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风湿热诊断标准是什么
急性风湿热诊断标准是什么
急性风湿热的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比较容易,但对不典型及轻症的病例则有困难。原因是目前尚无特异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只能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综合起来分析。目前主要采用Jones氏的1965年修订标准。
1.主要表现①心脏炎;②多发性关节炎;③舞蹈病;④环形红斑。
2.次要表现①关节痛;②发热;③急性反应物(ESR,CRP)增高;④P-R间期延长。
如有前驱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并有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者,高度提示可能为急性风湿热。但有下列3种情况可不必严格执行该诊断标准,即①舞蹈病者;②隐匿发病或缓慢发展的心脏炎;③有风湿病史或现患风湿性心脏病,当再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时,有风湿热复发的高度危险者。
那么患有急性风湿热该怎么办呢?
1.卧床休息,如有心脏炎时应在风湿活动期停止后,逐渐增加运动量。
2.预防链球菌感染,如经常患有扁桃体炎时。可去医院手术摘除。
3.急性心功能衰竭时,病人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平卧位,也可轮流结扎肢体,每5分钟轮换一次,目的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并迅速送医院急救治疗。
以上就是有关急性风湿热的有关诊断的标准和应对的措施,希望我们介绍的方法能够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急性风湿热病症所带来的危害,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多做运动增强自己的体质,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当自己出现类似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因为去医院接受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重症肺炎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早的进行治疗,那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你知道吗?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 意识障碍。
2. 呼吸频率≥ 30 次/分。
3. 少尿,尿量< 20 ml / h 或 < 80 ml /4h 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4. 动脉收缩压<90 mmHg。
5. PaO2< 60 mmHg,PaO2/ FiO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6. X 射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 48 小时内病变扩大 >50%。
7. 并发脓毒性休克。
8.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分析 PaO2< 60 mmHg,PaCO2> 50 mmHg,PaO2/ FiO2< 300。
9. 消化道出血、抽搐、肺外感染( 包括败血症) 、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以上就是专家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还有什么疑问的话,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反应性关节炎病因
引起反应性关节炎的常见微生物包括肠道,泌尿生殖道,咽部及呼吸道感染菌群,甚至病毒,衣原体及原虫等。
这些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染色阴性,具有粘附黏膜表面侵入宿主细胞的特性。
研究发现,许多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和滑膜白细胞内可检测到沙眼衣原体的DNA和RNA,以及志贺杆菌的抗原成分,而衣原体热休克蛋白(HSP),耶尔森菌HSP60及其多肽片段均可诱导反应性关节炎患者T细胞增殖,这些发现提示,患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可能受到上述细菌的抗原成分的诱导,最近,有研究认为,骨骼上的肌腱附着点可能是反应性关节炎最初的免疫及病理反应发生的部位之一,并且是肌腱端炎发生的病理基础。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除肠道及泌尿生殖道感染而致的反应性关节炎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反应性关节炎的另一个常见原因,目前,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区别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PSReA)和风湿热,Birdi等在2001年对加拿大16所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童风湿病,心脏病及感染性疾病专科医师的调查发现,这些医师对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的应用各不相同,有些诊断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的患儿在几个月后出现心脏炎,而且,不少诊断不典型风湿热者实为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
最近,Kocak等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关节炎/关节痛,但不符合修订的Jones风湿热诊断标准者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PSReA),临床上,除关节炎外,这些患者尚可出现皮肤红斑,肌腱端炎,睾丸炎等,有研究提示,约6%的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可在病程中出现心脏炎,一般认为,对这些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仍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避免链球菌感染的进一步关节损害或者心脏炎的出现。
脑梗塞鉴别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这是大家有必要了解的,进行疾病的诊断要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那么具体脑梗塞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7 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
上述脑梗塞的诊断标准是全世界通用的,专家指出以往脑梗塞的诊断标准是正装,现在多借助专业的医疗手段,最后建议大家进行脑梗塞的诊断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医院
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是什么
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是什么?这是大家应该把握的,只有把握了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才能够帮助大家正确的分析这种疾病,接下来我们就对子宫息肉诊断标准做详细的解读,看看怎么才能够正确的治疗子宫息肉。
子宫息肉诊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
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是:
①必须看到整个息肉的形态;
②恶变限于息肉内;
③息肉周围的内膜无癌变。应注意与子宫内膜腺癌呈息肉状生长相鉴别。
以上是对子宫息肉诊断标准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子宫息肉诊断标准一定要把握,只有把握了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才能够帮助大家正确的治疗,以恢复大家的身体健康。
风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
风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5~15岁儿童,发病高峰为6~9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本病常反复发作,急性期后,可遗留慢性心脏损害,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
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症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上百种以上的以累及骨、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总称。
广义上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延续下来,至今在风湿病分类上,广义的已有100多种疾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退行性、肿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狭义上应该仅限于内科与免疫相关范畴的几十种疾病。其中有些病还是跨学科的,如痛风,骨性关节病,感染性关节炎等。
如果是经常的会感觉到自己的关节部位有些疼痛,或者是红肿,尤其是在受到风寒以后就会更加严重的,这样症状的患者大多数都是患上了风湿病的,对于风湿病来说最后会使得患者的关节部位出现变形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及早的进治疗的,并且风湿疾病会发生在任何的年龄阶段的。
痛风的诊断标准概述
痛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现在有很多的人在患有通风疾病,但是在这样的症状中需要如何的治疗呢?如何的面对呢?因此下面就来看一下痛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痛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国内外采用的痛风诊断标准,是美国类风湿学会在1977年制定的,共包括九条:
(1) 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在一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2) 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3) 整个关节呈暗红色。
(4) 第一脚拇趾跖关节肿痛。
(5) 单侧跗关节炎急性发作。
(6) 有痛风石。
(7) 高尿酸血症。
(8) 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9) 发作可自行终止。
痛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凡具备该标准三条以上,并可排除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以上标准比较繁琐,难以记忆。在临床中常以下列三项作为诊断依据:
(1) 典型急性关节炎发作,可自行终止而进入无症状间歇期,同时证实有高尿酸血症。
(2) 关节腔积液中或白细胞内发现有尿酸盐结晶。
(3) 痛风结节中有尿酸结晶发现。
痛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在临床实践中,无论是医生或是病员,对上述的诊断标准不要生搬硬套。在一些不典型的或早期的痛风病人身上,可以缺乏上述之典型诊断依据,而仅表现为轻微的关节痛,甚至血尿酸升高也不明显。这时就应当将其作为随访观察对象,定期复查,而不应轻易做否定诊断。
痛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以上就是问题的解答,如有什么想知道更多的这样的知识的可以到我们痛风频道来学习即可,希望能对大家有很好的帮助。
甲肝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专家指出,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那么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由专家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
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
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我们已经为大家讲解的很清楚了,为了早日康复,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谨防出现误差。专家提醒: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风疹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呢
诊断标准对一种疾病的诊断很重要,我们只有通过这个标准,才能判断该疾病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疗,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去了解疾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典型的风疹病人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如前驱期短,开始在面、颈部有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1天后发展到躯干和四肢,4天或更少时间皮疹消退,上呼吸道炎症,低热、特殊斑丘疹,耳后、腋窝、腹股沟枕部淋巴结肿痛等,但在流行期间不典型病人和隐型感染患者远较典型病人为多,对这类病人必须做病毒分离或血清抗体测定,方可以确定诊断。特异性IgM抗体有诊断价值。此IgM抗体于发病4~8周后消失,只留有IgG抗体。妊娠期怀疑感染风疹的妇女所生婴儿,不论有无症状、体征,均应作风疹病毒分离和测定IgM抗体,阳性者即可诊断为先天性风疹。先天性风疹时特异性IgM抗体与自然感染者不同,胎儿 16周龄时,即有他自己的特异的IgM,出生后6个月内持续升高,此后渐下降,但一岁内均可测得。自母体来的IgG抗体生后数月时即下降而婴儿自身的 IgG风疹抗体同时持续上升。
风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风疹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相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我们大致了解了风疹的诊断标准,这种诊断标准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判断标准,一般通过这种标准诊断出来的风疹基本上是确定下来了,所以,我们要相信这个标准给我们带来的帮助。
登革热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在登革热流行季节中,凡是疫区或有外地传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
2、典型症状凡遇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本病;有明显出血倾向,如出血点、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试验阳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者,或退热后,病情加重,明显出血倾向,同时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考虑登革出血热。
3、实验室检查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 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万/mm3以下。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取早期病人血液,分离病毒,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结合试验最具特异性。 恢复期单份标本补体结合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效价递升4倍以上可确诊。 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紊乱,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 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