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与AIDS有什么关系区别
HIV与AIDS有什么关系区别
HIV指感染艾滋病病毒,免疫功能破坏不甚严重,没有发生机会性感染的人员。也就是说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以后,并没有马上发病,病毒潜伏在体内不断复制,缓慢地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毁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在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一般指CD4+T淋巴细胞≥200/mm3],没有出现严重的腹泻,疱疹和持续的消瘦,高热等艾滋病症状的临床体征,所以被称为HIV。有些感染者在艾滋病病毒进入体内2-4周时,出现艾滋病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艾滋病症状,如发热、盗汗,咽痛、腹泻、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大多数感染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但是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一些常见病的症状,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感染者从外表上看和正常人没有多大区别。
AIDS指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随着免疫功能的逐渐丧失,机体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终阶段,大多数2-3年就会死亡。当HIV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下降到200/mm3以下之后,各种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对正常人不致病的一些细菌、病毒,也因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而使AIDS发生多种疾病,就是常说的机会性感染,如出现严重的疱疹、腹泻,肺炎,口腔念珠菌病、恶性肿瘤等综合征。这时,感染者就成为AIDS了。
从医学角度讲,艾滋病病人与AIDS没有明确的划分。在新闻报道领域,使用“艾滋病病人”仅限于得了艾滋病并在医疗场所求医的人,不少情况下,AIDS并没有充当病人的角色。
艾滋病是什么引起的
艾滋病这个词一旦提起来都是会让人觉得恐惧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不治之症,其实,虽然这个并比较严重,但是只要坚持积极治疗,还是有希望的,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说一下艾滋病有哪些病因,帮助大家预防。
一、 HIV感染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
艾滋病毒能结合人类具有CD4+受体的细胞,特别是和 CD4T辅助淋巴细胞相结合。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攻击 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
二、HIV感染对其他免疫细胞的影响。
HIV感染所致免疫功能的损害,不仅是CD4+T淋巴细胞被破坏,其他免疫细胞也不同程的受到影响。
(一)单核巨噬细胞:因其表面也具有CD4受体,所以也易被HIV侵犯,但其感染率远远低于CD4+T淋巴细胞。
(二)CD8+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有对HIV特异的细胞溶解能力,在HIV感染初期,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作用,当CD8+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时HIV感染者病情发展。
(三)B淋巴细胞:HIV感染后,可通过多克隆抗体激活B淋巴细胞,使外周血液中B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免疫球蛋白,使IgG和IgM的水平增高。
三、促进AIDS发生的因素
HIV感染后,相当长时间内HIV在体内保持极低水平的复制,这就是AIDS无症状期持续时间很长。原因之一是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以降低调节病毒复制,原因之二是HIV进入CD4+T 淋巴细胞后,部分成为潜伏型。
如何避免HIV相关呼吸道感染
1.HIV/AIDS 流行现状 估计目前全球HIV 感染者约600 万,至今有1400 万 AIDS 病亡。1998 年约有580 万新发HIV 感染者,较1997 年增长约10%。在南部非洲的某些地区,成人中HIV 感染者比例高达 20%。我国自1985 年发现第1 例AIDS 以来,开始HIV 感染率呈较低水平,近5 年来HIV 传播速度呈现明显增长,1997 年全国 HIV 感染9333 例,其中AIDS 281 例。HIV 感染后未予治疗或干预,则约有50%HIV 感染者在10 年内发展成为AIDS。由 HIV/AIDS 所带来的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极为严重的。1998 年全球HIV 及其感染的流行情况见表1。
2.HIV 传播途径 HIV 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①性传播:同性恋和异性恋性交均可传播HIV;②血液传播:使用不洁的注射器、输血或血制品;③母婴传播:孕妇HIV 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后哺育过程中将HIV 垂直传播给婴儿;④其他:如医护人员护理HIV/AIDS 患者;实验操作人员或医务人员不慎被HIV/AIDS 患者血液等标本污染的锐器刺伤等。
3.HIV/AIDS 相关呼吸道感染的病谱及其变迁 1984 年Murray 分析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主持的多中心研究。6 家医院1064 例HIV/AIDS 中441 例(41%)出现肺部并发症,感染占92%,其中卡氏肺孢子虫(PCP)达85%。1981 年作者又报道除PCP 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增加,包括化脓性细菌性肺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美国推荐SMZco 和喷他脒气雾吸入预防PCP 获得良效。感染的病谱发生变化,虽然PCP 在构成比上仍属首位,但细菌性感染显着增加。
怎样检测艾滋病
艾滋病会导致人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失调,也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生活、母婴传播等等方式,有些患者因为不好意思就医,导致病情的加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检测艾滋病。
艾滋病检测:四大检测法
一、血液或体液中的HIV抗体检验。应在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HIV初筛实验室”进行检验。血液标本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 查HIV抗体,结果阳性者为可疑感染者,其检验标本应经当地的“HIV确证实验室”用更可靠的免疫印迹试验来确定此抗体的特异性。如仍为阳性,即确定为 HIV感染者。
二、HIV-1的p24抗原检查。患者血液中有HIV病毒,即存在p24抗原。可以解决抗体检查的“窗口期”问题,可更早地得到诊断。
三、血液中的CD4淋巴细胞计数。HIV进入感染者体内主要侵犯CD4淋巴细胞,侵入细胞内繁殖并大量破坏这种有重要免疫功能的细胞。于是,患者的免疫功能发生缺陷而被破坏,免疫功能下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感染,甚至正常存在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都可感染AIDS。血液中的CD4淋巴细胞如低于500/ 微升,即是感染者已经发病的标志。这是一项重要的区别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检验。
四、对已确诊的AIDS患者进行治疗我国已实现免费治疗时,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是检验患者血液中的HIV病毒的含量血中载量。根据病毒载量来调整药物和药物剂量,并观察治疗效果。如血中的病毒载量逐步减少则是治疗有效。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艾滋病的检测措施,希望艾滋病患者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自己疾病的检查和治疗都是有好处的,患者不要因为自己患病而觉得自卑,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是很重要的。
HIV相关呼吸道感染有哪些表现
1、症状 HIV/AIDS者肺部感染者呼吸道症状颇为常见,其发生率随着CD4 计数下降而升高,Huang等报道12000例随访患者中咳嗽占27%,呼吸困难占23%,另外发热占9%,总体上说临床表现缺乏诊断特异性,因为HIV感染者其他并发症均可发生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但某些临床症状对于提示诊断线索仍是有帮助的,例如咳嗽的性质需区分是咳黄脓痰还是无痰干咳,前者通常需考虑细菌性肺炎,后者则以PCP多见。Selwyn等研究发现咳黄脓痰作为独立的影响因子的比数比(OR)=2.5,95%CI=1、1~5.4;P=0.03;相反,干咳支持PCP,其OR=2.1,95%CI=1、0~4.9,P=0.008。症状持续时间也有一定参考值,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常急性起病,症状持续3~5天,PCP通常亚急性起病,典型症状持续2~4周。Kovacs等报道HIV并PCP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8天。发热和体重下降提示全身性或播散性疾病,如分枝杆菌或真菌感染等。肺外症状有助于诊断,如CD4 <200/μl时患者出现呼吸系症状及头痛,应考虑新生隐球菌肺炎和脑膜炎。
2、体征 HIV并发肺部感染可出现发热、心动过速、发绀。低血压常提示为一种急性病程(如细菌性败血症)。血氧饱和度下降可作为疾病严重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报告血氧饱和度是检测PCP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特异性。50%PCP肺部体检未见异常。部分患者可闻及吸气性(相)双侧喀啦音。细菌性肺炎可有实变或胸腔积液体征。神志异常且有肺部病变, CD4 <200个/μl时则考虑新生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合并肺部异常体征,提示弓形虫感染可能。
1、HIV感染的线索及其确认 我国已进入HIV感染流行的迅速上升期,而临床医师诊断HIV/AIDS的临床经验和知识相对不足,因此临床上凡遇见表现特殊的感染都应警惕HIV/AIDS的可能,对高危者(同性恋和异性恋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嗜毒史、进口血制品或未经HIV检测的血液输注史、其他性传播性疾病史、高流行国家或地区居留史)尤应警惕,必须采集血清标本送专门防治机构作HIV的筛选和确认试验。
2、HIV/AIDS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HIV感染者并发肺部细菌性感染,血白细胞计数较基础值升高(因HIV感染者其白细胞基础值常低于正常值),伴核左移。HIV伴粒细胞缺乏时肺部细菌和真菌(如曲菌)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2)血清LDH:PCP时血清LDH通常升高,但在其他肺部疾病(如细菌性肺炎和结核)或非肺部疾病时亦可升高,故缺乏特异性。LDH在严重PCP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相反病情较轻的PCP则LDH的敏感性差。LDH值与PCP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
(3)动脉血气:HIV感染者并发肺部感染时通常有动脉血气异常,如低氧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O2(A-a)]加大,低二氧化碳性碱中毒,但缺乏诊断特异性。对于PCP,则对判断预后和决定是否收住入院、或是否用糖皮质激素有帮助。
为什么会得艾滋病
一、 HIV感染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
艾滋病毒能结合人类具有CD4+受体的细胞,特别是和 CD4T辅助淋巴细胞相结合。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
二、HIV感染对其他免疫细胞的影响。
HIV感染所致免疫功能的损害,不仅是CD4+T淋巴细胞被破坏,其他免疫细胞也不同程的受到影响。
(一)单核巨噬细胞:因其表面也具有CD4受体,所以也易被HIV侵犯,但其感染率远远低于CD4+T淋巴细胞。
(二)CD8+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有对HIV特异的细胞溶解能力,在HIV感染初期,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作用,当CD8+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时HIV感染者病情发展。
(三)B淋巴细胞:HIV感染后,可通过多克隆抗体激活B淋巴细胞,使外周血液中B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免疫球蛋白,使IgG和IgM的水平增高。
三、促进AIDS发生的因素
HIV感染后,相当长时间内HIV在体内保持极低水平的复制,这就是AIDS无症状期持续时间很长。原因之一是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以降低调节病毒复制,原因之二是HIV进入CD4+T 淋巴细胞后,部分成为潜伏型。
四、HIV感染后的免疫应答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抗外部感染的最后防线,许多病源体感染人体,最后通过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消灭,机体的免疫系统对HIV的初期感染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免疫系统的损害及HIV的变异,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对HIV的感染无能为力。
五、HIV感染与肿瘤
在HIV感染者中卡波济肉瘤,B细胞淋巴瘤,何杰金病以及某些肿瘤发生率升高,和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直接相关,但可能不是唯一的原因。
艾滋病的病因主要概括就是艾滋病毒进入人体,损害人体的免疫细胞,进而破坏了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使人们对抗外来疾病的能力明显下降。
艾滋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分无症状的潜伏和严重的机会感染及肿瘤的临床症状。
一、 无症状的潜伏期
从感染HIV2-12周后,多者6-8周,抗HIV抗体转为阳性,此时少数人呈现一过性急性感染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僵直、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痛、斑丘疹、荨麻疹、腹痛、腹泄及个别病人出现无菌性脑膜炎,查白细胞正常,但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轻度降低,血小板轻度减少。其后持续呈无症状期,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开始发病,无症状期可持续2-5年也有超过15年以上,大多数成人和青年感染HIV后,可长时间没有症状,但可检出病毒复制。随着免疫系统损伤,病毒不断增多,大多数感染了HIV的人才出现相关症状,如开始时出现倦怠感,发热持续不退,食欲不振和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继而出现腹泻、盗汗、淋巴结肿胀(首先腋下、股部等)全身症状。当HI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常出现痴呆、健忘等症状。如果仅具有病毒抗体,而没有AIDS的特有的机会感染等症状时,称AIDS相关征候群(AIDS-related complex ,ARC)以及持续性全身淋巴结病(PGL)。
HIV感染后经过2-5年最终发展成AIDS者具有10%左右,ARC 30%左右,而无症状的HIV携带者占60%左右,从ARC发展成AIDS者占15%左右,所以大量患者为无症状的携带者。这就给AIDS的预防带来极大的困难。
HIV感染分类及AIDS诊断标准。
美国1993年修订的HIV感染分类系统及在青少年和成人中扩增监测艾滋病病例的诊断标准见表1
表1 美国1993年修订的HIV感染分类系统及AIDS诊断标准
CD+4T淋巴细胞分类临床分类
(A)(B)(C)
无症状的,急性(初期)HIV或持续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有症状,但无A或C的情况有艾滋病指征
①≥500/μlA1B1C1
②200~499/μlA2B2C2
③<200μl(T细胞计数中的艾滋病指征)A3B3C3
该标准是根据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分成A、B、C三种,又用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每个临床类型分成三个等级,在上述3种临床分类中,除分类C全部属艾滋病例外,凡CD4+T淋巴细胞<200/μl,或CD4+T 淋巴细胞百分比<14%的HIV感染者(即A3,B3),也可归入艾滋病病例。
美国CDC1993年HIV感染分类系统和艾滋病诊断标准说明,见表2
表2 美国CDC1993年HIV感染分类系统和艾滋病诊断标准说明表
分类
(下述分类有前提,必须是HIV感染者)。详细内容
分类A:凡是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即可归入A类:
1.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2.持续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3.有急性(初期)HIV感染的疾病或病史者;
分类B 有下列11种情况之一者,归入B类1.杆菌引起的血管瘤病;
2.口咽部的念珠菌病(鹅口疮);
3.持续、经常或治疗反应差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4.宫颈发育异常(轻度/严重)/宫颈原位癌;
5.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症状,如发热(38.5℃)或腹泻。
6.口腔有毛状粘膜白斑病;
7.包括至少二次明显的突发或一处以上皮区的带状疱疹;
8.特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李司忒菌病;
10. 盆腔炎症状性疾病,特别是并发输卵管、卵巢脓肿;
11. 周围神经病。
分类C 包括25种艾滋病指征疾病,凡有其中之一者,不论CD+4T淋巴细胞数高低,即可诊断为艾滋病1.支气管、气管或肺的念珠菌病;
2.食道念珠菌病;
3.侵袭性宫颈癌;
4.弥漫性或肺外的球孢子菌病;
5.肺外的隐球菌病;
6.引起慢性肠炎(病程>1个月),的隐孢子虫病;
7.除肝、脾、淋巴结外的巨细胞病毒性疾病;
8.导致失明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9.HIV相关性脑病;
10. 单纯疱疹引起的慢性溃疡(病程>1个月),或支气管、肺炎和食管炎;
11. 弥漫性或肺外的组织胞浆菌病;
12. 等孢子虫病引起的慢性肠炎(病程>1个月);
13. 卡波济肉瘤;
14. 伯基特淋巴瘤;
15.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16. 脑的原发淋巴瘤;
17. 弥漫性或肺外鸟型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症或堪萨斯分支杆菌;
18. 任何部位(肺部或肺外的)结核分支杆菌;
19. 弥漫性或肺外其他种别或未鉴定种别的分支杆菌;
20. 卡氏肺囊虫肺炎;
21. 反复发作的肺炎;
22. 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
23. 反复发作的沙门菌败血症;
24. 脑弓形虫病;
25. 由HIV引起的消瘦综合症。
典型艾滋病有三个基本特点:①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缺陷;②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特别是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 pneumonia 简称PCP);③发生各种恶性肿瘤,特别是卡波济肉瘤(Kaposis sarcoma,简称KS)。艾滋病患者发生PCP的占64%,同性恋及非洲艾滋病例中KS发生率较高。AIDS病人同时发生PCP和KS死亡率最高。
如何判断艾滋
关于潜伏期和窗口期的概念:
(1)窗口期:是指从感染HIV到抗体形成所需要的时间。人体感染HIV-1后产生血清抗体的平均时间为45天,或者更短。一般在感染5周左右出现HIV抗体阳性。性交感染出现血清抗体阳性时间为2~3周。国内窗口期时间长短尚未确定。
(2)潜伏期:是指从感染HIV起,至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成人平均29个月,个别人可能超过5年,最长可达14.2年,最短仅6天是由于输入血液制品而感染的急性病例。潜伏期病人体内有HIV,是重要的传染源。
2.HIV感染临床分期:感染HIV后,由于细胞免疫状况不同,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HIV期(AC)、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完全型艾滋病。
(1)急性感染期:感染2~6周,出现急性HIV感染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但是化验HIV抗体阴性。症状持续1~4周自行缓解。此后,临床上出现长短不等相对健康的无症状潜伏期。
(2)无症状期:急性感染期过去后,进入无症状期,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但是化验血清HIV阳性。此期血液中有HIV,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3)AIDS前期:患者发热、乏力、盗汗、腹泻,伴体重下降,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血清抗HIV抗体Y阳性。
(4)AIDS期: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疗程症状加重,血清抗HIV抗体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易伴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盘点两种艾滋病高危性行为
艾滋病高危性行为
1、多性伴行为
在同一时期内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这无论对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都是HIV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且,性伴的数量是在青年人中估测HIV潜在流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外有学者对一位每年平均与20-30名妇女发生性关系的男性AIDS(艾滋病)病人的性伴研究发现,与这位男子有过性接触的16名妇女中,10人感染了HIV,其中有3人仅与病人有过一次性交史。感染者中有8人出现了AIDS的典型或不典型症状。玛斯特曾对AIDS高发的纽约等四城市的800位异性恋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分两组过去5年间仅与同一性伴保持性关系,另一组每人5年间至少有6个性伴。结果发现,HIV阳性率在前一组仅0.25%,后一组仅达到6%,是前组的24倍。一般说来,与其它疾病相比,包括与其它种类的性传播疾病相比,HIV实际上是难于传播的。美国科学家的调查发现,一个已晚经感染了HIV的男性,如果一直与一个女性进行无防护的性交,那么在500次性交中,将会有一次把HIV传给女方。在这种阴道性交中女性传给男性的机率会更小一些。虽然有的青年人每次只与一人发生性关系,但他却与多人保持这种性关系,还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的境地。在这种一对一的(而不是群交)性接触中,尽管其感染HIV的危险性犹在,但自我保护(比如用阴茎套)的意识淡化了。
2、男性同性恋行为
大量男性同性恋者生活在HIV感染的高危环境这中。在第一类流行地区,HIDS病人中男性同性恋者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目前在男性同性恋者人群中,HIV感染发生率高,他们进行肛交,并有多性伴倾向,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HIV危险。对加拿大青年的调查发现,承认自己是男性同性恋者的青年中有40%有5个以上的性伴,而与之相比的异性恋者仅仅为27%。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HIV感染的流行速度已经大大下降。主要原因是男性同性恋者普遍减少性伴,减少性接触,并且在性接触时使用了阴茎套。
目前的研究发现,由于多种原因,男性同性恋者的性关系远较异性恋者复杂。在美国洛杉矶18-64岁的230万男性人口中,有同性恋者41万人。据调查,这些同性恋者5年中平均每人有性伴13.5-50人,个别人有数百个性伴。这种混杂的性关系,无疑大大增加了HIV传播的机会,并造成在同性恋者这一现状。1987年对旧金山1034位25-34岁的单身男子的调查发现,49%的同性或双性恋者HIV抗体呈阳性,其中性伴数目超过50人者有71%的人HIV抗体呈阳性。特别应提到的是,某些同性恋活动场所,在AIDS的传播中具有“放大机”和“加速器”的作用。在这些场所获得性满足的同性恋者,若一人是HIV携带者,那他们会在短期内将HIV迅速传播给大量的同性恋者。
艾滋病传染条件
1、必须有传染源,仅仅性行为或者共用针管行为本身并不能产生艾滋病毒,同时还必须有足够的病毒量才能够成感染,艾滋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都有带有很高的艾滋病毒,所以接触这些体液感染的危险度较高,而唾液、泪水、尿液中艾滋病毒软低,感染的可能性很低,汗液、呕吐物中不含艾滋病毒,并且胃液、肠液对艾滋病毒有杀灭作用,因些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2、必须有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参与,艾滋病感染必须要有足够的条件,性交、血液、血制品和没有消毒的注射器都是艾滋病传染的途径。母亲身体体内的艾滋病毒可以在怀孕、分娩、哺乳过程中传染给孩子。
3、艾滋病可以通过阴道、直肠黏膜或者口腔上的微小创口、口腔溃疡或皮肤上的破口传染艾滋病,带血的针管都会感染艾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