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误区有哪些
冠心病的误区有哪些
1、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经 达到约8%,当然这其中部分是继发于其它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但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还是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 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
那么,冠心病怎么样呢?其实,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其实早就在青年、甚至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 的症状。
2、好不容易活动一下,运动量要大一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不得已超负荷运转,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偶尔的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 的明言,于是乎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以为这样就算是运动了,身体就健康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可能更大。
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平时长期工作紧张,身体超负荷运转,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 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常的做法是,每周保持2~3次活动,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佳,比如快走、慢跑、 游泳、骑自行车等(无氧运动则主要指力量训练,如举重、角斗等)。那么运动强度要多大才能够算合适呢?判定运动的强度的公式如下:最大心率=(220─年 龄)×85%;最低心率=(220─年龄)×70%。
如果运动后测得心率介于最大与最低心率之间,那么此次运动强度适当。例如:一位60岁的老年人,运动后的心率应在(220─60)×70%到 (220─60)×85%之间,即112次~136次/分。运动后心跳低于112下则表示运动强度太低,达不到运动效果,心跳超过了136下则表示运动强 度太高,可能会导致各种意外。此外,在运动后,有点喘,有微微流汗,仍可讲话而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如果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 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时,说明运动量过大了。
3、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药如果经常吃,以后可能就没效了,其实不然,一方面,心绞痛急救用药最常用的 是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频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每天偶尔吃一次,甚至一天吃上3、4次也不会形成耐药性,以后吃药也就不 会不管用;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早地给药治疗,可以尽快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减 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如果发作心绞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早去医院救治,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心肌坏死,说“时间就是心肌”一点也不为过。
4、急性心肌梗死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愿意手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外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外,对急性 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尤佳,血管再通机会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急性期的死亡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5%以内,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有些冠心病患者 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仍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造成救治良机错失甚至危及生命。
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的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 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尽早就医,在有作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如经济条件许可,采用急诊介 入手术治疗方法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冠心病支架术后的三大误区
平时有些患者对自己的冠心病不够重视,认为自己的冠状动脉已经植入支架了,以往经常出现的胸闷、胸痛的症状改善了,自认为万事大吉,不需要再吃药了。这种想法应该纠正的。专家认为冠心病是发生于心脏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心脏内有3根主要血管,它像树杈一样发出很多分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只是把其中病变比较严重的一小段血管给处理好了,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如果不好好吃药,原来没有病变的地方,或者病变很轻的地方,都可能进行性加重而引起新的狭窄;同时已经植入支架的地方,也会因为粥样硬化病变加重而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所以,对于冠心病的患者一定要明白,药物治疗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支架植入术只是药物治疗的一个补充,千万不能本末倒置,用支架植入术来代替药物治疗。
其次,有些患者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认为自己冠心病血管病变很重,已经植入支架了,以后就只能以休息为主,什么事都不能做了。其实冠心病的治疗和糖尿病类似,专家非常强调三驾马车并进,即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相配合,完全不运动对冠心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大可不必对自己的冠心病过于担忧。支架植入术后首先的好处就是改善生活质量,植入支架后你的活动至少不该比做以前少。当然每个患者的血管病变不一样,心功能状况也不一样,所有每个人的活动量要量体裁衣,个体化,一定要咨询你的主诊医师,详细询问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所能承受的活动量。不管如何,保持一定量的活动,既能改善生活和治疗,又能够减少冠心病的复发,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很多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对术后的多种口服药存在疑虑,认为自己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脂,为什么一定还要吃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物呢?其实这些药物除了降血压、降血脂以外,还有改善和保护心脏血管作用,比如降压药物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Beta-受体阻滞剂、降血脂药物中的他汀类药物,能够软化血管、稳定斑块,长期应用能够明显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所以它是冠心病药物治疗方案中的基石,即使没有高血压、高血脂,只要血压、血脂不低,这些药物都是要求长期服用的。
综上所述,冠心病好比是一条发生了塌方的公路,支架植入术只是把它暂时的疏通好了,而要让这条路不再发生新的塌方、保持长久的畅通,细心的呵护是必不可少的,愿患者朋友珍爱自己,健康生活。
冠心病治疗的误区
多学习冠心病常识是为了大家形成治疗误区,很多人由于对疾病的病因病理不十分了解,往往在治疗中或是护理过程中无从下手。对于冠心病,大家不可盲目就医,不可任由病情发展。
中医专家告诉我们,不可对冠心病治疗形成误区。大家都知道运动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一些人便错误以为运动量越大越好,其实这样的危害更大,因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其实疾病已“悄然而至”。当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时,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很多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按医生的要求服药。
此外,大家要注意用药的合理,私自用药是不好的。同时有人误认为能不吃药还是不吃的好,很多患者在发病时,都尽量忍着不吃药,认为如果常吃药以后就没效了。如冠心病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药,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时,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
以上向大家讲解了不可对冠心病治疗形成误区,相信大家对于不可对冠心病治疗形成误区都了解了吧。冠心病时而发生,要在第一时间治疗,以免其持续发展之后危及病人生命。
左边肩膀疼痛持续不缓解要警惕心脏病
也许你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肩膀疼痛为什么会跟心脏病扯上关系呢?的确,一般的肩膀疼痛考虑外科疾病比较多,或者是颈椎病压迫神经所致,但是如果左侧肩膀持续疼痛不缓解的话,就要考虑到是否是冠心病心绞痛了,因为冠心病的疼痛也会放射到左部肩膀。如果疏忽了,有可能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宋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因为总是在电脑跟前伏案工作,脖子和肩膀经常疼痛,宋先生也不会太在意,以为是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的原因,昨天工作的时候感觉左边肩膀不舒服,起初没在意,后来一直疼,怎么都不缓解,发展到后来还有些胸部憋闷的感觉,他隐隐感到不是简单地劳损,于是来到医院,经检查,是冠心病惹的祸,幸亏宋先生来的及时。
医生提示:长期在办公室电脑跟前工作的一族,由于工作压力大,平时缺少运动,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对心脏是一个负面的刺激,这类人群需要多加注意,心脏病引起的肩膀疼痛在左臂和左肩最为常见,但严重时也会放射到右臂。尽管疼痛不太严重,但要举手抬臂也很困难。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剧痛,也不会扩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切不可把心脏病误以为是颈椎病发作。
冠心病和心脏病有啥区别
冠心病和心脏病都有一个心字,难道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吗?或者是大同小异的病?由于这两种病都是现在的高发疾病,所以说我们有必要来进行详细的了解。什么是冠心病呢?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目前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心脏疾病。
那么什么又是心脏病呢?它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也就是说心脏病包括了冠心病,而冠心病只是心脏病中的一种。那么怎么知道有没有得冠心病呢,可以从症状来看。
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和濒死感等感觉,这些都在向你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可能被冠心病缠身了。
这种病有典型的发病人群:40岁以上中年人、49岁以后发展速度更快。比较青睐于暴饮暴食、糖尿病、经常坐着不动和吸烟的人,所以说这些人要注意了,要特别留个神,以免疾病侵害了你还不知道,从而加重病情,有异常症状应该立即就医检查和治疗。
房颤误区你知道多少
误区一、房颤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
这部分患者由于错误认识往往忽视治疗,但无症状房颤同样会导致总死亡率增加、心脏逐渐扩大和心力衰竭及脑血栓发生率增加。房颤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不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系统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性接受及时治疗。
误区二、房颤发作不频繁目前不急于治疗
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次数会逐年增多,发作时间会延长,无自愈倾向,阵发性房颤早期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射频消融手术效果最理想,因此认为房颤患者应该早期接受治疗。
误区三、房颤即使药物治疗仍然反复发作而丧失信心
长期以来药物一直是房颤治疗主要方法,即便坚持每日服药,多数患者房颤也会复发。目前随着三维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射频消融技术的快速进步,房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复发率正日渐减少。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慢性房颤目前的成功率虽然较低,复发率偏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复发率逐渐降低。
误区四、房颤等同于冠心病
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多数患者的房颤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冠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患者,房颤有时很严重;但是不要因为两者症状相似,简单地认为房颤就是冠心病,应该在全面系统心脏检查后有的放矢,接受正规的房颤治疗。
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误区
误区一: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事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更要定期测量血压。此外,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这个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有年轻化的趋势。
误区二:运动量越大越好
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紧张,特别是白领一族,平常朝九晚五的忙碌,没时间锻炼。偶尔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殊不知这样的危害更大。如果工作在长期紧张的状态下,体能透支,疾病已经悄然而至,一旦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说明这次运动强度足够了。
误区三:尽量不吃药
有些得了冠心病的朋友,在犯心绞痛时,总是尽量忍着不吃药,认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如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药,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时,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
误区四:急性心梗保守治疗好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创伤小、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装了支架就没事
有些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复诊。
误区六: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服降脂药
以上就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误区,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是要看个人的情况,如果大家还有关于心血管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耐心解答。
治疗胃病误区
误区一:胃溃疡当成普通胃炎治。
误区二:胃痛乱吃药病易加重。
本身有胃肠病的患者更应谨慎吃药,像阿斯匹林、伤风胶囊、感冒通等药物对胃有刺激作用,加重病情。吃药时应再加上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用温开水送服。另外,患者一旦遇到突发剧烈腹痛,不应马上服止痛药,因为部分消炎、止痛药,比如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引起胃、肠不良反应,甚至会发生胃穿孔、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上消化道并发症的危险。
误区三:喝牛奶可以缓解胃痛。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有的缺乏乳酸酶,喝牛奶容易引起腹泻、饱胀、嗳气等情况出现。另外,胃溃疡患者饮用牛奶有可能令病情恶化,因为牛奶会促使更多胃酸分泌,令胃壁受到进一步侵袭。
冠心病能治好吗
心病能治好吗?对于冠心病其实大家了解不是很多的,冠心病能治好吗?这是很多早期冠心病患者最为想咨询的,其实冠心病这种疾病是没有办法能彻底的治疗好的,只能是早期经过积极的治疗后,疾病能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关于冠心病的一些治疗,下面就来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冠心病能治好吗?冠心病虽说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病,但是对于病情的具体了解,相信很多人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太清楚的,由于人们对冠心病病的认识尚浅,很容易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进入种种误区,这会大大的影响治疗的效果。这些误区是什么呢?
1、久拖不愿做手术,使心脏长期缺血,心功能不全,导致治疗不及时,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2、认为放了心脏支架就万事大吉,血管可以永远保持通畅了,因此饮食、用药、抽烟喝酒等方面随意放松,结果导致病情复发。
3、对冠心病过度恐惧,不需要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却盲目要求医生放置血管支架,也是冠心病的治疗误区。心脏介入手术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科学选择治疗方法。
人们常见的风湿病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单是老年人,儿童也是风湿病的高发人群,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而青壮年人群常常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误区二:风湿病的分类
风湿病的病因主要以是一种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疾病,风湿病会影响患者的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风湿病的发病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百余种疾病。不仅局限于人们了解的风湿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误区三:风湿病是治不好的
由于风湿病的病因错综复杂,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因此风湿病情仍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合理的使用药物,风湿病患者是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甚至挽救生命。如果延误病情,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误区四:风湿病是因为潮湿所致
风湿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寒冷和潮湿只是风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能够导致风湿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使患者全身的各个脏器受损。很容易发生感染现象。
冠心病患者易犯的八大误区
一、忌生气、发怒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人的一切,当过分激动、紧张,特别是大喜大悲时,由于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可使小动脉血管异常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使冠心病患吝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二、忌超负荷运动
从老年人的客观实际出发,运动应量力而行,恰到好处,做到动静结合,阴阳协调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点。如过犹不及,失去平衡,则会走向反面。因此,冠心病患者既要坚持锻炼,又要严格掌握一个“度”字,使供血量和需血量相平衡。
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肌每分钟需要300毫升左右的血液供应;大的体力活动,心肌每分钟需要的最大血量达2000毫升左右。可见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事先服药预防。
三、忌脱水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没有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等到渴了想喝水时,已造成程度不同的“脱水”了。人的血液70%左右是水,由于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的血黏度都有所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故老年人平时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些开水。
四、忌缺氧
一般而言,一天中,除户外活动或有氧运动的吸氧量符合生理需要外,其他时间的吸氧星往往不足,冠心病患者则易出现胸闷等症状。如果长期供氧不足,会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冠心病患者要经常对居室环境通风换气,当胸闷或心胸区有不适感时,立刻缓慢地深吸几口气(即深呼吸)。出现心绞痛时,除服用急救药外,应立刻深吸气,家中备有氧气瓶的则吸氧几分钟,可以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
五、忌严寒和炎热
冠心病患者不要忽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此外,寒冷还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所以,冠心病患者冬季外出活动时,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早上刷牙、洗脸宜用温水;洗衣、洗菜时,不要将手长时间泡在凉水里。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血液循环量大幅度增多,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额外负担。因此,冠心病患者在严冬或炎热的天气,应该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
六、忌烟酒
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很容易引起血液凝固与血管的异常变化,故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戒烟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大大减少,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
此外,常饮烈性酒,可因酒精中毒导致心脏病和高脂血症。过多的乙醇还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患者应禁饮烈性酒,或以少量红葡萄酒或黑啤酒取而代之。红葡萄酒或黑啤酒中含有类黄酮,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作用。
七、忌口腔不卫生
如果口腔不卫生或患有牙周炎等牙病,口腔中的革兰阳性杆菌及链球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使小动脉发生痉挛或血栓,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应该保持口腔清洁,防治牙病。
八、忌过饱
由于过饱时胃可以直接压迫心脏,加重心脏负担,还可以导致心血管痉挛,甚至发生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平时宣少食多餐,晚餐尤其只能吃到七八分饱。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用药误区
1、不能正确认识病情,盲目用药
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在用药的课问题上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一种药物都有它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而且不同个体用药也不一样。有的患者常常嫌吃药太多,不按医嘱用药、自行停药或增加减少药量,有病况时用点药,没有病况时就随意停药或减少药量等,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2、听信广告宣传,盲从购药
冠心病患者用药三误区包括了盲目的听从广告的宣传,每个冠心病的患者,其病情的不同,在用药上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且药物配合治疗也就不一样。盲目迷信广告,蒙受经济损失事小,关键是可能起不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还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甚至耽误病情。应该认识到,有病要到正规医院去,明确诊断后按医生指导用药,尽量服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不要盲目听信广告药物宣传。
3、过分在意副作用,不敢用药
的确是药三分毒,但是不吃药的话,病情更是得不到较好的控制的,很多的患者在看到其副作用之后,往往就不敢在服用药物了,其实药品说明书上,不良反应写得越详细,说明这个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学、药效学、毒理学试验和临床观察等做得越详细,疗效货真价实。有的把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副作用都列举出来,就是为了万一出现某些副作用,也好知道是不是服用这种药物导致的,及时停药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冠心病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呢
冠心病的治疗误区一:装了支架以后就要终生吃药,太麻烦!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冠心病是一种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冠心病的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四个方面。也就是说,不论您是否植入了支架,只要是冠心病的患者就要终生服用诸如阿司匹林、消心痛等药物,而植入支架后可以大大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进而减少服药的种类和药量。
冠心病的治疗误区二:支架要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装!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未雨绸缪”。住过平房的朋友都知道,在房子刚刚开始漏雨的时候,我们只要到房顶上换几块瓦,就不会漏雨了。但如果等到房顶已经塌下了的时候,没准就得重新盖一栋房子了。况且,冠心病有些时候根本就不给我们医生以救治的机会。
冠心病的治疗误区三:装了支架以后,再也不能干任何体力活动,成了废人!我们进行介入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回归社会,重建美好的生活。当堵塞的血管被“疏通”通畅以后,心脏恢复了良好的血液供应,从而可以从事比治疗之前更多、更强的体力活动。一些人,在植入了支架以后感觉自己“不行了”,完全是心理因素在作怪。
人们对高血脂的误区有哪些
1.疾病误区--血脂达标后可以停药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患者没有坚持服用调脂药,使得血脂反弹,影响治疗效果。专家指出,初期治疗血脂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最小维持剂量,对血脂达标值的保持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停药。
2.疾病误区--调脂药副作用大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调脂药的耐受性都很好,只有少数人对他汀类药物有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还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肌病,比如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等,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治疗,但是只要初次服药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就可以继续服用,不用过多担心副作用的问题。
3.疾病误区--吃了药就万事大吉
除了吃药以外,非药物治疗对于高血脂的康复也很重要。即使患者坚持服药,但常食用高脂肪食物,会降低药物作用。同时,嗜烟酗酒对于高血脂的康复也有害。
4.疾病误区--只要是降血脂药就行
很多患者发现自己得了高血脂后,不及时到医院治疗,随便服用降脂药。殊不知,高血脂是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不能轻视。调脂药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服用,随便用药不但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反而耽误治疗。
腰椎病误区
很多人都知道颈椎病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但是你知道吗?现在颈椎病已经是找上了年轻人了,因为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颈椎不适现在颈椎病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呢?这些误区你都进了吗?你知道该如何预防颈椎病吗?接下来小编就给你说一下这三大治疗误区。
腰椎是属于脊柱的一个部分,上连颈椎、胸椎,下连骶椎。拥有健康的脊椎才能保证人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例如向前弯腰、向后伸展、左右弯腰和旋转。
腰椎是属于脊柱的一个部分
年龄增长、骨骼钙质流失、不正确的坐姿、外力损伤、运动不得当等因素,都会导致腰部疾病,引发下腰痛。
专家称,工作职业是导致颈、腰椎病高发、年轻化的主要原因。长期低头伏案,颈部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使颈部肌肉发生痉挛,颈椎负担加重,从而导致颈椎病。而长时间的弯腰驼背,导致腰背部姿势性疲劳,也加速了腰椎间盘疼痛及病变。
误区一:盲目锻炼
很多腰椎痛患者都是锻炼来达到治疗脊椎的目的,以此类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腹肌和背肌。但是你知道吗并不是任何人都是适合通过运动改变脊椎的。如果锻炼的不适合的是会对病情造成反效果的。
很多腰椎痛患者都是锻炼来达到治疗脊椎的目的
误区二:无为而治
有些人一旦犯了腰疼,总是选择用休息代替治疗或者干脆咬牙硬挺。事实上,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一些腰椎疾病可能会引起下肢麻木、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只有尽快去医院确诊,并采取积极恰当的治疗,才能避免疾病恶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误区三:见好就收
许多腰椎病患者只要稍有好转,就立即停止治疗。而此时,病灶可能只是被控制了一部分,尚不稳定,见好就收很容易复发甚至前功尽弃。不少老年患者容易迷信“只要打一针”就能“根治腰痛”的偏方。腰痛的治疗不可草率,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