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养生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养生
运动强度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代谢运动效果最佳,也是患者惟一能够选择的安全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徒手体操、游泳、水中健身操、和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比较适合冠心病患者的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60%~70%,即(220-年龄)×60~70%。例如,一个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范围(220-60)×60~70%=96~112次∕分。应避免紧张激烈的、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如球赛等。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使心率变化适应运动强度的变化,避免运动后出现不适反应。
运动量
冠心病患者开始运动可每次15~20分钟,以后增加至40~5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时间。其中达到运动强度后,应坚持运动20分钟。因清晨和上午交感神经张力高、血压高、冠状动脉张力高,上午5~11时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因此,冠心病病人运动时间建议最好选择在下午或晚上。
运动频率
冠心病患者每周至少练习3次或隔日进行。体质较好者,运动后又不感觉疲劳的患者可坚持每天运动。
运动环境和天气
自然环境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宜在公园、林间、草地、田野等空气新鲜和环境清静处进行。
要注意季节变化;过冷或过热季节、刮风下雨突变等天气变化情况下,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冠心病患者做支架后如何安全运动
1、选择合适运动:冠心病患者置入支架后需要选择较缓慢、柔和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慢速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2、量力而行:冠心病患者运动要量力而行,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运动量应根据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长久坚持。
3、运动时间合理:冠心病患者运动宜避开心脑血管病好发作的高峰时间,尽量不要晨练,可在下午或傍晚进行运动。
4、运动前后注意事项:冠心病患者运动前不要吃太饱,饭后不要马上运动,以免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冠心病换或则运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进行急救。
6、极端天气不宜户外运动:冠心病患者极端天气不宜进行户外运动,如过热、过冷、大风、大雾等天气,以免诱发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患者运动要遵循三原则
1、冠心病患者最佳的运动方式是有氧运动
慢跑、游泳、快走、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这些有氧运动都适合冠心病患者锻炼时采用,这些有氧运动可有助冠心病患者的心、肺等器官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利冠状动脉和心肌病变的恢复,同时有氧运动还可以将累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疏松出去,能让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减轻。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可使心脏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2、冠心病患者运动时应循序渐进
有冠心病的患者在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时候要先从小的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之后再慢慢地增加运动量。冠心病患者在运动的时候运动强度不要太大,4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在运动的时候最高的心率值应保持在120次每分钟以下,如果曾静有心绞痛的人,锻炼的时候最高心率值应保持在110次以下。患者如果在运动中发生意外变化则应及时让医生急救。
3、运动前做心电图检查
冠心病的患者在进行运动之前应先做静息时的心电图检查,如果是在平常经常久坐的人,要先做做运动试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计划。如果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应马上停止,想医生求助。
因为冠心病患者在上午6到12点的时候非常容易会有缺血损伤和心律失常的症状,所以安全的运动的时间最好是在下午。
冠心病人运动有什么原则
缺乏体力活动易致冠心病
心内科马虹教授介绍,冠心病按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五个类型,其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缺乏等。“其中,体力活动缺乏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改变这个危险因素是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并且花费极少,因此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地实施运动锻炼对于防止冠心病发生非常重要。”马虹表示。
马虹介绍,研究表明,参加以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可以使心梗患者再发生心梗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降低25%,这种作用可以“媲美”很多预防性药物。“而且运动锻炼还有助于控制血压,降低血糖,降低‘坏’的胆固醇,升高‘好’的胆固醇,控制体重。除此之外,运动锻炼还有助于情绪的调节控制,参加运动锻炼的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都会减少,这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很有意义。”
运动不当易诱发心肌梗塞
但马虹同时表示,运动也绝非是治疗冠心病的万能药,它是一把“双刃剑”,能不能“趋利避害”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监护。
“运动不慎能导致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的原因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有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梁崎博士介绍,运动治疗中操作不当导致的心肌梗死表现为运动时或运动后持续剧烈胸痛,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等,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可诊断。除此之外,运动诱发心肌梗塞也是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每100位心肌梗塞患者大约有4~5位为运动诱发。而这些运动诱发的心肌梗塞又多见于平时缺乏体力活动的人。
专家指出,运动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运动不当可能导致的心血管危害中最严重的一种,虽然发生率极低,但30岁以后的运动性猝死几乎全因冠心病所致。“运动性猝死这种并发症大多发生在已知患有冠心病而没有很好控制并在没有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的人群以及平时少运动而刚开始参加运动的人群身上。”梁崎说。
专家指出,锻炼过程中冠心病患者还可能面临突然出现的心血管意外,“正常情况下,运动血压随运动量增加而增高,如果患者运动中发现血压不升反降,常提示有严重心脏病,这种人群在诊断治疗之前是绝对禁止运动的。”她透露,运动血压下降患者会有明显的症状,如运动中头晕、面色苍白、恶心、胸闷和全身乏力等,患者一般不能坚持运动。
运动不当诱发的多是非致死、非梗塞性心肌缺血
“运动性猝死和心肌梗塞是属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严重情况,比较少见,但运动诱发的非致死、非梗塞性的心肌缺血则比较常见。”梁崎介绍。原来,当冠心病患者在休息时由于心脏需血需氧的水平低,冠状动脉供血尚能满足心肌的需要,此时不表现出缺血;而一旦进行运动,心脏需血需氧增加,病变的冠状动脉不能相应地扩张将血氧输送给心脏,则表现出心肌缺血。“当人体心肌缺血出现时,部分人会自觉胸痛或胸闷、胸前压迫感、阻塞感、颈部不适、牙关发紧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随运动量增加加重,终止运动后逐渐缓解,持续时间一般少于15分钟,这种症状称之为心绞痛,而事实上少见‘绞痛’,多见以上不适。”梁崎告诉记者,冠心病患者一旦在运动中出现以上的不适,就意味着心脏给病人敲响警钟,提醒注意心脏病变。
她提醒,还有一部分患者,即使运动不当导致心肌缺血已经出现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这种情况更加危险。专家表示,像这种情况的心肌缺血必须经某些特殊检查才能检测出来,所以,患者自身了解是否属于容易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十分重要的。
梁崎指出,运动还可以诱发多种心律失常。“健康成年人在运动时,心率逐渐增快,到适合的水平就稳定下来,停止运动后心率也较快地恢复运动前水平,期间可能会有几次早搏,尤其当运动量较大,或者竞技状态比较激烈时,不管是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都是属于正常情况,不须担心。但是,冠心病患者由于是心律失常多发人群,如果在运动中感觉到自身心跳异常快,停止运动也不恢复,伴随有心悸、胸闷、头晕等出现,则可能存在病态的心律失常,此时,应到医院向医生咨询。”梁崎说。
运动心电图是冠心病患者的“护航舰”
“为避免出现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冠心病患者在参加运动之前,必须向医生咨询,获得医生的指导,才能参加运动。”马虹介绍。而梁崎表示,判断一位冠心病患者能否参加运动锻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继发性的心脏事件的危险性极小;没有或仅有轻度的心肌缺血;病人能够耐受;恢复运动不会对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梁崎介绍,为了解患者继发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以及心肌缺血及患者运动耐受情况,所有冠心病患者在参与运动锻炼之前必须进行运动心电图试验评估。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试验评估结果评估患者参加运动的危险性高低,提出具体的安全运动范围。“运动心电图试验是冠心病患者安全运动的‘护航舰’。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史、运动试验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出具体的运动处方,内容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类型。患者按照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将是安全和有效的。”梁崎指出,除此之外,患者本身还应掌握运动自我监护的一些基本措施:学会自己数心率;学会辨识危险征兆;学会根据环境和自身状况调节运动。
以下是冠心病患者运动的一些最基本的注意事项:
1.避免气候恶劣时训练,冬季要在中午之前或下午训练,夏季要在清晨或傍晚训练;2.步行时,避免迎风、上下台阶和爆发用力;3.避免上肢过度用力,特别是举重物;4.避免情绪激动、紧张和愤怒。有上述情况时,要停止运动,并学会放松;5.当感到疲劳、胸痛、头晕、气短等时,不论正在做什么,都应当立即停止下来休息;6.一定不要超过医生规定的靶心率;7.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随便增减医生规定的药物;如有某些急性病发生,如感冒、腹泻等,要停止训练。
运动对防治冠心病有哪些益处
1.运动可以降低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科学和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和肥胖,降低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2.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贮备功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侧肢循环,从而减轻冠心病患者与活动有关的心肺症状。
3.运动锻炼可以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4.运动还可改善内脏功能,提高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是不是所有运动都对冠心病有好处呢?不对,只有科学运动才是有益的。运动的种类有多种,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这些运动属于低至中度的运动程度,是有氧运动,长期进行这类运动能提高机体的携氧功能,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冠心病患者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周运动3~5次,即可达到锻炼目的,每次运动30~40分钟,包括准备运动5~10分钟。具体运动方案最好在医师指导下制订。
此外,还应做好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如戒烟,清淡饮食,生活规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和他汀类药物,要控制好血压、血糖,避免肥胖,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脏。
冠心病者能否体育运动
冠心病患者适合做什么运动?
1.步行。在平地上走步,运动强度可以因步行的速度调整,适合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可以一边步行一边调整运动的强度,除了平地走步,上坡、爬楼梯也是步行的方式,不过强度比较大,热量消耗比较多,仅适合心脏功能比较好的患者。
2.慢跑。强度、热量消耗比步行大,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肺组织弹性衰退,预防肌肉萎缩,不过病情比较重、关节不好的老年患者不适合。
3.游泳。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水的压力和阻力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还能提高肺活量。如果冠心病患者对游泳不太擅长,在水中步行也可以。
4.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在加强心脏功能的同时,还通过腿部的运动,把血液从末梢血管输送回心脏,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形成“附带循环”。下肢功能不好的患者慎用。
冠心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⒈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⒉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⒊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⒋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⒌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⒍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冠心病患者如何运动保健
1、血压和脉搏正常才可进行运动;
2、控制运动量;
3、中午以后锻炼为好:因早晨和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常发生在早晨5时~中午11时,最适合冠心病患者的活动时间是晚上7~9时,如果有些人习惯清晨锻炼,在锻炼前最好空腹喝一大杯水;
4、不进行竞技性体育活动;
5、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6、餐前餐后不宜活动:原则上在餐后2小时以内不锻炼,运动后一小时内不进餐或饮浓茶;
7、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浴;
8、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
9、心情舒畅;
10、避免阳光直射和迎风锻炼;
11、携带急救药盒;
什么时候不可运动
1、在安静情况下常有心绞痛发作者,各类冠心病经治疗不能控制者;
2、轻微活动即感到心悸、气短、喘息或伴有心功能不全者;
3、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
4、急性感染期患者;
5、伴有严重的高血压病;
6、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心肌炎者;
7、三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达80%~90%者;
8、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病情未控制者;
9、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以及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或近期有栓塞病史者。
心脏病人不宜上午运动
心脏病患者运动要讲科学
冠心病人不能光靠药物治疗,应该采取综合疗法,运动是其不可缺少的。临床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运动均可改善冠心病人的病情,但以有氧代谢运动效果最佳。所谓有氧代谢运动,系大肌肉群的运动,例如慢跑、游泳、快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这些全身性运动主要是锻炼与吸氧有关的器官和组织(如心、肺和血管),运动中有力而加快的呼吸,使肺吸入更多的氧气供心脏及心血管利用,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冠状动脉和心肌病变的恢复。不仅如此,坚持有氧代谢运动,还可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它能把沉积在血管壁上胆固醇肃离并转运出去,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软化血管。而且,冠心病人坚持有氧代谢运动,可提高心脏的应变力,减少心源性猝死的机会。
冠心病人参加有氧代谢运动,科学合理的作法是从小运动量开始,遵循缓慢柔和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临床实践表明,40岁以上的心脏病患者,锻炼时最高心率以不超过每分钟120次为宜,有心绞痛史患者锻炼时的最高心率宜在110次以下。过快过强地提高运动强度,都有可能导致运动时危险性增加。
为了安全从事有氧代谢运动,开始运动之前,冠心病人应常规作静息时的心电图;平时静坐过多的职业,应作运动试验,即在踏车或在活动平板上行走时进行心电图的监测与记录。征得医生的同意后方可实施运动计划。在运动中一旦出现胸闷、胸痛、极度疲乏或其它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求助于医生。
对冠心病人来说,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下午运动比较安全。 因为心血管病人每日上午6~12时容易出现缺血损伤和心律失常,若在这段时间从事加重心脏负荷的运动,自然更易发生意外。
冬季如何预防冠心病猝死
冠心病养生攻略一、科学饮食
气温低,人们对能量和营养的要求增高,饮食养生攻略方面应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取,如瘦肉、新鲜鱼肉等,坚持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每天不超过6克)、低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吃动物脂肪、油炸类食物、蛋黄(每周不超过2个),晚餐不宜过饱。
冠心病养生攻略二、防寒保暖
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因此气温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和死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寒冷的冬季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更大。冠心病患者冬季养生必须做到防寒保暖,特别是患者面部和四肢的保暖。在寒潮和大风雪的恶劣气候时,应减少外出和室外工作时间,外出时应穿好防寒衣,戴好口罩和帽子。
冠心病养生攻略三、适量运动
体育运动对心绞痛发作较频繁的患者不宜,尤其不适合晨练。冠心病患者运动养生方面要注意,天气寒冷时,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尽量少参加长途旅行。不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应该坚持,但遇有骤冷、暴雪、大风等天气变化时,要留在室内活动。
春季跑步和行走哪个更好
时下春暖花开,正是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最佳时节。连日来,网上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春天健身,跑步和行走哪个更好?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有关运动养生的话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现身说法:喜欢运动,但不能盲动
住在中山医院心内科41床的欧阳老先生已是74岁高龄,今年春节后他再次因冠心病住进医院。
说起运动养生,欧阳老先生告诉记者,“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运动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游泳不会,大球、小球、爬山、钓鱼都喜欢,而且还有很好的成绩。”
不过,自从2006年那次生病后,他不得不改跑步为行走。饭后在小区散散步,陪家人逛逛超市,就算是运动了。欧阳老先生说,“我喜欢运动,但不盲动。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不然命都没有了。”
专家观点:运动有益,但因人而异
“究竟跑步好,还是行走好?这取决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关键是要掌握好量。”其主要标志是,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不影响对话;运动结束,心率在休息后5—10分钟恢复;运动后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无持续的疲劳感或其他不适感(疲乏、肌肉酸痛,短时休息可消失)。
如果运动结束后,心率在休息10—20分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出现疲劳、心慌、食欲减退、睡眠不佳,这就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减轻运动强度或缩短运动时间。如果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无汗,心率无变化或在2分钟内迅速恢复,这就说明运动量不足,则可以适当加大运动强度或延长运动时间。
冠心病患者饭后运动好吗
1、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更为合适,简化太极拳运动量较小,心率只能达到90-105次/min。
2、游泳
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据报道,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为8.9--6.5 METS不等。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时间过久,引起肌肉痉挛和心胶痛发作。
3、体操
应用体操进行康复由来已久。目前已创造数种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冠心病医疗体操。广播操亦可推广应用,据单氏测定,第三套广播体操可使心率达100-110次/min,运动量3-4 METS。
4、骑自行车
在我国几乎家家有车,人人会骑,并可结合上下班进行锻炼。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身体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但一般骑车速度,摄氧率很低,如8km/h相当于2-3 METS,10km/h只相当于3-4METS,功量偏小。
冠心病患者应掌握的运动相关注意事项
适当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有很大好处,可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得到医生的允许且掌握运动相关注意事项后,冠心病患者可循序渐进地运动。
1、患者病情应稳定:稳定型冠心病、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经医生允许后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
2、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冠心病患者运动强度以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为度,一般为10~30分钟。
3、运动时间不宜过早:冠心病患者运动时间不宜过早,最好为早上10点左右,且应避开恶劣的天气,如寒冷、刮风、炎热、干燥、阴雨及温度过高等极端天气。
4、运动中监测病情:冠心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情况,如果有心前区疼痛、左上肢及胃部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运动,为避免意外发生,运动时最好有人陪同,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或急救箱。
5、避免运动前后禁忌:冠心病患者运动前2小时及运动后1小时内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运动后如需洗澡,应在休息15分钟后,并控制水温在40℃以下。
老年冠心病患者如何运动
(1)运动前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 发作3天之内,和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此较剧烈的运动。
(2)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血液供应需要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6)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冠心病患者正确运动方法
冠心病的发生与体力活动过少有一定的关系,常从事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运动疗法是冠心病防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恢复工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运动目的
改善心肌供血与供氧;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减少危险因素,防止冠心病的复发;消除不良情绪,获得良好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增强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
2.运动强度控制
一些身体状况比较好、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选择运动强度为40%~80%最大摄氧量或70%~85%最大心率的运动,运动初期或机能状态稍差的患者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总体来说,宜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来达到增强心脏功能的目的,这种运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减少运动引起的危险性。一般而言,每周运动的次数不应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掌握在1小时以内。
3.运动种类
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运动疗法最主要的方式,常用的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等;医疗体操,如太极拳等。此外,适当的力量练习也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4.基本运动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状况,可分为3组分别进行锻炼:
基本组:心电图无明显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自觉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编入本组。
准备组:心绞痛、心电图缺血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期的冠心病患者,列入本组。
观察组:心律失常、心绞痛频繁发作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早期的冠心病患者,列入本组。
(1)基本组
注意事项:
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130次。对没有锻炼习惯的冠心病患者,开始锻炼时应严格控制运动量,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者再逐步过渡到每分钟心率130次的运动量经医生检查确诊已符合本组要求,才能逐步进行锻炼。运动量要因人而异,加强自我监督,定期进行病情复查,避免快速、屏气、静止用力的动作。
1) 步行
具体方法:
步行两段1000米平路。用15分钟走1000米,休息3-5分钟,再走1000米。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每日1-2次,每周4-6次。
注意事项:
步行时选择平坦道路,注意步态稳定,步幅均匀,呼吸自然,防止跌跤。中间可穿插急行,如体力不能耐受,可随时减慢速度。
锻炼功效:
简便易行,一般选择在优美环境中进行,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对改善心肺功能,提升摄氧能力效果最好。其中急行比散步对心脏的锻炼价值更大。
2) 慢跑
具体方法:
每周4-6次,每次1000-2000米,心率控制在120次/分以下。以后可逐步加长跑步距离,但不应提高跑步速度。
注意事项:
只有在急行2000-3000米而无心绞痛发作者,才允许参加慢跑锻炼,适用于病情较轻、有运动基础者练习。运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心率,体力不能耐受时,可采取走-跑交替的形式降低强度。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