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足部有哪些问题
小儿足部有哪些问题
足外翻
在婴幼儿骨骼发育问题中,足外翻相当常见。根据统计,每千名婴幼儿之中有1-2人一出生就有足外翻问题。足外翻最明显的特征是新生儿的脚板整个儿不正常地紧贴着小腿,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子宫时,足部受到长时间的挤压,造成跟骨背屈及外翻。这通常是脚的姿势问题,而不是骨头排列的问题,出生后挤压感消失后会自然痊愈。一般出生后2-3个月内会自然改善,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得尽早送医治疗。
温馨提示:爸妈如果发现宝宝有足部外翻的问题,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拉筋按摩的方式帮助宝宝的脚板尽早恢复正常。经过按摩后,90%的宝宝都能够自然痊愈。
屈趾
出生后脚趾有不正常的弯曲现象(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的第3或第4根脚趾上,有弯曲和内转的现象),绝大部分不会对足部造成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然改善。若有一个趾头跨上另一个趾头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第5根脚趾),则容易影响穿鞋,必须注意是否会造成宝宝穿鞋时的摩擦不适。此外,轻微的脚趾弯曲情况不会恶化,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温馨提示:为了避免日后穿鞋时有脚趾被摩擦的问题,建议妈妈可用柔软的小绳子将弯曲的脚趾固定在邻近的脚趾旁边加以纠正。此外,妈妈也可以通过按摩帮助宝宝的脚趾早日恢复正常。
大拇趾内旋
这是一种动态的异常,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肌肉韧带过分活跃和紧绷,造成了大拇趾偏离另外四趾。如果妈妈经常给予适当的按摩,随着宝宝的长大就会自然痊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进行纠正后的患者,在长大后仍有很大的几率会有大拇脚趾外翻的情况,可能在穿鞋时会有不适感,不过并不会对走路造成影响。
小儿脚底按摩有什么好处
首先,小儿脚底按摩能提高宝宝抗病能力
俗话说,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板底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所以,身体出现的很多状况都跟脚息息相关。例如对有感冒鼻塞症状的宝宝,给他泡个热水脚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宝宝消化不良、头疼脑热等,给予适当的足部按摩,还能祛病防病。
其次,小儿足部按摩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小孩足部反射区,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调理脏腑机能,以治疗小儿疾病和进行小儿保健,可以让宝宝少吃药、不吃药,减少药物对宝宝内脏等器官的损害,现代医学研究也显示,经常给孩子按摩足部,刺激足部反射区,不仅能够有效调整各脏腑的机能,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使之生病的机会相应减少。
最后,小儿足疗 有助疾病的预防
小儿足部按摩疗法更能促进儿童身体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开发小儿智力,帮助孩子健康与成长,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哪些婴儿不适合游泳
除了上述的婴儿游泳注意事项之外,爸妈还要了解自己的宝宝到底适不适合游泳。如果有下面这几种情况的婴儿,是不适合游泳的:
1.Apgar<8分的新生儿。
2.有新生儿并发症,或者是需要特殊治疗的婴儿。
3.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或者是出生体重小于2千克的新生儿,足月(37-40周)或体重5千克以上的婴儿游泳比较合适。
4.皮肤破损或有感染的婴儿,或者是感冒、发烧、拉肚子、脚易抽筋、身体异常、免疫系统有问题、呼吸道感染的婴儿。
5.注射防疫针至少24小时后才能洗澡或游泳。
6.湿疹局部有感染或非常严重的话,不适宜游泳。
走路外八是什么情况 鞋子不合适
小儿足部骨骼软,脚踝部力量弱,如果穿的鞋子不合适,比如穿的是很重,质地较硬的皮鞋,宝宝脚抬不动,就容易养成扭曲的步态,导致走路外八。
小儿护足的好处有哪些
足部保暖可降低患呼吸道感染几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科学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足部失暖有关,许多家长都注意小儿的上身,却忽视了足部保暖。须知双足是肢体末端,血循环差。足部着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改变,使抗病力降低,病菌大量繁殖。尤其是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御寒力差,足部活动少,更易引起呼吸道疾患。家长应做好小儿足部保暖,让他们多活动肢体,不可久坐,睡前用温水洗脚,还可给小儿足部按摩,利于生长发育和健康,促进睡眠。
刺激足部穴位可护眼养目
按照经络理论,足部腧穴不仅可治局部病证,还能治疗经脉循行所及远距离部位及脏腑、组织的疾患。多刺激足底穴位可平肝养目,如足少阳胆经中光明穴,主治后遗症性失明、近视、夜盲及视神经萎缩等眼病;足临泣穴可治疗近视、外眼炎症等。经常有意识地顿足或跳绳,就能刺激上述腧穴,保持足部血液循环和经络的通畅,从而发挥护眼养目之功效。
不可忽略的足部护理问题
深觉中枪的编编我就因为前段时间臭美的穿了好久的高跟鞋却忘记护理脚部皮肤而收到了来自脚丫的严重抗议:足跟处稍有皴裂,脚掌有起皮,脚背最惨,不仅被其中一双鞋子磨出了血泡,还被晒黑了,晚上回家脱掉鞋子的时候会发现:脚上有着不止一种的颜色——皮肤原本的白色、脚背晒黑的土黄色、脚腕处被磨破后愈合产生的红褐色……一双原本白嫩的脚变成了调色盘。这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来自外部的伤害还会让自己的脚很不舒服。所以深受其害的编编要在这里提醒各位报友:千万要记得护理足部皮肤啊!
不要忽略了脚部皮肤的保湿和防晒
脚部皮肤非常容易干燥,因为脚部的皮肤不像脸部皮肤那样,能分泌油脂,而且在脚露在外面的时候,炎空气会让表皮的水分蒸发。因此一定要记得脚部的保湿。编编建议选用厚一些的乳霜或者护足霜、面霜等,在出门之前往脚上涂一层,这样就能减缓脚部皮肤的干燥。
除了保湿之外,防晒功课也不可少。秋季的阳光里紫外线依然非常高,在阳光的照射下,脚背的皮肤会很快就变黑。足部乳霜之后不妨挑出化妆台上防晒系数最高的那一支防晒霜给脚背也涂一点。
泡泡脚,来给足部舒缓一下吧!
编编一直保持一个好习惯就是每晚泡脚。之前就是因为少了泡脚的程序而让自己的双脚非常快速的“憔悴”了。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每晚泡一泡脚真的非常有用哦。倒一盆热水,往水中滴两滴柠檬精油,然后将双脚放进去,10-20分钟的时间,便能感觉到双脚在劳累了一天之后,真的是在此刻完全放松下来了。当然,这个步骤也可以在晚上自己泡澡的时候在浴缸里同步进行。之后还可以在脚上涂满足量的护肤霜或者按摩油来自己做个按摩,然后包上纯棉的袜子睡上一觉,早上起来就会发现脚又嫩嫩的啦!
饭后胃不舒服可能是胃部有问题
胃部疾病
1、如果在进食后、饿了后出现胃痛,或是食后饱胀、嗳气,那是中了胃炎的招。一旦进餐后胃部疼痛发作或加重则要考虑是否得了胃溃疡,这类病人在进食碱性食物,如馒头、碱水面后,疼痛可减轻。
2、如果餐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平卧或身体前屈或腹压增加时更明显),要考虑胃反流病。这类人平时应避免吃得太饱,要多吃流食。
3、进餐后出现胃部不适或腹胀嗳气加重(饭后活动或站立者尤为明显),平卧后能减轻的则要考虑胃下垂,尤其是体态偏瘦的人,更是如此。这些人不适宜“饭后百步走”,应少食多餐、餐后平卧休息30―60分钟,且不适宜做剧烈运动。
腹部疾病
那些在饥饿时或夜间腹部疼痛发作或加重,进食后能缓解的人大多是得了十二指肠溃疡。如果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当然最好先做个大便检查或肠镜,以排除是否有肠道感染或肠道器质性病变。
胆道疾病
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所以,清淡饮食、减肥、规律早餐对远离此种疾病非常重要。
小儿足部健康的父母检测方法
后跟检测方法
双脚分开至肩头的阔度,脚趾向前(没有外八或入八字)从后察看后跟骨有没有向内或向外较明显的倾斜.向外倾斜为外翻,如此类推.
脚趾检测方法
站立并把双脚合上,察看拇趾有否向第二脚趾倾斜多于15度.若有即拇指外翻.
膝关节检测方法
看看自己有没有X形脚:站立并把双膝合拢,察看两脚之间的距离大于2寸.看看自己有没有O形腿:双脚并排站立察看膝头之间的阔度大于2寸(大约超过三只手指阔度)
足印检测方法
把脚底部份浸水或放在爽身粉上踏在纸上,看看水印属于左边那一类型.
如何护理小儿足部
清水SPA:小脚丫的个人卫生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益身心健康。小脚丫作为宝宝身体的一部分也需要每天做好个人卫生。
用温水清洗小脚丫,即便是炎夏酷暑,也不能用冷水直接洗脚,这样很容易使宝宝着凉感冒。
即使是多汗的小脚丫,也不能常用香皂清洁,因为香皂会使皮肤丢失水分,对宝宝娇嫩的皮肤不利。
在清洗过脚心脚面后,用纯棉的毛巾或是棉棒蘸温水清洁宝宝的脚趾缝。
最后,用干毛巾将小脚丫擦干。
浴过后,别忘记检查一下脚趾甲,这里面可是最适宜细菌潜伏的地方。宝宝的脚趾甲生长速度很快,每隔4—5天就要修剪一次。选用宝宝专用的指甲钳沿着脚趾甲盖的线剪,不要留下毛刺。剪完后磨圆,以免小棱角对宝宝造成伤害。
穴位按摩:小脚丫的按摩婴幼儿脚的底部,分布着与身体脏器相关的血管和神经,还有许多穴位,按摩脚底可以疏通经络,预防疾病。妈妈可以在宝宝每次沐浴后,给小脚丫一次按摩的享受。
用一只手托着宝宝的脚后跟,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摩脚底。
用另外四个手指的指肚沿着脚后跟向脚趾头按压移动。循环几个回合。
依次轻轻转动宝宝的脚趾头。
重复上述步骤,按摩宝宝的另一只脚。
婴儿足跟血应如何采集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是指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足跟血进行的检查。主要针对发病率较高,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有实验室阳性指标,能够确诊并且可以治疗的疾病。目前我国列入筛查范围的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
足跟血采血时间在出生3~7天之内,并且新生儿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0天。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分娩医院采集新生儿足跟血(将血滴在特殊纸片上,再将血片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1、左手握足底;
2、采血时左手握足底挤压,同时右手握紧同侧小腿,用力适度,并且间歇性放松;
3、用左手食指与中指配合夹住小腿自胭窝沿小隐静脉向下推至踝关节夹紧,回集血液,并阻止血液回流;
4、足部加温,不需挤压让血自然流出;
5、洗澡后用温毛巾采血点局部热敷采血;
6、在常规采血的基础上给新生儿定时哺乳、沐浴、酒精按摩足跟后采集血液。
以上就是对婴儿足跟血应该如何采集的问题分析,对于家长来说,为了防范婴儿患上一些高发病率的疾病,对于婴儿足跟血的采集就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情,而婴儿足跟血的采集方法和要求,文中也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以供大家参考。
小儿头颈部淋巴结问题
由于颈部暴露在外面,父母经常会注意小儿颈部肿块的存在,有些会找小儿耳鼻咽喉科医师检查,但仍有不少父母发现小儿颈部有包块而不知道该怎么办。儿童颈部肿块和成人不大一样,以先天性畸形和炎症最常见,而成人最常见的是肿瘤。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儿颈部肿块的特点分别处理。
正常小儿颈部会有淋巴结,常因感冒、扁桃腺发炎、牙痛等而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现象,这是正常的发炎反应,多会在治疗后数天内消失。长时间不消下去要考虑淋巴结炎,若呈串珠样改变还要排除淋巴结结核。
小儿颈部肿块很大一部分为先天性的颈部肿块,这些肿物通常生长缓慢、无痛、质软或有弹性,而且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感染发炎后才会出现肿痛,如甲状舌骨囊肿、皮样囊肿、血管瘤、淋巴管瘤、鳃裂囊肿等。肿块部位也很重要,甲状舌骨囊肿一般位于颈部中央,鳃裂囊肿则颈侧部多见。
医生在接诊颈部肿块的儿童时,会先会询问病史病程、生长速度、是否疼痛以及发现的时间,还要评估颈部肿块本身的大小,质地,外观,压痛等。在做身体检查时,会针对颈部肿块的相关位置,查看颜面、鼻咽腔、鼻腔、口咽腔、口腔、下咽、喉部…等位置是否有原发的病变,必要时会做病理学切片的检查。B超检查对于明确肿块是否囊性、部位、血供、甲状腺是否存在以及颈部血管的关系有帮助,CT检查可以提供病变范围、毗邻关系、血供等有用的情况。
小儿颈部肿块最好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但是很多情况下要根据肿块的形状、特点等做出初步的诊断,明确的诊断要根据术后的病理切片检查。小儿先天性颈部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仔细评估后手术彻底切除。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炎性肿块如淋巴结炎,原则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抗生素,但是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对其有所疑虑,还是可以以手术方式切除,来诊断兼治疗。血管瘤可以观察等待,口服药物如强的松、心得安,生长中的血管瘤可以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效果不好时再手术。
婴幼儿9大常见足部骨骼问题
1.足外翻
在婴幼儿骨骼发育问题中,足外翻相当常见。根据统计,每千名婴幼儿之中有1~2人一出生就有足外翻问题。足外翻最明显的特征是新生儿的脚板整个儿不正常地紧贴着小腿,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子宫时,足部受到长时间的挤压,造成跟骨背屈及外翻。这通常是脚的姿势问题,而不是骨头排列的问题,出生后挤压感消失后会自然痊愈。一般出生后2~3个月内会自然改善,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得尽早送医治疗。
Tips:父母如果发现宝宝有足部外翻的问题,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拉筋按摩的方式帮助宝宝的脚板尽早恢复正常。经过按摩后,90%的宝宝都能够自然痊愈。
2.屈趾
出生后脚趾有不正常的弯曲现象(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的第3或第4根脚趾上,有弯曲和内转的现象),绝大部分不会对足部造成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然改善。若有一个趾头跨上另一个趾头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第5根脚趾),则容易影响穿鞋,必须注意是否会造成宝宝穿鞋时的摩擦不适。此外,轻微的脚趾弯曲情况不会恶化,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Tips:为了避免日后穿鞋时有脚趾被摩擦的问题,医师建议妈妈们可用柔软的小绳子将弯曲的脚趾固定在邻近的脚趾旁边加以纠正。此外,妈妈们也可以通过按摩帮助宝宝的脚趾早日恢复正常。
3.大拇趾内旋
这是一种动态的异常,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肌肉韧带过分活跃和紧绷,造成了大拇趾偏离另外四趾。如果妈妈经常给予适当的按摩,随着宝宝的长大就会自然痊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进行纠正后的患者,在长大后仍有很大的几率会有大拇脚趾外翻的情况,可能在穿鞋时会有不适感,不过并不会对走路造成影响。
4.跖骨内旋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骼异常问题,主要因为胎儿足部在子宫内受到挤压,造成前足位置内旋。一般来说,这是一种轻微及良性的骨骼异常问题,可以自然恢复正常,不必刻意治疗。但这类疾病有2%合并髋臼发育不良,出现这种情况不可掉以轻心。
Tips: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可通过按摩来帮助拉松脚筋。与跖骨内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骨内旋的患者症状较轻微,跖骨的弹性较佳,自然改善的机会较大。不过,情况比较严重者长大后仍要通过手术纠正。
医生说:相较于其他婴幼儿骨骼问题,足外翻、屈趾、大脚趾内旋都算是良性的足部问题,不需要特别治疗也能够自然改善,只是改善的程度会受到个人体质影响而有差异性。至于形成原因,部分与家族史有关。此外,即使在孕期产检中通过超声波检查出来,通常也无法做积极治疗,以免对母亲及胎儿造成影响。
5.骨内翻
这是一种较不常见且较为僵硬的畸形,可能是患儿在子宫内受到的压迫时间比较长造成的。5个跖骨全部内翻,虽然不会产生足部的不便或拇囊炎,但是可能会有美观上的问题及穿鞋的困扰。通常在新生儿时期就必须以长腿石膏(从脚趾至大腿都用石膏包裹)慢慢纠正,5岁前做这样的纠正比较有效。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进入青少年时期骨骼发育定型后,就必须用手术来治疗了。
6.先天性距骨垂直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病理性扁平足,在足底会有明显的外突畸形,通常合并有骨骼发育不良。这一类型的脚病无法以按摩治疗,通常需辅助X光诊断,出生后就应手术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日后走路。不过,即使手术后,仍有很大几率出现患处无力、扁平足等后遗症。
7.Z形脚
这种先天性畸形是非常复杂的,外观与跖骨内翻很像,它是合并后足掌屈、中足外展及前足内旋的复杂性先天异常。如果合并有跟腱挛缩,将会造成婴幼儿在练习站立或走路时的不适。如果没有及时且适当的治疗,将会导致青少年时期走路时的疼痛及后遗症。在X光的照射下,会发现小宝宝的前足、中足、后足呈现不规则的Z字型异常。8.马蹄足
马蹄足的情形容易被误认为是母体子宫内压迫造成的一般足部问题,因而容易错失治疗良机。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异常,包括足部下垂、内翻、内旋和内转等足部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到学步期脚板将无法完全着地。
孕期产检及早发现异常
造成马蹄足的原因是多元的,但是如果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后代子孙罹患几率大约是一般人的30倍。有些还有合并神经、泌尿或肠胃道的先天性畸形。在怀孕前期,超声波可以看出胎儿畸形,通常经由羊膜穿刺分析会发现胎儿有不正常的基因。
9.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臼
临床发现,孕期中有羊水过少、双胞胎、臀位等情形时,发生的几率会比较高。
典型症状
如果是脱臼,宝宝一边大腿的活动力会比较差,这类情况比较容易被发现。如果是发育不良,则一边的大腿可能有时正常,有时无法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