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具使用与操作
蒙特梭利教具使用与操作
1、教具可当游戏玩 宝宝轻松学知识:
例如数棒系列:请找出最短,孩子就会找到最短的那根,比1更长一些的请帮我找出来?
例6÷3,我们可以将它变成这样的游戏,拿出6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能得多少呢?孩子数出6粒要珠,在除法板上分给3个小人,最后就会得到正确的得数。
凡是8岁以前的数学题,均可以在这里以游戏的形式被孩子得出结果。因此6+1教具就象语言一样,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数学的环境,使孩子象对语言一样对数学感兴趣。
2、父母演示 宝宝可以独立玩:
所有操作都有错误控制,除首次爸妈演示方法外,爸妈不过多参与操作,完全由孩子独立自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动手能力,孩子容易产生成就感,满足内心的需求,享有充分的乐趣。
3、难度适宜 符合宝宝兴趣:
教具不以年龄为主,而是按幼儿的能力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做多做少,完全由孩子以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出发,使孩子绝对不会有自卑感和厌倦情绪,从而长久地保持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4、带给宝宝成就感:
所有游戏内容必须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而获取答案和结果,不存在横向竟争,提倡工作中的自我超越和获取成果后的内心满足,每一次操作都能使幼儿获得新的成就感。
5、内容丰富 可以自己组合:
该教具共十大系列,3000个部件,十五种构形,十一种颜色组成,如果配以家长和孩子的手工操作,可将近百万道数学题演变成游戏,不仅可以学习数学,还可以做近万种变幻的拼图游戏。孩子既便每天操作,演变,也绝少重复,因此其丰富的内容可使孩子保持永久的兴趣。
掌握几大教养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区别在哪里
早在前几年学前教育就开始热门了,到目前为止,幼儿老师还是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早教机构也开始在中国广泛的延传开,很受家长们的欢迎。 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3~6岁的儿童,主要是幼儿园这块的教育。早教机构对儿童的教育就不同了,早教机构在国内也有很多家,我比较熟悉的华夏童年就是一个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早教机构。华夏童年是针对0~6岁的孩子进行的教育,它跟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有很多,比如:教育的对象不一样,教育的方式不一样,教育的理念也不完全相同。
华夏童年的早教办得很具特色,规模也相当大,据我了解,华夏童年教育集团目前已有四百多家加盟园所了。华夏童年的特色课教育也相当规范,尤其是蒙台梭利教育课程。 目前学前教育也很火热,不少的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基础上也开设了特色班,从而为园区引进更多的生源。学前教育主要的课程有专业课程,比如: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技能知识,比如:舞蹈、钢琴、美术、音乐等,而华夏童年不仅仅开设了学前教育的主要课程,还开设了很全面的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包括蒙台梭利教育,感觉统合训练,亲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 学前教育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是不可忽略的。同时,早期教育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两者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
孩子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段
据神经生理学家们研究数据表明:人类的脑细胞在出生时就超过了1000亿个,而且这个数目在出生时为最高值,终其一生不会增加。
但是,婴儿脑细胞功能恰似一张白纸,要有外界足够的听、视、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才会渐渐发达,刺激得越多,发达得也越快。
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几年之中,其中又以0-3岁之间为最佳阶段。
智力和性格,从出生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而且这3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6岁,脑细胞的组织完成了80%,这一时期必须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导,在音乐、语言、文字或者绘画方面,才会有明显的进步。到8岁时,脑部的发育达到了90%。也就是说儿童入学时,智力发展的水平大致上就已经接近成人水平了。年龄愈小,培养愈容易,效果愈好;年龄愈大,培养愈费力,效果也就愈差!
有鉴于此,蒙台梭利提出了在当时极为超前的想法:生命的开始即是始自受孕的那天,幼儿教育也该从那一天就开始(胎教)。她主张以“感官训练”来开发潜能。设计出了符合儿童不同阶段的各类教具,使儿童借着亲自操作的机会,提高智力。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学习始自感官(视、听、味、触、嗅等五觉)的直接接触,例如一生出来就会吸吮,并喜欢以手去摸东西,因而,增加智力的第一步就是训练孩子的感官机能,使之变得更加敏锐。
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超过任何其他时期,这一时期埋藏着成人思维与行为的一切秘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幼儿教育极不重视。做幼教工作的人的素质,又极不受重视,这就延缓了人类的发展速度。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是什么
蒙特梭利教育是蒙特梭利女士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儿童及幼儿的教育理念。蒙特梭利女士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的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结合了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她认为儿童内在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称"内在潜力",即具有自我学习、使自我趋于完美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生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蒙特梭利培养的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工作。蒙氏教育理论,方法是建立在较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的活动的基础上,使孩子们可以自由的探索,发展。因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才可能发展自己并受到有益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特点
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幼儿园提供给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蒙台梭利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世界上最经典的9大家教法
1、蒙特梭利的敏感期教育
这一风行欧美,先进、科学、完善的学前教育法,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唤醒了孩子内在的引导力量,挖掘出了孩子的无限潜能;同时,还帮助父母“学习做父母”,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2、卡尔·威特的早期开发教育
对教育富有独特见解的卡尔·威特是德国的一位牧师。他认为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印证于儿子小卡尔·威特,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卡尔·威特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早期教育的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3、井深大的早期潜能开发教育
井深大是日本当代教育家,索尼电器公司的创始人及名誉董事长。他从商界功成身退之后,热衷于研究早期教育问题,产生了一种在幼儿教育上有所作为的想法。井深大创办了“幼儿教育研究会”,对日本的母亲进行教育,并发明了许多刺激婴幼儿智能发育和情操培养的切实的可行方法,为日本经济奇迹的创造输送了无数一流人才。
4、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许多教育学家和科学家们把斯宾塞尊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因为斯宾塞的科学教育和快乐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规律和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无数的孩子和家庭受益。斯宾塞告诉父母: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父母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发挥父爱的积极作用,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学习方式。
5、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斯特娜夫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深受影响。她一边按照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培养自己的女儿,一边研究自己的育儿方法,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女儿12岁那年(1914年)她写成了《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其中的许多教育方法可以同威特的方法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在斯特娜教育思想中,母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她看来,人类的命运操纵在母亲手中。
6、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
铃木镇一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并培养出了大批的“天才”儿童。在铃木看来,实施才能教育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只有促进纯洁心灵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他认为:“要十分重视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及其活动,从小开始就要不断努力把这种生命力转化为能力。这样,人的生活道路才不会中断。”
7、塞德兹的天才教育
塞德兹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191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时年仅15岁。塞德兹根据教育儿子的感悟,写成了《俗物与天才》一书。此书在当时和后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塞德兹写《俗物与天才》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人们对天才的普遍认识是错误的,有超凡成绩的小塞德兹,并不是上帝心情愉快时所偶然创造出的神童,而是人间的某种教育所必然形成的天才,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的必然结果。
8、夏洛特·梅森的独立人格教育
夏洛特·梅森,英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她的核心教育观点是:儿童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儿童置于与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活生生的接触当中;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人来教育,而不是一个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书呆子。她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提供了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向人们传授了应该怎样给孩子实施广博的、激励的、快乐的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9、约翰·洛克的绅士教育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洛克主张要把年青人培养成有强健身体、有一定知识、有才干、具有优雅态度并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绅士,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而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
幼儿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感观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大致上分为五个领域: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其中,感观教育是由五种感觉组成的,即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
视觉教育是指导儿童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以及形状;触觉教育是教育儿童皮肤的温度感觉、压觉和实体认识感觉;听觉教育的重点是使儿童能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种类;味觉教育的重点是用舌头来感觉不同味道;嗅觉教育的内容则是用鼻子来闻和识别不同的气味。
案例
苹果的认识
老师或父母在引导孩子进行“一个苹果的认识”学习时,就可以采用多元化且令孩子印象深刻的感官教育法。
视觉
可让孩子仔细观察苹果的形状和颜色,若有数个苹果时,则可以让孩子做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培养秩序感、专注力,也让他卡是了解到“大”和“小”的概念及“序列”的关系。
触觉
除了视觉的观察之外,触觉的接触可使孩子感受到它我外表“光滑”和“粗糙”,不仅加深孩子对苹果的认知,亦可使孩子对苹果的“实体”有进一步的概念。
听觉
轻敲苹果所发生的声音,让我们了解到苹果的敲响声与其它物体或水果的敲响声是不同的。敏锐的听觉可以容易地分辨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种类,因为适当刺激孩子的听觉有其必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在一场音乐会中,如命如痴地陶醉在音符旋律里,而有的人却觉得索然无味。
味觉
能尝出这个苹果是“酸”或“甜”。老师或父母可以利用饭后吃水果时的机会,教给孩子适当,正确的味觉词语,如“酸的”、“甜的”、“苦的”……等,使抽象的词汇转为实际的味觉感受。
嗅觉
让孩子以鼻子闻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当孩子对苹果有初步概念后,则可以放置许多种水果,并使用眼罩将视觉孤立,仅借用嗅觉和触觉来让孩子分辨各种水果的味道。如此一来,孩子的嗅觉亦可以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发展。
由以上的过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是需要通过各种感官的“感觉”,方能综合产生“认知”,进而形成“概念”,由概念产生“语言”,最后成为真正的“知识”。相对的,若孩子想学习无法通过感觉来产生认知,那么将很难对事物形成概念,而语言的发展亦会受到影响,所得到的知识即零散又不完整,这就犹如“瞎子摸象”般的学习,对儿童而言这种情形是亟需被改变的。
感观教育的重要性
1学者专家观点
蒙台梭利曾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20世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外界事物大体上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人通过五官对这些状态的刺激产生知觉。”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这样写道,“真正的知识是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感觉而获得,而不是从他人的知识中得来。”
2生物学观点
3‐6岁阶段是幼儿感官的形成期,此时期幼儿智力的发展和感官教育有密切关系。幼儿时期的感官发展最活跃。大约在青年前期停止。所以,我们应把握住感官教育这一黄金时段,好好地引导孩子学习。
3社会学观点
人类是具有群居性的生物,所以一一般人是难以离开社会而独自生存。那么,在孩子的幼儿期适当地予以感官刺激,他便能成为一位敏锐的环境观察者,并且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实际生活。
4医学观点
人力的脑电波有4种α(Alpha Rhythm),β(Beta Rhythm),θ(Theta Rhythm)和δ(Delta Rhythm)。α波具韵律,这种波最适合学习新事物,它活跃于幼年时期的潜意识中,此阶段的学习能力处于一生中的黄金时期。
感官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联性
1日常生活教育
孩子通过日常生活教育中的活动,对大小肌肉和身体机能的控制能完全掌握时,就可以适时引导孩子认识各种感观教育中的概念,如大小、长短、冷热和轻重等,皆有非常大的学习效果。
2语文教育
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事、物、皆可以适时地以“语言”教导孩子。这种方式不仅自然而且真实、具体的。例如在介绍花时,可告诉孩子正确的词汇,“这是菊花”、“这是玫瑰花”、“这是康乃馨”,而不是只告诉他们这些是花而已。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孩子对花的名称及形状、味道皆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亦为语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数学教育
感觉教育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预备教育。幼儿通过感觉教具中的“配对”练习,是在辨别物体的“向同性”;“分序列”则是在学习辨别物体在量方面的“等级性”;“分类”则是学习辨别物体在质方面的“相似性”。
皮亚杰称“一一对应”关系是建构数概念的基本条件。因为“一一对应”是衡量两组集合是否“等量”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4文化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其领域包括:植物教育、地理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感官所接触到和接收到的刺激和信息,即包括了“文化教育”的内容。而这些文化教育充满在我们的环境中,只要我们睁眼观看、侧耳倾听、伸手触摸、开口尝一尝食物、用鼻子闻一闻,文化教育的因子皆潜藏在此。由此便可知,幼儿是通过感观教育的学习,进而对文化教育产生认识和提升的。
你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学前教育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中国谚语跟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类似,都认为儿童的早期心理特点和性格是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幼年时期的经历将影响人的一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今后成长的重要性,孩子刚出生就报名参加早教班,竭尽所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并早早学习各种特长……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上各种早教课吗?孩子的学前教育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我们家长应该在早期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6岁前孩子该具备的能力
学会表达、思考、实践、协作和创造
瑞士儿童第一协会秘书长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告诉我们,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5种基本素质:首先要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他们不仅要玩耍和实践操作,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他们必须学会倾听,观察周围的事物;其次要有思考的能力,需要把心理的想法形成语言来与人沟通和交流;第三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5岁的身体就决定了15岁的身体;第四要有一定的创造力,要让孩子在创造中找到存在感;第五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比如知道这个桌子是什么做的等等。
与瑞士专家的观点类似,巴黎学前教育督学、顾问Eve Leleu-Galland女士认为,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探索世界的能力,以及接受外界信息、自我感觉、创作和创意能力。
事实上,孩子的早期教育重点并不在于学了多少实际的知识,比如背了多少首古诗,会弹几首钢琴曲,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
学前教育最受关注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PK华德福
幼儿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非常关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蒙台梭利是目前国内较受欢迎的教学法,华德福教学法近两年也开始受到国内家长的关注。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认为,与一般的课堂教育相比,蒙台梭利教学法有如下特点:强调意识和社交发展,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由老师来控制课堂,让孩子在自由环境下培养自律,针对每个孩子的心理进行个性化教育,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让孩子自己选择实践的任务,且不限时间完成课堂任务,甚至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同一个班学习等。
华德福教育是鲁道夫·史代纳根据自创的人智学理论创建的。简单地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
中国-欧洲华德福教育代表卫跃岭说,华德福教育倡导“万物皆有时”,强调通过“节律”、“游戏”和“艺术活动”来进行早期教育,决不让3岁时的孩子做4岁时该做的事,不让孩子过早开发智力和学习知识技能,倡导自由玩耍和游戏,并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进行教学。
华德福提倡孩子多玩一些原始材料制作的玩具,包括沙子、石头、树枝、贝壳等,因为越原始、越简单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反之,一些越高级的玩具由于只有一个傻瓜式的按钮,越容易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华德福认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因而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同事一般不允许孩子看电视,以免模仿不良习惯。
对比来看,蒙台梭利和华德福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门派之争也有多年。但是对于国内的家长来说,无论是蒙台梭利和华德福都是洋产品,一定比国内的高大上,也因此催生了一大批蒙台梭利幼儿园和华德福幼儿园。需要提醒的是,这两种教育法要得到很好的实施,老师非常关键,并不是摆放一些蒙台梭利教具就是蒙台梭利教学,也不是让孩子在农庄里生活就是华德福教育,家长还需擦亮眼睛。
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做的两件事
学前教育是老师、家长和孩子来共同完成的,因此家长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务必要做好以下两件事。
第一件事:要为孩子选择一家合适的幼儿园
在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事先考察再来决定上哪家幼儿园。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认为较好的幼儿园应该有以下标准:首先是老师的素质,包括学历和专业素养,是否爱护孩子,与孩子能够很好地沟通,一个幼儿园最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其次是老师和学生的比例配置,一般来说比例越高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比如芬兰幼儿园是1位老师来带6个孩子;第三可以看学校的布置,学习环境越富有创造力月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第二件事: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学了什么
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一定要及时跟学校的老师多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需要多长的时间去掌握这些东西。如果可以的话,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不过,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认为6岁前的孩子并不适合上特长班,孩子在玩中学习会更好,当然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多学一门语言,也可以考虑送孩子上双语学校。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些亲子教育的相关书籍,家长们可以查阅。
家长应该读的亲子教育书籍: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2.《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代表书籍之一,作者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
3.《请让我慢慢长大》 作者:吴蓓
本书是了解华德福教育理念的书籍之一,包括作者在国外华德福小学和幼儿园观摩的感受,以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的经历。
4.《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海姆·G·吉诺特
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长、老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
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
6.《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 武志红
本书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方方面面的家庭问题。所取案例真实,分析透彻入理,有利于促进为人父母者的成长,不让家庭伤人的悲剧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