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O型腿如何判断
婴儿O型腿如何判断
判断的方法为: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如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则属正常情况;如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尽早发现一些下肢发育的问题。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O型腿了。此时,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根据膝距可将O型腿分为3种程度
有人把弓形腿也叫做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膝内翻。造成罗圈腿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遗传或者缺钙,也有可能是后天的不良坐姿。站姿所引起的。如果经常走外八字,或者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等都会造成O型腿。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来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常态膝距在三厘米以下的,为轻度O型腿。常态膝距在3到10厘米之间的为中度O型腿。常态膝距大于十厘米的,属于重度O型腿。
O型腿应该如何矫正呢?方法一,小腿外侧翻平踢健子或小沙袋。方法二,两膝间夹一物体,向前走路,物体的薄厚程度可由厚变薄逐渐改变。方法三,两脚开立,双手扶膝关节外侧,身体向前倾,半蹲着,双手用力向外侧推压膝部,然后膝部慢慢还原。坚持做10到15次。以上三种方法O型腿的人可以自行锻炼。O型腿的矫正方法还可以手术、仪器、夹板、绑腿、矫正鞋垫、锻炼等。只要长期坚持,O型腿的症状一定有所改善。
O型腿在走路时不仅不美观,而且还因严重的影响了骨骼的发育,患有O型腿的患者,在年龄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关节疼痛,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行走活动。O型腿的出现,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腿部的畸形会影响体型的健美,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患有O型腿要及早矫正。
婴儿O型腿怎么辨别 宝宝O型腿怎么辨别
婴儿从出生后到2岁前都是腿部发育期,基本定型要到2岁左右。一般来说,在两岁以前,宝宝的腿型呈现一定角度的内翻,到了3岁左右时宝宝的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小儿是否为医学上所说的O型腿,要到宝宝能平稳站立、走路后才能判断。将双脚伸直,以脚后跟的内侧站立时,两膝之间可以放进两根以上的手指,就可以判断O型腿了。
新生儿脚歪怎么矫正
婴儿的脚本身就是向里(看起来就象个O型腿),这些是正常的。
就是脚象7字型一样!歪里面去了
建议观察到6个月大,到时是否有存在问题就知道了,因为6个月以内的婴儿,本身正常的脚就是向内的,不好判断(专业人员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家长非专业人员,经常有判断误差,不要随便下结论)
医生说是在胎里受到挤压所以才歪的,看看她这个月会不会长直!右脚是正常的
1、所有的胎儿在子宫腔中,都是“挤成一团的”(不可能是直躺的),所以,所有的婴儿分娩后6个月以内,脚都是成“O型”内弯的。
2、婴儿的这种生理性内弯,不可能是“一个月内长直”的,就算怀疑有异常,也需要观察到6个月以后。
睡觉总是缩着脚睡,象O型一样,这样正常吗?
所有婴儿分娩后6个月以内,脚都是成“O型”内弯的
新生儿脚歪怎么矫正,在全面了解了以上的介绍后,相信很多家长已经全面了解了矫正的方法,在全面了解以上的介绍后,通过正确的矫正方法,让自己的宝宝尽快的通过正确矫正,保障宝宝的脚部更加的健康。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不可能导致O型腿
在致电多家纸尿裤生产厂商之后,一位姓陈的先生说: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他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进行说明: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其中,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吸尿后成凝胶状,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陈先生提及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育儿专家:
质疑确有造成O型腿隐患
就生产商关于芯体结构的说明,某医院的专家给笔者看了一张1岁左右、正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包着纸尿裤站立,大腿根部呈现不自然地分开。为确认这种现象是否由纸尿裤导致,专家现场做了实验,原本较薄的裆部在倒入水后迅速膨胀起来,拿尺子量后发现宽度上也有所增加。而专家认为这种横向膨胀确实会对宝宝大腿根部形成压迫,生产厂商应该告诉消费者这种压迫作用到底有多大,而不该以“压力实际不大”轻松带过。
另外,专家指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确实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200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120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
婴儿O型腿怎么形成的 注意事项
有些正常情况容易被误认为O型腿。由于胎儿在子宫里全身盘曲,形成特殊姿态,出生后两条小腿无法伸直,看上去有点”O“型状,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弯曲,这是正常现象,6个月到1岁时就会逐渐变直。一些家长用捆绑法试图让孩子腿变直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不但不能矫正腿形,还可能影响孩子髋关节的正常发育。1岁左右小儿刚开始学走路,下肢还不能很好地负重,出现了暂时性的小腿弯曲,但临床上没有佝偻病的表现,也是正常的,一般到2-3岁即能恢复正常。当然,婴儿小腿严重弯曲则是病态,需到医院检查矫正。
婴儿O型腿如何判断 注意事项
家长要以科学的养育方法预防小儿O型腿的发生。合理喂养,多去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由于幼儿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腿部力量常不能过度承受身体重量,容易引起腿的变形, 因此不要过早、过久地站立和学步,少用学步车。不要过早穿较硬的皮鞋,因为婴幼儿腿部力量较弱,学行走时穿硬质的鞋,会影响下肢正常发育。
6个月以内的婴儿两下肢的胫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生理现象,6个月到1岁时就会逐渐变直。一些家长用捆绑法试图让孩子腿变直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不但不能矫正腿形,还可能影响孩子髋关节的正常发育。
宝宝可能出现暂时性的O型腿
孩子生长中,O型腿是一个生理过程,一般出生后都是O型腿,随着生长发育,O型腿会慢慢变直,大约于2岁左右变直,有的孩子早一点,有的晚一点。
O型腿又叫膝内翻,O型腿的判断:踝关节并拢,膝关节分离,一般在1岁以后(孩子会走路后)测量,不是小腿的弯曲。
目前治疗,认为间距小于4cm可以不管,大于则可以佩戴支具,或者2岁半的孩子仍然有O型腿可以支具干预治疗,3岁以上的明显的O型腿一定需要拍下肢的站立位全长片评价关节是否改变,如果有改变则需要手术治疗。当然没有达到4cm的孩子,家属担心发展,也可以佩戴支具早期干预。
所以如果您的宝宝也有琳琳这样的腿型您先不要着急,最好自己多观察下,看是生理表现还是病理症状,如果真的有O型腿的嫌疑,最好能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就算确诊了O型腿,进行矫正训练或者是手术治疗还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预防宝宝O形腿该怎么做
定期到医院体检
宝宝患了“O型腿”或“X型腿”,长到几岁时将变得难以矫正?朱微微表示,2岁半后,开始进入佝偻病后遗症期,如果是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O型腿”或“X型腿”的孩子,到了2岁半后,便很难通过药物纠正了。
因此,对于3岁前的宝宝,多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O型腿”或“X型腿”的重要方法。
由于孩子的腿型处在变化的发育过程中,很多妈妈不易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患上了“O型腿”或“X型腿”。朱微微建议,3岁内的婴儿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3年内至少体检8次。
不过早学站立和走路,不长时间保持一个方向的睡姿或坐姿,都是预防宝宝患“O型腿”或“X型腿”要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婴儿罗圈腿
罗圈腿是人们对双腿呈“O”型或近似“O”的一种戏称。罗圈腿医学上叫O型腿,罗圈腿是一种不正常的骨骼发育畸形造成的。罗圈腿主要是:人的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并且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身体两侧的S型曲线被破坏,原本到膝关节应该内收的弧线消失,或者成为向外膨胀的曲线,视觉上就缺乏那种玲珑之美了。大小腿都显得很弯,腿部失去了笔直的曲线,整个人看上去少了几分挺拔。
而婴儿的罗圈腿就没有那么明显可以判断,我们不能直观的从外表上看。我们看婴儿的罗圈腿可能就是把婴儿的双腿向中间靠拢,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这样子可能就是婴儿罗圈腿。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生产商辟谣:
不可能导致O型腿
在致电多家纸尿裤生产厂商之后,一位姓陈的先生说: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他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进行说明: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其中,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吸尿后成凝胶状,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陈先生提及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育儿专家:
质疑确有造成O型腿隐患
就生产商关于芯体结构的说明,某医院的专家给笔者看了一张1岁左右、正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包着纸尿裤站立,大腿根部呈现不自然地分开。为确认这种现象是否由纸尿裤导致,专家现场做了实验,原本较薄的裆部在倒入水后迅速膨胀起来,拿尺子量后发现宽度上也有所增加。而专家认为这种横向膨胀确实会对宝宝大腿根部形成压迫,生产厂商应该告诉消费者这种压迫作用到底有多大,而不该以“压力实际不大”轻松带过。
另外,专家指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确实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200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120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
怎样可以让宝宝拥有完美腿型
诊断
3岁内婴幼儿常有“O型腿”
“我们平常所说的‘O型腿’和‘X型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朱微微说,孩子的腿型发育是一个旋转的过程。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呈现15°左右的内翻,由于很多人认为这是尿布造成的,因此又叫尿布腿;到了1岁半左右时,孩子的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则变成了直腿;2岁半至5岁时,腿型开始出现膝外翻,表现为轻型的“X型腿”;到了8岁左右,孩子的腿基本上长成了成人的腿型,即5度~15度的X型膝外翻。“虽然此时正常的腿型是5度~15度的膝外翻,但由于人体腿部肌肉凹凸有致,但在视觉效果上看就是一双美丽的直腿。”
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膝内翻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膝外翻;到7岁时,这一比例下降到2%以下。也就是说,孩子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O型腿”和“X型腿”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矫正,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多注意观察即可。
但如果双腿的“O型腿”或“X型腿”不对称,或者角度过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龄变化的孩子,就有可能属于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了。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宗汉提醒,如果发现孩子的腿型异常,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做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原因
缺乏维D是主因
朱微微表示,造成“O型腿”或“X型腿”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从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佝偻病表现。但“O型腿”或“X型腿”并不是佝偻病,而只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症状。
除了缺乏维生素D,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软骨发育不良、外伤、肿瘤、先天异常等都有可能导致O型腿或X型腿,但这些情况都比较罕见。朱微微表示,如果在常规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仍然出现“O型腿”或“X型腿”,则一般考虑是代谢性异常或遗传因素造成的“O型腿”或“X型腿”。
另外,朱微微表示,一部分孩子过早站立或学步,因其骨骼发育无法适应运动强度,也容易导致“O型腿”或“X型腿”。“孩子单独站立的年龄不应早于9个月。”朱微微说,宝宝长到6个月时,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8~9个月时,可以进行扶站练习;到了10个月,则可以进行独立站;11月时可进行走步训练;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
“常使用学步车会对宝宝的腿脚发育产生影响。”林宗汉说,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时,喜欢把孩子交给学步车,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那是因为学步车会压迫幼儿的髋关节,还会导致幼儿的平衡功能失调,使孩子对学步车产生依赖性,甚至对生殖器造成压迫。林宗汉建议,家长在带孩子做家务分身乏术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但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一天下来不宜超过1小时。
预防
定期到医院体检
宝宝患了“O型腿”或“X型腿”,长到几岁时将变得难以矫正?朱微微表示,2岁半后,开始进入佝偻病后遗症期,如果是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O型腿”或“X型腿”的孩子,到了2岁半后,母婴便很难通过药物纠正了。
因此,对于3岁前的宝宝,多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O型腿”或“X型腿”的重要方法。
由于孩子的腿型处在变化的发育过程中,很多妈妈不易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患上了“O型腿”或“X型腿”。朱微微建议,3岁内的婴儿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3年内至少体检8次。
不过早学站立和走路,不长时间保持一个方向的睡姿或坐姿,都是预防宝宝患“O型腿”或“X型腿”要注意的事项。
治疗
分程度进行治疗
由于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O型腿”或“X型腿”,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林宗汉表示,如果是轻度,通过改善饮食、注意营养即可改善。除了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钙质的吸收,还要使各方面的营养均衡,给钙质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
如果是中度的腿部畸形,则要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方法,同时改善饮食营养,多注意户外运动。
如果是重度的腿部畸形,除了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注意饮食营养、户外运动,还要定期进行检查,直到发育基本定型为止。
如果仍然得不到很好的纠正,可以进行手术矫正。但林宗汉表示,这种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的“O型腿”或“X型腿”情况非常少见。
除非“O型腿”或“X型腿”已严重到使人体腿部的负重不正常,否则医生也并不提倡为了美观而进行此类手术。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选择穿上清凉的短装,露出双腿。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出现“O型腿”或“X型腿”,多数都能通过补充维生素D自行矫正,不必过于担心。
O型腿X型腿是否遗传
都说近视到一定度数会遗传没那么O型腿,X型腿会不会遗传?很多人往往会马上给出否定的答案,但事实好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通过致病“元凶”可判断是否遗传】
因此,在判断O型腿和X型腿是否会遗传宝宝之前,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就是导致O型腿和X型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从医学角度来说,大体可归为两类原因:
1.如果准妈妈的O型腿或X型腿是由于后天性疾病所致,如外伤、维生素缺乏或小儿麻痹症等,那么在准妈妈的细胞核内就不存在遗传畸形的致病基因存在,疾病本生也不会在准妈妈体内产生一个遗传O型腿或X型腿的致病基因,这种就不会遗传。
2.如果准妈妈的O型腿或X型腿本身就是属于遗传疾病,如先天性代谢异常性疾病或遗传性骨发育异常,常见的有软骨发育不全、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干骺续连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等,这种就会遗传。
所以,如果父母有O型腿或X型腿,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就取决于导致准妈妈O型腿或X型腿的疾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
【父母走路姿态也是一种“遗传”】
另外,一个看似与遗传相关的重要原因,是生活习惯。虽然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遗传学范畴,但宝宝们却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很容易学会父母的姿态,如果父母有可能形成O型腿或X型腿的走路外八字脚或内八字脚,那宝宝往往也会效仿,结果最后导致O型腿或X型腿。所以,这种“遗传”还是通过日常习惯起的作用。
婴儿O型腿怎么形成的 缺钙所致
婴幼儿O型腿常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致。如不及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和钙,因钙盐不足,骨骺增生的软骨不能正常地骨化,原有的骨质又出现脱钙和吸收,因而骨质软化,不能耐受重力作用,加之膝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失去对骨的支持和保护作用,遂发生小腿骨的弯曲变形,造成O型腿。
新生儿O型腿不用担心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长朋友发现长到几个月的宝宝腿总是伸不直,很担心孩子将来是否会成为O型腿,这种现象是否正常呢?下面编者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X型或O型腿,是否能预防,新生儿O型腿是否正常。
专家:O形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X形腿医学上称为膝外翻,指两足并立时,两侧膝关节碰在一起,而两足内踝无法靠拢。
在胎儿时期,正常胎位的胎儿在子宫内全身盘曲,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紧缩交叉于胸腹前,胎儿以尽可能小的体积来适应子宫的狭小空间。由于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这种特殊姿势,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大多数都是“O”形腿。
在孩子学会走路的6个月内,由于下肢承重全身的重量,所以在外观看起来“O”形腿更为严重,在1岁半左右达到高峰。随后因为受到生长发育、负重与姿势改变等因素等的影响直到3—4岁又逐渐发展成“X”形腿,过了4岁开始矫正,到了6—7岁已接近正常,要到10岁左右才比较稳定,大约有95%的X形腿可在外观上恢复正常。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大多数婴幼儿看似“O”或“X”形腿,其实都是属于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担忧。
新生宝宝的腿随着慢慢发育,一般都会变得正常的,家长朋友见到宝宝腿伸不直的现象不用再担心了。不过还是建议家长朋友要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如果学会走路后长时间腿不直,可以视情况进行矫正,也是可以恢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