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暑假报个什么兴趣班 谁说了算

暑假报个什么兴趣班 谁说了算

兴趣班是孩子的兴趣班

1、兴趣班是孩子的兴趣班,不是家长的兴趣班,扔掉你所持有的功利性。

首先,不要走极端。不要觉得孩子就应该放养,就应该给他玩,至于兴趣班想都不想。也不要跟风,看到别人报什么班就回来给孩子报什么班,觉得别人会的我的孩子也要会,七七七八八给孩子报了一大堆。你要清楚,上兴趣班的人是孩子,能不能学到本领的也是孩子,兴趣班的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那么请不要用你的想法来决定孩子是不是要报兴趣班,而要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和爱好为出发点。如果孩子是被你逼迫着去上兴趣班,这个兴趣还从何谈起呢?

做决定时慎重再慎重

2、不要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而去给孩子报兴趣班,做决定时慎重再慎重。

有很多家长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觉得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去报兴趣班,可是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还是会一头雾水。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培训机构太多,收费大部分也不低,另一方面孩子的意愿很多时候也是涂个新鲜,很容易只有三分钟热度。家长们会担心自己的投入打了水漂。所以,在给孩子报名之前,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在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不妨不要急着着手,或者可以先带孩子去上几次课体验一下,或者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多做一些尝试,如果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仍然感兴趣,再报名也不迟。

不攀比,以孩子的喜好为前提

3、不攀比,一切尊重孩子的意愿,以孩子的喜好为前提。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孩子都会,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会?即使是勒紧裤腰带,也要给孩子报报报。报完名又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时刻提醒孩子要认真,要努力,一定要学出个什么名堂来,好让老爸老妈长长脸。可是,你有问过孩子愿不愿意吗?如果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反而生出来逆反心理,该如何收场。所以,小编的建议是,兴趣很多时候是天生的,父母要做的是去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孩子的闪光点再亮一点,这样就够了。

不要半途而废

4、试着让孩子定下承诺,不要随意半途而废。

如果已经报名了,那就要和孩子一起努力坚持下去,不要轻易半途而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家长只是孩子的领航者,不需要去手把手带着孩子前进。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试着和孩子多沟通,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阻碍和困难,帮着孩子一起想好对应的办法,让孩子自己定下承诺,不会轻易放弃。另外,如果家长能够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分享学习的体会,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暑期和孩子沟通的最好时机

孩子暑假在家洗盘子,父亲答应给的工钱却没给,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母亲和孩子争吵,并当众给孩子一巴掌,孩子赌气一个月不和母亲说话……看见这些案例,会让很多家长有感悟。在暑假里,孩子一“放松”,家长就“紧张”起来,如何让孩子在假期中思想快速成长,提高学习成绩,还得快乐地度过,成为家长必修的“暑假课题”,专家指出,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关键。

家长要当“孩子王”

“小鬼当家”不过只是电影上的情节,家住金星小区颐欣里的家长李建平说,他和妻子白天都在外工作,有时周末都不休息,15岁的儿子亮亮放假在家无人照顾,他们上班时也特别担心,时常打电话回家问孩子在做什么,怕他发生危险。另外,比较闲的家长长时间和孩子相处,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比如在叛逆期的孩子,摔碗、踢门……他们会做出各种各样不受控制的动作,让家长十分头痛,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满鹏介绍,淘气顽皮是孩子的天性,看见叛逆期的孩子做出“违反家长命令”的动作时,家长千万不要动气,因为这是孩子想引起家长注意的一种行为表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学会自己理解和处理问题,这时,家长再也不能站在“高处”和孩子相处,应该把孩子当成“朋友”看待,而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王”。比如,家长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为孩子找“乐趣”,教他做家务、做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更应该以朋友的态度来相处,先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想法,主动与孩子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能骂、更不能动手打孩子,始终牢记,你是孩子的朋友,应该以平等的姿态来与孩子共处。

“投其所好”培养特长

艺术培训班似乎又成为了这个暑假的“主打”,家住新闻路的家长周洋说,由于家离西昌路的钢琴培训学校近,他就把16岁的儿子军军送去学钢琴,刚开始孩子很感兴趣,可时间久了就出了问题。孩子不但反感所学的东西,甚至拒绝学习,和家长闹情绪的现象从而产生。专家指出,这时家长就该反省,这些做法是否达到让孩子思想成长、成绩提高的目的?

“家长应该正确判断孩子兴趣的方向,不一定学得多就学得好、学得精。”云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周宁教授说,一部分家长让孩子进行暑期业余爱好培训,但是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兴趣,比如强行让孩子学钢琴,孩子刚开始可能很感兴趣,但时间久了却产生反感,一方面可能不想继续学下去,另一方面可能突然想去学绘画等其他东西,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家长需要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爱好的是什么,再考虑选择相应的兴趣培训课程。

共同为“第三学期”努力

虽然教育局明令禁止学校开办暑期补课班,为提高学习进度,很多家长仍然私下为孩子安排补课,就像朱孔阳小朋友一样,在妈妈的监督下做习题,她说这让她的“暑假不快乐”。周宁建议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学习时间表,并一起为孩子的“第三学期”努力,比如,每天安排1到2小时学习,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也不影响其休息。鼓励孩子在有效时间中往目标迈进,家长的职能不仅是监督,而是协助。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当然,更不要一味地追求学习后所产生的效果,抱着“进步多少算多少”的态度,与孩子一起度过快乐暑假。

■专家支招

家长和孩子都要遵守沟通法则

云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周宁教授:家长如何做到与孩子有效地沟通,首先应该观察孩子在该阶段对待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来决定自己需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做一位倾听者,不要一遇到与自己观点不符的地方就以“过来人”自居,全盘否定孩子的思想,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甚至恶语相加、大打出手。在沟通中,孩子同样要注意与父母沟通不等于埋怨和发泄不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没有家长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和孩子都应该重视一个沟通法则:公平。在公平的同时,家长应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观察事物,学会用孩子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还有,沟通完后,双方都要根据沟通的结果加以反思、改正。如果沟通双方或是任何一方还是一切照旧的话,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并且预示着以后的沟通也无非只是个形式,很难再开展下一次有效的沟通了。

给孩子报兴趣班常犯的四个错误

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鼓励上兴趣班但不要乱报班

市面上的各种班,不仅门类多,机构也繁杂,面对这些,心急如焚的家长往往不能为孩子选择合适并且质量好的班。对于各种班,您认为在选择上有哪些技巧呢?

王东华:家长在选班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班,另外要充分考察办学机构的“实力”,这个“实力”并不是要求办学机构的设施要有多好,老师的学历要有多高,我们家长应该看准老师的讲课水平,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妨先带着孩子去听几节课,在充分听取孩子意见的同时结合自我感受分析这样的班是否可以上。具体应该做到:

一看“师质”。家长不可过于看重广告中打出的名师招牌,最好带着孩子到课外班上试听几节课,看授课教师的讲课质量的高低,还有其对学生负责任的程度。另外,要看孩子是否能适应该课外班的授课风格和模式,如果孩子接受不了,那么老师再有名也于事无补。

二搜“班质”。家长要考虑课外班的办学规模。办学规模能从侧面反映一个课外班质量的高低。这个课外班招生规模大,肯定有其道理,家长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搜索相关信息,看是否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学习的班型。

三听“口碑”。家长和孩子们的口碑很重要,一个好的课外班肯定是很注重长远利益的,所以对教学质量、服务水平要求就很高。可以通过其他家长和孩子了解准备参加的课外班是否具备一个高素质课外班的实力。这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总的来说,为孩子选择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课外班至关重要。家长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为孩子的课外学习开个好头。

记 者:对于一些家长总是抱以急功近利的心态给孩子上班,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东华:家长的心态要摆好。我不否认获奖的确可以给升学带来便利,但家长让孩子上班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获奖和升学上,如果以这样的心态让孩子去上班也许取得的成绩挺不错,但同时对孩子长远发展的“杀伤力”也是很大的。因为仅仅冲着获奖和升学,家长们就不会注意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就会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去学习,一旦孩子离期望的目标太远,家长便会大肆宣泄自己的不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记 者:对于那些假期班,您是怎么看的?

王东华:我认为孩子的假期班和平时的课外班一样,盲目跟风、攀比同样是不可取的,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也是不行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待着也是待着,一个人在家,很可能上网成瘾、看电视成瘾,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两个合适的班,能学些新知识,交些新朋友,哪有什么不好呢?当然,如果孩子有自己的“宏伟”计划,比如,搞些什么调查、科研,或者要到哪儿去旅游、考察、社会实践什么的,总之,孩子有自己的安排,那就不必强迫孩子去上什么课外班。

虽然我支持孩子们“上班”,但坚决反对让“上班”成为孩子的“第三学期”。

总体上来说,孩子上这样那样的“班”,既是中国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也是中国教育在向常态化素质化过渡的一种行为。如果中考、高考没有那么残酷,如果就业形势没有那么严峻,家长肯定不愿花钱让孩子去上那么多的班。但是,好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前,孩子的教育是不能等的,所以,只能去上这些班。一旦中考、高考改革到位了,我们的孩子还会去“上班”的,但上的更多的是兴趣班,比如体育班、艺术班……

采访感言

一般家教专家都是不愿出面来谈孩子“上班”的事的,一是不好谈,找不到相应的教育理论依据。说它好吧,那是为应试教育呐喊、助威,会遭到很多新锐人物的攻击和谴责;说它不好吧,那又有违中国的现实、国情,会遭众多家长、老师的反对。二是谈不好,满足不了家长、孩子的心理需要。当今社会上的班那么多,好的坏的鱼龙混杂,说不到点子上,帮不了别人的忙,还会形成误导。所以,一般教育专家都是会拒绝谈论这个问题的;谈也是简单否定,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招惹是非。

王东华老师,既是家教专家,又是普通家长一员,身在其中,他对孩子“上班”的事情是深有感触、颇有心得的。他不是单纯地站在专家、学者的角度,说些隔靴搔痒、不着边际、不解决问题的官话、套话,而是站在普通家长的角度,为他们客观地分析当今的教育形势,现实地为他们解答一些具体的问题。

孩子该不该“上班”,怎么选“班”,怎么“上班”,是非常难解答,而家长、孩子又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说这问题难,难就难在,当今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如果再给孩子报班,不是助纣为虐,加重孩子的身心负担吗?但是,如果不给孩子报班,孩子在家没有学习自觉性,上网成瘾、看电视成瘾怎么办?孩子学习成绩达不到好的上级学校的招生标准,上不了好学校,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无数现实问题摆在家长、孩子面前,解答得好,会为他们分忧解愁;解答得不好,就有可能误人子弟。

王东华老师鼓励孩子“上班”,但也反对家长随意给孩子乱报班。他是花了几个月时间,对社会上的各种班: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奥赛班、外语班、衔接班、复读班……做了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才形成访谈中的那些观点、看法的。他的那些观点、看法不一定适宜所有的家庭,但是,对于当今的城市的绝大多数家庭还是适宜的。在教育体制、考试机制改革前,他的这些观点、看法还是切合实际、不会遭人唾弃的。

与之不同的是,有教育专家主张让孩子自由成长。如果家长完全按孩子的意愿办事,那么,孩子很可能连正常的上学都不愿去——上学哪有在家好玩?更何况课外班——谁愿花钱去受那罪?但是,如果家长本着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还是不会任由孩子想怎么就怎么的。毕竟,社会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的,任何人都是要受一定的约束,完成一定的任务,接受一定的挑战才能生存下去的。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些道理,他们是不会不喜欢上学的。而喜欢上学的孩子,是不会满足于课堂的那点知识、学问的。只要引导得当,选择适当,孩子是不会排斥、厌恶课外班的学习的。

课外班的一大特点就是自由、随意、选择性强。孩子无法选择学校的老师——喜欢不喜欢的都得接受他(或她)的教育。但是,孩子可以选择课外班的老师,喜欢的一直跟着学下去,不喜欢的立马再找。只要肯找,是不可能找不到一个相对合适的老师的。

那么,怎么找呢?除了王老师上述的看“师质”、搜“班质”、听“口碑”外,还有一个诀窍,就是听任课老师的意见。孩子天天在校上学,任课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潜力是很了解的;任课老师干着这一行,对社会办学,对以往学生在外受教的情况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为孩子选班前,听听学校老师的意见,听听业内人士的意见还是比较明智的。当然,最该听的还是自己孩子的意见。最好的老师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老师。把选择权、决定权交给孩子,相信他们是会用好手中的权的。

客观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如今的校外教育市场还是比较丰富、规整的。骗钱的、质量不好的办学机构,骗了一拨人,不可能连续骗两拨、三拨人;如今的规模较大的历史较悠久的社会办学机构还是可信的,有条件的孩子,不享受享受优质的校外资源还是很可惜的。过去,想听谁的课,不可能让你听着,现在,想听谁的课就能听谁的课,虽然不是“免费午餐”,但是,花钱就能享受一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不能不算一种进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办学这股力量还将继续发展壮大。今天,孩子上的是课外班,明天,孩子上的可能是培训班,后天,孩子有了能力,可能就是自己办班。

社会办学是必然的,孩子“上班”也是必然的。既然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在家自学是学习,上“班”学习也是学习,各种学习自由选择,何必要了一种学习,就要排斥另一种学习呢?

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近日,有家长反映,他们前后为孩子报了几个班,孩子都不愿意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干脆不去了,结果是钱花了不少,孩子什么也没学成,很苦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样了,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的激烈竞争需要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学校、家长也特别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因此,在社会上,各种兴趣班应运而生,如写作班、音乐班、英语班、绘画班等。琳琅满目的兴趣班让家长和孩子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去选择。

很多家长往往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只是一味给孩子报读“热门”的兴趣班,由于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上课时就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几节课后,孩子就会感到很吃力,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差,产生挫败感,当他(她)从课程中不能获得肯定、自信和快乐时,不能坚持下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班呢?在这里,张小磊给家长朋友们几点建议:

1、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每个兴趣班课程的主要特色和主要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专业的老师请教,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看看孩子想参加哪一类的兴趣班;

3、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就具体选择来说,她谈了以下三种情况:

根据孩子的性格来选择。如果孩子性格较内向,可以为孩子选择较为热情、充满活力的兴趣班,如拉丁舞、摩登舞等,让孩子在感受欢快舞曲的同时,释放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开朗活泼;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选择绘画、书法等能够使人静心的兴趣班,这样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得到互补,避免孩子的性格走向极端。

根据孩子的优势智能来选择。有些孩子表现出很强的语言天赋,这样可以针对他的特点选择口才班、写作班等锻炼语言功能的兴趣班;若孩子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表现较为出色,则可以为其选择手工班、舞蹈班等肢体动作较丰富的兴趣班,使孩子的优势不断得到发挥。

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来选择。如轮滑需要孩子的身体具备相当的平衡感及下肢协调控制能力,也需要有敏捷的肢体反应,因此对于肢体控制能力尚未发育健全的幼儿,建议不要选择此类兴趣班。

凡事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看到进步,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宝宝的才艺启蒙

游戏启蒙成首选

早教专家们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了一次大调查,发现0至3岁孩子的父母中,有83.4%的人“常和孩子玩各种游戏”;另有超过六成的父母会“常给孩子听音乐”、“常买一些开发智力的光盘放给孩子看”;还有42.2%的父母会“常读书给孩子听”,有43.7%的父母会“常给孩子听故事磁带”;选择 “什么也没做”的父母,仅占0.9%。

才艺启蒙要自然

资深儿童心理学家徐凡赞同父母们的做法,因为0至3岁的孩子需要接触各种事物,为广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基本能力打基础。他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将音乐与体育结合;教孩子吃饭时,把胡萝卜片切成花,鼓励孩子去捏、去抓,将艺术培养与运动融为一体。家长要在吃饭穿衣的日常生活细节中,用心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环境。

早教方式有多种

早教专家对“兴趣班何时上,是否越早越好”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3岁以前报兴趣班的比例较少;70%以上的3至6岁孩子的父母都给宝宝报过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孩子6岁后,参加过兴趣班的比例超过了80%。可见,3岁以后孩子的才艺学习,父母更多地依赖专业机构。

在回答“孩子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才艺”时,很多父母选择几种学习方式,平均每个孩子经历过的学习方式有2.49种。幼儿园兴趣班和专门的培训机构是父母的首选,此外还有请家教、家长自己教、跟着早教光盘自学等方式。

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记者在做一个专题,关于孩子报兴趣班的事,并就这个问题对我进行了采访。 我认为目前,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存在着如下几个误区:第一,别人家孩子报了,我家孩子也报。第二,周六日不能看着孩子,与其让孩子乱跑,还不如让孩子多学点知识。第三,孩子学班越多越好,希望孩子样样精通。第四,我喜欢,但我小时候没条件学,现在我有条件,让孩子来学。第五,只要孩子去,学成什么样无所谓,我对孩子要求不高。第六,学了,你就要学成最好的,钱不能白花。

先针对以上误区,谈谈个人的看法。对于第一个误区,这属于跟风形式。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而且每个孩子也是有自己的个性的,适合别人家庭的事情,不一定适合你的家庭,适合别人家孩子的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比方说,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看别人家孩子学钢琴,也跟着学,结果给家庭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而且,家长会认为给孩子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让孩子去学,孩子一定要学好。如果出现孩子中途退却的情况,就会出现亲子问题,甚至会造成悲剧。

对于第二个误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给孩子安排活动太多太满,会给孩子在身心上造成很大的负担,内心自然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形成许多学习上的坏习惯,不但影响本兴趣班的学习,对孩子的日常学校学习都会带来许多瘾患。同时家长不能忽略玩对于孩子智力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根本。

对于第三个误区,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报班,多则五六个,少则三四个,不报的很少。其实家长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对于孩子来说,不在于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果孩子学许多班,那么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升华这些东西,只能是学过了就算了,最后效果怎么样。而且,孩子在休息的时间还要上许多的班,会使孩子感到身心疲惫,精神状态会延伸到学校,对学校学习也失去了激情,从而慢慢会产生厌学。

对于第四种误区,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是最错误的教育心理。不管报什么班,要以孩子喜欢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喜欢,他才会去认真地学习,任何逼迫孩子学习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会在孩子的生理或心理上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

对于第五个误区,家长报着这种心态,就会把这种心态传染给孩子,孩子也会报着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心态去学习。长此以往,会形成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等家长感觉到了再去纠正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对于第六个误区:学了就要学成最好的。一个人不管学习什么知识,跟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许多因素有关。如果所学的功课是孩子的优势潜能所在,那孩子就有学成最好的可能性,但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发生发展的规律,教育方法引导方法不对,会把孩子本来的兴趣扼杀掉。

许多断指断手的案例就是由于家长的这种心态引起的。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家长引导孩子应该具备的心态。关于家长到底应该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我提以下建议:首先,家长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了解孩子的优势潜能,然后去开发,去发掘。但在开发和发掘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孩子的优势智能去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的优势所在,那就可以尝试给孩子报不同的兴趣班,然后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如果是孩子不感兴趣的班,中途可以转换其他的班。但同时报的班就要太多,最多两个为好。在报班前,一定要了解所报的校外学校的情况,包括学校的管理、师资情况,好的学习,师资力量厚,老师水平高,责任心强,这就会避免孩子在课外班中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具本人了解,校外兴趣班的老师普遍对孩子要求比较松,管理严格担心孩子不愿意去学,从而影响生源。

大部分的校外班是哄着孩子们学习,学生不完成作业,绝不会象在学校那样挨批评或者爱惩罚,但惩罚教育确实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当然,如果能对教班的老师有所了解最好,因为老师的教育素质、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帮孩子选中班以后,家长就要以身做则,坚持接送孩子,而且,要不时地给孩子以精神鼓舞。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情绪波动,当孩子有波动时家长如何处理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没有坚持性,建议这时候,家长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意志努力怎么样。另外,所报兴趣班可以随着孩子学校功课的松紧来做适当调整。对于没有任何优势潜能的孩子,如果家长想给孩子学兴趣班,建议学音乐和美术。音乐对开发人的右脑很有好处,同时能够调节精神状态。美术能够提高人的美感,同时还对孩子注意力集中有一定的训练作用,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好处的。还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就是乒乓球。学乒乓球的好处,第一是健身。第二,乒乓球在中国是全民体育运动,方便省事。第三,乒乓球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第四,对视力有好处。第五,对训练注意力有好处。总之,选择兴趣班,是件很值得家长慎重的事情。

限制孩子长高的因素

1、遗传

如果孩子的身高不尽人意,先看一下自己的身高是不是也偏矮。通常情况下,孩子的身高受到遗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大约占到75%。

2、肥胖

肥胖的儿童往往前期会生长得比较快,可是到了14-15岁时,生长就会变得缓慢下来,甚至停止生长,这个时候会使孩子跟同龄的孩子拉开身高的差距。

同时,肥胖会导致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过多的脂肪也会使肌肉和骨骼承受过多的重量,这也是影响肥胖儿长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挑食

人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成人也一样。不过,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一味地挑食,必然会造成营养不良,使体内需要的元素缺失,不仅健康难以保证,身高自然也会落同龄人一大截。

4、疾病

儿童抵抗力弱,很容易生病,这本是正常现象,不过,如果反复生病,如肺炎、腹泻、贫血等,必然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5、压力

如今的儿童比我们想像中面临的压力还要大,别看他们都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当代,但他们将来将要面临比我们还要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很多家长开始未雨绸缪,从小就给家长报了很多兴趣班,而这些培训班更多的是家长的意志,而不真的是孩子的兴趣。

过多的压力会使孩子的精神和心理受到抑制,同样会使孩子的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家长们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好能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不是一意孤行,令孩子感觉不到成长的快乐,不能全身心地发展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

妈妈:吴女士,36岁

女儿:甜甜,8岁

育儿关键词: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孩子有一项兴趣爱好,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尤其是对我们甜甜来说,通过上兴趣班认识了很多小伙伴,这对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而且对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都很有好处。”吴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颇有心得。

“我们工作忙,女儿小时候就丢给爷爷奶奶带,也没什么小伙伴,一直到上幼儿园,她都要比班上的其他孩子更害羞,不爱说话。我开始也没太在意,后来孩子到了小学,我看到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活动,我才意识到问题比较严重,于是看了很多书,也请教了许多老师,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给孩子报兴趣班。”可哪个班适合孩子呢?这让吴女士很头疼。

寻找兴趣班的过程持续了大半年,吴女士还从中得出一个结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我和她爸可是费尽心思,我们要让孩子自己提出来要学某项本领,要上某类兴趣班,而不能让孩子觉得是我们要求她这么做的。我和她爸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画画,才走到一起的,所以一开始那段时间,只要有时间,我们就重新拿起画笔,两个人一起画画,有时出去写生,为完成一幅画我们总是会讨论……虽然我们一直没有要求甜甜也来试试,但看到我和她爸如此快乐的样子,她也禁不住好奇起来,主动要求画画。”等看到她确实喜欢上画画后,我又跟她商量:“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教你,我们去找专门的老师教你,好不好?”如此一来,她很容易就接受了,并慢慢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爱上画画了。“在后来的兴趣班上,她认识了很多一起画画的小伙伴,我于是经常鼓励她邀请同学到家里来玩。”

相关推荐

节后综合症怎么办 节后上恐惧症

连续7天不上,或旅游、或聚会、或在家休养生息,打乱了平日的上节奏和状态。到岗后,几天之内精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迟迟找不到上的感觉。 假期回到单位,先别急着马上干活。第一天的工作不宜安排太紧、强度也不宜太大,以免因节奏突然变化导致神经过度紧张而适应不良。 上休息期间可以和同事分享节日趣事,或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等方式调整身心,给思绪和心情一个缓冲期。

为什么给孩子兴趣孩子还是学不好

“我本来很喜欢弹钢琴,但是因为其他很多孩子都去考级,我妈妈就跟着了魔一样动不动带我去训练,还说‘过了十级就再也不管我练不练了’。”采访中,一位被认为是“钢琴神童”的小男生无比愤恨地告诉记者,他发现妈妈让他学琴的目的是自我炫耀,根本不在乎他的喜好。“她认为我这个有天赋就拼命去搞特长,令人厌烦。” 力学小学五年级的小奚告诉记者,她最烦老爸在她做数学题的时候唠叨。“每次我做数学题时,他就喜欢站在我身后边看题目边说,‘这题按什么思路解最好,那题的解题方法多绕了弯路。’其实不用他说,我自己也能思考出来啊。”奚同学说

是胖是瘦谁说了算

 胖子,在小编看来是一种既宽容又小气的生物。他们为人豪爽,不爱跟人计较,但唯独跟体重过不去。他们对体重秤上的数字锱铢必较,看到体重轻了那么一丢丢就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一见体重秤数字略有升高,便马上焦虑起来。为了让体重轻点,他们还真舍得花脑力。小编有一胖胖的闺蜜,她每次上称就像是进行一项重要的仪式,挑好时间,沐浴更衣,然后才小心翼翼踩上体重秤。小编见识过其仪式的繁琐,默默给了她一白眼:“不就称个体重嘛,至于么?”闺蜜立即反驳:“你知道什么!这么称最轻!”闺蜜一声吼,小编被吓到了,只能说,为了体重轻点,你

孕囊大小对照表与孕周

在了确了孕囊大小对照表后,相信准爸爸与准妈妈们也会对孕囊大小其它方面的知识还怀有兴趣。现在在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孕囊大小对照表与孕周的关系。根据孕囊的大小是无法准确判断怀孕几周的,因为每个孕妇的体质都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同时怀孕的两位妈妈,胎儿在各个时期的发育指标也是不一样的。这跟孕妇的身高、体质及夫妻双方遗传有关。 但从参考的数据来看,34*54*29大小的孕囊,大约是怀孕两个月左右。通常情况下,妇产医生为了方便计算孕妇的孕龄,会以四周为一个月计,也就是说你有可能怀孕七八周了,但这也只是估算而已。 计算

拥有婴儿肌角质说了算

认识角质面面观 1.角质对肌肤的影响 正常而健康的角质层排列整齐,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然代谢脱落,可以很好地保持皮肤水润和光泽度。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自然剥落的过程就会减缓,结果过多的角质就形成了粗糙干燥的表皮。如果不及时为皮肤去角质,就导致角质过厚,护肤品不能良好地吸收,容易引起痘痘、粉刺、使肌肤暗淡无光等肌肤问题,皮肤不能保持良好的更新状态,就算用了很多滋润产品,皮肤也像是反应迟钝,怎么都不能彻底白滑起来。 2.摸起来粗糙的肌肤就是需要去角质了? 皮肤摸起来比较粗糙的原因有两种:1.皮肤本身比较干,摸起

什么样的兴趣适合孩子呢

喜欢安静:适宜学围棋 比较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比较,譬如他能发现,妈妈包的饺子和奶奶不一样。所以像拼图一类的游戏,足以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这类孩子可以让他参加围棋、数学或科学实验等兴趣。 喜欢说话:适宜学声乐 孩子对富有旋律的音乐会有特别的反应,常会啊、啊地叫,并挥舞小手。有时突然听到电视里传来一段音乐,立即会跟着唱起来。这类孩子一般开口说话比较早,并且喜欢学说大人的话。 这类孩子适宜学故事、相声、声乐或钢琴。 喜欢动手:适宜学书法 这类孩子比较有耐心,并能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如拆装汽车、串珠子

这个暑假要带孩子这么过

随着炎热的夏季到来,孩子们渴盼已久的暑假也到了。暑假是一个漫长的假期,最令父母们担心的就是孩子在放假期间的安全。主要原因是孩子有假期,而大人没有假期,也就没有办法天天在家陪伴孩子,那如何才能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呢? 1.假期要吃得健康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越是放假时间长,越是过得不健康。原因是之前在学校的时候三餐按时、睡得也早,而放假之后父母们又没有放假,天天要上,孩子的三餐就成了问题。可能早上父母去上的时候孩子还没有起床,孩子起来之后交待他们要好好吃早餐,结果他们又去吃零食去了,晚上要等父母回

根据孩子的性格来选兴趣

喜欢模仿:适宜学表演 这类孩子在人越多的场合,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自己是主角。当然这些孩子也有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以及高亢的声音等。 这类孩子适宜到表演、主持、舞蹈等兴趣去学习。 喜欢打闹:适宜学武术 这类孩子可能是被认为最有活力的,他们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即使在吃饭的小小间隙也不消停。他们无论是爬还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这类孩子动作协调能力较强,适当地让他们参加跆拳道、武术和游泳等兴趣的话,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常安静地学习。 喜欢安

白天肌肤说了算

久坐室内型 这种类型因为白天处在空调狂吹的办公室里,很少站起来活动,血液循环很差,所以夜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极端干燥。由于角质层的表面已经凹凸不平,渗透力降低,所以建议使用一些导入型的精华产品或者化妆水,在清洁后先打开肌肤的通路。 美容大招:有膜就敷 免洗的当然最好,贴片的也是很方便。如果你不喜欢带着睡眠面膜睡觉,那么回到家先清洁,昨晚基础护理后,涂上睡眠面膜,然后等到睡前将这层面膜按摩至吸收,在涂一层面霜即可。 加没点型 既然难以改变这种悲催的状况,至少还可以改变自己的肌肤。劳累必然会使皮肤细胞也很

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1、游戏名称:投球 游戏目的: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学习观察和探索目标。 游戏准备:废旧纸、脸盆或纸篓一个 游戏活动:在孩子面前将旧纸揉搓成团状,吸引 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已经有一定的 动手能力,可以请孩子一起参与揉搓 纸)。让纸球在地上滚动,激发孩子 游戏的兴趣。与孩子一起玩丢球、滚球、 追球、捡球的游戏。成人示范将纸团投入筐内,然后引导孩子玩“投球”。 游戏时间:20-30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根据孩子投球的情况,随时调整距离和筐或盆的大小。 2、游戏名称:奇妙的录音 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