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中脘的神奇功效 艾灸中脘的功效

艾灸中脘的神奇功效 艾灸中脘的功效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任脉之上,它是胃之募穴,也就是胃之精气反应至胸腹的特殊穴位,艾灸该穴位具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通腑降气之功效。艾灸该穴位能够治疗胃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 泄泻等症。具体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冬天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冬天艾灸哪里好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冬天适当进行艾灸,可以帮助激发体内阳气。充盈的阳气,能提升人体的脏器的运转能力,并宣发到体表以抗寒,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如冬至保健艾灸推荐上述穴位,如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灸气海、关元,可以振奋一身阳气,使人精力充沛,增强抵抗力。

小贴士:生活中要是想要保健,那么建议可以适当艾灸中脘、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风门、命门、肾俞、涌泉等穴位。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痛风的中医艾灸方法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治疗痛风属于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治疗的效果是很好的。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穴位,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艾灸的主要功能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但艾灸治疗痛风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见效快,有些患者见效慢。

另外,艾灸能够令气血和顺,令人体机能得以恢复,在日常防病保养方面有显着效果。如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五脏六腑之气血得以充养,使人形体康健;灸关元、气海可助藏精蓄血,使人阳气足,精血充,邪气难犯,达到养生保健之功。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中脘的功效

中脘穴是4条经脉的会聚穴位,人体脏腑的正中间,是人体正气与疾病的必争之地,同时号称胃”灵魂腧穴“,该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效,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呕吐艾灸哪里可以缓解

呕吐应该辩证分型来取穴进行艾灸,具体分型如下: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饮食停积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艾灸手法: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艾灸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艾灸疗法: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艾灸手法:用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的皮肤,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长痘痘艾灸哪里

艾灸对痘痘调理有一定的效果。

长痘的原因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或毒素堆积所导致的,利用艾灸的方法来调理,能达到清热解毒,平衡体内阴阳的效果,从而对痘痘肌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

不同部位长痘艾灸穴位

额头长痘:艾灸百会,大椎,合谷,太冲,涌泉穴。

两颊长痘:艾灸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命门,足三里,三阴交。

下颚长痘,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

悬灸尺泽,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到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悬灸梁门,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到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条雀啄灸

取尺泽,肺俞,内关,胃俞,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的施灸,艾条距离皮肤0.5-1厘米,按照先灸头部穴位再灸背部穴位的顺序施灸,每穴10-15分钟,灸到局部红晕温热为止,每日1次,10日为一个疗程,间隔3-5日进行下一个疗程。

夏至艾灸哪些穴位 夏至艾灸中脘穴提升胃肠功能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艾灸中脘穴的好处: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相关推荐

三伏灸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炙炙哪个部位

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艾灸部位。 头伏可以艾灸肺腧,背部上面的大椎,还有手上的外关穴;中伏的时候可以健脾胃,艾灸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末伏可以来调理脾肾功能,灸一些肾腧,包括太溪等穴位来进行调理,这些穴位仅作参考,具体情况以实际艾灸穴位为准。

艾灸中脘的最佳时间 艾灸中脘的作用

中脘穴位于胸腹正中,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 艾灸中脘,可以通过深部经络的传感,调整肠胃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强化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及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刺激中脘不但能调理肠胃,还能提高人体功能的免疫功能,增加肺部的通气量。

艾灸中脘功效与作用 中脘穴配伍艾灸疗法

1.配百会,足三里,神门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脏躁。 2.配膻中,天突,丰隆,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哮喘。 3.配梁丘,下巨虚,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急性肠胃炎。 4.配阳池穴,胞门穴,子户穴,有补肾养经,理气止痛的作用,治疗腰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 5.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有升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胃下垂。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

根据自己的需求。 三伏天艾灸哪里好主要是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决定,例如若是需要起到缓解胃部问题的话,可以选择艾灸中脘穴,中脘穴能够增强人体消化以及吸收食物的能力,其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的位置。 若是想调整气血的话,可以选择艾灸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是能够起到不错的补气血的作用,能够缓解人体面色蜡黄、没有血色等症状。 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手下进行艾灸,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穴位,并且可以准确艾灸到穴位。

​输卵管不通艾灸治疗

艾灸输卵管不通,灸治疗输卵管堵塞的方法,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输卵管的患处要重点灸。 艾灸选择工具: 天气温暖,可以使用艾灸盒插艾条来进行艾灸,腰腹部使用四眼艾灸盒即可,肢体可用单眼艾灸艾灸艾灸的时间,腰腹部可以艾灸40分钟左右,逐渐适应为度,肢体可以15-20分钟左右。 如果天气寒冷,您可以腰腹部使用四罐或六罐艾灸罐,肢体使用单罐艾灸罐。艾灸时间,腰腹部艾灸40-60分钟左右,逐渐适应,肢体20-30分钟左右。 在使用艾灸罐的时候,因为需要毛巾包起来使用,所以相对直接对

脾虚如何艾灸能治疗

艾叶作为药,有药性,它入肝、艾叶作为药,有药性,它入肝、脾、肾经,对各个经脉有好处。肾经,对各个经脉有好处。《本草》中记载,有祛湿、止血、通经络、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艾叶有燃烧的作用,它的热力温和、渗透力强,能传到身体深层。可以让人感到热力在深层传走,会让人觉的舒服。 艾灸有艾条灸、艾柱灸。 艾条灸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艾柱灸分为: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隔物灸 、(瘢痕灸 )、米粒灸 (隔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 隔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 而脾胃虚的人一般只需要艾灸两个穴位, 艾灸中脘

艾灸腹痛多久消失 寒邪腹疼艾灸方法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艾灸处方:中脘,足三里,天枢,神阙,合谷。 取穴方义:中脘,足三里温中理气,天枢调理肠胃,神阙温下元以散积寒,佐以手阳明经的原穴合谷,发汗解表,调整传导功能,诸穴共灸,以奏散寒止痛之效。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4穴,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柱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壮,每日1-2次。 3.隔盐灸:于神阙穴按隔盐灸法操作,用中艾炷灸5-10壮,每日灸1次。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

视具体情况而定。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病症也会有所不同,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的时候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群针对性不同,因此,三伏天艾灸灸哪里这个是没有定论的,以个人的实际情况为准,若是需要缓解胃部问题,可以选择艾灸中脘穴,中脘穴能够增强人体消化以及吸收食物的能力,其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的位置;若是想调整气血的话,可以选择艾灸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是能够起到不错的补气血的作用。

腹部艾灸一次多长时间 腹部艾灸灸哪里

对腹部进行艾灸,可以对人体的脏腑起到一定的保健效果,腹部上有许多穴位,例如气海、中脘、下脘、巨阙、神阙等,对其进行艾灸可以改善人体健康。 气海穴,在脐下1.5寸的地方,对者进行艾灸可治疗腹痛、腹泻、便秘等症;脐上2寸为下脘穴,对治疗呕吐、腹痛、腹泻等有一定的疗效;脐上4寸为中脘穴,经常按摩中脘穴可促进胃蠕动,帮助消化。 当然,腹部的这些穴位,除了可以艾灸之外,经常按摩也可以起到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林赛氏指甲艾灸怎么治疗 肝硬化艾灸

定位:足厥阴肝经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肝的募穴。 功效主治:主治胸胁满痛,黄疸,呕吐,呃逆,腹胀,胁下积聚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期门穴3-5壮;或艾条灸期门穴3-10分钟。 定位: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