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切不可掉以轻心
为何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切不可掉以轻心
各种家畜、家禽及小哺乳动物均对狂犬病有易感性,各种野生动物也能感染,总之,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禽类都可感染狂犬病。人患狂犬病多因被感染的犬、猫或野生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死率近乎100%。所以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一定要采取预防狂犬病的措施: (1 )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所有伤口,反复冲洗至少20分钟,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擦,注意不要缝合伤口。 (2)如创伤深广、严重或发生在头、面、手、颈等处,局部使用高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最好应用人免疫血清,剂量为每公斤体重肌注20 ~ 40国际单位,如应用马抗狂犬免疫血清,则注射剂量是每公斤体重40国际单位,其中一半应注射于伤口周围。 (3 )应尽快开始疫苗的全程注射。
打了狂犬疫苗还有必要检查抗体吗
您好! 凡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及时注射一个疗程的狂犬疫苗。于全部疗程注射完毕后两周抽血检测抗狂犬抗体,如果抗狂犬抗体阳性,说明药物已经在体内起到保护性作用了。 根据您提供的这张检查结果,“抗狂犬抗体测定结果为阳性”,说明您体内已经产后抗狂犬抗体了。 指导意见: 体内产生抗狂犬抗体后,其有效浓度可以维持半年时间。若在半年之内再次被猫、狗咬伤,伤情不严重的情况下,是不需要重新注射狂犬疫苗的。 建议您放松心情,平时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再次被动物咬伤。 祝您健康!
胰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不可掉以轻心
胰腺癌患者手术后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特别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癌细胞转移的可能性极大,因此胰腺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尤为重要。胰腺癌患者手术后治疗就是胰腺癌术后康复期,以恢复为主,恢复的比较好后,要考虑做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药巩固治疗。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若无感染,不必过早应用抗生素,于手术开始前30分钟静脉给一次足量广谱抗生素即可。手术超过4小时再添加一个剂量。
2、呼吸道准备:胰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当多见,术前就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忌烟,最好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深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防止术后肺泡萎缩、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这些措施简单、有效,但很少受到医生重视。
3、防止胰瘘:怎样才能治疗胰腺癌?除管理好胰管引流和腹腔引流外,可用生长抑素八肽抑制胰液分泌,能显著减少胰瘘机会。
4、重视引流管的管理:密切观察胃管、胆道、胰管引流和腹腔引流情况,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并注意其形状变化,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胰腺癌患者手术后身体比较虚弱,而且胰腺癌患者会出现长期呕吐的现象,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因此术后要合理进行营养支持。
怎样才能更有效预防狂犬病呢
1尽量避免接触狗、猫等动物,特别是不要去接触并收养那些来路不明的动物;
2在自个家里养的狗、猫也要每年到兽医站或兽医院打狂犬病疫苗并拴养;
3如果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立即用20%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伤口20—30分钟。也可以用“快喷宁”,防止病毒感染;
4被咬伤或抓伤应及时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院,对伤口进一步处理和注射狂犬病疫苗,一般咬伤于0、3、7、14、30天各注射1针,必要时可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轮状病毒感染会肚子疼吗 温馨提示
对于腹痛者,大家不可掉以轻心,如果肚子疼的程度、疼痛部位及疼痛的伴随症状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不同就应该要注意,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出现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耽误治疗。
牙龈出血不可掉以轻心
牙龈出血只是一种症状,最常见的疾病是牙龈炎或牙周炎。牙龈发炎会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在刷牙或咀嚼食物的摩擦、刺激,很容易造成微血管破裂而出血。
比较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牙颈部常会有很多厚的菌斑和软垢堆积,久了便会形成牙石,牙龈在细菌和牙石的刺激下慢慢充血,吃东西或刷牙时的摩擦刺激就会引起出血。
牙周炎是牙肉里藏有细菌,引起牙周组织发炎。牙周炎病人说话、吐痰或吞口水时触及或刺激牙龈,都可能引起出血。
另外,可引起牙肉出血的其他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血友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此,有牙龈出血现象,应及时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
睡觉流口水,不可掉以轻心
1.睡觉姿势不对。睡觉时流口水,可能是睡觉姿势不当引起的,如趴在桌子上睡、侧卧位睡觉等。这种情况下,只需适当调整睡觉姿势,就可减少流口水情况的发生。
2.口腔疾病。睡觉流口水,有咸味,枕巾呈淡黄色,很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如果口腔内有溃疡,疼痛的刺激会促进唾液分泌,诱发流口水。这时,可用药促进溃疡愈合,流口水的情况会自动消失。
3.兴奋过度。身体疲劳、用脑过度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诱发神经紊乱,睡觉时大脑会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流口水。
4.脾胃失调。成年人流口水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常见于脾胃运动功能减弱、水湿停留、脾胃湿热或胃里存食下降、胃热上蒸,即所谓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5.面神经炎或中风。面部受凉、吹风或感冒后,突然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一定要警觉。可以对着镜子笑一笑,如果发现有口角歪斜的情况,或是存在眼睛闭不严、头痛等症状,可能是面神经炎或中风的前兆,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春季心血管病人不可掉以轻心
春季气候逐渐变暖,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冬的严寒之后,都认为患病的“高发期”已经过去,开始不自觉地放松了紧张的心情。据专家介绍,事实上每年3、4月份仍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期,此时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每到春季,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率常会出现一个高峰。究其原因,多变的气候是最危险的杀手。众所周知,春季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反复无常 。而此时,供暖期已过,居室内的温度比起冬天来可能会更低。寒冷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诱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气温不断的高低变化中,有些病人又常常因麻痹大意而延误治疗,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春季的阴雨天对心血管病人也十分不利。雨季天气阴沉,气压下降,这种环境会影响人体的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功能,往往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另外,若不慎淋雨,则更有可能引起感冒受寒,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头晕,头痛,耳鸣,视力减退,行为异常,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嘴角不自主流口水,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不灵,心慌,胸闷,胸痛,眼前黑朦,咳嗽、活动时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
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春季节里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期测量血压,检查心肺功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平时坚持按时服用降压药等常用药物,外出时应备好一些急救药物。
(2)注意保暖。居室温度应保持在15~18℃左右,低温可造成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及痉挛,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外出时更要注意头和脚的保暖。同时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3)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运动量以不增心率为宜,或心率虽明显增加,但经休息片刻后,便逐渐恢复正常,且不伴有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自我感觉良好为宜。
(4)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
(5)注意合理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高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饮水,便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保证血管相对畅通;忌烟、可适量饮少许红葡萄酒。
(6)起床要慢。清晨醒后应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以避免心绞痛、中风等的发生。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科学、安全防治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若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治疗措施,患者寿命将比平均寿命减少20~30年。要避免高胆固醇、高血黏度、高甘油三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采取科学安全的防治措施。
动物咬伤后应该如何处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是一种人、兽(畜)共患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人狂犬病一般由己感染(或发病)的动物(狗、猫、狼、狐狸、蝙蝠等)咬伤或抓伤人体皮肤后,病毒由伤口到达局部肌肉增殖,再沿神经束上行至神经节,最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人患了狂犬病后,临床上会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加强对家庭养狗、猫等宠物的管理,定期给予注射兽用狂犬疫苗能有效地减少人群的感染、发病。
一旦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扩创、清洗伤口,并及早全程注射足量的狂犬疫苗,根据伤情在必要时加用抗狂犬人血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阻止发病。家里养宠物或是亲朋好友养宠物者,以及医务人员和经常接触到动物的高危人群要加强预防,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疫苗。
被动物咬伤后具体的处理方法:
一洗:尽快用肥皂水冲洗被咬伤口,冲洗半小时,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
二挤:能挤压的伤处,要边冲水边挤压,不让病毒吸收到人体内。
三消:冲完后,马上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病毒。
四伤口周边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的剂量按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
五注射狂犬病疫苗:被咬后,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狂犬疫苗漏打了怎么办 漏打最后一针:根据情况可无需再打
如果患者接种的是5针剂的疫苗,只是漏打了最后一针的,有时也可能不打也没关系,但要在医院及时检查,看是否产生抗体,以及确认被咬伤的动物是否健康,无病史,有注射过狂犬疫苗等。
但若是患者被咬伤的情况比较严重,伤口比较深的,那么漏打的最后一针,一定要及时补上,毕竟狂犬病要是发病了,致死率达100%,不可掉以轻心。
夏日晒伤不可掉以轻心
夏天持续高温、高湿的天气很容易使人晒伤和中暑。近日,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接诊了几例患者,将皮肤过敏误以为是一般的晒伤情况。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各种皮炎症状。
烈日下在海滩游泳、到外地度假,之后感到灼热、瘙痒、刺痛等,类似的普通晒伤现象经过正确护理,会很快得到痊愈。不过,也有一些看似普通晒伤的现象,是皮肤过敏引起的,比如日光性皮炎、急性光毒性皮炎等,它们大多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局部皮肤后,继而出现皮肤急性红肿、甚至出水疱。
日光曝晒后,还会诱发一种光变应性皮肤病———多形性日光疹,这比普通晒伤要严重得多。多形性日光疹通常发生在日晒后数小时至5天,曝光部位出现成片的红斑、水肿、丘疹、丘疱疹,甚至还会有糜烂或渗出,严重的会有发热、畏寒的症状,约一周才能恢复。
多形性日光疹的病因,是阳光中UVA和UVB两种穿透性紫外线“长驱直入”皮肤真皮层而引起过敏。对于这种皮炎的治疗,简单的外部皮肤护理没法解决,必须从病因着手进行根本治疗。为此,夏天外出晒太阳的人群,应学会准确鉴别自己的身体信号,如对晒伤的症状没有确切把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