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静脉血栓需要做什么检查

静脉血栓需要做什么检查

1.多普勒血流和体积描记仪检查

为无创性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患肢血液回流和供血状况。

2.核素静脉造影

从双足背静脉注射核素标记[125]I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可被新鲜血栓所吸收,故在阻断甲状腺吸碘功能后,静脉注射该剂对双下肢进行扫描,如观察到放射剂骤增或集聚,便有助于诊断。

3.静脉造影

能使静脉直接显影,可判断有无血栓,其范围、形态及侧支循环状况,不仅有助于决定诊断,亦有助于直接观察治疗结果。此法虽最为可靠,但当病情太重时,不必强求完成此项检查,并须考虑到造影本身有可能加重病变。

4.静脉压的测定

有助于了解病情和观察发展情况,可单独测定或在造影时测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诊断有困难的静脉血栓形成,可选用下列检查以资确诊。

(一)上行性静脉造影 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围。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头端高30~45o。先在踝部扎一橡皮管止血带压迫浅静脉。用12号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在一分钟内注入40%泛影葡胺80~10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先摄小腿部X片,再摄大腿及骨盆部X片。注射造影剂后,再快速注入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管腔,减少造影剂刺激,防止浅静脉炎发生。

造影X线片常显示静脉内球状或蜿蜒状充盈缺损,或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均提示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二)静脉压测量 用盛满生理盐水的玻璃测量器连续针头,穿刺足或踝部浅静脉或手臂浅静脉,测得静脉压。其数值需与健侧静脉压对照。这种检查用于病变早期侧支血管建立之前,才有诊断价值。

(三)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vascular noninvasive technique) 近年来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法有很大进展,采用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包括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超声波检查、电阻抗体积描记法等。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对检查小腿深静脉血栓较敏感,超声波检查对检查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最有价值。如采用上述两种检查法,诊断尚难明确,仍需作静脉造影。至今尚无一种无损伤检查法可完全替代传统的静脉造影。不断探索和完善无损伤检查法,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1.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 1965年Atkins首先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125碘标记人体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摄取、形成的放射射性,可从体表上进行扫描。这种试验操作简单,正确率高,特别是可以检出难以发现的较小静脉隐匿型血栓。因此这可作为筛选检查。

它的缺点主要有:①不能发现陈旧性血栓,因为它不摄取125碘纤维蛋白原;②不适用于检查骨盆邻近部位的静脉血栓,因为在这一区域,有较大动脉和血供丰富的组织,有含同位素尿液的膀胱,扫描时难以对比;③不能鉴别下列疾病:纤维渗出液炎症,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新近手术切口,创伤,血肿,蜂窝组织炎,急性关节炎及原发性淋巴水肿。

最近,上海中山医院同位素室和血管外科合作,采用99锝标记尿激酶,注入浅静脉,发现能被血栓摄取,所形成的放射性,可从体表上进行扫描,对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正确率,高达90%以上。

2.超声波检查 1959年里村茂夫首先应用,其原理是当一束超声波对一个移动物质反射时,由于Doppler效应,它的频率随被测物体波移动速率而改变。血液中的红细胞作为反射物,当超声波束穿过流动的血液时,其频率将随血流速度而改变。检查时,将超声探测仪的探头,放在下肢较大静脉的体表位置上,如股静脉、髂外静脉、中段股浅静脉、腘静脉和胫后静脉。当血液通过时发出声响,无血流时声响消失。这是一种简便的诊断方法,可反复检查。能迅速作出结论。但根据各家报道,确诊率高低悬殊,自31~94%不等。它有下列缺点:①不适于检查较小的静脉血栓,因没有造成较大静脉的血流改变;②圈套静脉,如早期血栓尚未形成明显阻塞,就不一定能够发现;③如有很大侧支或浅静脉,可造成深静脉通畅的假象;④不能测得肌肉中静脉、股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的血栓。目前已有国产袖珍式超声波听诊器,对检查静脉通畅度,十分简便、迅速。

3.电阻抗体积描记法 1971年Wheeler首先倡用,其原理是正常人深吸气时,能阻碍下肢静脉血回流,使小腿血容易增加;呼气时,静脉血重新回流,下肢血容量恢复常态。电阻抗体积描记法可以测出小腿容量的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深呼吸时,小腿血容量无明显的相应改变。Kakkar指出,这种检查可以正当正确地诊断较大静脉的血栓形成,但对小腿较小静脉的血栓形成,效果并不满意。

肺栓塞做什么检查 动脉血气检查

动脉血气检查是肺栓塞重要的筛检法,肺血管床堵塞15%~20%时可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约76%,血氧张力也可完全正常;93%有低碳酸血症;86%~95%血氧张力增大。后两者正常可能是诊断肺栓塞的反指征。

哪些检查项目可以确诊血栓性静脉炎

超声

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见到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反应是否存在从而诊断血栓性静脉炎。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放射性核素检查

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诊断血栓性静脉炎。与超声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耽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特异性较差。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

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地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诊断血栓性静脉炎敏感性明显降低。

深静脉造影

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诊断。血栓性静脉炎形成诊断较容易,局部症状体征较明显。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

诊断血栓性静脉炎依据为沿浅静脉触及皮下硬索,若为小的静脉也可能是结节,但不成球状,相邻皮肤红肿,疼痛和压痛。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

动脉血栓多数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预防动脉血栓,要着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发生破裂,使用有效抗栓药物,防止在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高血压、血脂紊乱和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都有关系。对于动脉系统血栓的预防,应致力于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戒烟,在此基础上服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静脉血栓的形成,除手术和损伤原因以外,多与血流缓慢和引流不畅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受累局部血液回流不畅,发生淤血和水肿,甚至局部坏死。静脉血栓会随血液移动到其他部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预防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则应着重避免引起血流减慢的因素,长期卧床、下肢有创伤、术后的病人以及长时间坐飞机者,都是高危人群。因此病人术后应尽早离床活动,长时间飞行者要注意定期活动下肢。

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检查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诊断一般不困难,可利用以下的诊断方法:

1、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2、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见到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3、放射性核素检查: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诊断。与超声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耽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特异性较差。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4、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PRG):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地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明显降低。

5、深静脉造影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诊断。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较容易,局部症状体征较明显。

深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侧肢体突然发生的肿胀疼痛,或伴浅静脉扩张,都应疑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有易发因素存在的患者。除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外,各种实验室检查或物理仪器检查对明确诊断,提供有助于治疗决策的信息非常重要。

彩色超声(Duplex):能够同时检查某段静脉内的血流情况和是否有腔内血栓存在。实时灰阶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已成为评价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可靠的技术之一,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的优点。故目前已成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之一。

血浆D-二聚体测定:D-Dimer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的产物,血栓形成后D-Dimer血浆水平升高。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诊断血栓形成的标志物之一。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能直接显示静脉形态作出确定诊断。是DVT诊断的“金标准”。主要X线征象:①闭塞或中断:深静脉主干被血栓完全堵塞而不显影,或出现造影剂在某一平面突然受阻的征象。②充盈缺损:主干静脉内持久的,长短不一的圆柱状或类圆柱状造影剂密度降低区域及充盈缺损影,是静脉血栓的直接征象。③再通:静脉管腔呈不规则狭窄或细小多枝状,部分可显示扩张,甚至扩张扭曲状。④侧枝循环形成:临近阻塞静脉的周围有排列不规则的侧枝静脉显影。

螺旋CT静脉造影:螺旋CT静脉成像技术作为LDVT的一项检查技术具有比彩超和下肢静脉造影具有更高优越性,不仅是无创或微创,而且可以利用其三维成像技术多方位,多角度更直观观察评判受检者下肢血管,可使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端得以准确显示。为临床提供更直观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可以说是新的“金标准”。

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诊断

1、血液D-二聚体(D-dimer)浓度测定 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血液中D-二聚体浓度上升,但手术后或重症病人D-二聚体浓度也有升高,故其阳性意义并不大。如果D-二聚体浓度正常时,其阴性价值更可靠,基本可排除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准确率达97%~99%。

2、血常规 急性欺期常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加。

3、血液生化 可有乳酸脱氢本科等的增高。

4、血液黏稠度、血液凝固性、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检查。

静脉血栓诊断

1.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时间及治疗情况,有无长期卧床、手术、妊娠、分娩及口服避孕药物史,有无反复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史。症状和病期是否一致,起病的部位及发展情况,疼痛的性质,有无发热、患肢肿痛等。

2.局部检查时应注意患肢有无压痛,压痛的部位,肿胀情况(须每日用卷带尺在最粗平面精确地测量周长,并与健侧同一平面作比较),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与对侧相比,最好用皮肤温度测量器测量),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否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无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3.诊断有困难时或为明确病变范围,可行超声检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查、静脉造影术(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

4.静脉测压,行足背静脉穿刺,针接压力传感器或有刻度的透明塑料管(盛满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测量静脉压,正常压力一般为12.7kPa(130cmH20),作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腓肠肌收缩,压力明显下降,一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s。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和堵塞者,无论静息或活动时的压力均明显升高,回升时间增速,一般不超过12s。

手术后下肢静脉炎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根据你提出的肢静脉血栓的问题,最近我刚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希望我可以帮助你,帮助你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个疾病,有希望能够助于你的恢复,祝你早日康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壁破损这三个因素引起的,一般需要共同作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比如不能行走的老年病人,手术后的病人,还有产后的孕妇。

1发病因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病因比较明确,主要是由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血管壁破损,三个因素共同存在时才能够致病,缺少任何因素都不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分为周围型、中央型。

2检查方法,一般可以根据症状判断,患者下肢局部肿胀,也可以通过其他检查方法如下肢脉管压的测定来判断,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淤青,早期一定要进行检查以确诊不要耽误病情,造成不好的后果。

3治疗方法,现在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取出血栓,快捷有效,也可以通过滤网置入血管内,防止血栓脱落,还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方法还是相对较多的,可供患者及家属选择,祝你早日康复,不要有心理包袱。

注意事项: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虽然会危及生命但是是可以预防的,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应该注意,祝你早日康复,生活美满,家庭和睦,谢谢。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是什么

(一)上行性静脉造影 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围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头端高30~45o先在踝部扎一橡皮管止血带压迫浅静脉。用12号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在一分钟内注入40%泛影葡胺80~10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先摄小腿部X片,再摄大腿及骨盆部X片注射造影剂后,再快速注入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管腔减少造影剂刺激,防止浅静脉炎发生。

造影X线片常显示静脉内球状或蜿蜒状充盈缺损或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均提示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二)静脉压测量 用盛满生理盐水的玻璃测量器连续针头穿刺足或踝部浅静脉或手臂浅静脉,测得静脉压。其数值需与健侧静脉压对照这种检查用于病变早期侧支血管建立之前,才有诊断价值。

(三)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vascular noninvasive technique) 近年来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法有很大进展采用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包括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超声波检查电阻抗体积描记法等。

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对检查小腿深静脉血栓较敏感,超声波检查对检查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最有价值如采用上述两种检查法,诊断尚难明确,仍需作静脉造影至今尚无一种无损伤检查法可完全替代传统的静脉造影。不断探索和完善无损伤检查法,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1.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 1965年Atkins首先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125碘标记人体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摄取、形成的放射射性可从体表上进行扫描。这种试验操作简单,正确率高特别是可以检出难以发现的较小静脉隐匿型血栓。因此这可作为筛选检查。

它的缺点主要有:

①不能发现陈旧性血栓因为它不摄取125碘纤维蛋白原;

②不适用于检查骨盆邻近部位的静脉血栓,因为在这一区域,有较大动脉和血供丰富的组织有含同位素尿液的膀胱,扫描时难以对比;

③不能鉴别下列疾病:纤维渗出液炎症,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新近手术切口,创伤,血肿蜂窝组织炎,急性关节炎及原发性淋巴水肿。

最近上海中山医院同位素室和血管外科合作,采用99锝标记尿激酶,注入浅静脉发现能被血栓摄取,所形成的放射性,可从体表上进行扫描对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正确率,高达90%以上。

2.超声波检查 1959年里村茂夫首先应用其原理是当一束超声波对一个移动物质反射时,由于Doppler效应,它的频率随被测物体波移动速率而改变血液中的红细胞作为反射物,当超声波束穿过流动的血液时,其频率将随血流速度而改变检查时,将超声探测仪的探头,放在下肢较大静脉的体表位置上如股静脉、髂外静脉、中段股浅静脉腘静脉和胫后静脉。

当血液通过时发出声响,无血流时声响消失这是一种简便的诊断方法,可反复检查。能迅速作出结论但根据各家报道,确诊率高低悬殊,自31~94%不等它有下列缺点:

①不适于检查较小的静脉血栓,因没有造成较大静脉的血流改变;

②圈套静脉,如早期血栓尚未形成明显阻塞就不一定能够发现;

③如有很大侧支或浅静脉,可造成深静脉通畅的假象;

④不能测得肌肉中静脉、股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的血栓目前已有国产袖珍式超声波听诊器,对检查静脉通畅度,十分简便迅速。

3.电阻抗体积描记法 1971年Wheeler首先倡用其原理是正常人深吸气时,能阻碍下肢静脉血回流,使小腿血容易增加;呼气时静脉血重新回流,下肢血容量恢复常态。电阻抗体积描记法可以测出小腿容量的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深呼吸时,小腿血容量无明显的相应改变Kakkar指出,这种检查可以正当正确地诊断较大静脉的血栓形成,但对小腿较小静脉的血栓形成效果并不满意。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主要在生活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严格戒烟戒酒,饮食日常应选择低脂肪食物,忌食油腻、肥甘之品。手术应后尽可能及早下床活动,通畅血液运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患肢予以垫高,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

静脉血栓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VTE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危 险 分 层

预防VTE首先应该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分组预防的策略,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年龄、疾病性质和患者自身的因素等。

外科住院病人

影响外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因素主要包括为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见表-2

危险因素:VTE病史、肿瘤、凝血因子高凝状态。

合并以下危险因素如高龄、恶性肿瘤、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既往VTE史或经前径路手术时。

内科住院病人

VTE除了与手术或创伤等有关外,事实上50-70%有症状的血栓栓塞事件和70-80%致命性PE发生在非手术患者。一般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预防时有低到中度发生VTE的危险,无症状DVT的发生率5-7%,且大多局限于下肢远端静脉。但某些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发生VTE的危险明显增加,包括: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III级和IV级)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化)住院的患者,卧床并伴有一个或多个其它危险因素:活动期癌症、静脉血栓栓塞病史、脓毒症、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中风伴下肢活动不便)以及炎性肠疾病等,许多内科患者往往有多种危险因素,也较为复杂。

除住院患者外,其他特殊情况,如长途旅行也会增加VTE的危险,飞行时间超过6小时,无论有无VTE的危险,应该注意避免下肢和腰部穿着紧身衣物,避免脱水,并且经常进行腓肠肌伸缩;有VTE危险者应该考虑分级加压袜或行程前应用一剂LMWH或磺达肝癸钠。

药 物 预 防

预防血栓策略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出血并发症的顾虑。然而,大量荟萃分析及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临床研究已证实预防剂量的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VKA)几乎不增加有临床意义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新的抗凝药物如戊糖的证据也越来越多。有很好的证据表明采取正确预防策略能够达到理想的危险/获益和费用/效益。预防血栓策略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还能降低住院总费用。

一、抗血小板药物

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或高危人群的主要血管事件非常有效。有证据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对合并VTE危险的住院患者有保护作用,但不建议单独使用阿斯匹林预防VTE,主要的原因是支持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规模小,设计有缺陷,结果不一致,其疗效较其他预防方法差,如肝素。

二、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

在静脉血栓的预防中,有大量研究证实了皮下注射普通肝素的疗效,但皮下注射普通肝素较静脉用药生物利用度减少。皮下注射低剂量的普通肝素LDVH适合中、高危的患者,如:普通外科手术、内科住院病人、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但对于极高危的患者,不适于单独应用,如髋和膝关节置换术的预防,以及其他外科手术伴有多重危险因素的病人等。

剂量:根据患者的危险级别不同,推荐两种剂量,无需监测APTT。

中危剂量: 5000U 每天两次,皮下注射。

高危剂量: 5000U 每天三次,皮下注射。

治疗开始的时间:

内科:没有抗凝禁忌证即可开始用药。

外科:大多数预防研究术前1-2小时给予LDUH 5000U皮下注射,

术后开始用药的时间:术后12-24小时,给予5000U Bid或Tid皮下注射。

2.低分子肝素

尽管不同LMWH的药理特性有显著区别,而且每种LMWH都应被当作一种独立的药物,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LMWH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目前还没有直接比较不同LMWH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疗效的研究,不同制剂需要参照产品说明书中的推荐。

中危剂量:LMWH≤3400U,每天一次

高危剂量:LMWH>3400U/天,每天一次

表-3 不同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剂量

治疗开始时间:

治疗开始的时间受患者手术和出血危险的影响。要充分评估某种抗凝药物的效果、出血风险来确定开始预防的时间,麻醉方式也可能对预防药物的选择和开始时间产生影响。

1.一般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适宜剂量的肝素,术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直到患者可活动,一般需5-7天或更长。

2.创伤:对大多数中危和高危创伤患者,一旦最初的出血控制后,即可开始。早期应用LMWH预防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进行性出血、不能控制的出血、无法纠正的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伴可疑或已证明的脊柱周围血肿。不伴明显出血的头部损伤、内脏器官(如肺脏、肝脏、脾脏或者肾脏)的撕裂伤或挫伤、骨盆骨折后的腹膜后血肿以及完全性脊髓损伤等,在排除可能存在的进行性出血后,不是应用LMWH的禁忌证。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在创伤后36小时内开始应用LMWH进行预防。

3. 矫形外科:LMWH在术前与术后应用的差别不大,这两种方式均可采用。对于择期THR患者,LMWH术前12小时或术后12-24小时开始使用,或术后4-6小时首次给予较高预防剂量的半量,次日应用较高预防剂量。

4. 髋部骨折:如果HFS未立即手术,建议术前即开始采取预防措施,给予短效抗凝剂如LDUH或LMWH,

5.对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首次应用LMWH的时间应延迟到术后12到24小时,直到经检查确认手术部位出血已基本停止。

6.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用LMWH预防,并且一旦成功进行基本的止血就应该开始应用,如果CT扫描或MRI检查提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脊髓周围血肿,应该延迟1-3天再开始应用LMWH。

治疗持续时间:

●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包括手术和内科住院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最佳疗程没有明确。

● 总的原则:中危和高危患者用药直至患者恢复活动或出院即可。

● 极高危患者需要出院后继续应用2-4周,根据情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 内科患者血栓预防的理想时限尚不清楚,有证据的给药时间一般为2周。

延长治疗:下列情况需要延长抗凝治疗:

1.普通外科手术的肿瘤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LMWH 2-3周似乎可以减少无症状DVT的发生率。

2.对接受妇科大手术的高危患者,如接受恶性肿瘤手术、年龄>60岁或既往有VTE病史等,建议出院后继续抗凝2-4周。

3.THR或HFS患者建议延长预防时间至28-35天。

矫形外科大手术的患者如有以下因素则易发生VTE,如有VTE史或肥胖、活动较少、高龄或癌症等。其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COPD病史及女性等。出院后可选择VKA(INR目标值为 2.5,范围:2.0-3.0)代替LMWH进行预防。

4.急性脊髓损伤期后,建议在康复阶段继续用LMWH预防或改用口服全剂量VKA

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轻度升高。

(二) 静脉造影 作深静脉造影检查,如能在电影屏幕监视下,选择显影最清晰的时间拍件,就能明显地提高X线照影的诊断率。

(三)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将探头置于患胶的体表位置,测听静脉血流声或描记波形,但不能测出较小的静脉血栓或在早期尚未形成明显阻塞的静脉血栓。

(四) 电阻抗体积描记法检查 本方法通过记录阻断肢体静脉回流前后,小腿容积的变化.观察静脉最大流出率,有则诊断较大静脉的血栓,但对小静脉血栓则敏感性不高。

(五) 放射性核素检查 静脉注外”I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所摄取,其含量超过等量血液摄取量的5倍,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正确率高,因而能够早期发现较小静脉段的血校,可用十高发病人的筛选检查。

(六) 静脉测压 一旦有静脉血栓形成阻塞时,无论静息还是活动时高,回升时间缩短,极小于10秒。

(七) 数字减影 是目前作为检查急性静脉的主要方法。

相关推荐

静脉血栓形成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DVT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有症状和体征的DVT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对付DVT重在预防。应对所有下肢大型手术病人进行一级预防.对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让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穿着医用弹

静脉曲张是怎么引起的 静脉曲张要哪些检查

如果患者不确定是否患有静脉曲张,到医院可以下检查: 下肢静脉血管造影:这是目前诊断静脉系统疾病准确性较高的诊断方法,也是下肢静脉曲张的检查常见项目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主要是检查深静脉内是否存在血栓、狭窄或闭塞等情况,明确其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是否存在手术禁忌、静脉瓣膜功能好与坏、坏到什么程度的“金标准”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成分是否有明显改变,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是否有明显变化

静脉血栓的症状

身上出现疼痛除了受外伤之外,很可能就是病症所致。如果腿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和压痛,在站立的时候疼痛感加剧的话,就很有可能是静脉血栓引起的,此时患者一定要认真对待,赶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静脉血栓会引起患者腿脚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 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 而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

下肢静脉曲张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站立后,下肢浅静脉突起,即提示静脉曲张的可能。 若要进一步全面了解病情,则需进一步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及深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 重点应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导致的静脉曲张相鉴别,后者有深静脉血栓病史,下肢多有明显肿胀的表现。如下肢有靴区溃疡、重度皮炎等,需要注意交通静脉有无受累。

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本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表现

一、临床症状 本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

静脉炎的检查

1、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2、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好转见到结论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经验,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领导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个月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服务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3、放射性核素健康检查: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儿童诊断,与超声波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端深静脉血栓诊断已经的特异性较差为人,

静脉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验 (1)血常规:根据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高程度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凝血:可有D-Dimer升高等血栓形成表现。 2、影像学检查 (1)多普勒超声:探测局部血流的变化,当有血栓性静脉炎时可表现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或部分缺失,加压后管腔不能压扁。此种检查可发现约95%的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 (2)放射性核素检查:原理为放射性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摄取。可通过观察某一部位放射量的增减,判断血栓形成及演变过程。对小腿静脉丛内血栓形成检出率较高。 (3)电阻抗体积描记:静脉血

静脉血栓的饮食

低热量饮食:由膳食所提供的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30-35卡为宜。热量过剩容易使人发胖,而且通常血清胆固醇浓度亦升高。 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饮食:中老年人由于内分泌和脂质代谢失调等原因,过食含胆固醇、动物性脂肪食物,易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低盐饮食: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离子和氯离子。钠摄入过多具有保持水分不经肾脏滤出的功能,因而可使循环血容量增加,升高血压和增加心脏负担。 多维生素和多纤维素饮食:维生素C有增强血管韧性、减少脆性和防止血管破裂出血的功能。含有

静脉血栓的症状

1、腿部肿胀: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大,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肤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疤。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 2、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3、股青肿:下肢DVT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