪气,内伤饮食情志或脏腑失调皆可致泄。外邪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脾虚湿盛乃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概括来说,腹泻的诱因主要是寒湿,湿热,脾虚,肾虚,食积所致,所以腹泻艾灸哪里,可以根据导致腹泻的原因选择施灸穴位。
寒湿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泄下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湿热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伤食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满胀痛,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苔垢或厚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中皖,梁丘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脾虚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脘痞食少,伴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取神厥,关元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俯卧取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用艾条温和灸火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 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患者仰卧取双侧申脉穴,用艾条雀啄灸法施灸,每穴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取双侧足三里穴,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一次;患者仰卧或侧卧,取腹泻特效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
艾灸作用: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肾虚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5-20分钟,艾炷灸3-5壮,每日一次;患者俯卧取胃俞,脾俞,命门,肾俞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灸10分钟,艾炷灸3-5壮,每日一次;患者仰卧屈膝,取双侧足三里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式施灸,每日一次;仰卧取双侧申脉穴,用艾条雀啄灸法施灸,每日一次。取腹泻特效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
艾灸作用:补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艾灸关元的好处有哪些
人体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处,取穴时,平躺仰卧,肚脐下4横指与腹正中交点即为此穴。关元穴居于丹田,内应胞宫精室,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生命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且与肝,脾,肾三经,冲,督二脉关系密切,为生命之所系。
艾灸关元有培肾固本,补益精血,调理冲任的作用,是古今保健要穴。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关元穴,氧摄取率明显降低,耗氧量明显增高,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关元穴位配伍艾灸作用
1.配气海,肾俞穴,神阙穴,有培肾固本的作用,主治急救中风脱证。
2.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有补益元气,温中散寒的作用,主治虚劳,里急,腹痛。
3.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有固精固脱的作用,主治男子不育,阳痿,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等病症。
4.配太溪,肾俞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主治泻痢不止,五更泄泻。
腹泻怎么艾灸 湿热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功效:补肾止泻。
小儿多动症艾灸哪里
小儿多动症应辩证艾灸:
阴虚阳亢型多动症艾灸方法
主证:行为异常,运动过多和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兼见神志涣散,烦躁易怒,多动多语,指甲,发泽不荣,舌红而干,脉细数或弦细数。
治则:滋补肝肾。
艾灸取穴:主穴取百会,风池,神门,太冲,太溪,三阴交,侠溪。烦躁不安加灸照海,神庭。
艾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心脾两虚型多动症艾灸方法
主证:行为异常,运动过多和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伴随有寐难梦多,精神疲倦,神志涣散,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
治则:健脾益气。
艾灸取穴:主穴取百会,风池,神门,太冲,太溪,脾俞,心俞。食欲不振加中脘,足三里。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输卵管堵塞艾灸哪里
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功效:具有滋阴壮阳、补益肾元,使之精力充沛、益精聪耳的作用。
天元穴: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艾灸功效: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气穴:该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关元穴左右一指宽处。艾灸功效:补益冲任。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艾灸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三阴交: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艾灸功效: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