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静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性质,有计划地安排药物输液的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治疗目的。

4)输液前必须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中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液完应及时拔针,以预防空气栓塞。

5)进针后,应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药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如需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宜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输完应再输入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以保护静脉。

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输液情况,注意有无局部或全身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输液反应。

7)保持输液器及药液的无菌状态,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8)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即每人一块治疗巾(或小垫)和一条止血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9)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肾病患者如何静脉输液

有的患者在输液的时候常常轻视大意,认为这只是一种很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一些小诊所对于这些也并不重视,从而造成了患者从慢性肾炎转成肾功能不全的病情变化。肾病专家们认为:慢性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慎用肾毒性药物

有些药物(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要使用合理,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于肾病患者,使用肾毒性药物可能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所以输液前要与医生详细沟通。

2、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有些药物虽然本身肾毒性不明显,但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清除。在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还按常规剂量给药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增加毒副作用。故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输液前应向医师确认所用药物是否需要根据肾功能来调整剂量。

3、注意补液量

在肾功能不全晚期,尿液生成功能受损,会引起体内液体蓄积过多,进而导致高血压、心衰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此时应该严格限制入液量尤其是静脉补液量,根据尿量调整补液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大量出汗、严重腹泻等,体内液体大量丧失也可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脏的缺血性损伤,此时则需要适当增加补液量,以保持充足的血容量。

4、注意保护相关静脉

考虑到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前数月,患者需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即将患者一侧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相连接,使动脉血长期直接冲击进入静脉管腔,导致局部静脉压力升高、静脉管壁增厚扩张,静脉既能获得足够血流量又能耐受反复穿刺,满足长期血液透析的需要。

所以,静脉输液治疗应使用手背静脉,不得不使用肢体静脉时也要注意变换穿刺部位,肢体静脉特别是非惯用侧的头静脉尽量避免使用,不要行静脉穿刺或静脉插管,以避免可能的静脉穿刺并发症造成相应静脉不再适合行内瘘成型术。

患者除了输液的时候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静脉输液常用部位

(1)上肢静脉:

包括手部及手臂的静脉(如手背静脉、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这类静脉比较表浅而且安全。紧急输液时采用肘部静脉。

(2)头皮静脉:

多用于婴幼儿,因为小儿头皮有较多的浅层静脉,易固定且活动不受限。

(3)下肢静脉:

主要是足背静脉弓、大隐静脉等。由于下肢活动限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危险性高(易形成血栓,且迅速扩散至深部静脉,有造成栓塞的危险),因此较少使用。

护理程序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静脉给药的方法也已成为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护士,必须熟练并准确、迅速地完成此操作。我们将护理程序运用到静脉输液过程中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6月~2009年12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500例患者,男310例 ,女190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48岁。

1.2方法

首先进行输液前的患者评估和准备,设定预期目标,并制定适合患者病情的输液计划和措施,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及时针对患者病情对输液计划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输液计划和措施进行修正和调整。

2 结果

通过将护理程序具体应用到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总满意度由去年同期的76%上升到97%,药液外渗发生率由去年同期的16%下降到6%,静脉炎发生率由去年同期的6%下降到3%,输液反应发生率较去年同期的2%下降到0.01%,且无一例空气栓塞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输液前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高患者输液安全的基础保障

3.1.1患者的准备

①首先应对患者生理﹑心理方面,文化背景(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预穿刺侧的皮肤情况,血管情况的资料进行评估;②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③设定预期目标:患者焦虑﹑恐惧感消失,无不良反应;④制定患者的输液计划;⑤对患者进行输液前的健康指导,讲解输液的目的、输液不良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药物的准备

药液准备时应注意:①检查各种待输入的药物质量,包括药物的名称,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的瓶体﹑瓶颈﹑瓶底有无裂纹,药物有无沉淀﹑混沌、变色等;②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安全输液的重要措施之一,所有的输液器具应符合无菌要求,溶媒原辅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药典》的规定;③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药物宜现配现用;④吸药液时“防一把抓式”的姿势,加药用的针头或注射器勿反复使用,针头不可过大,通常临床用的针头型号为9~12号,其针径是0.9~1.2mm,即900~1200um;⑤加药注入药物时勿太快,减少瓶塞的进入或泡沫的产生。

3.2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静脉输液操作是预防药液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的关键

护理人员在实施静脉输液操作时要注意:①正确掌握和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原则”;②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做好输液前准备,取舒适体位;③选择血管和穿刺针,尽量选择充盈﹑弹性好、粗、直、易固定的血管,避开瘢痕,伤口关节,脆性强或周围有粘连的血管,如须长期静脉给药或输入化疗药,高渗透性药宜选用留置针或深静脉插管;④分散患者注意力,常规消毒,穿刺;⑤成功后应根据穿刺部位及患者年龄妥善固定胶布,根据病情、药物调好滴速,交待注意事项;⑥穿刺成功后再次核对床号﹑姓名,确认无误方可离开。

3.3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完毕后及时评价是保证输液质量的重要环节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主动巡视病人,应按照患者病情、护理级别、输液量等情况巡视患者,特殊药物、特殊患者应随时巡视;②多瓶药液输注时及时更换药液,防止空气栓塞;③配制下一步药液前,要依据前一步液体滴注时间计算,不得超过30min;④输液完毕,用无菌输液贴按压进血管处,应嘱先卧床休息30min再下床活动,换下的药瓶应统一放置。

3.4 常见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4.1静脉炎预防与护理

尽量用上肢静脉穿刺,药液充分稀释后再静点,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如果可能先输入高渗液,再输入适量等渗液,这样可以冲洗刺激性物质;早期发现静脉炎并及时处理是控制静脉炎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输液期间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静脉有无异常;出现静脉炎后湿热敷或用硫酸镁及时妥当外敷处理。

3.4.2输液的外渗预防与护理

输液外渗表现为局部红肿、疼,在穿刺点前端扎止血带,阻断静脉后仍有滴流。穿刺时注意穿刺速度要慢,并应尽可能多的将导管置入静脉内,依据患者年龄、穿刺部位血管及输注药液情况采用合适大小的针头,穿刺后依据穿刺部位、患者年龄妥善固定。发生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拔去输液针头,局部湿热敷或用硫酸镁及时外敷处理,对湿热敷及硫酸镁外敷效果差者,可采用生洋芋片局部外敷。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对待每一位需要关爱的患者,严格按照操作常规,谨记“无菌原则”、“查对原则”,保证输液安全,使患者的诊疗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到输液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输液安全,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静脉输液是近代医疗领域的一大创举,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静脉输液致死亡事件,也严重引发了对静脉输液的疑虑,但也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作用。那么,静脉输液过程中都要注意哪些呢?

静脉输血需要注意的事项:

(1)输血时护士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应在半小时内输入,不宜置久,200-300ml血液要求在3-4小时内输完,避免溶血。

(3)冷藏血液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加入钙剂、酸性或碱性药品、葡萄糖等药物或高渗、低渗溶液,以防止血液凝集或溶解。

(4)凡输两个以上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者不能直接混合输入,其间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免发生反应。

(5)掌握输血速度,开始宜慢,每分钟15滴,观察15分钟后若病人无不适,再根据病情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15-20滴/分,大量失血病人速度稍快,心脏病人速度宜慢,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6)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应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生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并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7)输血器具用后应冲洗干净,送血库处理,以防产生致热原。

慎重对待老人输液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输液成了人们生病后(例如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寻求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的确,静脉输液由于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操作的方便性、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等因素,深受人们的欢迎。但对于老人来说,选择输液的治疗方法时还是要慎重。为什么呢?

一是老年人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老年人心脏生理功能减退,心脏功能只能应付一般的负荷,维持适宜的心排血量。如遇较大的刺激(如失血、过量输液等)可因不能产生调节反应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因此,老年人输液除要控制总量、减少钠盐的输入外,还要根据病情控制输液速度。

二是老年人的血管随年龄递增而呈进行性硬化加重,血管弹性降低,表现为血管硬、脆、滑,增加了静脉穿剌的难度。体质瘦弱的老人皮肤松弛,针头不易固定;体质肥胖的老人血管深浅不易掌握;慢性病和体质差的老人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强,容易导致漏针。由于老年人对疼痛、肿胀感觉不敏感,一旦漏针不易发现,极易导致药物渗出到组织及皮下,轻者引起疼痛、局部肿胀,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三是老年人身体的各种反应机能减退,一旦发生输液过敏反应如出现寒颤、荨麻疹等症状时,老人对其反应不甚敏感,常常等周围人发现时已错过了早期抢救时机。

四是某些药物对外界的反应较敏感,一旦配制后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效能甚至于加重药物的副作用或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几率。但这种药物本身的要求又和老年人在短时间内不宜进入大量的液体、不宜快速输液的原则相悖。

此外,输液还存在着冬季须肢体保暖、增加排尿次数等问题,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会增加额外的负担。

基于此,老年人输液时一定要持谨慎态度,最好选择正规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进行输液。在医院,给老年人输液时医务人员应把握好适应症,严格执行老年人输液原则,多观察、多巡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乱输液对宝宝的影响

输液通常不是医生的治疗首选,通常孩子发烧了,父母着急的情况下,就会不断反问医生为何不输液,久而久之,这种方法似乎成了治疗发烧等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似有“不输不快”之感。

其实,类似于发烧这些日常疾病,不是非得要通过输液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是否选择静脉输液时,主要看两个方面,首先看所选用的药物的性质,有些抗生素或者其他一些药物需要液体稀释溶解后静脉给药,其次看是患有何种疾病,比如严重的感染需要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发高烧、腹泻等导致体液丢失或出现脱水症状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及丢失的电解质等。

不必输液的情况:

1、患病毒性或细菌性感冒的宝宝,一般都不要选择输液,只要让宝宝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随时监控宝宝的体温就可以了。输液只会让宝宝白受罪,减低宝宝对病毒的抵抗力。

2、患气管炎的宝宝,如果只有一些咳嗽和低烧,只要能按时吃药,结合治疗气管炎的一些食疗配方,就不需要输液了。

可能需要输液的情况:

患化脓性扁桃腺炎的宝宝,因为是细菌性感染,可能需要输抗生素或吃消炎药。

如果患气管炎的宝宝高烧不退或已查出明晚病原体,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输液。

一定要输液的情况:

感冒的宝宝,如果伴有严重呕吐和腹泻,就要适当地输液,补充水分和流失的电解质。

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合并症,如中耳炎、咽炎、喉炎等等,就需要输液了,输液的目的是针对病原和症状用药,而不仅仅为了退烧而输液。

乱输液对宝宝的不良影响很多

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想提醒一下家长,选择是否输液并非是家长所要求的,而是要结合宝宝病情的以及医生的诊断而决定的,不要因为着急宝宝一时半刻的发烧,就果断地往宝宝身上输液。而且对于输液的治疗,对宝宝的影响是很长远的。

首先,静脉输液是有创操作,易引起感染,导致静脉炎。其次,药品都有副作用,静脉输液的副反应要比口服药更为凶猛。第三,儿童静脉输液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输液区域人多拥挤,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最后,打针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影响,使患儿在今后的医疗过程中配合度大大降低,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在看守着宝宝输液时,还要注意听从医生的建议,父母不要急于一时,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要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要自己调整输液的速度,如输液快了、量大了,都会造成宝宝心脏负荷过大的。

禁掉输液会耽误治病吗

1问:会耽误治病吗

一般病症不需要 急危重症可以输

记者:从医学角度讲,过度输液的危害都有哪些?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肾脏病科主任何强:“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本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国内的许多医院里,输液往往成了“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和治疗常态,早在2009年就有数据显示,每个中国人1年里挂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体液平衡紊乱以及医源性感染等情况,加之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不良反应往往出现得更快、更严重。而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可能导致的栓塞、肉芽肿危害等则又是缓慢的、长期的发生过程,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

过度输液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增加了耐药细菌的产生,甚至最终演变为令人谈之色变的“超级细菌”。

记者:真正需要输液的情况有哪些?一禁了之是否耽误治病?

何强:输液仅是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因此,有以下情况才可输液: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患者;剧烈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患者;严重感染、水肿的患者;外用药无效时;药物伤害组织时等。

在判别需要与不需要输液时,除掌握患者的病情危急程度、明确患者能否耐受口服给药等病理生理情况之外,还要考虑不同给药途径下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等。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工作人员高鹏:需要输液治疗的一般属于急危重症,需要急诊甚至住院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例,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特殊情况才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如不能口服、消化吸收差、药品无口服剂型、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病情进展迅速等。

2问:依赖为何难破

患者追求好得快 医院想着挣得多

记者:随意输液的医疗行为,在当地普遍吗?如何破解输液依赖症呢?

何强:过度输液源自于患者、医生和医院的“输液依赖”,一方面患者认识有误区,盲目追求“疗效好,治病快”,而忽视了输液的风险,结果就把输液治疗作为了求医问药的最优选择。另一方面,目前的医患环境下医生为了迎合患者“快速治好病”的需求,也会被动产生使用输液治疗可以“一劳永逸”或者“猛药去疴”式的固化思维。另外,以药补医的旧医疗模式也为过度输液或多或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江西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公众错误的用药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往往只看到输液“好得快”的一面,而对输液的种种危害与隐患不甚了解;医务人员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国输液门槛较低,适应证较宽。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徐红:虽然门诊过度输液的危害一直在提,然而主动要求输液的病人仍然不少,比如有的老人没事跑到医院,要求医生输液,为疏通血管、活络筋骨,而这压根没必要。除了病人,门诊不输液,医生也有顾虑。尤其是急诊、内科等容易出现感染的病情,医务人员担心,病人一旦出现感染后果更严重,也担心会招致病人或家属的投诉。

3问:患者不听咋办

耐心进行宣传 严格输液监管

记者:目前在推进限制输液过程中,都开展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

何强:我们通过科学遴选药品目录、建立输液约束机制、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大培训宣教力度等长效机制,推动医院在2016年3月,门诊除儿科外全面停止抗菌药物输液。这一举措得到平稳和有效地实施,医院未发生一起因未在门诊输液而延误治疗的病例。

对于确实需要输液或者没能及时住院治疗的患者,医院开辟了绿色通道让患者到急诊进行输液治疗。个别患者不理解的,医生会耐心给予解释和劝告,说服患者放弃输液,选择口服药物。面对一再坚持的,在充分知情告知的情况下,建议患者选择急诊通道。

江西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一是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二是加强患者用药安全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树立科学有效输液新理念;三是加强门诊输液行为监管,从严控制门诊输液尤其是门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指征。

徐红:我院取消门诊静脉输液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12年,医院开始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并成立医院药监会。门诊医生不得给病人开具单价金额超过30元的抗生素类静脉输液药物,如果病人实在需要,须向药监会申请使用。第二阶段从2013年9月开始,医院正式取消门诊静脉输液,只有急诊科和住院部医生才有开具静脉输液针剂的权限。

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张维新:目前控制的主要是门诊输液,急诊和住院仍可正常输液。为进一步减少输液,医院将某些病人安排到门诊治疗,包括一些慢性病、需要活血化瘀等辅助性治疗的病人;病情简单、不严重,但病情很急的病人等。

高鹏:部分医院的具体做法是:在门诊大厅张贴政策通知以及输液危害等的宣传;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政策培训,做好在诊间对患者的宣传解释;制定并公布确需输液救治方案以及应急处理方案等。

静脉输液能解决怎样的问题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丢失的体内液体;代替经口液体的摄入;弥补经口液体摄入的不足和静脉使用药物的媒介。那么,静脉液体输注都输什么呢?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尽量模拟人体的体液或者纠正不正常的体液成分。

体液,包括血液在内,除了含有大量的液体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电解质,最为常见的是钠、钾、氯等电解质;被消化系统吸收入血的其他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还含有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比如:非蛋白氮、尿酸等。人体的体液和血液互相联通。正常情况下,体液中所含的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都是来自于经口摄入,经胃肠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再动态转送入体液。人体产生废物,从体液进入血液,再经过肾脏、消化道等代谢器官排出体外。

当人体经口摄入不足时,液体、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摄入受限,由于很多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有储备,短时间经口摄入不足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但是水分和电解质会很快出现缺乏的问题,出现脱水。特别是人体肠道出现疾病,比如腹泻时,不仅营养物质吸收受限,大量从体液渗出的液体,以水和电解质最为丰富,经过肠道以水样便的形式大量快速排出,导致脱水。出现脱水时,孩子出现皮肤、口腔等部位干燥。

脱水,是一种急性疾病;来势凶猛,应该快速纠正。但是,“快速”是要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和状态的。也就是说,输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给钾”的原则。输液不仅仅是为了补充体内丢失或不足,而且也要保证人体疾病状态的代谢需要。所输液体应该至少包括水分、氯化钠、葡萄糖。所以,静脉输液要有专业医生确定输液中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的比例以及液体输注速度。液体成分和输注速度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输液应该根据病情确定持续时间,但是很少能够几个小时内解决问题,一般至少12-24小时。例2和例3提及的孩子应该接受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

孩子患病需要使用相应的治疗药物,但是静脉使用药物并不一定就是最积极的方式。我们应该遵循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给药的原则。当然,小婴幼儿肌肉较薄,不提倡肌肉注射,但是也不应动辄就静脉给药。各位家长一定要明确地了解抗生素。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不能抑制和杀灭病毒。对于上述3个案例提及的情况都属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抗生素本身属于化学物质,食用不当对孩子会造成不该有的负效应。

对于发烧,只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退热药物可暂时解决高热问题。由于退烧过程是通过体内向外界散发热量的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参与。所以,入量不足(例1)或丢失过多(例2)都会影响退热药物的效果,适当输液,纠正体内水分不足,利于退烧,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静脉输液,特别是静脉输抗生素可以治疗退烧,或缩短退烧过程。

静脉输液是一种医疗方法,但是家长必须了解静脉输液是为了纠正或补充体液的却是活不足,是为了静脉途径给药,但绝不是治疗常见发烧、感冒的方法。如果真是需要静脉输液时,需要由专业医生确定输液的种类、速度、时间,并根据孩子的病情及时调整。任何治疗方法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不该有的负效应。

静脉输液能解决怎样的问题 经典病例

例1:9个月的孩子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高热,体温高达39.6℃。经检查确诊孩子患了疱疹性咽炎。发烧头两天,服用退热药后仅3-4小时体温又再度上升。从第三天开始,孩子开始拒绝服用退烧药,以及食物和水。检查发现孩子咽喉部的疱疹破溃,形成了很多小溃疡。孩子已经将近8小时无尿了。当然,孩子的高烧就更难控制了。面对高热不退的现象,家长希望使用静脉输液治疗。医生同意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希望孩子能够留院至少12小时,接受持续的静脉液体输注;但家长只希望静脉输注抗生素,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可以退烧。

例2:12月孩子在过生日的第二天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虽然出现高热,孩子的一般情况还好,吃喝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要服用退热药后,体温能够降到38℃以下。但3-4小时后体温还会再度上升。家长认为多次服用退热药有可能出现副作用,所以希望医生能够给予静脉输液,特别希望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经过检查,诊断为省呼吸道病毒感冒。医生认为没有必要静脉输液,更不需静脉抗生素治疗。为此,家长认为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

例3:10个月的孩子出现呕吐、发热。一天后,开始出现腹泻。每天排水样大便10余次。孩子尿量明显减少,而且口干、精神差。明显的腹泻脱水,必须接受持续静脉输液。家长认为可以实施静脉输液,但是否有必要住院接受“持续”静脉输液?

相关推荐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是什么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在此期间有那些重大的发明呢?我们可以输液、导管与敷料的历史回顾,了解到这些发明是如何改善病患的生存空间与照护品质。 首先进针的位置要选在血管的旁边,不要在血管上面,不然很容易扎穿,第二进针角度可稍大一些,大约45度左右,进入皮肤的瞬间速度要快(可减轻疼痛),然后慢慢地沿着血管壁走一点再迅速的进入血管。至于拿针柄的位置是依自己喜好,顺手就好。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静脉输液的技巧有什么

静脉输液的技巧: 1 配液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发应的发生。 2 排气技巧 排气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择血管技巧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

四种情况才需输液

内科急诊医生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感冒、腹泻等疾病通过口服药物对症处理,即可自行好转、痊愈,患者却主动要求输液治疗。临床上,一般在以下4种情况下才需要输液。 消化功能差,无法口服。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需要禁食的疾病;因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的吞咽、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意识不清,不能口服药物,需要静脉给药和进行肠外营养。如果患者口服药物后,出现了明显的胃肠道反应,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输液治疗。 外用无效。如果是皮肤局部的炎症,无发热、活动障碍等全身表现,可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

输液过敏有什么症状

1 .发热反应 :常因输入了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引起,其机制是输液过程中某种因素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2.急性肺水肿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其机制是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3. 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间过长,所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是在输液过程中没有严格地执行无菌操

输液太多为什么会造成肺积水

输液是由静脉输注治疗药物的一种治疗方式,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害人们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输液,很多人都想知道的是:肺积水输液太多为什么会造成肺积水呢?针对这一问题。 肺积水通常不是因为直接输液过多造成的,可能是由于肺炎等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和休克,不是输液引起的肺积水。如果心功能不好,又输液太多,也可能会出现胸水,可以拍胸片和做B超看一下,量少的话暂无需特殊处理,可能自行吸收,大量积液就得做胸穿,当然也不排除心理作用和输液反应,较好好详细检查,明确诊断。此外,若是得了胸腔积液的患者还过多输液,反而

静脉炎的保健要点

1.静脉的选择 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尽量 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可抬高下肢 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间,减轻其对下 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 h后应换至 上肢,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 避开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 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尽量减少同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

肝癌晚期注意事项 一般注意事项

肝癌晚期患者,免疫力极为低下、体质很差、长期卧床,易发生四肢水肿,压疮等情况。所以我们要给肝癌患者营造出整洁、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做好褥疮的预防,防止褥疮的发生,减少感染机会。 在静脉输液候,对静脉的选择要做到先远后近、先细后粗、先难后易的原则。以防后期因病人机体消耗导致无法静脉输液的情况。

孩子六个半月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考虑支气管感染或者肺炎.建议看医生听诊和透视确诊,必要拍片检查确诊.轻微的感染可以服用消炎药治疗.咳嗽或者有痰可以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或者小儿麻甘颗粒治疗.严重建议静脉输液治疗.还需要警惕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如果支原体感染建议使用静脉输液红霉素注射液或者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百日咳能吃葡萄吗

考虑支气管感染或者肺炎.建议看医生听诊和透视确诊,必要拍片检查确诊.轻微的感染可以服用消炎药治疗.咳嗽或者有痰可以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或者小儿麻甘颗粒治疗.严重建议 静脉输液治疗.还需要警惕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如果支原体感染建议使用静脉输液红霉素注射液或者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

静脉输液的危害影响是什么

1.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期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护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2)超短波理疗 (3)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空气栓塞:常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有关 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立即为病人置左侧卧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