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松弛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肛门松弛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先天因素
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儿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后天因素
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排便习惯不良,坐便盆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直肠脱重。这种情况不妨打个比喻,袖口看作肛门,如果夹里与里子连接不牢,夹里就容易从袖口脱出,肛门松弛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生育因素
妇女生育时的会阴撕裂伤使肛门前侧括约肌完全断裂造成肛门松弛。
肛门松弛能自愈吗
概 述小时候生长在农村,那个时候由于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所以每次上厕所的时候都用很粗糙的纸来用,长大之后,我渐渐的发现自己的肛门有时候竟有点疼,我总以为是痔疮的表现,总是按痔疮来治,可是前几天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我是肛门松弛,导致我现在都不能好好的走路了,这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我想请问一下肛门松弛能治愈吗?
步骤/方法:1在目前的社会,肛门的括约肌松弛一般是年轻人中很少见的情况,这一般是由于脊椎受伤,导致一些神经类的一些基本出现,所以导致肛门括约肌的肌肉不能正常支配,一般做一些康复训练能自愈。
2如果发现肛门松弛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最好采取一些局部的红霉素治疗,同时可以及时的最新妇科检查,要排除是妇科疾病引起的一些疾病的可能,如果你有阴道炎的话,一定要清洗阴道。
3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些肛门内括约肌的一些活动,一定要做一些脱肛功能锻炼和服用一些药丸来进行改善,那么一般来说在一个月就可以恢复了,所以一定要积极的锻炼身体,这样才会治愈。
注意事项:如果检查出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做治疗,同时在生活中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要进行肛门***,以免造成更严重的疾病产生。
肛门潮湿的原因有哪些
1、直肠脱垂: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引起直肠全层或者粘膜脱出肛门外,刺激直肠粘膜分泌液体,导致肛门潮湿。
2.晚期内痔:晚期内痔不仅在排便时痔核脱出,而且在行走、咳嗽或者负重时痔核也可以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核渗出液增多,引起肛门潮湿。
3、肛门括约肌松弛:老年人或者体弱者,肛门括约肌松弛或者收缩力下降,导致肛门闭合不严,容易分泌肠粘液,导致肛门潮湿。
4、肛门皮肤病:肛周患有湿疹、接触性皮炎以及尖锐湿疣等肛门皮肤病,容易造成肛门局部分泌物增多,引起肛门潮湿。
5、肛管直肠癌:肛管直肠癌早期无明显表现,发展到晚期肛管直肠癌破溃、感染流脓血、反反复复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导致肛门潮湿。
很多人认为肛门潮湿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肛门一般只是分泌少量的液体,如果分泌过多,主要是由于各种肛肠疾病引起,所以为了避免肛肠疾病进一步发展,一旦出现肛门湿疹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肛肠医院进行看诊和治疗。
造成脱肛的原因有哪些
一、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小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二、局部组织解剖因素:
1、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易于向下滑动。
2、周围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3、黏膜松弛: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容易滑脱。
三、其它疾病因素:除了以上几种原因外,以下几种常见疾病也会导致脱肛的发生。
1、内痔: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粘膜菲薄易出血。内痔久拖不治,可导致直肠粘膜脱垂,引起脱肛。
2、便秘:由于便秘患者排便困难,用力排便时常可导致直肠粘膜外翻,引起脱肛。
3、直肠粘膜松弛:直肠粘膜松弛是脱肛的早期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直肠、肛管及乙状结肠外翻。
肛门松弛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与上儿直肠的解剖特点有关,即小儿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组织结构发育未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后天因素
为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排便习惯不良,坐便盆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直肠脱重。这种情况不妨打个比喻,袖口看作肛门,如果夹里与里子连接不牢,夹里就容易从袖口脱出,肛门松弛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生育因素
妇女生育时的会阴撕裂伤使肛门前侧括约肌完全断裂造成肛门松弛。
肛周肌肉损伤
肛管直肠环、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等损伤,大多数是由于肛门直肠手术引起。如肛门直肠脓肿、肛瘘、肛门松弛、内外痔等手术时,不慎将其切断,也有因肛门直肠周围蜂窝组织炎、肛门部烧伤瘢痕形成或因药物腐蚀造成损伤而致;也可由于肛门部外伤,如火器损伤、异物损伤、裂伤、撕伤等原因,而引起肛门松弛。
肛门神经损伤
中枢神经疾病。脊髓及骶2、3、4神经损伤;或因炎症和肿瘤所致,使肛门括约肌失去括约功能而造成肛门松弛。
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由于混合痔、环形内痔、肛门松弛等,使肛门括约肌过度扩张松弛;或年老体弱,使括约肌萎缩无力等,以致于括约肌功能障碍,产生肛门松弛。
肛门坠胀鉴别诊断
肛门坠胀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肛门剧痛
肛门剧痛就是肛门处剧烈疼痛。一般发生在排便时,但也可能在非排便时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疾病有关:肛周脓肿、内痔嵌顿、肛裂、肛管直肠癌晚期还有肛门异物。
2、肛旁脓肿
肛旁脓肿又称肛管周围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引。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地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
3、肛门松弛
肛门松弛常见于肛门失禁。导致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4、肛门外翻
肛门外翻即脱肛,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或称直肠脱垂。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男女发病率相等,随着年龄增长,多可自愈,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有所下降。
5、肛门肿胀
肛门肿胀,是指肛门皮肤水肿,或肛门周围所生肿起,患者自觉发胀的一种症状。有的肛门全周肿胀,有的肛门一侧肿胀,多于脱肛不回时发生。或见于痔、漏手术后。本症与肛门重坠、疼痛常合并发生。
大便后感觉肛门突出是咋回事
大便后为什么会肛门突出?
1、什么是脱肛?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2、脱肛的特点: 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3、脱肛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脱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4、如何诊断脱肛? 根据脱出病史,视诊看脱出物即可诊断。脱肛可分为三度:
(1)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5、脱肛的鉴别诊断
I度直肠脱垂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内痔脱出时痔核呈分颗状,无环状粘膜皱襞,黯红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应与脱肛相鉴别,如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肛乳头瘤、肛管疣、赘皮性外痔等。
大便后为什么会肛门突出 治疗脱肛有哪些方法
(1)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
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
大便后感觉肛门突出是因为脱肛了,对于我们的身体是很有危害的,那么我们就该去治疗这个疾病,上面这个就是我告诉大家怎么识别脱肛和如何治疗脱肛的办法,大便后感觉自己的肛门突出的朋友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辨别自己是否脱肛或者用这些方法去治疗脱肛,让自己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肛门,不会有这个脱肛的问题缠绕在我们的身体里。
脱肛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份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外的一种慢性疾病。以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下腹坠痛,便之不净;重者可发生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
中医学称此为脱肛,认为多因气血不足、气虚下陷、温热下注大肠等所致。
直肠脱垂为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而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及多次分娩等因素,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并伴随肛门松弛为主要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全身功能状态尤其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减退对脱垂的发生有重大影响,但局部因素如解剖结构缺陷和功能不全、肠源性疾病、腹压增高等,也是造成脱垂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其发病因素常有以下几种:小儿发育未成熟:体质虚弱;患者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等系统的某些疾病,如前列腺肥大和泌尿系结石致排尿困难等使腹压持续升高的疾病;神经、肌肉受损等。直肠脱垂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早期便后有黏膜从肛门脱出,但能自行回纳,以后渐渐不能自然回复,需受托或平卧方能复位。日久失治,致使直肠各层组织向下移位,直肠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咳嗽、蹲下或行走时也可脱出。患者常有大便不尽或大便不畅情况,或出现下腹部坠痛,腰部、腹股沟及两侧下肢有酸胀或沉重感觉。因直肠黏膜反复脱出暴露在外,常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故肛门可流出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肛门括约肌松弛诊断详述
主要表现为肛门失禁,有大肠液外漏,肛周潮湿。
应与肛门松弛中的肛管直肠环收缩相鉴别。同属于肛门松弛。肛门松弛,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常见于肛门失禁。
建议平时多做提肛运动。
导致女性痔疮的原因是什么
1、月经期:月经期往往因失血而致大便硬结,如厕久蹲会影响肛门的血液循环,使肛门负担加重,常出现排便困难和间隔时间延长,每2-3天排便一次,使直肠及肛门充血、水肿,这样不仅容易发生痔疮,并且可使原有的痔病进一步加重。
2、妊娠期: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管扩张。孕激素和松弛肽等激素作用使盆底与肛管支持组织松弛,加重肛垫下移。这是诱发因素。另一方面,妊娠期活动量小,胃肠蠕动慢,引起大便干燥,排出困难增加腹压,干硬粪便易擦伤痔区粘膜引起出血。
另外,妊娠期增大子宫压迫,腹压增大,盆底下降,神经牵拉导致括约肌功能异常,阻碍痔静脉丛的回流,肛垫血液动力调控障碍是导致痔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3、产褥期:产褥期的发病机会也较高。产妇分娩后,由于腹腔空虚,便意感变得迟钝,加上腹壁松弛,活动减少,排便无力,加重了排便困难,常常数日无排便的感觉。
4、更年期:妇女到了更年期,与肛门功能有关的组织,如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等同样变得无力,肛门功能下降。与此同时,妇女更年期往往出现内分泌与神经功能失调,使人烦躁,有排便意又觉得排不净,频繁去厕所,增加了肛门负担,也是诱发肛门疾病的因素。
肛门松弛症状
肛门松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病史
需询问引起肛门失禁的原因,初起时症状,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肛直肠部有无手术史、放射史、受伤史。大便习惯,排便次数及粪便质地,有无神经系统、代谢方面的疾病及泌尿系统的疾病等病史。
(二)视诊
完全性失禁,视诊常见肛门张开呈圆形,或有畸形、缺损、瘢痕,肛门部排出粪便、肠液,肛门部皮肤可有湿疹样改变。用手牵开臀部,肛管完全松弛呈圆形,有时肛管部分缺损瘢痕形成从圆孔处常可看到直肠腔。
不完全失禁肛门闭合不紧,腹泻时也可在肛门部有粪便污染。
(三)直肠指诊
肛门松弛,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四)内镜检查
直肠镜检查可观察肛管部有无畸形,肛管皮肤粘膜状态,肛门闭合情况。纤维肠镜检查可观察有无结肠炎、克隆病、息肉、癌肿等疾病。可用硬管结肠镜观察有无完全性直肠脱垂。
(五)排粪造影检查
可测定肛管括约肌、肛管、直肠部形态解剖结构,动力学功能状态的X线钡剂检查可观察有无失禁及其严重程度,不随意漏出大量钡剂是失禁的标志。
(六)肛管测压
可测定内,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有无异常。肛门直肠抑制反射,了解其基础压、收缩压和直肠膨胀耐受容量。失禁患者肛管基础、收缩压降低,内括约肌反射松弛消失,直肠感觉膨胀耐受容量减少。
(七)肌电图测定
可测定括约肌功能范围,确定随意肌不随意肌及其神经损伤及恢复程度。
(八)肛管超声(AUS)检查
近年来应用肛管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出肛管直肠粘膜下层、内外括约肌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可协助诊断肛门失禁,观察有无括约肌受损。Yang(1993)应用AUS检查肛门失禁38例,23例中17例(74%)发现肛管括约肌有缺损,患者都有肛周肛门直肠或阴道手术史,15例中6例(40%)无外伤史,体检时常规检查也未发现肛管括约肌有缺损,应用AUS检查后才确定括约肌有缺损病变,故此项检查对肛门失禁较有价值。
肛门松弛的鉴别诊断:
1、肛管反射消失:肛管反射消失属于人体神经反射中浅反射的一种,人平躺,将下肢高举伸直,以小针在会阴区划过,肛门外括约肌会收缩。传入神经为阴部神经,中枢在骶髓4~5的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的前角细胞性,传出神经为阴部神经。肛门外括约肌接受双侧会阴神经支配,当一侧锥体束损害或周围神经损害时,肛门反射仍存在,当两侧锥体束损害时或马尾神经损害时,肛门反射消失。老年人大便失禁可显示肛管反射消失。
2、大便失禁:由于肛门或神经损伤,导致不能控制粪便和气体排出的现象。又称排便失禁或肛门失禁。对干便和稀便都不能控制者,称完全失禁;能够控制干便,不能控制稀便和气体者,称不完全失禁。排便是复杂而又协调的反射性动作,是在内脏植物神经和大脑中枢神经双重支配下完成的反射活动。直肠下端的切除、神经反射的障碍和肛门括约肌张力的丧失,都可以发生大便失禁。老年人可由于肛门括约肌萎缩而引起肛门失禁。突然受到惊吓时亦可发生暂时性大便失禁。
3、肛门括约肌断裂:肛门外括约肌断裂由多种因素造成,强烈的机械撞击使得肛门外伤,可导致肛门外括约肌的断裂,此外,手术过程中的不小心也可导致肛门外括约肌的断裂,使得大便失禁。
应养成每日排一次便的习惯,时间最好选在早餐后20分钟左右。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读书或看报,也不要与人谈话,并应将每次排便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做到排尽即起,不要养成“空坐马桶”的习惯。
应保持肛门的清洁,在大便后要尽可能地将肛门擦干净,避免粪便残留。另外,在大便后可用温热水清洗肛门,一次洗5~10分钟左右。在清洗肛门时不要使用强碱性肥皂,同时可顺便做一下肛门保健操。其方法是:在右手食指上套上指套,在指套上涂抹少量的红霉素软膏,然后用食指在肛门口处按摩10~20下,再将该手指慢慢伸入肛门内,一直伸到不能伸入为止,然后将伸入肛门内的手指向前、左、右、后四个方向扩张肛管,用力要适中,可扩张2~3分钟左右,然后擦干肛门(有痔疮的患者此时可在患处涂抹痔疮膏),站起身来,将肛门用力向上提缩20~30下。
应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粮等,尽可能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发痔疮,影响排便。老年人每天可在早晨空腹时饮用一杯(约300-4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这样做能起到润滑肠道、刺激肠管蠕动的作用,有助于老年人缓解便秘。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肛门松弛的诊断,肛门松弛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肛门松弛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脱肛怎么治疗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脱肛也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脱肛的特点就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脱肛的手术治疗法如下:
1、注射法:注射疗法主要是将药物注射于直肠粘膜下层,造成瘢痕,使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或注射到直肠周围,便宜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再下脱。
2、粘膜切除缝合术:适用于肛管脱垂和直肠下部脱垂。
3、瘢痕支持固定术:适用于I、Ⅱ度直肠脱垂,并伴有肛门松弛者,但对肠炎、痢疾、腹泻和肛门直肠急性炎症的病人,不宜使用。
4、线状烙法
5、纵切横缝术:适用于Ⅰ度和Ⅱ度脱垂。
6、肛门紧缩术:适用于直肠脱垂并发肛门松弛和肛门失禁者,但对肛门直肠急性炎症、肠炎和腹泻等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7、肛管直肠缩窄术:适用于老年人和全身情况不好的不能做大手术的病人。
解析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上痔疮
1、月经期:月经期期往往因失血而致大便硬结,如厕久蹲会影响肛门的血液循环,使肛门负担加重,常出现排便困难和间隔时间延长,每2-3天排便一次,使直肠及肛门充血、水肿,这样不仅轻易发生痔疮,并且可使原有的痔病进一步加重。
2、妊娠期: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管扩张。孕激素和松弛肽等激素作用使盆底与肛管支持组织松弛,加重肛垫下移。这是诱发因素。另一方面,妊娠期活动量小,胃肠蠕动慢,引起大便干燥,排出困难增加腹压,干硬粪便易擦伤痔区粘膜引起出血。另外,妊娠期增大子宫压迫,腹压增大,盆底下降,神经牵拉导致括约肌功能异常,阻碍痔静脉丛的回流,肛垫血液动力调控障碍是导致痔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3、产褥期:产褥期的发病机会也较高。产妇分娩后,由于腹腔空虚,便意感变得迟钝,加上腹壁松弛,活动削减,排便无力,加重了排便困难,经常数日无排便的感觉。粪便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变得高度硬结,甚至硬如羊屎,假如用力排便,就会损伤肛门直肠,引起痔疮。
4、更年期:妇女到了更年期,与肛门功能有关的组织,如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等同样变得无力,肛门功能下降。与此同时,妇女更年期往往出现内分泌与神经功能失调,使人烦躁,有排便意又觉得排不净,频繁往厕所,增加了肛门负担,也是诱发肛门疾病的因素。
此外,职业女性从事久坐久站性质的工作,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心理焦虑增加,轻易忽视便意,忍便不排,久而久之导致习惯性便秘,成为诱导痔疮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