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转移不意味着肿瘤晚期
癌细胞转移不意味着肿瘤晚期
恶性肿瘤不同于其他疾病,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侵袭和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被带到远处淋巴结或器官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转移癌。
转移性癌并不都在癌症的晚期才出现,有时转移灶先被发现,而后才发现原发灶。如首发症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经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是鼻咽癌;胃癌患者先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后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癌。
转移癌临床表现与转移部位相关
恶性肿瘤发生转移后,其临床表现与转移部位关系密切。肺转移瘤的显著特点是临床症状较轻,约有2/3以上的患者没有症状,1/3的患者也只有轻微的咳嗽、咳血、气短和胸痛。正是这一特点,致使许多患者发生了肺转移却迟迟不知;肝转移瘤可表现为上腹或肝区不适、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骨转移瘤的首发症状常为病理性骨折,在此之前,可全无自觉症状长达几个月或几年。脑转移瘤的病程短,起病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如发生肿瘤出血坏死,病情呈突然加重,也可呈卒中样发病。早期仅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等,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局限性定位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
根据肿瘤类型和转移部位选择治疗方法
转移性肿瘤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体力状况、肿瘤种类、转移部位进行综合的规范化治疗,不同肿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如肠癌发生肝转移,传统的观点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临床Ⅳ期,已失去治疗的意义。但肠癌肝转移有其自身特点,肠癌的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转移灶便是肝脏,同时再出现其他部位转移的相对较少。
因此,肠癌肝转移的治疗首选仍是手术切除或者射频,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全面完善术前检查,不做无效手术,同时可结合化疗、介入、中医药等综合治疗。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肝转移后,往往还伴有其他脏器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常采取静脉化疗和中医药治疗作为主要后续治疗方案。
过去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目标是消灭肿瘤。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的治疗目标不再是一味强调消灭肿瘤,而是希望达到“带瘤生存”、“与瘤共存”这样一种平衡状态。发生了癌转移,并不是想象中的到了绝望的地步,通过合理的治疗,往往能够达到控制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有些情况下甚至能够获得治愈的疗效。
得了口腔溃疡的患者在临床医学上的症状表现
颜色改变: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什么叫转移,癌与肉瘤转移有规律吗
转移:恶性瘤细胞从“母体”上脱落下来之后,沿着各种途径,达到新的脏器或淋巴结,在那里生根,长出一个与原先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如骨肉瘤转移至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淋巴结等。癌与肉瘤在早期阶段,转移途径完全不同,癌是以淋巴道转移为主,肉瘤以血道转移为主。病人也需要注意肿瘤转移问题。如果患了骨肉瘤,自己就要注意经常检査肺,看有否转移。患有胃癌要注意有否淋巴结转移。
癌细胞转移说明什么
癌症转移理解为转移器官的损害或出现相应症状。恶性肿瘤发生转移后,其临床表现与转移部位关系密切:有些转移一开始并没有明显症状,直到很晚期才出现症状,比如胃癌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有些转移引起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比如转移到骨头、神经。
乳腺癌晚期扩散的症状
乳腺癌晚期扩散症状有哪些?首先因为乳腺癌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属于全身性的疾病,即便是在早期也是可以通过血行播散而出现各处的转移扩散,虽然在就诊或者是治疗过程之中并没有发现转移病灶的出现,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不存在出现转移病灶。转移病灶的出现是与乳腺癌的原发病灶是一样的,也就是有一个发生与发展过程,单个乳腺癌的细胞增殖到约直径1cm的时候大约是需要花费3年时间,这时候才能被临床检测的手段所发现。
通过研究发现,即便是在同一个的癌组织里面也会存在着不同的癌细胞亚群,这些的癌细胞亚群转移能力是不同的,转移病灶是也是由高转移的特性细胞的亚群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乳腺癌一旦出现扩散,也就意味着癌细胞恶性的程度比较高了,转移的能力很强,乳腺癌的治疗也就会变得很棘手,病人预后会比较差。
肿瘤的扩散
直接蔓延
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至直肠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穿过胸肌和胸腔甚至达肺。
转移(metastasis)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可能发生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
1)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例如乳腺外上象限发生的乳腺癌首先到达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首先到达肺门淋巴结。瘤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后,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生长繁殖而累及整个淋巴结,使淋巴结肿大,质地变硬,切面常呈灰白色。有时有转移的淋巴结由于瘤组织侵出被膜而互相融合成团块。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后,可继续转移至下一站的其他淋巴结,最后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再继发血道转移。
2)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由于动脉壁较厚,同时管内压力较高,故瘤细胞多经小静脉入血。少数亦可经过淋巴管入血。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同,即侵入体循环静脉的肿瘤细胞经右心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瘤,例如骨肉瘤等的肺转移;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首先形成肝内转移,例如胃、肠癌的肝转移等;侵入肺静脉的肿瘤细胞或肺内转移瘤通过肺毛细血管而进入肺静脉的瘤细胞,可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到达全身各器官,常见转移脑、骨、肾及肾上腺等处。因此,这些器官的转移瘤常发生在肺已有转移之后。此外,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吻合支进入脊椎静脉丛(Batson脊椎静脉系统),例如前列腺癌就可通过此途径转移到脊椎,进而转移到脑,这时可不伴有肺的转移。
血道转移虽然可见于许多器官,但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肝。故临床上判断有无血道转移,以确定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时,作肺部的X线检查及肝的超声等影像学探查是非常必要的。转移瘤在形态上的特点是边界清楚并常为多个散在分布的结节,且多接近器官的表面。位于器官表面的转移瘤,由于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而于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象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这种转移的方式称为种植性转移或播种。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如胃癌破坏胃壁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腹腔内器官表面甚至卵巢等处。肺癌也常在胸腔内形成广泛的种植性转移。浆膜腔的种植性转移每伴有浆液性血性积液。这是由于浆膜下淋巴管或毛细血管被癌栓阻塞,或浆膜受癌的刺激,使其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而致渗出增多,并由于血管被癌细胞破坏而引起出血这故。抽吸积液作细胞学检查常可查见癌细胞。脑部的恶性肿瘤,如小脑的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亦可经脑脊液转移到脑的其他部位或脊髓,形成种植性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手术也可能造成种植转移,应注意尽量避免。
乳腺癌细胞转移能活多久
乳腺癌细胞转移,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目的地是骨头、其次是肺,再次是肝。肿瘤细胞通过血液等途径跑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只要发现转移,就一定要进行全身检查,除了现有的病灶,是否还存在其他部位转移的可能。
临床上有些病人以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要进行转移癌的对症治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会导致病人反复受苦,治好了一个,又会出现第二个。只有由乳腺专科医生,针对病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采取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不同方法,才会达到处理转移癌的最佳效果。
乳腺癌细胞转移,乳腺癌转移其实不需过度担心,大多数病人经过规范治疗,都可以获得较长的存活时间。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不管乳腺癌转移到何处,都必须首先寻找乳腺专科医生治疗,再由乳腺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邀请相关科室的医生会诊。
乳腺癌细胞转移,但这并不代表乳腺癌转移无须重视,因为乳腺癌的远处转移,仍然是乳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75%的复发患者会发生骨、肺、肝、脑、卵巢等器官组织的远处转移。而且,苏逢锡教授特别强调说,乳腺癌转移灶应该重新进行病理检查,因为临床上经常发现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分子病理类型不一致的情况。
乳腺癌细胞转移,目前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需要术后进行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上皮生长因子II)等分子分型,以指导后续治疗,因为ER、PR阳性的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更敏感,HER2阳性的进行靶向治疗则会获取更好的效果,进行这两项治疗,患者可以显着延长生产时间。乳腺癌细胞转移,但是,如果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的分子病理类型不一致,那么治疗策略也要随之改变。转移病灶的治疗要按照其分子分型的治疗标准进行,而不应受到原发灶受体状态的影响。
临床上发现有的病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手术完没多久,就马上又回来复查是否转移了。其实,乳腺癌术后短期内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小,有的病人自己摸到原伤口处有块状物,这也许是术后的水肿或疤痕,而非转移癌,无须恐慌。乳腺癌术后正确的复查时间理应是前2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2—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乳腺癌细胞转移,乳腺癌转移是一件让人十分通过的事情,但是乳腺癌转移之后就以为没有希望吗,通过专家的解释相信您对于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那些乳腺癌患者来说一定要积极地面对病情;对于正常的女性朋友而言,一定要关爱自己的乳房,谨防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口腔溃疡
1、颜色改变: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2、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3、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4、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5、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化疗的治疗原理
治疗原理
药物进入血流经人体到达大多数组织。药物可杀灭特定的细胞,尤其是快速增殖的细胞。这意味着肿瘤细胞受化疗药物影响较大,但人体一些正常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一般来说,化疗对正常人体组织的影响是暂时的,由于存在修复和愈合的正常过程,停药后可快速恢复。肿瘤细胞的恢复是缓慢的且比正常细胞更困难。在下一次化疗开始时,人体正常细胞已恢复而肿瘤细胞还没有恢复,因此更多的肿瘤细胞经进一步治疗被杀灭。如果治疗能最终杀灭所有肿瘤细胞,癌症就被治愈了。
抗药机制
1、癌细胞分泌细胞膜蛋白(P-糖蛋白)将化疗药排出细胞外,维持细胞内化疗药浓度低于杀死癌细胞水平,从而使癌细胞产生抗药性。
2、癌细胞对化疗药进行充分分解稀释,降低毒性,使化疗药失去原有细胞毒作用。临床证明,癌细胞的抗药性是化疗失败的第一功臣。
怎么预防癌细胞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一般情况下从上皮来源而演变的癌细胞较易出现淋巴道的转移。人体有许多淋巴组织和淋巴管分布于全身各处,其主要作用是负责搜集全身组织间液形成的淋巴液,因而有利于肿瘤细胞易于浸入;淋巴结起着滤过淋巴液及释放免疫细抱的作用,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浸润淋巴管内,在淋巴管内存活并被转运,到达淋巴结后停留并增生,形成淋巴结肿大转移灶。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生长繁殖后,可继续转移到远处的其他淋巴结,如乳腺癌先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先转移到肺门淋巴结,然后从这一组淋巴结再转移到下一组淋巴结,形成广泛的淋巴转移。淋巴结内发生转移瘤时,多肿大变硬,休表的淋巴结可以通过体检就摸到。
血道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的远隔脏器,常见于晚期癌症或生长速度快、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如肉瘤或含较多薄壁血管或血窦的肿瘤也多发生血管转移。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后会穿透基底膜和血管管壁,并进入血液循环;但进人血管的癌细胞大多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灭,只有少数存活下来并增殖形成转移灶。
种植性转移,又称移植性转移,是除淋巴道、血道等以外的另一种恶性肿瘤常见转移途径,最常见于腹腔内的肿瘤。肿瘤细胞不断生长,实破其所在脏器的浆膜后,癌细胞便可以脱落到胸腔或者腹腔中,并播散到邻近脏器的表面,在那里附着、种植、生长,从而繁殖形成许多小的继发癌结节。
种植性转移还会由干外来因素而发生,如由于手术操作不轻柔,造成肿块破损引起癌细胞脱落,就可能造成种植性转移,这类转移称为医源性种植转移。医源性种植是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机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