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和血尿怎么办

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和血尿怎么办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但是肾移植术后很多肾友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血肌酐升高(见文章 肾移植术后血肌酐升高常见原因)。有些肾友会出现尿检异常,如蛋白尿、血尿。这时候病友就会很紧张,因为很多肾友引起尿毒症的原因也是蛋白尿、血尿,就会担心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血尿会不会引起尿毒症,引起移植肾失败。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不要过分焦虑,引起肾移植术后蛋白尿、血尿的原因很多,其中引起蛋白尿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特别是慢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肾病复发、移植肾新发肾小球炎、肝炎引起肾损害等情况。而引起血尿需要鉴别是外科性血尿和内科性血尿,外科性血尿尿沉渣表现为均一性血尿。内科性血尿尿沉渣为多形性血尿。外科性血尿注意排除原来肾脏、输尿管、膀胱肿瘤和炎症。也需要排除移植肾和移植肾输尿管的炎症和肿瘤,还有前列腺(男性)和尿道的问题。如果是内科性血尿,则需要考虑是复发或者新发的肾炎。

那么怎样才能确诊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和血尿呢,最好的办法是行移植肾活检(详见文章 为什么要做移植肾活检。行移植肾活检并经病理检查可以明确原因,指导治疗方案。

如果是移植肾肾病复发,最常见的是IgA肾病,其次是局灶节段硬化症,还有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还有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也可以复发,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紫癜性肾炎、抗GBM肾炎等。这些疾病复发临床表现跟原发病一致,但是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都会轻一些,因为肾移植的病友都在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些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这些疾病的发展,因此即使是肾病复发,对移植肾影响也会较小,肾友们不必过分担心,除非有些复发的肾炎表现为大量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这些人群往往需要住院积极治疗,以阻止疾病发展。大部分复发的肾炎都可以经过治疗得到控制,只有极少数类型的复发肾病很难控制。

还有一部分表现为蛋白尿的肾友,其原因是慢性排斥反应,特别是慢性体液性排斥反应,这些排斥反应可以引起肾小球损害,导致蛋白尿,引起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PRA,针对移植肾引起移植肾损害(详见文章 肾移植术后血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的意义),这些情况需要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一些特殊药物治疗。

是否每个人出现蛋白尿和血尿都要行移植肾活检呢?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行移植肾活检,如果24小时蛋白定量在0.8g以下,血尿中RBC在50万以下,血肌酐正常的话,可以根据经验服用药物,观察1-3月,如果蛋白尿、血尿好转,这些情况可以继续观察。但是如果服药后没有好转,则一定要行移植肾活检,明确诊断,根据情况指导治疗。

另外有些人担心肾移植后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如果治不好会不会很快导致移植肾失功,重新返回透析?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前面已经说过,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的情况临床和病理表现较轻,预后也相对较好,因此,不会很快导致移植肾失功,除非病情严重会威胁较大。只要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让移植肾继续正常工作,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如果是病情严重者,则需要积极治疗。蛋白尿和血尿经过治疗后不一定都会完全转为阴性,而长期少量的蛋白尿和血尿对移植肾长期存活没有太大影响,也不要强求一定要把各项指标转为阴性。

因此,如果肾移植肾友术后出现蛋白尿、血尿,不要惊慌和过分担心,积极应对,及时诊断和调整治疗,绝大部分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而对于一些严重和复杂病例,则要及时到条件较好的医院行移植肾活检,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病理性蛋白尿有几种类型

病理性蛋白尿有4种类型,分述如下:

(1)溢出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轻链沉积病、重链病及偶见于淋巴瘤或白血病。由于循环血液中某些低分子蛋白异常增多,肾小球滤过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阈值而出现蛋白尿。尿蛋白成分是免疫球蛋白轻链(本周蛋白)及肌球蛋白。

(2)肾小球性蛋白尿:分为暂时性及持续性两种。暂时性的见于某些急性免疫复合物病及药物或毒物(生物性、重金属)引起的肾小球肾炎。持续性的见于感染性、肿瘤、某些蛋白质(如甲状腺球蛋白)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及淀粉样变引起的肾损害、微小病变肾病、阿波特(Alport)综合征(遗传性肾炎)及肾静脉栓塞等肾小球疾病。尿蛋白成分主要是白蛋白。临床根据尿蛋白质成分组成的不同,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及非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也分为暂时性及持续性两种。暂时性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后的蛋白尿及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持续性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炎症性肾间质一肾小管病变,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继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中毒性肾小管病变、代谢性肾小管病变(如慢性低钾血症、半乳糖血症)、免疫性肾小管病变(如肾移植后排斥反应)、遗传性肾小管病变(如Fanconi综合征、Albright病等)及原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尿蛋白为小分子量蛋白质,主要成分是β2微球蛋白、球蛋白片段及溶菌酶等。

(4)组织蛋白尿:是指肾组织分泌的蛋白质,如果增多,说明相应组织发生病变,肾和尿路的肿瘤和炎症也可引起组织蛋白尿。组织蛋白包括远端肾小管分泌的汤一霍蛋白、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及前列腺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病态时,肾和尿路组织结构蛋白也可释放入尿中。

溢出性蛋白尿康复保健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尿蛋白高有可能出现出现与哪些疾病

以持续性蛋白尿为特征,定性为+一- ++.定量<3g/24h,-一般病后2-3星期蛋白转为少量,2-3月后多消失,若蛋白持续不消失,应怀疑有感染灶存在或有转为慢性肾病的可能。

以少尿甚至无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为特征,起病急,有持续性肾功能不全。

普通型背炎临床症状轻,但有持续性蛋白尿1-2g/24h,感染和劳累后可增加;背病型肾炎时尿蛋白增高,但晚期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尿蛋白反而不高,肾小球小管均受累为混合性蛋白尿。

是以大量蛋白尿(>3 .5g/24h),低白蛋白血症(<30g/L),高度浮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如原发性肾病、慢性肾炎肾病期狼疮性臂炎、淀粉样变、糖尿病性肾病,尿蛋白最多时可达20g/24h以上。

急性期为脓尿,蛋白定性为+~ ++,定量<1g/24h,为小管性蛋白尿,常伴球白细胞管型,有肾实质损害时尿蛋白增高,可见混合性蛋白尿。

如金属盐类(如汞、铀、镉等)或有机溶剂(甲醇,甲苯和四就化碳)以及抗菌药物磺胺,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多为小管性蛋白尿,蛋白量<1.5g/24h,伴有管型尿。

以肾小管损害为主要表现,肾功能损害发展较慢,常合并心、脑等血管病变。肾源性高血压尿中蛋白含量(0.4-20 .5g/24h)高于原发性高血压(0.4- 12g/24h),尿沉渣中可见颗粒管型、红细胞及白细胞,偶见红细胞管型,少见肉眼血尿。

因妊娠期肾小球滤过率和有效血流量改变,以及妊娠所致的体化性蛋白尿,使孕妇尿中蛋白量可轻微增加;若尿蛋白持续增加伴高血压。应考虑有妊娠中毒症。因肾小球的小动脉痉挛、血管腔变窄,肾血流量减少,组织缺氧使其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出,尿蛋白定性为+~++,病情严重时可增至+++~++++;肾炎合并妊娠时尿蛋白出现时间较早,分娩后尿蛋白持续存在。

本病肾受累90%以上,病理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辆变及小管间质病变,尿蛋白+- ++,肾病综合征时尿蛋白大量增多。

肾移植后因缺血而造成肾小管功能损害,低分子量蛋白尿可持续数星期,当循环改善后尿蛋白减少或消失,如再度出现蛋白尿或屎蛋白量较前增加.常提示有排异反应。

尿蛋白阴性是得了肾炎吗

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尿蛋白阳性,但尿蛋白阳性的人却不一定是肾炎患者。

有人于发热、剧烈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在退热和休息后尿蛋白消失。严重心衰病人亦可出现蛋白尿,心衰好转后尿蛋白消失,这种暂时性、轻度、良性蛋白尿的出现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所致。

尿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24小时定量少于0.5克,很少超过1.0克。临床功能性蛋白尿,诱因去除,蛋白尿消失。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肾炎患者都应出现蛋白尿,而蛋白尿则不一定都是肾炎引起。

尿蛋白之多寡不是判断是否为肾小球肾炎的惟一依据,也不是判断肾病轻重的惟一指标。当临床上出现大量尿蛋白,也只能初步判定患有肾小球疾病,最后确诊,乃需进一步检查,包括肾穿刺活检。

尿蛋白阴性是得了肾炎吗?需要指出的是,蛋白尿的伴随症状往往比蛋白尿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在测出蛋白尿之后还需观察是否伴有少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以及是否有皮疹、发热、关节痛、贫血、消瘦,或者原先是否有糖尿病、肝炎等其他病史,这对判断肾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极为重要。

肾病还能活多久

1.严格控制血糖:出现的这类肾病,就要注意自己的血糖正常,治病还是要从根本上治疗。发生的糖尿病早期,患者用胰岛素以及是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就会严格控制糖尿病,就会使血糖保持基本正常,可以延缓甚至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增高的肾小球滤过率和改善微量白蛋白尿。

2.控制高血压:发生血压的异常也是这样肾病的明显症状,因此,患者要注意自己的血压异常情况。发生的高血压会一般就会促进患者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同时也会是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率,减少尿白蛋白排出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常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其它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可乐宁等。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限制蛋白质摄人:因为发生肾病就会很容易造成蛋白质的流失,因此,及时的控制就是缓解疾病的良方。只要是适当减少饮食中出现的蛋白质数量,一般也是可以减低肾小球内压力,也会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而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组织学病变,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者更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并应食用含必需氨基酸高的蛋白质。

4.透析治疗以及是肾移植:出现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假如是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那么,发生透析治疗以及是肾移植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肾炎会出现蛋白尿吗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少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当肾脏患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滤过进入到肾小管内,并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进入终尿中造成蛋白尿。这种原因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等均可以出现蛋白尿。

慢性肾炎会导致哪些危害

慢性肾炎的危害会导致患者出现肾炎综合症,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蛋白尿和血尿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合并出现。蛋白尿的泡沫较多、尿液混浊、颜色较深,严重的血尿则可能肉眼就能看见尿液中的血色。

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所致。有的病人过去有急性肾炎史,症状已消失多年,误以为已经痊愈,实在炎症仍继续缓慢进行,经若干年后,症状又复出现,而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的病人的肾脏炎症从开始即为隐匿性,病人无明显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但炎症呈缓慢发展,经若干年后变成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的危害 还可出现双下肢或眼睑水肿,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水肿的情况。如果水肿程度严重,还可能导致肠道等出现问题,影响患者日常饮食。慢性肾炎的危害是肾脏受到严重损害,导致尿的浓缩一-稀释障碍,引起夜尿量比重下降、增加等现象。此病的患者多数伴有尿蛋白,蛋白尿的含量不等,急性发作时,有尿血,甚至出现肉眼尿血。

慢性肾炎一旦确诊就要积极治疗,假如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就会使病情不断发展,慢性肾炎的危害 尿毒症期可出现全身浮肿,贫血,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后期可累及五脏六腑,甚至会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导致心,肺,肾三脏功能衰竭,使病情更加迁延难愈,终极危及生命.

化验尿能查出肾病吗

答案是肯定的。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一项很重要的检查,不少肾脏病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血尿或其它有形成分的异常,常给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或是泌尿系疾病的第一个征象尿常规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低渗尿等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更早地发现肾损伤。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尿常规化验对泌尿道感染、结石、胆道阻塞、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变症状群等疾病有预报性作用是可以查出来的,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和糖,以及尿中段沉渣试验等。

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 肝肾等内脏功能损害

若服用剂量较小,如果能够度过第一阶段,可在3-5天后会出现肾小管损害所致的肾衰和肝细胞损伤,出现蛋白尿、血尿、脓尿等症状表现。肝细胞损害一般不严重,肾功能损害亦可在数天内逐渐消失,有的表现非常轻微,甚至没有肾损害的表现。

相关推荐

糖尿病肾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治疗依不同病期而异。临床上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 1.控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

慢性肾炎有哪些分类

(1)急性肾炎起病,未能彻底治疗,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持续存在,迁延至1年以上,逐渐发展成为慢性肾炎。 (2)过去曾有急性肾炎病史,经数周或数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消失,肾功能正常。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5年(长者可达数十年)以后,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系统感染或过度劳累,突然出现蛋白尿、水肿或高血压等症状。 (3)过去无肾炎病史,因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出现显著水肿及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症状。 (4)过去无肾炎病史,短期内出现蛋白尿,进行性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症状。 (5)过去无肾炎病史,常因感染或劳累后

慢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1.过去无肾炎病史,因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出现明显水肿及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症状。 2.过去无肾炎病史,短期内出现蛋白尿、进行性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 3.过去无肾炎病史,常因感染或劳累后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经短期休息后很快减轻或消逝。如此反复发作,而无明显临床症状。 4.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未能操纵,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持续存在,迁延1年以上,而演变为慢性肾炎。 5.过去确有急性肾炎综合病史,经数周或数月疗养后,临床症状及尿异常消逝,肾功能正常。经过相当长的间隔期(长者可达多年)以后,因上呼吸道或

慢性肾炎的几种发病因素

慢性肾炎患者的饮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因为慢性肾炎患者会出现不能很好的吸收蛋白质的情况,出现蛋白尿是慢性肾炎最为主要的原因,所以慢性肾炎在平时就需要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平时大家需认识其中的发病原因: 先咱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下面再讲讲慢性肾炎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以轻度蛋白尿和(或)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故又被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它是一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临床表现类似、预后良好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发病原因 1.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脏腑功能低下,尤其是脾肾功能虚衰,不能固摄精微物质而下泄,引起蛋白尿血尿。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辛辣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内生湿热,下注膀胱,导致膀胱不能分清别浊而出现蛋白尿血尿。若摄食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机体得不到营养物

心脏不好的症状 少尿且下肢浮肿

出现少尿和下肢浮肿,很多人常认为是肾脏出了问题。实际上,心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肾脏血流不足或体静脉压力过高,常出现少尿及下肢浮肿等。肾脏长期缺血,可致肾功能恶化,出现蛋白尿,血肌酐上升,并形成心衰加重的恶性循环。

出现蛋白尿一个加严重吗

正常尿液中有含有微量蛋白质(24小时尿白定量4.0g/L:++++;阴性或中性的情况:尿蛋白

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1.高血压,肾脏发生病变,不能把产生的废弃物排出体外,这时肾脏就会产生一些促使血压升高的物质,临床上有90%的肾病患者都会有高血压,血压升高会给肾脏脏成很大的影响。 血压越高,对肾脏疾病的危害就越大,一般是中等度血压增高,大约为180~150120~90毫米汞柱; 2.水肿,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脸面、眼睑以及四肢等。 3.肾功能损害,肾炎的肾功能损害呈慢性进行性。 4.尿化验异常,尿液中出现蛋白尿,还会出现血尿,除了蛋白尿、尿血,有的病人还可有管型尿; 5.病情进展 轻者晨起眼睑水肿,重者水肿波及全身并伴有尿

肾脏不好的症状 尿液检查异常

常规尿液检查如果出现蛋白或潜血阳性,可能是无症状性蛋白尿或无症状性血尿,应及时做尿蛋白定量或尿位相镜检查。

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慢性间质性肾炎等)亦可有小量蛋白出现出现蛋白尿的原因还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心力衰竭等,均可损害肾脏而引起蛋白尿。不过这种尿蛋白是暂时性的,时间短,每天尿蛋白不超过1g,在消除这些因素后就可恢复正常。所以把它称做功能性蛋白尿。另外,有些蛋白尿的原因与体位有关,在卧床后蛋白尿消失,而站立或腰部前挺时发生蛋白尿,临床上把这种蛋白尿称作体位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与上述功能性蛋白尿统称为生理性蛋白尿蛋白尿严重吗?生理性蛋白尿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生理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