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如何睡眠才健康
宝宝如何睡眠才健康
新生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需要16小时(范围14-20小时),每个睡眠周期约45分钟,在一个睡眠周期中浅睡和深睡时间约各占一半。新生儿大多数时间在睡觉。由一个睡眠周期进入另一个,每2-4小时醒来要吃奶,并睁开眼觉醒数分钟到1小时。昼夜节律尚未建立。
1-3个月的婴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15小时左右。2个月时有44%的婴儿夜间能持续睡5-6个小时。白天觉醒时间延长。
6个月的婴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14小时左右,这时期大多数婴儿夜间能睡长觉,持续睡6小时。
1岁时每天平均睡13-14小时,能一觉睡到天亮,白天觉醒时间长,有固定的2-3次小睡时间。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睡眠时间会减少,逐步建立起有规律的作息时间。1岁至2岁的孩子每天应保证13至1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2岁至4岁的孩子每天应有1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也应该保证有8-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不同的婴儿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果你的宝宝不能睡这么多时间,但他在醒时精神很好,不用担心他睡眠不足,因为他困了自然就睡了。
宝宝睡眠中4种怪现象看健康
A。宝宝睡觉打呼噜
有的宝宝在入睡之后,很快就打起了小呼噜。妈妈们可要注意了:打呼噜并不意味着宝宝睡得香、睡得沉,而是疾病信号。
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朱晓华介绍,打鼾说明宝宝的呼吸道不通畅。呼吸道不通畅,就会造成宝宝在睡眠时大脑慢性缺氧,导致宝宝第二天困倦嗜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的注意力和智力发育。
应对措施:
“睡觉时姿势不对,可能造成宝宝打呼噜。”朱晓华说,这种情况引起的打呼噜,只要别让宝宝枕头太高,注意不要让宝宝的脖子“窝”住就可以了。但如果经常打呼噜,那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暂停,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就诊。
“可以让宝宝在医院睡一夜,做一次睡眠呼吸检测,看看血氧饱和度啊、脑电图啊。如果睡眠中血氧饱和度低于某个指标,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去掉影响呼吸道通畅的组织。”朱晓华说。
B。宝宝睡觉易惊醒
忙了一天之后,只有等宝宝睡着了,妈妈才能松口气,让自己休息。可就是有些宝宝,睡觉时不老实,容易惊醒、喜欢来回翻腾,搞得妈妈休息也不踏实。其实,这也是宝宝在告诉妈妈:我不舒服了。
朱晓华说,如果宝宝睡着后来回翻腾或哭闹,妈妈首先要看看宝宝的睡眠环境是不是舒适,比如说是不是冷了或热了,被子是不是裹得太紧了,光线是不是太强,周围是不是太吵,等等。如果排除这些外在原因,宝宝睡觉不踏实,就可能是缺钙导致的。
应对措施:
“缺钙会引起神经兴奋性增加,让宝宝睡觉时不安稳。”朱晓华说,缺钙的宝宝还容易夜惊、多汗、烦躁、哭闹,出牙晚而少,严重的还有肋骨外翻。这样的宝宝,需要补充钙质,平时可以多晒太阳,夏天在阴凉处接受太阳照射,两岁以下的孩子还要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以帮助钙质吸收。
另外,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让孩子再做大量活动,或做一些容易引起宝宝情绪兴奋的事,以免宝宝睡觉前过度兴奋,身体休息了,大脑还处在兴奋中,影响睡眠质量。
C。宝宝睡觉吮手指
宝宝在睡觉时总是把大拇指含在嘴里才能睡得安稳,也是让不少妈妈头疼的问题。育儿专家说,嘴里咬着东西睡觉,是宝宝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朱晓华介绍,断奶过急、妈妈过早上班,都会造成宝宝缺乏安全感;如果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宝宝渴望爱抚的正常心理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宝宝来说,某个阶段照看人的突然改变,或者送入幼儿园后对环境不适应,都会造成安全感的缺乏。心理上的问题,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喜欢咬手指头、喜欢咬着东西睡觉,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
但是这种安慰,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宝宝的健康。朱晓华说,一是不卫生,容易让致病细菌“病从口入”;二是会影响到宝宝的牙齿和颌面部发育,影响外貌,妈妈切不可掉以轻心。
应对措施:
对于这种宝宝,最好的办法是“替代治疗”。“不要批评孩子,强化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可以让宝宝手里拿个小玩具啊,或者抱一个玩具入睡,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朱晓华说,但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增加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陪陪宝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宝宝爱跟妈妈睡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很多爸爸妈妈都让宝宝和自己一起睡在大床上。殊不知,这并不利于宝宝的睡眠质量和成长发育。
朱晓华说,宝宝太小没有活动能力,一旦被大人压到了也无法反抗,容易导致窒息;而且大人呼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宝宝大脑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爸爸妈妈和宝宝同床睡眠,容易造成宝宝缺氧,影响发育;此外,大人的活动范围和环境都比宝宝复杂得多,接触的病毒、细菌也多,容易让抵抗力低的宝宝感染细菌而生病。
应对措施:
朱晓华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可以在大床旁边安置一张小床。这样既避免了同睡带来的影响,又方便妈妈照顾宝宝,还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分房而睡。但妈妈要注意安抚宝宝的情绪,比如陪着宝宝入睡,敞开房门让宝宝有安全感,等等。
4大睡眠习惯 有害宝宝身体健康
错误一:盖太多的被子
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睡觉的时候容易踢开被子,或者是天气太冷孩子容易被冻到,所以就给孩子盖上比较多的被子,甚至是盖了很厚很重的被子,认为这样不会容易被孩子踢开,孩子就不会轻易着凉感冒了。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孩子睡觉的时候盖太多、太厚、太重,都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伤害。
错误二:大人抱着睡
部分孩子比较缺乏安全感,睡觉的时候容易哭闹,所以家长就会经常抱着孩子一起睡,或者是为了帮孩子保暖,所以就干脆搂着孩子睡,但是,这样做对孩子的生命健康会造成影响的。家长和孩子抱着一起睡,孩子呼吸到的空气并不新鲜,也容易导致孩子血液不循环,更可能压到孩子或者不小心堵住孩子的鼻孔,导致孩子意外窒息。
错误三:开灯睡觉
一些孩子从小怕黑,缺乏安全感,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开着灯,否则就会感到害怕,导致难以入睡,可是,经常开灯睡觉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好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开着灯,会导致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影响孩子的正常代谢功能,更不利于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使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阻滞。
错误四:摇晃着入睡
老人家喜欢摇晃着哄孩子睡觉,但是,这种做法却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健康,因为孩子摇晃着入睡,养成习惯后,以后孩子就难以独自安静入睡了。此外,孩子年龄比较小,经常摇晃孩子,孩子的大脑发育又还没成熟,那么就容易导致孩子发生脑震荡或者是颅内出血,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养成孩子在床上自己安静入睡的好习惯。
怎么认识宝宝睡眠时间不足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都很关注的,很多人也是都很关注宝宝的睡眠的质量的,那么怎么认识宝宝睡眠时间不足?
总睡眠时间就是短
宝宝总的睡眠时间不足12个小时,妈妈据此认为宝宝睡眠时间不够。每个宝宝睡眠时间长短不尽相同,有的一天能睡14个小时以上,有的只能睡10个小时左右。通常情况下,宝宝一天总睡眠时间在12个小时左右,属于正常。如果宝宝睡眠时间不足9个小时,就应该向医生咨询或带宝宝看医生。
白天睡眠未计算在内
有些妈妈只把宝宝晚上的睡眠时间计算在总的睡眠时间里,而不把白天的睡眠时间计算在内,理由是宝宝白天每次睡眠都没有超过半个小时,尽管睡两三次,但大多是20分钟就醒了。宝宝总的睡眠时间是指一天24小时内所有睡眠时间的总和,不能只算晚上,不算白天,所以应把白天的睡眠时间计算在内。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以便增加宝宝晚上睡眠时间。如果是保姆看护,也要让保姆这样去做。
减去了夜间吃奶的时间
晚上吃奶,宝宝并没有真正醒来,属于继续睡眠时间,妈妈却把这段时间减去了,每吃1次奶,减半个小时或20分钟的睡眠时间。宝宝吃奶,没有睁眼醒来,处于浅睡眠状态,应该计算在宝宝总的睡眠时间内,不能减掉。
非正式睡眠未计算在内
宝宝在晚饭后,正式脱衣睡觉前,宝宝可能会小睡一会,妈妈把这种短暂的睡眠忽略不计。无论是小睡,还是大睡,都是睡眠,哪能不把宝宝小睡的时间计算在内呢?
感觉宝宝睡眠不足
妈妈说不出宝宝到底睡多长时间,因为宝宝睡眠没有规律,妈妈只是感觉宝宝睡得比较少。显而易见,妈妈没有认真地计算过宝宝的睡眠时间,只是一种感觉。只要宝宝精神状况良好,就说明睡眠时间没有问题。每个宝宝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你的宝宝不同于其他宝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父母需要学会尊重宝宝的特点和个性。
以上就是对怎么认识宝宝睡眠时间不足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宝宝的健康护理的注意,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睡眠健康的选择
失眠别害怕
治疗失眠的方法常见的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调节治疗。小剂量短时间使用安眠药是治疗方法之一,但要严格遵从医嘱,切忌滥用;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以情绪因素为主的疾病,如神经衰弱等;自我调节的方法应积极提倡,如增加体育锻炼,改正睡前饮酒等不良习惯。
高海生提醒警惕失眠背后的疾病,如抑郁症。“失眠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眠。”高海生主任对记者说,“事实证明,失眠、焦虑对人的伤害程度远远超过失眠症本身。与其强迫自己快入睡,不如采取‘反正睡不着,由它去吧’的心理,利用这段时间看些通俗的科普书诱导睡眠(但不要看吸引人的小说),一切顺其自然,才能免去失眠的煎熬。睡眠是一种放松休息,放松的心情才能让我们早早进入梦乡。”
相关链接:防失眠有办法
一、环境好睡得香。卧室内不要摆放绿色植物、鲜花;卧室内最佳温度为18-22摄氏度;卧室墙壁的色调以淡色为主,淡绿色、红色对于焦虑型失眠者是大忌,抑郁型失眠者则应避开蓝色、灰色等消极的黯淡颜色;卧室窗帘选用厚实的面料可以遮光隔音;选择高15-20厘米的枕头最合适。
二、去掉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因酗酒导致失眠的应该戒酒。
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上床睡觉。不要带着问题上床。睡前喝杯热牛奶或吃片面包和水果。但忌太甜的东西,因为甜品易使人紧张。睡前洗个热水澡、烫个热水脚。
四、睡前不要看书、看报,避免听觉、视觉的刺激。
五、长期失眠者如自我调整失败,应求治医生,而不能乱吃药。
观察宝宝睡眠抓病源保健康
1.睡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且快,易惊醒,预示着发热即将来临。
2.入睡后,大汗淋漓、睡眠不安,而且出牙晚、方颅,这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3.入睡后蹬被,伴有两颧及口唇发红,口渴喜饮,或手足心发热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阴虚肺热所致。
4.入睡后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这是胃有宿食,治疗原则应以消食导滞为主。
5.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热,这可能是患有中耳炎或外耳道炎。
6.睡后不管听到多大声响也毫无反应,依然鼾睡,平日爱睡觉,能睡觉,则要当心孩子可能有听力障碍。
7.入睡后,上下牙齿磨得咯咯响,称之为夜间磨牙。过去认为夜间磨牙与肠道寄生虫有关。现在发现,他往往是牙颌畸形所致。此外,也有少数小儿是因为精神创伤或情绪不稳定而引起。
8.入睡后用手去搔抓屁股,而肛门周围又见白线头样小虫在爬动,可能患有蛲虫病。
9.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隆隆不止、张口呼吸,而逐渐出现面容呆笨、鼻梁宽平之貌,这可能是扁桃体肥大所致。
哪些睡眠方式不利于宝宝健康
1、“抱着睡会让宝宝有一种安全感,可以让他更快地入睡。”
抱着睡确实可以让宝宝获得一种安全感,但也容易让宝宝形成依赖。等到宝宝大一点,我们想改变有时会很困难。这种依赖心理还会延长宝宝的入睡时间,容易造成入睡困难。而且,当宝宝夜间醒来,父母如果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安慰,他很难再自己入睡。这对培养宝宝独立入睡的习惯和形成夜间深睡眠、浅睡眠的自然转换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建议你从现在开始,慢慢让宝宝在婴儿床上睡觉,逐步培养独立入睡的能力。
2、“宝宝一有动静,轻轻地拍拍他,可以帮他继续入睡。”
宝宝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对小婴儿来说,特别是刚出生的宝宝,深睡眠和浅睡眠基本各占50%,而且是不断交替的。深睡眠时,宝宝处于完全休息状态,除了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活动;浅睡眠时,宝宝的手臂、腿和整个身体经常会有些活动,脸上还可能会做怪相、皱眉、微笑等等,这些都是浅睡眠时期的正常表现。
所以,如果宝宝出现轻轻抽泣或运动,不要急着去拍他、抱他或者给他喂奶,先在床边观察一下,看宝宝是否能接着睡。否则,给予过多的干预,会人为地打断宝宝深睡眠和浅睡眠的自然交替,破坏宝宝的睡眠规律。如果宝宝出现了哭闹等更多的表现,我们再去进行处理。
3、“不管宝宝什么时间入睡,只要他睡眠的总量够了就可以。”
睡眠时间充足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睡眠中,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多3倍。不过,宝宝的睡眠质量也很重要。入睡时间不同,深睡眠和浅睡眠所占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入睡越晚,浅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多,深睡眠的比例越少。而深睡眠和宝宝的生长发育是直接相关的,因为生长激素主要是在深睡眠时期分泌的。而浅睡眠和宝宝记忆力的发育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尽量让你的“小夜猫子”早点入睡。
4、“宝宝的睡眠时间没有达标,一定会影响生长发育。”
实际上,虽然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他特定的睡眠需求量,但是宝宝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宝宝气质类型决定了他可能就是睡得少一些。
原则上,只要宝宝的精神状态好、食欲正常、没有消化方面的问题、体重增长良好就可以。但是如果偏离得太多的话,比如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18个小时,而你的宝宝只睡到12个小时,这可能就需要咨询一下医生,进行一下宝宝生长发育方面的监测。
5、“一定要让宝宝养成睡午觉的好习惯。”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来说,他们白天精力很旺盛,玩和不断的活动能消耗他的精力,保证他夜间睡得很好。只要宝宝夜间睡眠时间充足,质量也很好,就能够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需求。所以,如果宝宝没有睡午觉的需求,父母也不必强求。
宝宝浅睡眠不是睡不好
“宝宝的睡眠有深睡眠和浅睡眠之分,两者都是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实际上,宝宝的浅睡眠经常被打扰。”
近日,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刘玺诚表示,许多妈咪并不了解“深浅睡眠”。
刘玺诚介绍说:“对于0-2岁的宝宝来讲,睡眠好才能长得好。良好的睡眠是健康身体和情智开发的基础。”但是,如何让宝宝睡得好,很多妈妈还存在盲区。宝宝的睡眠有深睡眠和浅睡眠之分,深一阵浅一阵,不断交替。但据帮宝适与《聪明宝宝》的联合调查显示,73.5%的妈妈并不了解“深浅睡眠”,甚至有67.6%的妈妈认为“浅睡眠就是宝宝睡不踏实,是对宝宝不好的”。事实上,浅睡眠对于宝宝的成长同样非常重要。
据专家介绍,浅睡眠可以促进宝宝的脑部发育;深睡眠则有助于宝宝的体格生长发育。保证良好的深睡眠和浅睡眠都是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完整睡眠需要深浅睡眠都不受打扰,尤其是浅睡眠,如果打扰了宝宝的浅睡眠,可能还会影响宝宝深浅睡眠的过渡。”
不过,保证宝宝浅睡眠不受干扰并不容易。研究表明,婴幼儿大部分尿床都发生在浅睡时期;但现实生活中,宝宝尿床后,很容易被妈妈唤醒更换纸尿裤或是因为纸尿裤不够干爽自然醒来。因此,专家建议,睡前妈妈要给宝宝更换可以保持整夜干爽的纸尿裤及柔软衣服,尽量避免外界因素打断宝宝睡眠周期。
用正确按摩给你宝宝健康的睡眠
1、按摩腿脚
妈妈可以用整个的手掌,轻捏按摩宝宝的脚部,从大腿根部开始,一直到脚尖,反复按摩3-5次。
2、按摩胸部
妈妈双手放在宝宝的胸部中央,从内向外像画一个心形图案一样,轻轻画圆按摩至肚脐,如此反复按摩3-5次。
3、按摩手臂
妈妈用手掌从宝宝的肩头到指尖,沿着宝宝的手臂外侧,轻捏其手臂,如此反复按摩3-5次。
4、按摩手指
妈妈的一只手轻微的托住宝宝的手腕,另一只手慢慢的捏着孩子的手指头,从根部到指尖,如此反复按摩3-5次。
5、按摩手掌
张开宝宝的小手,妈咪用大拇指以画圆的方法按摩宝宝的手掌。如果这时宝宝紧握着妈妈的手指不放,可以只用大拇指按压。按摩完一手后,用同样的步骤,再按摩宝宝的另一只手。
宝宝睡不好吃什么
哪些食物是对睡眠有帮助的呢?宝宝最好多吃小米、牛奶及红枣等安眠食物。
牛奶
宝宝睡前不妨来一杯热牛奶,这可是有助于入睡的食物。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可以让宝宝感到全身舒适,有利于解除疲劳并入睡。
小米
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为丰富,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神经递质。此外,小米含有大量淀粉,吃后容易让宝宝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而且,小米粥对护理宝宝的脾胃有着重要的作用。
平时可以多给宝贝吃些小米,熬成小米粥,或者是蒸饭时候大米小米各半,都是可以的。
核桃
在临床上,核桃被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宝宝可以吃核桃配以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对于改善宝宝睡眠效果非常明显。
优质睡眠对宝宝健康的重要性
1、影响身高
现代孩子的平均身高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爸爸妈妈们可别单纯的以为营养跟得上,孩子就能长高了。孩子的睡眠若长期不足,就会影响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孩子的发育也受到影响。直观的来讲,孩子的睡眠被剥夺的同时也被剥夺了“生长权”。
2、破坏记忆力
孩子需要的睡眠跟年龄呈反比增长促使,婴儿每天需要14-20小时的睡眠,幼儿则需要10小时左右的睡眠。孩子睡眠不足的话将影响到学习和注意力不集中,阻碍认知能力的发展。英国《自然神经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也指出,儿童睡眠不足会破坏脑部负责近期学习记忆的海马神经区域。孩子自己又缺乏睡眠补偿机制,睡不够不会想自己再去休息充足,因此对记忆力的破坏也没法再弥补。
3、导致肥胖
研究表明,孩子缺少睡眠导致的肥胖和其他因素导致的肥胖是不一样的。睡眠不佳会影响孩子体内那些和饱腹感和食欲有关的激素,结果就是慢慢变胖。因此,人们常说“睡得多”和“睡得少”都会引起肥胖问题。
4、精神焦虑
人的睡眠从心理学的排位来看,是处于“生命金字塔”的底端的,这种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上层建筑(精神上)的焦虑不安、烦躁、情绪不稳等问题。情况较轻的就是导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情况较严重的就会导致孩子情绪变得反复无常,破坏人际关系。很多儿童因为情绪不稳就容易冲动,攻击他人
儿童睡眠障碍注意事项
1. 预防宝宝睡眠障碍,应从妈妈做起
其实,预防宝宝睡眠障碍,可以从孕妈妈做起。只有孕妈妈健康了,生出来的宝宝才能更健康。刘主任说,要预防婴幼儿睡眠障碍,孕妇在怀孕期间,就应补充好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
2.专家建议:分床睡最健康
造成婴幼儿睡眠障碍有多种原因,其大人小孩同床睡也是其中之一。父母跟宝宝由于生活、睡眠习惯不同,同睡一床,容易影响彼此的睡眠质量。大人盖得被子对于婴幼儿来说,过于厚重,容易压迫宝宝的呼吸,导致宝宝呼吸不畅。就连大人简单的翻身动作,也会影响宝宝睡眠质量。而宝宝夜间哭闹,也容易令大人睡眠质量降低。刘主任建议,婴儿最好分床睡,有条件的家庭,一岁以后最好可以分房睡。
3. 不睡午觉不是错
一般幼儿园都会让小朋友睡午觉,可是总有部分小朋友不爱睡午觉。刘主任说,睡午觉其实只是一种习惯,正如大人是否有睡午觉的习惯,能睡午觉固然好,利于补充下午的精力。但是宝宝如果不爱睡午觉,也不要强迫,应顺其自然,只要不影响他人休息就好。
宝宝睡姿透晰健康
姿势一:撩衣蹬被爱喝水
当你发现你家宝宝最近在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喜欢喝大量的水,并且足心发热。
处理:这多半是阴虚体热造成的,这是呼吸系统发出的疾病信号。比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妈妈爸爸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姿势二:屁股抬高面朝下
如果你发现宝宝在入睡后将面贴着床,他们不是在害羞,是在告诉大人他们不舒服。这种情况通常还伴随着小屁股高抬、口腔或者舌头的溃疡、哭闹不停等症状。
处理:这个情况应该就是中医上说的“心经热”了,俗称心火大。原因通常是孩子患了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尽,这提示了孩子的病尚未痊愈,需要坚持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症状。
姿势三:翻来覆去便便干
宝宝如果口唇发红、舌苔黄厚、肚子胀起肚子胀起大便干燥,并且进入梦乡后翻来翻去,这就可能是胃有宿食。
处理:中医认为,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遇到这种情况妈妈爸爸要帮助宝宝消食导滞,留心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预防宝宝患上胃炎等肠道疾病,必要是带宝宝去看小儿科。
姿势四:摇头抓耳闹不停
宝宝在睡眠时哭哭闹闹是在撒娇,还伴随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处理:这是在告诉妈妈爸爸孩子患上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患了中耳炎。
姿势五:梦中坐起面惨白
如果宝宝因为在睡眠中突然坐起来,双眼发直、惶恐不安地喘大气,并啼哭不止,这时候可能意识不清,一般要20分左右才能有所缓解,这就是夜惊症。如果宝宝因为做了可怕的梦而惊醒,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这大多是梦魇的表现。
处理:梦魇或夜惊症对宝宝而言,并不能算是疾病表现,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致。晚饭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睡眠时室内要通风,不要老是训斥和责骂宝宝。值得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频繁出现梦魇或夜惊,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睡眠质量影响宝宝的健康
调查数据显示,以睡眠长度来看,西方宝宝平均总睡眠时间为13.01小时,中国宝宝平均总睡眠时间却仅为12.16小时,比西方宝宝少将近1个小时!通过这一对比我们发现,中国宝宝的睡眠问题尤其严重。
中国睡眠研究会专家指出,如果宝宝在夜间睡眠时被外界因素干扰而经常苏醒,得不到连续深层睡眠,还直接影响到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所以,父母们如何学会以科学方式来掌握宝宝睡眠质量,成为了迫切关注的问题。
少换尿布,养成固定时间睡眠 有多种因素会造成婴儿夜间持续睡眠被中断,外国专家特别留意到在中国家庭中依然比较普遍的使用布尿布习惯,因此由中国婴儿睡眠权威专家、美国杜克大学认知发育实验室以及智利大学睡眠及功能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有关专家进行临床调研时,就分别对使用传统布尿布和优质纸尿裤的两组婴儿的夜间睡眠表现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穿着传统布尿布的婴儿中有超过50%每晚需要更换尿布超过3次,42%每次更换尿布后,需要5-15分钟才能重新入睡。
而另外一组婴儿穿着优质纸尿裤,明显减少夜间更换次数,减少夜间睡眠中断频率。 由此可见,使用布尿布让父母在夜间频繁检查是打断孩子睡眠的主要原因,这会令大部分宝宝夜间平均损失30分钟的宝贵睡眠时间,直接影响到白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另外,专家建议,家长最好要建立一套睡前模式:1、洗个热水澡,换上睡觉的衣物;2、喝奶后不要马上入睡,应呆半小时左右,此期间可拍嗝;3、和孩子说说话,念1~2首儿歌,把一次尿,然后播放固定的催眠曲(可用胎教时听过的);关灯,此后不要再打扰孩子。每天按时做很重要,这样就可养成孩子固定时间睡眠的习惯。
注意睡姿透出的危险信号 小孩子的睡眠安静与否,还与他的发育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当他身体不适时,便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睡姿,家长应当常常注意观察,及时调整小儿的身体状况。 比如,面朝下、屁股抬高,像个青蛙那样趴着睡,常常是因身体有热,有时还会伴有口腔溃疡、烦躁不安等。有的小儿入睡后反复折腾,这常常是因为胃内有积食,当然还会伴有大便干燥、腹部胀满等症状。如果睡前不吃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衣被厚度适中,就可以避免这些现象。 10岁内20点前最好睡觉 睡眠的好坏对孩子的身高有着重要影响。
据研究,儿童在熟睡时比清醒时生长速度要快3倍。这是因为,在孩子入睡后,位于大脑底部的脑垂体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是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及内脏增长;进入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只有在睡眠时才分泌生长激素。因此,睡眠对于儿童不单纯是休息,更是促进身体发育的催化剂。 一般来说,人在入睡后才能产生生长激素,深睡一小时以后逐渐进入高峰,一般以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孩子如果睡得太晚,身高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专家建议,10岁以内的儿童,家长一定要督促其在晚上20点前睡觉最为适宜。
为什么宝宝要自己睡觉
首先是有利于健康。宝宝与大人睡在一起不利于健康发育,因为在这种睡眠的小环境中,充满了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使宝宝整夜处于缺氧状态,而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惊哭惊叫,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大人呼出的气体交融在一起,使空气污染浑浊,增加宝宝遭受感染的机会。
再次,影响睡眠质量。宝宝与大人常常会因为翻身而互相影响睡眠,尤其是宝宝睡熟后可能会横七竖八地乱翻动,势必影响大人的休息。有利于宝宝性别意识的培养。宝宝已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而且他也表现出了对父母双方依恋倾向和崇拜倾向的差异。如果此时不分床,很有可能会助长宝宝的依恋感,不利于其性心理的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