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深秋高血压患者要警惕脑卒中

深秋高血压患者要警惕脑卒中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导火索”

中风对大家来说不陌生,就是脑中风,临床叫脑卒中,临床表现为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塞、智力障碍等。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脑卒中存在着明显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现象,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无论是哪一类脑卒中,高血压都扮演着“导火索”的角色。长期高血压的患者,脑部动脉硬化程度较高。做个形象的比喻,由于高血压患者血管像旧轮胎一样弹性变差、越来越薄,甚至个别地方产生“鼓包”(即微小的动脉瘤),一旦血压骤然升高,血管壁就破了,容易导致血管管壁破裂,形成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可使脑血管硬化的发展加速、加重,血管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和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的斑块破裂引起的血栓则会造成血管的堵塞,从而引发缺血性卒中。

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舒张压每降低5 mmHg,脑卒中再发的风险会降低15%。老年人单独控制收缩压,可以将脑卒中发生率减少1/3。鉴于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生中所处的地位如此重要,欧美国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高血压综合防治。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脑卒中的发生率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美国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60%,男性发病率下降了30%,女性下降了18%。因此,首次脑卒中后的患者,不论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均需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140/80 mmHg以下。

导致高血压前期的因素也是导致脑卒中的致病因素。如肥胖、活动少、高盐饮食、血脂异常等。所以,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积极减轻体重、多运动、减少钠的摄入量,降低血压水平。要想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基础,如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关键是要控制高血压。为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根据医生的嘱咐,坚持正确服药,以免发生脑卒中以及其他各种并发症。

尽早发现脑卒中前兆

有如下症状者,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突然舌头僵硬,语言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面瘫,或者上下肢麻木无力,尤其是单侧出现类似情况;突然出现眩晕、耳鸣、呕吐,走路不稳等,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高危因素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不能掉以轻心,应静卧在床,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若发生呕吐现象,应采用侧卧姿势,以免呕吐物回流堵住气管而发生窒息情况。与此同时,应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因为救治得越早对患者越有利,如果错过脑卒中救治黄金时间,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关于卒中的三个六,一定要知道! 6项原则保平安

寒冷的季节,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难免有些贪暖,此时应时时警惕脑卒中可能正在背后虎视眈眈。要阻止悲剧的发生,应重点防控好危险因素,尤其是遵守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1.控制好三高指标。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要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或过度疲劳,应坚持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检查,以达到控制好指标的目的。

2.适度锻炼。运动能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要因为天气寒冷就停止运动。上了年纪的人更要注意,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做到劳逸结合,以散步、打太极拳等项目为宜。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是秋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间。

3.管住嘴。秋冬季节,大家有贴秋膘的习惯。此时,人们要避免进食猪肝、猪心、蟹黄、鸡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用豆类、玉米、小麦、苹果、西红柿、海带以及多种绿色蔬菜等含镁的食物,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危险。

4.限制酒精摄入。大量酒精进入体内,产生过量的脂质过氧化物,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服了降压药后不能喝酒。因为饮酒可使血管扩张,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本身因药物作用而降到正常的血压会更低,容易引起突发性低血压,发生晕倒、跌伤等意外。

5.不吸烟。吸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易引起脑动脉硬化斑块处血栓堵塞。

6.避免情绪激动。情绪突然激动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末梢动脉收缩,血压骤然升高。那些脑血管已有病理改变者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很容易脑血管破裂,导致中风。因此,遇事不怒,心胸开阔,避免过度兴奋与悲伤,对防止中风发生很重要。

老人患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1、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其扩张能力降低,往往产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变或下降,由此导致脉压增大,这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特征。脉压增大意味着大动脉弹性降低,是反映动脉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冠心病、一过性脑缺血、脑梗塞、肾动脉狭窄、周围血管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成年人(20.4%)。收缩压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升高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35%~40%,冠心病增加20%~25%。

3、心衰发生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比正常血压高2倍、冠心病比正常血压高3倍、心血管事件高8倍。

4、致残致死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3%,而成年6.9%。从死因来看,西方国家是心衰占首位,脑卒中次之。我国则以脑卒中最多,其次是心衰和肾衰。我国每年脑卒中有75%以上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可见,老年人高血压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高血压还会导致与高血压本身有关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出血、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等。所以,当大家有出现老年人高血压的症状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是最佳的选择,同时,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日常的调理。

血栓的前兆有哪些症状 头晕目眩语言不清

老年人在得脑血栓之前就是高血压患者,所以他们在最早的时候非常会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就是头晕目眩,尤其是经常高血压的人,如果每天出现眩晕的次数超过五次,就一定要警惕脑血栓是否会发生。另外,脑部血栓还会导致言语不清,如果家中老人说话含糊不清,就要引起足够重视了。

老年人患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1、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冠心病、一过性脑缺血、脑梗塞、肾动脉狭窄、周围血管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成年人(20.4%)。收缩压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升高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35%~40%,冠心病增加20%~25%。

2、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其扩张能力降低,往往产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变或下降,由此导致脉压增大,这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特征。脉压增大意味着大动脉弹性降低,是反映动脉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心衰发生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比正常血压高2倍、冠心病比正常血压高3倍、心血管事件高8倍。

4、致残致死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3%,而成年6.9%。从死因来看,西方国家是心衰占首位,脑卒中次之。我国则以脑卒中最多,其次是心衰和肾衰。我国每年脑卒中有75%以上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可见,老年人高血压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高血压还会导致与高血压本身有关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出血、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等。所以,当大家有出现老年人高血压的症状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是最佳的选择,同时,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日常的调理。

高血压患者运动技巧

生活:坚持服药、勿熬夜、少刺激、别久坐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通过坚持服药来防止高血压对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只要通过服药将血压控制平稳后,日常生活基本与一般人无异。但良好的生活方式依然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过年时难免会有打麻将、放鞭炮、跨年倒数等集体活动,许顶立主任提醒各位网友,熬夜不论对于正常人还是高血压患者都是不好的习惯,尤其是冬季更应该避免。而放鞭炮也应适可而止,噪音、烟雾等刺激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最需要警惕的是打麻将,适度的打麻将可以活跃气氛、愉悦身心,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打麻将时坐的太久、不常喝水以及熬夜都可能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如果是喜欢打麻将、打牌的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在打麻将时要注意多喝水、勿久坐,防止血栓的发生。

运动:推迟运动时间 避免严寒和饱食后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因此许顶立主任主张高血压患者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但在寒冷的冬季应调整运动的时间和方式。

运动时间:有晨运习惯的高血压病人要特别小心,冬季的清晨较为寒冷,过去习惯早晨6-7点运动的病人尽量等到上午10点以后或中午运动较好。

运动方式: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或者北方天气各外严寒的时候,许顶立主任还是建议高血压病人采取室内运动的方式。另外饱餐后运动也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几率,因此最好在饭后1-2小时后再进行舒缓的运动。

叶酸对高血压的好处

补叶酸,脑卒中风险下降

1998年,美国在要求在面粉中添加叶酸,这一举动导致脑卒中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2007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率领团队对8项以脑卒中为终点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一举登上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论文结果显示,“补充叶酸能够使Hcy下降超过20%,进而使脑卒中风险显著下降25%。”由于我国H型高血压高发,因此高血压共识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进行血液Hcy的检测,空腹血浆Hcy≥10µmol/L即为超标,需要补充叶酸;但由于像美国一样全民补充叶酸目前在我国难以实现,因此对于叶酸缺乏高危人群,除孕妇之外,如文首所言,高血压患者建议都要补充叶酸。

叶酸与降压药合着吃更有效

教授说,H型高血压可以说是具有我国特色的重大慢性疾病,特别是北方地区,叶酸缺乏患者高达67.1%,H型高血压发病率更高。因此,除进行一般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外,应该推荐尽可能多地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肝、绿叶蔬菜、豆类、柑橘类水果、谷类等。但即便如此,每日摄入叶酸量还是难以超过0.4mg,因此H型高血压患者还需要通过药物补充叶酸。另外,固定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用药相比,患者的依从性更好,符合“一口水,一片药,安全有效”的慢性病长期用药原则。

老年人高血压的几种危害

致残致死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3%,而成年6。9%。从死因来看,西方国家是心衰占首位,脑卒中次之。我国则以脑卒中最多,其次是心衰和肾衰。我国每年脑卒中有75%以上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其扩张能力降低,往往产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变或下降,由此导致脉压增大,这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特征。脉压增大意味着大动脉弹性降低,是反映动脉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冠心病、一过性脑缺血、脑梗塞、肾动脉狭窄、周围血管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成年人(20。4%)。收缩压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升高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35%~40%,冠心病增加20%~25%。

心衰发生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比正常血压高2倍、冠心病比正常血压高3倍、心血管事件高8倍。

走路总摔跤是要中风吗

中风,也即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据估计,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脑卒中后存活者约有600万—700万人。

瞬间眩晕要留神

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感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先兆。还会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更应多加注意,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眼睛突然发黑要小心

出现眼睛突然发黑,比如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症状。中风的又一信号是反复发作、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不明原因跌跤要警惕

此外,出现还要警惕中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哈欠不断等,这也是中风的前兆。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

口齿不清打哈欠要警醒

中老年人出现讲话吐词不清、突然说话不灵,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一定要重视这些先兆征象,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及时到医院诊治。

控制血压是中心环节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高血压并发症可以根治么

高血压病是指病因尚未明确,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 发病主要原因与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有关。 高血压病的早期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紧张烦燥、疲乏等。以后可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高血压影响工作和生活,高血压又是冠心病、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肌梗塞病人中50%是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病人76%的人有高血压病史。因此高血压的危险性在于突然死亡或致残。高血压患者要学会生活调养和早期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关推荐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性相关,因此,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许多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发生于通常认为的“正常血压”者。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常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危险因素而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 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标准判断,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一些临床试验也为此提供了证据。 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的危险因素中国是脑卒

高血压远期内有多大的风险

专家分析,高血压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主依据是:高血压分级、合并致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和肾脏病变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 高血压患者对病情评估的具体操作如下: 1.血压分极标准:1级(轻度高血压),血压在140~159毫米汞柱/90~99毫米汞柱之间;2级(中度高血压),血压在160~179毫米汞柱/100~109毫米汞柱之间;3级(重度高血压),血压≥180毫米汞柱/≥100毫米汞柱。 2.是否伴有心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指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等。 3.心、脑、肾等脏器受损情况

得了高血压,还能吃肉吗

高血压患者也需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血管细胞的代谢,血管的老化就会加剧,从而加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形成。所以,而适量摄取蛋白质有益于血管健康。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蛋白质应占每天总热量的 15% 以上,达到每天每公斤体重 1.0 克,优先选择鱼类、蛋类和牛奶、豆类及其制品。大豆蛋白虽没有降压作用,但是能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多吃大豆及豆制品,如豆腐、豆干等。

老年人高血压危害有哪些

1、致残致死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3%,而成年6.9%。从死因来看,西方国家是心衰占首位,脑卒中次之。我国则以脑卒中最多,其次是心衰和肾衰。我国每年脑卒中有75%以上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2、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其扩张能力降低,往往产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变或下降,由此导致脉压增大,这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个重特征。脉压增大意味着大动脉弹性降低,是反映动脉损害程度的重指标。它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

脑卒中的发病原因

脑卒中的四大高发原因: 心率不正常加快或者不规律则会导致早搏、心悸,甚至发展为房颤、室颤——房颤会造成脑中风和晕厥;室颤会造成心脏骤停,导致心源性猝死。“从2008年的抽样调查中看,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病死因,发病死亡率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高于泰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专家透露,脑卒中在35—64岁的人群中30%在第一次发病时就失去了生命,死亡率是心梗的4—6倍,而且致残率非常高,复发率也非常高。 脑卒中的早期表现主有突发面部或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眩晕和头痛等,按脑卒

高血压患者禁忌

年末将至各种节日接连不断。节日期间,迎来送往,吃请频繁,常让人疲惫不堪,尤其是过度的吸烟喝酒,极易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甚至出现脑溢血等严重的后果,如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春节期间一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切不可有偶尔为之,无甚大碍的心理,去做那些对身体有危害的事情。具体说来,高血压患者春节期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使自己过度兴奋和疲劳。待客、打牌、串门等,切不可时间太长,更不能通宵达旦,尤其是带有刺激性的活动应尽量少参加,以免使大脑过度紧张兴奋,导致血压骤升,引起不良

天冷了,忌下猛药降血压

与 李老太一样,有些老年人认为血压降得越低越好,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血压降到何种程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应逐 步降压以至达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压。伴有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可以将血压降至 130/80毫米汞柱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

高血压加啤酒肚最易引发脑卒中

健康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的话题之一,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等于拥有了一半的财富,所以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疾病的侵扰,很好的保护自己和自己身边所关心的人。也可以尽快的走出自己对一些健康误区,及早的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关介绍: 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最重的危险因素,但近期一些专题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引发脑卒中的危险性不尽相同,其中,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又称中心性肥胖,俗称啤酒肚)的人最易发生脑卒中,这种现象在中老年人尤其明显。 研究表明,导致脑卒中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的危险因素中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 1997年,who-monica研究报告显示,在多国17个监测人群中,北京(1985~1990年)男性(35~64岁)年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47/100,000,居第5位,女性年均发生率为175/100,000,居第2位。 在6年监测期间年发病率变化不大,而同期多数其他国家监测人群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即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

什么是 H 型高血压

H 型高血压是中国学者胡大一教授在 2008 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是指同时存在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高血压人群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肥胖以及糖尿病明显低于美国,但是卒中的发病率却明显升高。而且在高血压控制到相似水平时,中国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的卒中的患病率仍然高于美国。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可能是中国高血压人群更多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约 75%)。 所以提出 H 型高血压的概念,希望能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不过目前来讲,这一概念并未被世界学术界所广泛使用,也不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