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哪些人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绝经女性、低体重人群也是高危人群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等,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要预防骨质疏松,骨矿含量至关重要。王临虹强调,骨矿含量是一生的积累,胎儿时期就应该注意骨矿含量了,而骨矿含量一生中的最高峰应该在30岁 -40岁之间,然后就开始下降。很多年轻人的久坐不动、吸烟、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其身体的骨矿含量在30岁-40岁时达不到最高峰。要不使骨矿 含量下降减少,就必须做一些防控措施,让骨质保持一个长时间的好状态。“所以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只是显现在老年群体更明显,应该是一生的问 题。”
运动有益促进骨头生长
从预防来讲,王临虹教授建议,平时多吃钙含量高的食品,比如牛奶等奶制品、海产品、一定量的蛋白质、坚果等。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往往钙摄入量不够,所以儿童、孕妇、绝经后妇女、老年人需要额外补充钙剂,儿童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
另外,运动对于促进骨头的成长很有效;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还要特别避免钙流失增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大量饮酒和碳酸饮料,久坐不动等。
绝经后妇女、长期不锻炼的人、吸烟者、老年人都应该定期检测骨密度,骨质疏松发生后很难逆转,治疗肯定不如预防效果好。
及时监测骨密度
薛延表示,骨密度监测是目前衡量骨骼状况的指标,人们到了一定年纪,应该及时进行监测。北京部分医院也设立了骨质疏松门诊。另外,在医院其他相 关科室,同样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测。其中,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1995便成立,包括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物理康复科、放射科等副主任 医师以上专家。自2005年5月1日起,骨质疏松门诊由原来半天门诊改为全天门诊。门诊配有DEXA骨密度测量仪、定量CT、跟骨超声骨密度仪、骨质疏松 治疗仪等。
骨质疏松可以避免吗
骨质疏松是可以避免的。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算算你的骨质疏松风险
如果您自测下来为中高危人群,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骨密度检测或药物治疗。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引起髋部骨折,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达到20%,即使存活者也有将近一半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已经发生过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避免再次发生骨折。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如果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在第二次骨折后的5年内,死亡风险将较第一次骨折增加3~4倍。
另外,一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需要强调的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体内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重建的速度,单纯的补钙,对他们来说效果极其有限。专家推荐应同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和补充维生素D。需要强调的是,骨质疏松是慢性病,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用药有助于重建骨骼框架、降低骨折风险。
身高缩水小心骨质疏松
骨科疾病骨质疏松危害如此之大,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甚至超过五成,但是对于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却极低。
很多人发现骨质疏松都是在出现骨折或者其他疾病之后,但是对于老人来说,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治疗起来十分困难。专家提醒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者,要注意生活中的骨质疏松现象,尽早发现尽早预防。
警惕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1、骨折首要危险因素:年龄大于70岁,停经年龄小于45岁,性腺功能减退,有脆性骨折史,父母有髋关节骨折史,糖皮质激素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精神性厌食,BMI(体重指数),缺乏运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器官移植经历等。
2、骨折次要因素:雌激素不足、钙摄入不足500毫克/天,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抗惊厥、痉挛药,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吸烟,酗酒。
身高缩短是骨质疏松信号:
专家告诫大家,特别是满足上面条件的朋友,如果发现生活中有出现下列的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了:如上下楼时双腿没力,膝关节酸软,甚至有疼痛感;提重东西,或者在家里抱孙子时,稍微用一点力腰背部就感到疼痛,早上起床小腿抽筋,都属于早期预警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有个最明显的骨质疏松表现,那就是身高。专家提醒,如果你的身高缩短3~5厘米以上,你肯定得了骨质疏松。如果出现驼背,则说明脊柱已经出现压缩性骨折。
专家提醒,症状只能起到预警的作用,要评估自己是否患上骨质疏松,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如做问卷,根据体重和年龄来对照危险因素表。还有骨密度的测定,这也是目前对骨质疏松最准确的诊断的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对于一些骨架较小的人,可更早的出现骨质疏松症 ,建议这类人平时可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并适当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岁后要注意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的补充,多做力量训练。以预防骨质流失。
2.吸烟者。有研究表明,吸烟是可以降低骨质密度的,所以吸烟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更高,建议戒烟,越早戒越好。
3.饮酒者,因为酒精对骨骼也会造成伤害,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酒精可引起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量越大,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就更高,所以为了骨骼健康,建议要戒酒或是尽量少喝酒。可用茶或温牛奶加蜂蜜来代替酒。
4. 因乳糖不耐爱而不喝牛奶者。牛奶可壮骨,含钙丰富,所以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
5.出现饮食紊乱症者。 厌食症或暴食症都要及时治疗,以恢复正常的饮食,保证骨骼的健康。
6.女性月经紊乱或是闭经早的,也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建议女性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7.家族中有骨质疏松者,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家族史,如果家族中的一二级亲属中有患骨质疏松鼠的,那么这类人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也较大。
8.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有的药物是可以扰乱激素水平,从而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流失的,如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另外还有疾病因素,如 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骨质疏松的几率也大。
9.近两年出现一次以上的骨折或是出现异常严重的骨折者,也有可能出现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别陷误区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一、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是全身疼痛,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二、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是全身疼痛,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三、骨质疏松症状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驼背的是骨质疏松的另外一个表现,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严重患者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四、主要表现
1.疼痛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脊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一部分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中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是很轻微的动作往往也可导致骨折并引起疼痛,故患者就诊时常无明确的创伤史。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
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粱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引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易于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
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高缩短、驼背
由于骨松质和皮质组成的骨骼中,骨松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由于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因此容易产生身高变短等症状。
骨质疏松时锥体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之间出现身高缩短。由于脊柱解剖上的缘故,椎体压缩,而椎体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脊柱前屈和后突畸形,即驼背出现。驼背越重,腰背疼痛的症状越重。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有侧凸畸形。
骨质疏松症,预防更重要
每年的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已有100多个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国家及组织参与了这一活动。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调查结果指出,我国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2015年9月,北京市疾控中心使用超声骨密度检查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社区为1000余名居民进行了初步筛查。筛查结果是,40岁及以上人群中81.5%超声检查提示骨健康状况异常,40岁以下人群中76.2%骨健康状况异常;骨健康状况异常者中以骨量减少为主,年龄增大,有骨质疏松的比例增高;这些人可初步判断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该到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是没有明显感觉的。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和严重后果。有的甚至翻身或咳嗽都会引起肋骨骨折或椎骨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将对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危害,比如髋骨骨折,会造成病人长期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并发脑梗塞、肺或泌尿系统感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50%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随着我市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等。
是否具有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可以通过很简单的1分钟测试得知,如果测试中任何一个问题回答为“是”,就证明有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建议您去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采取措施延缓和减轻骨骼的退化过程的。所以,每个人应该尽早树立骨骼健康意识,做好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增加峰值骨量: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坚持锻炼,多做“日光浴”,不吸烟、不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尽可能在年轻时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为今后一生储备最充足的骨量。
二级预防的关键是早发现:35岁前后,人体骨骼达到峰值,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长期预防性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身体活动、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吸烟、少饮酒等。
三级预防,预防骨折、积极治疗和康复:步入老年后,仍需坚持适当运动、加强防摔措施,预防骨折;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已发现骨密度低下或患有骨质疏松症,可适当配合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降低骨折风险;对已骨折的老年人,应积极康复、预防骨折的再次发生。
老年人骨质疏松很危险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一个小病,常常不以为然。实际上,骨质疏松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死亡率达到20%-25%。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骨质疏松好像与死亡是互不挂钩。可是,在医生看来,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疾病,因为患了骨质疏松后,老年人行动不便,肩膀翻身痛,还特别容易摔倒,引起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就得住院治疗,而长期卧床,患褥疮、肺炎、肺栓塞、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死亡率甚高。
其实,骨质疏松并不是中老年人才出现的疾病,现在已经有30多岁的年轻人就患上了此病。骑个单车,用脚点一下地,踝骨就骨折了。
目前,在我国40岁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5.2%,其中男性为5.3%,女性为24.4%。而60-70岁的女性约有1/3患有骨质疏松症。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症也明显增加。
然而,骨质疏松症是“沉默”的疾病,只有在骨量丢失30%时才表现出症状。腰疼腿酸、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是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的人身高变矮了,背也跎了,这其实就是脊柱骨折。所以,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骨松的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通常,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还可以根据其有无脆性骨折史、骨量测定DEXA、骨骼X片,血、尿常规、肝肾等检查项目,需要根据客观的条件进行选择。
您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吗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成人。2、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人。3、体形瘦小,过早绝经,育龄期闭经或月经稀少的人。4、长期素食,蛋白质摄入不够或过多,奶制品或含钙食物不足,吃盐过多,以及维生素D、C、K摄入不足的人。5、不良生活习惯者 如长期大量吸烟或饮酒者,长期饮用过多含咖啡因或碳酸型饮料者。6、缺乏运动者 如因长期卧床或肢体瘫痪者,发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等。7、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8、X线摄片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那么怎么自己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呢?
一、首先判定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有以下这些:
1、65岁以上女性
2、65岁以下绝经妇女,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缺乏锻炼)
3、70以上男性
4、成年人,患有容易导致骨量减少的疾病
5、成年人,长期服用易导致骨量降低的药物
二、从临床表现中我们可以自己进行评估:
1、有无腰背区疼痛
骨质疏松导致的腰背区疼痛多表现为腰部和腰骶部的钝痛,久坐和久站可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
2、有无四肢酸痛
四肢可出现持续的钝痛,活动后可加重,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如果是高危人群,又有着以上的症状的话,需要当心了,建议大家可以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无创伤,方便准确,对诊断骨质疏松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确诊存在骨质疏松,大家也不要紧张,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绝经后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年龄增加会导致骨量持续的流失,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骨量的流失,恢复骨量,期望能够达到骨量流失和补充的动态平衡,来预防疼痛和骨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咖啡不宜喝过量易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是骨强度下降(包括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折风险性增加(即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当发现自己有骨骼易受伤、易骨折的现象,或疼痛、驼背、身高降低等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时,应及时检测骨密度,确认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据调查显示,78.95%被调查者都没有定期测骨密度的行为。徐洪璋提示,许多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症状,进行骨密度测量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佳依据。人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一般在30~35岁,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因此,35岁以上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许多都市白领都有喝咖啡、饮浓茶的习惯,但实际上经常喝咖啡或浓茶容易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徐洪璋说,咖啡和浓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后会产生轻度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就会增加尿钙排出、粪钙排出,引发骨质疏松。此外,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而且大多数饮料含糖较多,摄入过多糖分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上应尽量少喝饮料、浓茶、咖啡等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D和钙质的食物。
盆腔积液可以练瑜伽吗
可以练。
瑜伽是一种比较健康的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还需要配合呼吸和冥想,练瑜伽对于身体、精神、心理都有很大的帮助,通常只要不是骨质疏松、高度近视眼、骨折、癫痫、大脑皮质受损、有血液凝固疾病的人群,其他人都是可以练瑜伽的,因此有盆腔积液的人群练瑜伽是没问题的,而且对于身体健康还有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