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息肉的症状
膀胱息肉的症状
"息肉",就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均可有息肉出现,大多数息肉都是隐蔽生长的,很难被发现。息肉是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临床表现多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一、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二、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66%的患者年龄<60 88="">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
膀胱息肉饮食注意
所引起的膀胱息肉症。为了疾病尽早治愈,患者在治疗期间有一些饮食禁忌。
1、膀胱息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宜服食温补之品,如羊肉,红枣,桂圆,狗肉等。
2、急性膀胱息肉患者,可有发热的症状,这时应忌发物,因发物有加重炎症发热的作用。
3、膀胱息肉患者忌食辛辣刺激的食品,这是因为辛辣之品性热属阳,可使炎症部位充血肿痛,加重膀胱息肉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甚至引起排尿困难、尿道口红肿。
4、膀胱息肉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尿液的酸碱度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影响。忌食酸性食物可使尿液呈碱性,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还能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5、膀胱息肉患者忌食助长湿热之品,如甜品、酒类和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病情。
6、膀胱息肉患者忌食胀气之物,如豆类、全麦面粉、洋葱、白花椰菜、白萝卜等,这些食物会使腹部胀满,加重炎症刺激症状,甚至出现排尿困难。
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高吗
临床上胆囊息肉症状是有一定的特点的。专家介绍,胆囊息肉症状主要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那么,哪些是胆囊息肉症状呢?下面是对胆囊息肉症状的介绍。
胆囊息肉症状都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是对胆囊息肉症状的特点的介绍。
一:癌变几率高。
胆囊息肉症状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症状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很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症状最可怕的特点。
二: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症状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症状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三:隐秘攻击性强。
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胆囊息肉症状。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胆囊息肉症状或经常漏诊。
胆囊息肉虽然有病发成为恶性肿瘤的可能但是大家可以不用太担心,毕竟病情也并非不可能控制,胆囊息肉也有一辈子不发作的良性的一面,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有抽烟,酗酒的恶习,一般不会刺激到胆囊息肉,病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膀胱息肉等于膀胱癌吗
原因:膀胱之肿瘤较少,有四十至六十岁之间多发生于男子,多发生在化工行业工作者,其中良性多为息肉,恶性者多为癌瘤。
病理:膀胱息肉,多发生于膀胱基底部近输尿管口部位,粘膜呈现息肉增生,或被称为腺性膀胱炎。
膀胱癌有为特发者,也有继发于临近器官,如:直肠、子宫及前列腺之癌者。好发于膀胱顶部及膀胱底部,或发于膀胱壁,尤多见膀胱粘膜下组织,发生广泛侵润性,或形成限局性息肉肿物,自广大之基底部或细经深入内壁,其中以上皮癌为最多。癌组织破坏则形成膀胱壁溃疡,有时向邻近器官穿孔,膀胱粘膜,以长存慢性炎症之状。
症状:膀胱肿瘤,有尿成分变化排尿痛及全身症状。但良性者,有时数年中取无症状。尿成分变化中以排尿终末时有血,一般为间隙性,再三反复,乃至贫血。尿沉渣中,存有多数之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与血尿同时,自觉尿意频数增加。癌瘤广泛侵润膀胱壁及尿道口者,则有膀胱疼痛,且有向睾丸大腿发展,肿物闭塞尿道口时,产生闭尿症状,肿物压迫输尿管时,则产生肾盂积水。
胃息肉症状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宫腔息肉症状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息肉极小时患者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多数是因其他疾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方才发现。
1、月经不调。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
2、白带异常。少数息肉较大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或者白带中央有一丝一丝的血丝,至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即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尤其在性交后及蹲着用力大便时极易出血。
3、不规则出血等。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膀胱息肉症状
膀胱息肉是膀胱的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只有息肉存在而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时候,是不会让人注意的,只有息肉溃烂出血导致膀胱刺激症状出现的时候,患者才会注意到,并且及时进行诊治。因为一般的时候膀胱息肉很少发生,所以,出现刺激症状的时候也当做炎症治疗,只有在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情况下,才会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患有膀胱息肉。膀胱是人体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在膀胱镜下切除。 对于膀胱息肉的治疗方法要因息肉的大小来定。通常息肉只有几毫米的话,可以暂时不做手术治疗,先运用一些消炎抗感染的药物。效果不理想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肛肠息肉症状
肛肠息肉的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1)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肛肠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 ,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3)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下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宫颈息肉症状
1、出血
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 ,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 ,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少数人的出血量可与月经相似。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
2、不正常白带
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 ,多数有异味 ,或白带中带有血丝。
3、未婚的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宫颈息肉最常见的类型是局限性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单个或多发,灰红色,有光泽,一般体积较小,平均直径在0.5~2cm之间。小的仅有1~2mm直径,大而多发者可充满宫腔。蒂粗细、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于子宫颈口外。有的蒂较短,呈弥漫型生长。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坏死,亦可合并感染,如蒂扭转,则发生出血性梗死。
由于蒂部狭窄,血液供应减少,息肉极易变性。最易发生息肉血管内血栓形成,因瘀血而变成深紫色,常在顶端开始发生坏死,最后可能腐崩而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