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尿崩症的日常护理
结尿崩症的日常护理
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那么,尿崩症的护理工作有哪些?
一、做好尿崩症的护理前,先要进行病情观察
准确记录尿崩症患者尿量、尿比重、饮水量,观察液体出入量是否平衡,以及体重变化。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如食欲不振,以及便秘、发热、皮肤干燥、倦怠、睡眠不佳症状等。观察患者是否由脱水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虚脱、昏迷等。
二、尿崩症的护理--对症护理
1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
2有便秘倾向者及早预防。
3注意患者出现的脱水症状,一旦发现要及早补液。
4患者夜间多尿而失眠、疲劳以及精神焦虑等应给予护理照料。
5药物治疗及检查时,应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嘱患者准确用药。
6对于多尿、多饮者应给予扶助与预防脱水,根据患者的需要供应水。
7测尿量、饮水量、体重,从而监测液体出入量,正确记录,并观察尿色、尿比重等及电 解质、血渗透压情况。
三、尿崩症的护理--一般护理
1在尿崩症患者身边经常备足温开水。
2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及体重。以了解尿崩症患者病情变化。
3尿崩症患者夜间多尿,白天容易疲倦,要注意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
四、尿崩症患者的健康指导
尿崩症患者要准确遵医给药,不得自行停药。患者家属要及时记录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注意预防感染,尽量休息,适当活动。尿崩症患者由于多尿、多饮,要在患者身边备足温开水。
尿崩症概述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可以概括为因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不足或缺如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又称中枢性尿崩症),以及因肾远曲小管、肾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肾性尿崩症。凡病变累及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元(下丘脑的室旁核及视上核)、输送抗利尿激素的神经束(垂体柄)、储存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垂体时,均可引起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
常见的病因有下丘脑和垂体肿瘤、颅脑外伤、手术、放射治疗、颅内感染、浸润性病变(如黄色瘤、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自身免疫性病变)等。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AVP)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VP反应缺陷而引起的1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或垂体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小孩子为什么会患上尿崩症
根据一些权威数据表明,尿崩症不仅会影响到成年人,还会影响到小孩子。尿崩症是指不能排出浓缩尿的疾病。由于尿很稀,为排出正常人应排出体外的盐分,必须大量饮水,大量排尿,不得不经常上厕所,以前不尿床的现在也开始尿床了。
引起小孩子患上尿崩症的原因:
引起尿崩症的原因是因为调节尿量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这种激素在下丘脑产生,贮存于脑垂体后叶。这个部位周围出现病变以后引起尿崩症。可能的病因有脑肿瘤、外伤、外科手术、脑炎后遗症等。这些原因影响了AVP(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转运、储存及释放所致,可分为继发性、特发性、和遗传性尿崩症。 但实际上原因不明的尿崩症很多。
温馨提示:因脑肿瘤不能马上做出诊断,有患尿崩症3~4 年的病例。因此,有必要注意脑肿瘤诊断,经常查眼底,做CT 检查。
小儿尿崩症的病因
1.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因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最多见,在以往报道中约占50%。有一些中枢性尿崩症实际上是继发于颅内肿瘤,往往先有尿崩症,多年后才出现肿瘤症状,所以必须高度警惕,定期做头颅影像学检查。遗传性(家族性)尿崩症较少见,仅占1%左右,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人认为是产生ADH的细胞数减少乃至缺如所致。在中枢性尿崩症中有一部分是由于颅内各种病变所致,如肿瘤(多见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约占70%)、肉芽肿、炎症、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或头颅放疗等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由肿瘤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在小儿至少占30%。新生儿期的低氧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在儿童期发生尿崩症。
2.肾源性尿崩症
肾源性尿崩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X伴性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中枢分泌的ADH无生物活性或ADH受体异常,ADH不能与肾小管受体结合或肾小管本身缺陷等,所致远端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低下或抵抗而产生尿崩症。该型也可由于各种疾病如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等损害肾小管所致。
1.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因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最多见,在以往报道中约占50%。有一些中枢性尿崩症实际上是继发于颅内肿瘤,往往先有尿崩症,多年后才出现肿瘤症状,所以必须高度警惕,定期做头颅影像学检查。遗传性(家族性)尿崩症较少见,仅占1%左右,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人认为是产生ADH的细胞数减少乃至缺如所致。在中枢性尿崩症中有一部分是由于颅内各种病变所致,如肿瘤(多见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约占70%)、肉芽肿、炎症、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或头颅放疗等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由肿瘤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在小儿至少占30%。新生儿期的低氧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在儿童期发生尿崩症。
2.肾源性尿崩症
肾源性尿崩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X伴性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中枢分泌的ADH无生物活性或ADH受体异常,ADH不能与肾小管受体结合或肾小管本身缺陷等,所致远端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低下或抵抗而产生尿崩症。该型也可由于各种疾病如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等损害肾小管所致。
毛孔角化症日常护理
1、平时要尽量避免挤压这些突出来的丘疹,以免不慎引发毛孔发炎感染。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水果类有梨、苹果、枇杷、樱桃、香蕉等;蔬菜类有马齿菜、大白菜、荠菜、番茄、茄子、菠菜等;动物性食物有鱼肝油、鸡蛋、动物肝脏、肉类等。
3、避免烈日暴晒。轻症患者无需治疗,也可以使用润滑剂、维A酸制剂等。
4、洗澡后涂抹药膏或者是毛周角化精华液,对于症状的控制比较有帮助。因为这个时候,皮肤的含水度高,角质也逐渐变得软化。
尿崩症的偏方
尿崩症的偏方一:津液亏虚证
益气生津。生脉散加生地、葛根、乌梅等。
尿崩症的偏方二:肾阴虚证
滋补肾阴、固脬止尿。左归饮加芡实、龙骨、牡蛎。
尿崩症的偏方三:肾阳虚证
温补肾阳、固脬止尿。菟丝子丸加减。
尿崩症的偏方四:肾气不固证
补肾固涩。桑螵蛸散加减。
尿崩症的偏方五:气阴两虚型
治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从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化裁,酌加固摄肾气之品:党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生石膏、黄杞、山药、益智仁、肉苁蓉、白芍、生地、知母、萸肉等。
尿崩症的偏方六:肺胃阴虚型
治宜清肺养胃,止渴生津,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生石膏、知母、甘草、党参、天花粉、生地、藕汁、鲜石斛、乌梅、黄连、天冬、麦冬等。
尿崩症的专方偏方治疗:
尿崩症的偏方七:麦门冬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知母10克,芦根40克,麦冬15克,花粉20克,沙参20克,竹叶10克,葛根15克,乌梅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治疗7例,服3~6剂后,饮水、尿量减半,尿比重增高,服9~18剂后痊愈。
尿崩症的偏方八:止渴缩泉汤
组成: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石斛20克,天花粉12克,乌梅9克,山萸肉12克,山药9克,乌药9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尿崩症多例,每收良效。
专家讲解尿崩症怎么预防
1、一级预防
避免尿崩症的发病。各类尿崩症发病原因不同,针对其病因,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对于避免或减少尿崩症的发病,不无益处。如对于精神疾病、神经官能症者,加强护理,限制每天饮水量,量出为入,可以防止尿崩症的发生。对于低血钾、高血钙、糖尿病、肾盂肾炎等疾病,及早采取有效治疗,也可以作为预防肾性尿崩症发生的一种尝试。有的肾性尿崩症是由药物引起的,权衡利弊,减量用药或停用药物,也可预防尿崩症的发生。积极控制结核、梅毒、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头部外伤的发生,可以减少诱发尿崩症的机会。
2、二级预防
及早发现尿崩症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实际工作中,中枢性尿崩症最多见,其中90%以上为特发性、手术或外伤后及颅内占位性病变或浸润性疾病,故对于脑部手术、脑外伤、脑肿瘤患者,应定期随访检查,以早期发现尿崩症。定期随访有尿崩症家族史者,及早发现并诊治多尿、多饮患者,均可以做到尿崩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3、三级预防
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尿崩症者长期多尿,可有膀胱扩张,输尿管、肾盂积水。部分患者因限制饮水或渴感缺乏,可以发生脱水、中枢神经系统损坏。因垂体下丘脑肿瘤或浸润性病变而发生尿崩症的病人,除了脱水外,尚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肿瘤压迫症状、颅内压增高等,病死率高。尿崩症合并垂体前叶机能减退时,常可因感染、腹泻、呕吐、失水、饥饿、寒冷、中暑、手术、外伤、麻醉、酗酒及服用镇静安眠药、降糖药而诱发垂体危象。出现体温异常高体温或低体温,低血糖,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水中毒等。严重者还可发生昏迷和惊厥症状,危及生命。
帕金森症日常护理
注意膳食和营养: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充足的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约40~50克。食物制备应便于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质或软食供给。饮食清淡、少盐;禁烟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给。
本病早期,应指导病人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运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宜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需有专人护理。
预防并发症:
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天气等情况增减衣服,决定室外活动的方式、强度。
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预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尿便浸渍和褥疮的发生。被动活动肢体,加强肌肉、关节按摩,对防止和延缓骨关节的并发症有意义。结合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心理护理:
要设法使患者情绪松弛,给予适当的鼓励、劝告和指导,使患者感到尊重和理解,积极地面对治疗。
毛囊角化症日常护理
毛囊角化症应该在早期治疗,时间长了之后会形成难看的黑色素沉着,从而会加大治疗的难度。除了要重视治疗外,还应该注意日常对皮肤的护理。
1、平时要尽量避免挤压这些突出来的丘疹,以免不慎引发毛孔发炎感染。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水果类有梨、苹果、枇杷、樱桃、香蕉等;蔬菜类有马齿菜、大白菜、荠菜、番茄、茄子、菠菜等;动物性食物有鱼肝油、鸡蛋、动物肝脏、肉类等。
3、避免烈日暴晒。轻症患者无需治疗,也可以使用润滑剂、维A酸制剂等。
4、洗澡后涂抹药膏或者是毛周角化精华液,对于症状的控制比较有帮助。因为这个时候,皮肤的含水度高,角质也逐渐变得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