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病情轻,进展慢,比较稳定

老年人糖尿病往往症状较轻,也可仅有慢性并发症或伴随症的临床表现,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痛风、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白内障、眼底病变等。当其发生脑血管意外,或因外科手术,或因伴发严重感染时,才发现糖尿病。因此,对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二、心血管并发症常较严重,为主要死因

由于糖尿病病人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大血管、微血管、心肌都常常累及,且往往在糖尿病的无症状期即可发生。病人可有休息时心动过速,平卧时心率每分钟大于90~120次,体位性低血压,亦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三、容易合并感染

老年期是人一生中的多事之秋,机体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再加以机体内部的糖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肺通气量和身体血流量都下降,这些都使身体素质降低。抵抗力降低以后,很容易并发呼吸系、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感染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四、容易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主要诱因为严重感染、手术、脑血管意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伴严重呕吐、腹泻,或在患其它疾病时,因补液给予大量葡萄糖液或进食甜饮料较多,血糖明显升高,超过33毫摩/升,高者可达138毫摩/升,血钠常大于145毫摩/升,血浆渗透压大于330毫渗压/升,病人表现有严重失水,反应迟钝,嗜睡或烦躁不安、神志模糊、定向力丧失、昏迷,亦可有四肢肌肉抽动、扑击样震颤、局灶性癫痫大发作、偏盲、偏瘫等。如未能及早诊断,积极抢救,病死率可达50%左右。

糖尿病人能喝酸奶吗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及时的治疗,日常的饮食护理更是至关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酸奶的,但一定要是无糖酸奶,可以在早餐或晚上临睡前食用。同时,在选择酸奶时,应尽可能挑选低糖的酸奶,并将酸奶的热量计算入一天的饮食总热量中。

酸牛奶是非常适合于糖尿病患者饮用的一种食品,含有大量的水分,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适量的脂肪,能给糖尿病患者提供多种营养成分,且对血糖、血脂影响不大。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普遍缺钙,进入中、老年后,缺钙更加严重,得了糖尿病后缺钙的问题更是显著,老年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甚至造成肌折的情况相当普遍,所以补钙是糖尿病所必需的。

酸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盐,每天吃两瓶半磅的酸牛奶,对钙的补充有很大意义,现在多数学者主张,吃药补钙,不如喝斤牛奶。每天500克酸牛奶,补钙足矣。

老年人糖尿病特点及治疗原则

老年糖尿病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人,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故建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

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偶有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为首发表现,病程隐匿。在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第6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糖尿病高渗状态甚至昏迷,死亡率高达15%~20%。

老年糖尿病常伴多代谢异常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升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差

由于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体力不支或经济条件受限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升血糖激素代偿机制缺陷,营养不良或进食不规律,认知功能障碍,饮酒,肝糖原储备不足,常服用多种药物(影响降糖药物代谢),伴肝肾功能衰退等。上述特点决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更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放宽血糖控制目标,避免发生低血糖

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治疗共识指出,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的治疗须个体化,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尽量更好地控制血糖。中国糖尿病指南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即可。

总体原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标准应适当放宽,如果患者频发低血糖、病情不稳定或长期卧床,还应修改标准,放宽尺度。

老年糖尿病饮食治疗考虑老年人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与一般糖尿病患者相同,但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须注意:①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及热量消耗相对减少,尤其对于肥胖患者,更应限制热量摄入。②消化吸收能力差,选择食物应清淡易消化,富含高质量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③通常合并其他疾病(如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须同时兼顾上述疾病的饮食要求。④部分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纠正营养不良。

运动干预也是治疗的基础

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携带糖尿病保健卡,以便发生意外时得到帮助;外出活动时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饮料,同时告诉家人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夏天运动要注意多饮水,预防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运动系统功能减退,在运动时易造成损伤,因此,在开始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疗法有快步走、慢跑和太极拳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1~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运动方法。每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开始散步,持续30分钟,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良方,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老年人以3公里/小时的速度散步1.5~2小时,物质代谢率可提高50%,糖代谢也随之改善。同时切记,一定量力而行。

如患者存在下列情况,即较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出血或视网膜剥离风险等),严重或未控制的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期,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血糖波动较大、病情不稳定,应避免剧烈运动,宜选择一些以锻炼柔韧性和较舒缓的运动项目,保证运动安全。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病理病因

我国各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糖尿病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项坤三等基于多基因-多因子病理论,采用大标本、多个群体关联联合研究途径,对485例上海市和美国旧金山中国人中6个基因(或基因区)的限制性内切酶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2型DM的关联情况研究见到。

3、老年糖尿病的疾病诊断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典型病例,临床可根据起病年龄、起病缓急、酮症易感以及是否胰岛素治疗等初步对1型或2型糖尿病作出鉴别,但临床上常遇到不少病例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鉴别,需全面综合考虑,以便采取合理治疗。

老年人糖尿病日常护理注意3要点

对于老年人来说,糖尿病护理和治疗同等重要,甚至更应该加以重视。

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同步,在目前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质量,单纯对疾病实行被动性的治疗是个人和社会都难以承担的。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靠用药可以达到,需要对不同层次老年糖尿病进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并未取得理想结果;而糖尿病系列讲座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个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的个体差异,如仅停留在讲座水平,将有相当部分患者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讲座基础上加以社区护理干预(群体教育,个别指导和跟踪随访),根据老年人特点有计划的教育,不失为目前老年糖尿病教育的好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需长期用药以及病程缠绵的痛苦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20]。生活质量是世界性研究的热点,国内对糖尿病生活质量的研究还刚起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社会人口学、疾病和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三方面,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虑障碍越轻;疾病越严重生活质量越低;社会支持越多,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越少,抑郁和焦虑就越轻,生活质量越高。据报道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 mmol/l,由于血糖下降,疾病控制,症状缓解,减轻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明确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这充分反映了老年患者对自我护理的迫切需要。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的宗旨是帮助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疾病、自我护理。因此,充分认识到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护理需求,通过护理干预提供有关信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老年人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厌倦,有的还会因生活习惯受到干扰或担心而感到烦躁不安或忧郁不振。因此,家属应多与老人交谈,鼓励安慰老人,使他们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其次,家属应密切观察老人的病情。由于老年人多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手术后可能诱发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人若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最后,家属应多给予老人生活上的关心。如定期协助长期卧床者翻身,帮老人按摩、洗头、剪指甲等。及时帮老人添加衣服,避免感冒,以防肺部感染。鼓励病人扩胸、深呼吸、咳嗽以增进肺功能。保持会阴部清洁,妥善使用便盆与接尿工具,以预防泌尿道感染。保持病室环境和床单整洁、空气新鲜,增加病人舒适感。

家人更应该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做到理解并耐心护理。

老中少糖尿病患者生活妙招

1.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征,基础疾病多、用药复杂等等

糖尿病属于增龄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已经超过20%,是中青年人发病率的2~4倍。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发多种慢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多种疾病伴发,使得老年患者为了疾病控制达标,服药种类往往超过5种以上,增加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风险。基于此,针对某些与饮食关系密切的异常指标,如血糖、血脂、尿酸等,如能通过营养干预的手段达到部分甚至全部的目标管理,则会很大程度上减轻临床药物治疗相关负担。

2.饮食管理对糖尿病基础治疗的作用

营养治疗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所必不可少的措施。针对糖尿病的治疗,目前公认以饮食、运动、教育、监测和药物的综合管理最为合理和全面,其中饮食管理是所有治疗的基础。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应以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延缓并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避免营养不良、低体重,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因此,老年糖尿病不宜过度进行营养控制,能量供给应在每天30kcal/kg·d(理想体重),同时不建议摄入过多低升糖指数碳水化合物(不超过每日摄入量的1/3),以免影响胃肠道对营养物质及部分药物的吸收。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自然下降,对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摄入量相对不足。而蛋白质摄入不足是老年人发生肌肉减少的主要饮食因素,直接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影响血糖水平。推荐老年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1.0-1.39/kg·d,无法通过普通膳食完成摄入的,可考虑用蛋白粉补充。

老年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人,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故建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

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偶有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为首发表现,病程隐匿。在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第6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糖尿病高渗状态甚至昏迷,死亡率高达15%~20%。

老年糖尿病常伴多代谢异常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升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差

由于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体力不支或经济条件受限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升血糖激素代偿机制缺陷,营养不良或进食不规律,认知功能障碍,饮酒,肝糖原储备不足,常服用多种药物(影响降糖药物代谢),伴肝肾功能衰退等。上述特点决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更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

老年人糖尿病特点及治疗原则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老年糖尿病患者定义为年龄>60岁(西方>65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前及60岁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者。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应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老年人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预防,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测血糖,必要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诊断。

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 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 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 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人,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故建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

症状为非特异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偶有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为首发表现,病程隐匿。在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第6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糖尿病高渗状态甚至昏迷,死亡率高达15%~20%。

常伴多代谢异常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升高。

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差

由于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体力不支或经济条件受限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升血糖激素代偿机制缺陷,营养不良或进食不规律,认知功能障碍,饮酒,肝糖原储备不足,常服用多种药物(影响降糖药物代谢),伴肝肾功能衰退等。上述特点决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更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放宽血糖控制目标,避免发生低血糖

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治疗共识指出,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的治疗须个体化,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尽量更好地控制血糖。中国糖尿病指南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即可。

总体原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标准应适当放宽,如果患者频发低血糖、病情不稳定或长期卧床,还应修改标准,放宽尺度。

饮食治疗考虑老年人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与一般糖尿病患者相同,但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须注意:①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及热量消耗相对减少,尤其对于肥胖患者,更应限制热量摄入。②消化吸收能力差,选择食物应清淡易消化,富含高质量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③通常合并其他疾病(如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须同时兼顾上述疾病的饮食要求。④部分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纠正营养不良。

运动干预也是治疗的基础

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携带糖尿病保健卡,以便发生意外时得到帮助;外出活动时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饮料,同时告诉家人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夏天运动要注意多饮水,预防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运动系统功能减退,在运动时易造成损伤,因此,在开始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疗法有快步走、慢跑和太极拳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1~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运动方法。每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开始散步,持续30分钟,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良方,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老年人以3公里/小时的速度散步1.5~2小时,物质代谢率可提高50%,糖代谢也随之改善。同时切记,一定量力而行。

如患者存在下列情况,即较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出血或视网膜剥离风险等),严重或未控制的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期,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血糖波动较大、病情不稳定,应避免剧烈运动,宜选择一些以锻炼柔韧性和较舒缓的运动项目,保证运动安全。

慎重选择降糖药

老年人糖尿病多属2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使患者血糖达标时,可应用口服降糖药,但须注意以下几点。

考虑药物安全性 避免首选作用强且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以免发生低血糖。小规模研究证实,新一代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美脲)或原有药物的改良剂型(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亦较安全,由于药物半衰期较长,可1次/日服药,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有心脏病或心脏病风险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而使用速效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或长效甘精胰岛素类似物,低血糖发生率低,更适合老年人。LAPTOP(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研究)老年亚组研究结果显示,与重组人预混胰岛素组相比,甘精胰岛素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较显著,严重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 如患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应首选不经肝或肾脏代谢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基于考科兰(Cochrane)等多项权威荟萃分析结果,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ADA/EASD)糖尿病治疗专家共识并未提出老年人为应用二甲双胍的禁忌人群。若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受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使用时应定期检测血乳酸水平。

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进行降压和调脂治疗,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抗栓,同时治疗合并的心脑血管、神经、肾脏和视网膜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老年人糖尿病的症状

1.临床表现

随着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和占全人口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众所周知,由于传染病的逐渐减少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多,使后一类疾病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这后一类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它们危害的对象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因为这些疾病病程长,大多在成年发病,逐渐累积到中→老年,患病率愈来愈高,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进,寿命已明显延长,再加上中老年本身生理和代谢的特点,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物老化和功能减退,更容易患上述疾病,其结果自然是老年人群形成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个人和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一般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而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及亚太地区)提出60岁以上为老年人,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较长(70~80岁),而发展中国家较短(如中国男67.32岁,女70.63岁,1987年公布)之故。

老年糖尿病是指老年人患糖尿病,凡60岁以上的人患有糖尿病,不论糖尿病何时发生,均属于老年糖尿病人,大多数的老年糖尿病人其糖尿病发生在60岁以前,但在老年阶段新诊断或普查发现有初发糖尿病人也不少见,老龄化本身就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有上升的趋势,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增加10岁,空腹血糖可增加0.056~0.112mmol/L,餐后1h血糖可增加0.84mmol/L,故一个70~80岁的老年人餐后1h血糖可高达11~12mmol/L,而2h仍然在8.9mmol/L以下,这种高血糖倾向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和全身代谢率降低有关系,一些研究证明,在老年人中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第一时相的分泌减少者和前胰岛素分泌增加或前胰岛素/胰岛素比值上升者,老年人全身代谢降低是普遍现象,故老年人容易发胖,稍不注意,进食过多就容易发胖,特别是腹部发胖,发胖将加重胰岛素抵抗,可使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肝糖生成及输出增加,致高血糖倾向;从而刺激B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高胰岛素血症),久而久之可造成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代偿功能减退,最终发生IGT→2型糖尿病,和其他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相似,老年糖尿病人肥胖者多有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非肥胖者以B细胞功能缺陷为主。

(1)无糖尿病症状。

(2)症状不特异不典型:

①疲乏无力。

②思维不清(mental confusisn)。

③身体活动障碍。

④多嘴饶舌。

⑤体重减轻。

(3)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的症状(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坏疽及神经症状)。

(4)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5)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临床特征

老年糖尿病人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常被漏诊,误诊,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起病隐匿,三多症状不明显,常被漏诊误诊: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三多症不明显,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在普查中查出或偶然查血糖发现的,由于老年人肾糖阈值随年龄增大而升高,高渗性利尿不敏感,而使多尿症状不明显,有时多尿被误认为是喝茶习惯或前列腺肥大所致,烦渴感在老年人也不明显故多饮也不突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常见于老年糖尿病人,有时因高渗性昏迷住院后始发现为糖尿病人,另有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惟一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消瘦或不明原因的心理及精神障碍,而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或“精神病”,老年人因白内障找眼科医生诊治,而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始转诊内科而作出糖尿病的诊断。

(2)并发症多,并存症多,进展快,死亡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来求医时,大多数已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和眼病,并且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

①老年人普遍存在组织器官的退变,代谢下降和功能减退,易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肾脏疾病,白内障,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加重加速这些病变的发生发展。

②老年患者糖尿病的病程长,大多在10~20年以上,已知糖尿病的并发症与病程相关。

③根据“共同土壤”学说,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基础(如基因关联)和发病机制(环境因素和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因此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其他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的患病率也高,同时患糖尿病及这些慢性疾病者也多,多于一般非老年人群。

④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自主神经系统损害相当普遍,表现为心律异常变化,体位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塞,无症状低血糖及排尿障碍等,这些病变常掩盖病情,导致误诊和延误病情甚至死亡。

⑤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几乎都发生在老年糖尿病人,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可高达40%。

⑥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梗死,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的糖尿病人群,许多病人缺乏自觉症状(由CT或NMB诊断),并可反复发生,甚至导致死亡。

⑦老年糖尿病人的感染性疾病也比非老年的糖尿病人群多,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血糖经常控制不良(见下),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大小血管并发症多等原因所致,比如,汪恕萍(1995)报道,老年糖尿病人并发感染的患病率高(51.4%),显著高于非老年糖尿病组(26.3%,P<0.001),肺部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尿路感染,胆道感染和肺结核等,因感染而导致的病死率,糖尿病人老年组(23.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4.4%,P<0.05),在老年糖尿病人皮肤感染(细菌,真菌)和糖尿病足感染也相当常见,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3)血糖控制不良:血糖控制不良影响老年糖尿病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发病率较高,情感变化不稳定,Meneilly等(1993)对代谢控制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了精神心理试验,经过6个月的代谢控制改善后发现,病人在情感,注意力,专心程度,近期记忆和理性思维等方面都有改善,Gradman等(1993)则发现,血糖控制改善使老年糖尿病人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均有提高,Berger认为,老年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常在8.1~12.3mmol/L之间,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虽然无糖尿病症状,但一部分人有精神症状,如抑郁,淡漠,疲乏,乏力,失眠烦躁不安等是胰岛素缺乏所致,可采取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的精神状态,自我感觉明显改善,血糖下降使患者可以适当放松饮食限制并比较愉快的生活。

然而由于许多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一些老年糖尿病人饮食调节相当困难,不稳定,任意性大,由于病人记忆力差,缺乏依从性,按时服药,打针和查血糖均难以保证,该用胰岛素未用,该吃1天3次药者常忘记某次服药,有人作过抽样断面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人真正坚持治疗作好自身(家庭)保健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者不足1/4,有的病人长期血糖增高未获控制。

相关推荐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低血糖反应是指血中葡萄糖低于正常时引起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综合症。老年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常缓慢发生,自觉症状少甚至无,患者易在夜间发生,常从生理睡眠逐渐转化为病理睡眠即血糖昏迷,应引起护士高度重视。 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老年人对降糖药物特别是磺脲类降糖药物耐受性差,当合并感染、发热、进食不足情况下更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反应对老年人危害极大,可加重其内科病症的情况。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并发症多,常低血糖发生。一般说来,导致老年

山楂的含糖高吗

其实还是很高的,都知道西瓜的含糖量是很高的,其实山楂跟高。不建议多吃。 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山楂,可以助消化,降血脂,还可防治心脑血管等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提倡适当吃一些山楂,而山楂粥最适宜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食用。

适合老年人的降糖小偏方一则

治疗老年糖尿病偏方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而老年糖尿病人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应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早防治。下面为大家介绍一款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小偏方。 原料:新鲜萝卜约25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新鲜萝卜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或用鲜萝卜捣汁和米同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温热食。 功效:化痰止咳,消食利膈,止消渴。适用于老年糖尿病以及老年慢性气管炎。 禁忌:服用本品时,忌用首乌、地黄等中药;脾胃虚寒者不宜服。 老年人服用本方的时候要注意不和其他一些中药同服

低血糖的六个特点

特点一:低血糖危害很大 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更凶险。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 特点二:饥饿感 ≠ 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

糖尿病老人的饮食禁忌都哪些

许多老年人都患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特别注意饮食禁忌,否则会加重糖尿病病情的危险。 吃糖太多会发病 吃糖和糖尿病并没直接关系。目前普遍认为,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腺无法产生胰岛素引起的,很可能与免疫系统缺陷关;2型糖尿病则是因为胰岛素不足,或者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引起的。虽然吃糖过多引起超重会诱发糖尿病,但并非直接诱因。 饮食禁忌多 其实,糖友的食谱要求很简单:根据运动量和服用的药物调配食品就行,让血糖浓度尽量接近正常范围。 不宜吃碳水化合

珍芪降糖胶囊能治疗2型糖尿病

珍芪降糖胶囊适用于成人各类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幼年稳定型糖尿病。那么,珍芪降糖胶囊能治疗2型糖尿病吗? 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

老年糖尿病人服药五注意

老年糖尿病人服药“五注意”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的发病率上升最快。 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特点,用药其特殊性,以下几项应特别注意: 1.注意低血糖。老年人代谢率低,故在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如优降糖时,易发生晚间低血糖。因此,对这些药即使要用,也应避免1日3次用药。 2.注意血糖指标。老年人更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血糖降到出现大脑皮层反应时,老年患者才直接出现如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这就很危险了,因此,在用药时可放宽老年人血糖控制标准,一般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为8~10毫摩

糖尿病引发的眼病哪些

糖尿病引发的眼病哪些?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它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糖尿病眼病的眼底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和患者血糖关系密切,糖尿病引发的眼病哪些? 糖尿病性青光眼。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糖尿病的保健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以上的知识可以帮助到各位患者,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糖尿病性白内障眼球内的晶状体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混浊,从而造成视力不清甚至失明,这就是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包括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此病发生后,

最好的降糖药是什么

1、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肥胖,摄食增多及常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存在,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并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而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专家确定为合理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2、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

低血糖的六个特点

低血糖的六个特点 糖尿病患者要了解 特点一:低血糖危害很大 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更凶险。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 特点二:饥饿感 ≠ 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