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穴穴位层次解剖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颧颞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颧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耳颞神经为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及颞区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为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向上的直接延续,它分支营养腮腺及额, 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位于皮下,注入下颌后静脉。

3.颞肌上缘的帽状腱膜:颞肌为颞窝皮下的一块扇形扁肌,肌纤维起自颞窝全部,肌的上缘为下颞浅肌,纤维逐渐向下集中,通过颞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颞肌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颞深神经支配。帽状腱膜为坚韧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枕额肌枕腹,两侧在颞区变薄,形成颞浅筋膜。

4.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顶骨外膜。

液门针刺方向 液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4与第5指近节指骨底部之间-第5骨间背侧肌和第4蚓状肌。浅层布有尺神经的指背神经,手背静脉网。深层有指背动,静脉。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太阳,率谷,合谷,针刺泻法,清泻胆经,治疗胆经郁热之偏头痛。

2.配风池,角孙,睛明,攒竹,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明目,治疗风热外袭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

百会针刺方法 百会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脂肪-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额神经的分支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

糖尿病按摩哪里好 推头维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

取穴: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取头维穴一般采用端坐或仰卧姿势,此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点,咬牙时肌肉会随之动的地方。

按摩方法:端坐或仰卧,将双手中指放在额角发际,然后沿着头维穴向上推,每次反复推48回,每日2次。

功效:头维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刺激此穴位有清利头目,活血通络,止痛解痉的功效。糖尿病患者会伴随一些微血管病变,坚持推头维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针刺 阳池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后皮神经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贵要静脉通过。

3.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间通过:前者排列在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块肌肉均有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

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支配。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的分支通过。

3.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通过:两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前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到后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正中神经干:该神经干在此处位置表浅,被刺中后可产生向手桡侧半及指端放射的强烈触电感,一般此时可停止继续进针。

5.于拇长伸肌腱和指浅,深屈肌腱之间通过:前者位于针的桡侧,由正中神经的分支-骨间前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后两者位于针的尺侧,其中,指浅屈肌及指深屈肌桡侧半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到该处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

神门的针刺方法 神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尺神经掌支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针的尺侧有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由尺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

4.针的桡侧有尺神经干及动,静脉通过:尺神经干在此处位置较表浅,针稍偏向桡侧即可刺中,尺神经干被刺及后,可产生向手尺侧缘及指端放射的触电感,尺动脉为肱动脉的两大终支之一,尺静脉为其伴行的静脉。

鱼际针刺方向 鱼际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鱼际筋膜-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有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有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掌侧为正中神经掌侧皮支。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薄,有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受面神经颊支支配)交错之处。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

5.眶下孔或上颌骨。

头维的功效作用 头维穴穴位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分布,面神经颞支。

头维属于哪条经络

头维穴:经穴名,别名颡大穴。出《针灸甲乙经》,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

“头维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头维穴传输,(为阳明脉气所发,维系于头),故名“头维穴”。

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相关推荐

针刺大椎有什么作用 大椎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8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刮痧能治疗偏痛吗

痛是一种反复性发作的痛病,发病时疼痛感为跳痛、胀裂痛、砖痛,一般可持续数小时或者数天。偏痛发作前多有嗜睡、精神不振、视力模糊、畏光的情况,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多汗、心率加快的症状。导致该病的原因很复杂,往往是跟过度疲劳、忧思过重、紧张焦虑、失眠等有关。有些女性在月经期也会出现偏痛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刮痧缓解的。 一般偏痛刮痧的穴位有风池穴、翳风穴、穴、率谷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阳陵泉穴、足临泣穴、印堂穴等等。可采用水牛角刮痧板,先刮颈部风池穴,点揉部翳风穴

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刺激注意事项

针刺穴是,患者应取卧位,要避开动,经脉,不可针刺过深,也不可刺激过强,防止血压过度波动;本穴靠近喉结,内有颈部大血管,故不宜瘢痕灸,防止灸疮伤及喉结和血管。

内关针刺怎么刺 内关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针刺血海的功效 血海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股神经前皮支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来自第3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股内侧肌:为股四肌之一部分,由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来自第2到第4腰神经。 4.针的深面是股骨的前内侧缘:深层有股动,静脉的肌支和股神经的肌支。

针刺翳风注意事项 翳风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耳大神经为颈丛皮支,由第2-3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纤。 3.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略呈三角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缘和下颌后窝内。腮腺的表面包以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内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面神经和耳颞神经经过。 4.深面:从浅至深依次分布有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脊髓根及第2,3颈神经前支支配),夹肌(由第2-5颈神经后支支配),最长肌(由第1-8颈神经后支支配),二腹肌后腹(由面神经支配)。

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按摩穴的正确方法

1.取正坐位,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点揉两侧穴,点揉时指腹要紧贴皮肤,不能摩擦皮和发,注意力度均匀,柔和,渗透,双侧同时点按,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 2.用自己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或指腹的前1/3处着力,按压在颅一侧的穴上,并施加一定的力量,持续按压3-5分钟,按压完一侧穴后再按压另一侧穴。

听宫针刺的注意事项 听宫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颞神经分布,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及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也是颈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分支营养腮腺及额,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是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外耳道软骨:外耳道是外耳道口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它的外侧1/3段为软骨部,内侧2/3段为骨部。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浅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围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悬厘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部鬓发上,当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简易取穴:位于部鬓发上,先找到穴,再找到曲鬓穴,两穴连线的下缘1/4处即是该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