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有关系吗
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有关系吗
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
膀胱湿热:湿热蕴於下焦膀胱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多见於急性膀胱炎 。膀胱湿热证为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所致的病证。凡感受湿热之邪,饮食不节,脾胃内伤,湿热内生,下注膀胱等均可引起本证。
肾阳气不足:多因素体阳虚,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下元亏损所致。肾阳虚损对肾的生理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殖机能减退而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二是水液代谢障碍,肾阳虚衰,气化无权,开合失度,则发为水肿,或尿频、尿闭;三是水谷精微化生减弱,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则运化功能失职,可见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
从上文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之间是没什么关系的,膀胱湿热是湿热体质中的一种,而肾阳气不足则是因为旧病不愈或者年老体弱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两者是没有关联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肾阳气不足是如何治疗的吧。
肾阳气不足如何治疗
主方:金匮肾气丸。
方药:干地黄、薯蓣(即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日再服。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是没什么关系的,如果你同时出现这两种病症,那么一定要咨询医师如何治疗,不能随意用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漏谷的意思是什么 漏谷的临床应用
主穴: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湿热蕴结者,配委阳;肺热壅盛者,配尺泽;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支沟;瘀血闭阻者,配次髎、血海。
方义: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促进膀胱气化功能,通利小便;三阴交、阴陵泉为脾经腧穴,善于醒脾利湿,消除瘀滞,通利小便。
主穴:脾俞、肾俞、三焦俞、关元、三阴交
配穴:脾气虚弱者,配气海、足三里;肾阳虚弱者,配太溪、阴谷;无尿意或无力排尿者,配气海、曲骨。
方义:脾俞、肾俞以振奋脾肾气机,脾肾不足则三焦决渎无力,故用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能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三阴交调理肝、脾、肾功能,以助膀胱气化,诸穴相配可达益气启闭之功效。
泌尿系统感染的中医原因有哪些
1、膀胱湿热,风寒湿邪外感,入里化热,下注膀胱;或过食肥甘辛辣厚味,脾胃健运失司,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病由他脏转入,如胃肠积热、肝胆郁热及心移热于小肠等均可传入膀胱,湿热蕴结膀胱,邪气壅塞,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故发为淋证。热伤血络则见尿血,发为血淋。
2、肝胆郁热 足厥阴肝经环阴器,抵少腹”,若恼怒怫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化火,疏泄不利,水道通调受阻,膀胱气化失司;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均可引起小便滞涩,余沥不尽,发为淋症。
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劳倦过度,房室不节,或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或淋证日久失治,均可导致脾肾亏虚,正虚之后,复感微邪,即可发病,或遇劳即发,而成劳淋。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湿热久稽,肾阴受损,膀胱气化不利,而呈虚实夹杂之肾虚膀胱湿热之候。
按摩中极的作用与好处有哪些
中极属于膀胱之募穴,是膀胱之气结聚的部位,具有调节膀胱功能的作用;又系足三阳,任脉之所会,因任脉主胞宫,又因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而前阴为宗筋所聚,故对于调理生殖与泌尿系统疾病效果很好。按摩中极的好处
1.中极具有补肾调经,清利湿热之功,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痛经,产后恶露不止,外阴瘙痒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尿潴留,尿失禁等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穴对泌尿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以治疗遗尿,又可治疗尿闭。
2.此外,中极为血气交会之地,经常按摩可以调理气血,益肾兴阳,使夜间排尿次数减少。
中医“尿常规”检查自己怎么看
中医的尿常规检查,即通过医生的望、闻、问来把握尿液在量、色、质、味、形态、排便感觉等方面发生的异常变化,结合病症辨证治疗。
刘师傅近段时间每晚都得夜起数次,搞的晚上无法安睡,白天精神低落。但到医院检查,结果样样正常。后来去找中医看,中医师见他小便清长,身疲体倦,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考虑为肾阳不足,给予温补肾阳的中药调服,一周后尿量明显减少,夜起少了,失眠好了,精神也振奋了。
人们把血、尿、粪的检查习惯称谓“三大常规”。留取部分尿液进行常规和显微镜检查,明确尿中成分发生的异常变化,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依据,这就是常见的尿检模式。其实若留心的话,你还会发现另一种方式——中医的尿常规检查,即通过医生的望、闻、问来把握尿液在量、色、质、味、形态、排便感觉等方面发生的异常变化,结合病症辨证治疗。
望诊
就是通过双眼观看尿色、质、量的变化。
常见情况如下:
小便清长量多:多见于消渴(糖尿病和尿崩症)、肾阳虚衰、虚寒体质。
小便短黄:见于各种实热证,因热邪熏蒸津液,或呕吐、泄泻、大汗出后伤及津液,体液不足而见短少,临床上见于急性泌尿道感染、中暑、霍乱及各种热性病的后期等。小便发黄兼有目黄、体黄者为黄疸。
小便带血:见于尿血、血淋病人,因为热邪偏盛,湿热蕴蒸膀胱,或因尿道结石、异物等损伤尿道而发。若血尿色鲜不痛,可能为肿瘤引起。
尿有砂石:见于中医的石淋证,和西医的尿路泥沙样结石相似。
小便混浊:状如米泔水样或如脂膏,多因脾肾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功能不力,不能制约体内营养成分的外流,与西医的乳糜尿相似。
小便有泡沫:多是脏腑功能虚损、正气不足的表现,提示体质较差或免疫力低下、疲劳等。
闻诊
闻诊包括听诊和嗅诊。这里主要是利用嗅觉来判断尿的异常变化。小便黄赤混浊,且伴腥臊之味,多为膀胱湿热。小便散发苹果样气味,见于消渴病后期。新鲜尿液有一种浓浓的氨气味,见于长久不解小便,尿液潴留,多提示膀胱发生病变,或见于水肿晚期病人。
问诊
就是与病人或家属进行交流,掌握患者尿量及排尿感的异常情况。
问尿量
1.尿量增多:小便清长量多,夜尿频数,提示肾阳虚衰、体质虚寒。也可以见于消渴、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气候寒冷等情况。
2.尿量减少:多由于受热或大汗伤津,体内津液匮乏,或因为肺脾肾功能异常,气化不利,水液停留体内。多见于各种热病和水肿疾患;若小便涩少,甚至无尿、少尿,为津液枯涸,化源告竭或水湿泛滥之象,多提示脏腑功能虚损程度较重;若尿少而小腹充盈,则为膀胱气化不力或尿道阻塞,尿液内储。
问尿次
1.小便频数:排尿次数增多,频频如厕。新病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者,提示湿热熏蒸下焦,膀胱湿热;小便频数,量多色清,夜间为多,多为下焦虚寒,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膀胱制约失司所致。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因肾阳不足,阳不化水,或气化无力,开合失司所致者为虚;湿热下注,或有瘀血、结石阻塞者,多属实证。
问尿感
1.小便涩痛:小便排出不畅而痛,或伴急迫、灼热、尿急、尿频、尿痛等感觉,多因湿热下注膀胱,见于淋证。
2.余沥不尽:小便后点滴不尽,多因肾气虚弱、开阖失司所致,见于老年和久病体衰者,常为前列腺肥大疾患。
3.小便失禁:小便不能随意控制。多为肾气不固、下焦虚寒,膀胱失煦,不能制约水液。若神志昏迷兼见小便自遗,属病危征候。
4.遗尿:俗称尿床。多为肾气不足、膀胱失约。
尿不净有哪些表现
常见证候
肾虚胞寒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长,溺后遗沥不净,神疲体倦,腰背痠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尺部尤甚。
中气不足尿后余沥:小便后余沥点滴,时作时止,遇劳即发,面色咣白,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舌淡苔白,脉濡缓或细弱。
膀胱湿热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色黄或浑浊,尿后余沥点滴不净,伴尿道灼热疼痛。舌红善黄腻,脉濡数。
鉴别分析
肾虚胞寒尿后余沥与中气不足尿后余沥:鉴别要点;肾虚胞寒以小便频数清长,腰背痠软,四末不温,遇寒加剧,常见于年高者为特征,治宜温肾固涩,方用金匮肾气丸合桑螵蛸散加减;中气不足以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常见于壮年为特征,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膀胱湿热尿后余沥:辨证以尿频、尿急、尿痛,小便色黄或混浊为特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加减。
尿后余沥一症,应分虚实。虚证居多,每与小便清长,夜间多尿,小便频数等症并见,治法不外温补固涩。实证每与尿频、尿急、尿痛并见,治法总宜清热利湿。至于淋证出现尿后余沥,如(罗氏会约医镜·论淋癃)所说:“气淋,小便涩,常有余沥,故尿不尽”,或外伤损及膀胱,引起尿有余沥,当针对原病症治疗,原病症愈则尿有余沥自已。
水道的作用与功效 水道穴常用配伍
1.配膀胱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利,小腹急痛等。
2.配关元,中极,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针刺补法,可灸,补肾健脾,温阳行水,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尿闭,气淋,劳淋等。
3.配肾俞,关元,气海,复溜,太溪,针刺平补平泻法,宜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治疗阳虚水泛之面肿,肢体浮肿,心悸,喘逆,腹部胀满,大便溏泻等。
4.配水分,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针刺补法,可灸,化气行水,治疗阳虚水泛之腹水。
5.配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可灸,调经止痛,治疗寒湿阻胞之痛经。
6.配归来,关元,三角灸,足三里,针刺补法,灸关元,三角灸,益气提升,治疗中气下陷之狐疝。
尿路感染的原因
尿路感染的原因,从中医角度看主要与湿热毒邪蕴结膀胱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阴不洁,秽浊之邪入侵膀胱,酿生湿热;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蕴湿生热;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气滞血瘀;年老体弱、禀赋不足、房室失节及久淋不愈引起脾肾亏虚等。而从西医角度看,尿路感染是由于致病菌侵入尿路,可由一种或多种细菌引起,偶可由真菌、病毒引起。
尿路感染的感染途经:
1、上行感染:为尿路感染的主要途径。绝大多数尿路感染由粪源性病原体上行经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而到达肾脏髓质,累及单侧或双侧而发病。
2、血行感染:体内局部感染灶的细菌入血,通过血循环到达肾脏而引发感染,但并不多见。
3、淋巴道感染:考虑因右肾淋巴管与腹部、盆腔、升结肠的淋巴有沟通,这些部位有感染时,细菌从淋巴道感染肾脏,此种情况极为罕见。
4、直接感染:细菌从邻近器官的病灶直接入侵肾脏导致的感染,此情况亦极少见。
尿路感染的中医原因详解:
1、膀胱湿热,风寒湿邪外感,入里化热,下注膀胱;或过食肥甘辛辣厚味,脾胃健运失司,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病由他脏转入,如胃肠积热、肝胆郁热及心移热于小肠等均可传入膀胱,湿热蕴结膀胱,邪气壅塞,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故发为淋证。热伤血络则见尿血,发为血淋。
2、肝胆郁热 足厥阴肝经环阴器,抵少腹”,若恼怒怫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化火,疏泄不利,水道通调受阻,膀胱气化失司;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均可引起小便滞涩,余沥不尽,发为淋症。
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劳倦过度,房室不节,或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或淋证日久失治,均可导致脾肾亏虚,正虚之后,复感微邪,即可发病,或遇劳即发,而成劳淋。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湿热久稽,肾阴受损,膀胱气化不利,而呈虚实夹杂之肾虚膀胱湿热之候。
总之,尿路感染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且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以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为主。
飞扬的意思是什么
飞扬穴,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络穴。出《灵枢。经脉》,原作飞阳。《针灸甲乙经》作飞扬。
“飞扬穴”:“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飞扬穴”。
膀胱经络穴: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膀胱经上行,同时亦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故为膀胱经络穴。
尿血的症状
尿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挟杂血块。《素问》称“溺血”、“溲血”。尿血与血淋相似而有别,若小便时不痛者为尿血,小便时点滴涩痛,痛苦难忍者即为血淋。《类证治裁·溺》:“溺血与血淋异,痛为血淋,出精窍,不痛为溺血,出溺窍。”尿血之症,多因热扰血分,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致营血妄行,血从尿出而致尿血,发病部位在肾和膀胱,但与心、小肠、肝、脾有密切联系,并有虚实之别。常见的有心火亢盛,膀胱湿热,肝胆湿热,肾虚火旺,脾肾两亏等症。
委阳的作用与好处 委阳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膀胱俞,中极,三阴交,昆仑,调理三焦,疏利膀胱,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淋沥不尽,遗尿等。
2.配关元,交信,阴谷,列缺,清热泻火,利水 通淋,治疗水热互结,气化不利之癃闭,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水,大便不畅等。
3.配脾俞,肾俞,关元,太溪,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治疗脾肾阳虚之小便不利,癃闭等。
4.配肾俞,大肠俞,委中,三阴交,太白,健脾祛湿,舒筋通络,治疗寒湿腰痛,不可俯仰,下肢痿厥,麻木不仁等。
5.配阳陵泉,承山,昆仑,太溪,清热除湿,治疗湿热腿足拘挛疼痛。
6.配天池,少海,清利三焦郁滞,治疗三焦气机不畅之腋下肿痛。
阳虚血虚的症状有哪些 阳虚和贫血有关系吗
可能有关系。
阳虚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肾阳虚、脾阳虚、胃阳虚、心阳虚、肺阳虚等等,其中肾阳虚是有可能会造成贫血的,因为中医认为肾藏精、肝藏血,而精血又是同源的,所以肾阳虚可能会导致肾精不足,肝血也会出现偏虚的情况,长时间就会导致贫血的症状出现。
但也有部分贫血是因为长时间摄入铁元素不足导致的,如果是因为阳气不足那么不能很好的吸收营养,进而导致贫血的现象出现,那还是会有些关系;但如果只是单纯摄入铁元素较少,那和阳虚并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