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不退缓解方法
小儿高热不退缓解方法
1、煲姜水泡脚,边加水边泡,一直到出汗,时间越长越好,估计要30分钟以上才能出汗。这是消除感冒引起的绝佳方法。这个一定要试。
2、如果是感冒,还可以按摩“风池”“太阳穴”“百会”“迎香”这几个穴,那基本上可以消除。
3、用姜擦脚心的“涌泉”、后背的“大椎”。这是退热的最好方法。还要多点按摩“大椎”这个穴位,特别是膀胱经的穴位。比吃一切的感冒药好。
治疗小孩感冒发烧的偏方
1、苏叶6克 生姜6克 红糖10克用水煎服,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怕冷无汗,咳嗽,精神不振,流清鼻涕。
2、西瓜番茄各两到三个洗净后绞汁,随时饮用,治疗夏天感冒发热无汗,恶心,呕吐拉肚子,不想吃奶或饭,鼻塞。
3、绿豆60克(先煮10分钟) 白茅根60克 葛根15克 大青叶15克,治疗小儿流行感冒。
4、金银花10克 水牛角10克 薄荷5克用于小儿高热,夜睡不安,尿少而黄,咳嗽。
5、黄瓜1斤 豆腐1斤煮汤,每次一杯,每天2次,治疗小儿夏季发热不退,口渴饮水多,尿多。
小孩发烧刮痧刮哪里图 小孩发烧刮痧方法三
脊柱两侧,胸1~5及其两侧,枕后区,前额区(含印堂、太阳),胸骨柄区,肘弯区,肘外侧区。配穴:少商、复溜、十宣穴。
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悬枢)轻刮3行至出现泛红为止,并重点刮胸1~5及其两侧轻刮5行(加大椎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枕后区、前额区、胸骨柄区、肘弯区及肘外侧区。壮热不退加配穴刮复溜,以针点刺少商、十宣穴各出血少许。每日1次。
治小儿高热,通常1~3次即可见效或痊愈(热退)。
小儿高热
(1)若患儿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2)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
(3)若发现皮肤有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4)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5)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6)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治疗小孩感冒发烧的偏方
1、苏叶6克 生姜6克 红糖10克用水煎服,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怕冷无汗,咳嗽,精神不振,流清鼻
2、西瓜番茄各两到三个洗净后绞汁,随时饮用,治疗夏天感冒发热无汗,恶心,呕吐拉肚子,不想吃奶或饭,鼻塞。
3、绿豆60克(先煮10分钟) 白茅根60克 葛根15克 大青叶15克,治疗小儿流行感冒。
4、金银花10克 水牛角10克 薄荷5克用于小儿高热,夜睡不安,尿少而黄,咳嗽。
5、黄瓜1斤 豆腐1斤煮汤,每次一杯,每天2次,治疗小儿夏季发热不退,口渴饮水多,尿多。
发热、发烧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在诊断未明确之前,不应盲目用解热镇痛剂,否则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当然,热度过高或持久发热不仅消耗体力,还可引起头痛、失眠、谵妄及昏迷。小儿高热易致惊厥,需应用解热镇痛剂,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带来的并发症,但不能根除病因。如高热不退,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上呼吸道感染者用药同时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支气管炎、肺炎病人也可雾化帮助排痰。另外,要注意休息、保暖、多饮水和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特别要提醒的是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力的一种反应,并非都是坏事,因此,退热不宜过早过快,尤其是低热(38℃以下),一般不主张用解热镇痛剂。
物理降温方法:退热时,用药量不宜过大,使体温骤然下降,否则,病人会出现大汗淋漓,容易出现虚脱,发生危险。咳嗽、咯痰。
宝宝全身发热到底怎么回事
1.感冒发烧:体温或高或低,多伴鼻塞流涕、喷嚏、轻咳、咽部充血。
2.扁桃腺炎:多是单纯的发烧,扁桃体红肿、化脓,可稍有鼻塞。
3.肺炎:发热、咳嗽、喘息、痰多四大症状均可见,冬季好发的病毒性肺炎,在小儿是很危险的一种肺炎。
4.发烧伴呕吐、腹泻者,多是孩子患了肠炎、秋天的秋季腹泻、夏季的痢疾。在夏季孩子持续高热不退,腹胀,即使暂时无腹泻,也要排除中毒型痢疾的可能性。
5.许多传染性疾病均可引起发烧,如水痘、麻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等。特别是冬春季节要注意这些疾病的发烧现象。
还有一种发烧,是家长最怕中的最怕,那就是小儿高热惊厥。因高烧而引起的孩子抽搐称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多见于6个月~3岁,5岁以后少见,约50%的孩子父母或近亲中有类似病史,小儿尤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因此高热一定要尽快控制!耽误不得!
小孩发烧39度怎么办 食疗退烧
人的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机体的代谢就增加13%。因此,孩子发热时营养素的消耗随之增加,同时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胃肠道蠕动变缓,消化液分泌减少,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进而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 合理补充水分,饮食以流质、清淡、易消化为主。
材料:仙人掌200克,白糖20克。
制法及使用方法:将仙人掌去刺去皮厚切片,用砂罐大火熬20分钟,过滤后加入白糖调匀。在晚上睡觉前给小儿喂服20毫升的汁液,一般在服用2小时后即可降低体温。
功效及主治:可以仙人掌汁液可以清热解毒,降温定惊,对于外感发热或者是内伤各型发热均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小儿高热不退、抽搐、咽喉肿痛等症状。
材料:新鲜玉米芯150克。
制法及使用方法:将新鲜玉米芯用适量清水煎煮三次,过滤后取汁。每天三次,每次服用50毫升。
功效及主治:玉米芯汁液可甘淡清热除烦,为清热利尿,消暑退热,适用于小儿夏季热高烧不退时使用。
长期发热要注意
正常体温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之间会略有差别,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进餐后以及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在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老年人因代谢率稍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
发热时体温的高低、体温升高的缓急、伴有的其他症状常可帮助您作出初步诊断。
注意事项
1、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在诊断未明确之前,不应盲目用解热镇痛剂,否则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当然,热度过高或持久发热不仅消耗体力,还可引起头痛、失眠、谵妄及昏迷。小儿高热易致惊厥,需应用解热镇痛剂,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带来的并发症,但不能根除病因。如高热不退,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2、上呼吸道感染者用药同时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支气管炎、肺炎病人也可雾化帮助排痰。另外,要注意休息、保暖、多饮水和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4、特别要提醒的是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力的一种反应,并非都是坏事,因此,退热不宜过早过快,尤其是低热(38℃以下),一般不主张用解热镇痛剂。
5、物理降温方法:退热时,用药量不宜过大,使体温骤然下降,否则,病人会出现大汗淋漓,容易出现虚脱,发生危险。咳嗽、咯痰。
高热不退有何危险
1.高热抽筋:一般说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因高热而引起抽筋,在1~6岁的孩子中也只有2%~5%会发生这种抽筋。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两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的健康影响不大。但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2.“烧坏脑”: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摄氏度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高热就必须及时退热降温,若体温超过40摄氏度应予紧急处理。
3.脱水:炎夏,孩子通过呼吸和皮肤散发的水分已比其他季节为多,若遇发热就更多,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散发的水分增加0.5毫升。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的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婴儿脱水本身就可引起发热),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对高热孩子必须鼓励饮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输液。
4.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发热初脱水,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出现口干、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发热日久,饮食不周,会发生低钠血症,孩子疲倦不堪甚至神情淡漠或昏迷。这些情况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5.继发感染:高热持续过久,进一步降低抵抗力,在一些体弱儿、营养不良儿会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甚至败血症。
此外,在婴儿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时间稍久还可引起心力衰竭等。
小儿高热的应急处理
小儿由于年龄较小,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健全,故体温极易波动而引起发热。小儿高热是指发热体温在39℃以上,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家长遇到小儿高热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解开患儿衣服,达到散热目的。遇到高热抽风时,不要大声呼叫、拍打摇晃患儿,如患儿全身发热,头向后仰,不要用力弯曲患儿或把患儿搂在怀里,应把患儿放在床上,不要枕枕头,头歪向一侧,免得影响呼吸。
其次,要准确判断患儿的病情轻重。发热的高低、长短与患者病情轻重成正比。当病儿高热聚起,精神状态良好,哭声响亮,常属于轻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性咽喉炎。当高热病儿精神萎靡,反应力差,面色苍白,常属于重症,大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如中毒性菌痢、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以及其他严重的感染,如贻误诊断,可能产生严重后果。高热伴寒战,常见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疟疾;高热伴多汗时,败血症出汗无定期,结核病常在夜间盗汗,疟疾则于退热时出汗。如病儿长期高热,形容憔悴,口干唇裂,病情复杂,如败血症、伤寒等。除急性感染之外,急骤的体温升高,如发生在盛夏高温季节,多饮、多尿、汗闭,一般情况良好,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又无特殊者,可能是中暑、大出血及过敏性疾病。
发热是人体调节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生理反应,有利于抵抗疾病对人体的侵袭,对机体健康有益。在诊断未明确以前盲目用退热药物,迅速降温,有可能造成错误诊断并影响药物疗效的判断和预后,故不宜使用降温“治疗”法。而做父母的惧怕高热的后果,认为发热就必须退热。权衡降温治疗的利弊,遇到下列情况方可用降温治疗:①发热在38.8℃以上;②因发热而影响病儿休息;③发热伴烦躁不安及有高热惊厥史者;④持续高热不退者。
物理降温是常用的缓解小儿高热的方法,宜缓不宜急。对于高热达39℃以上者,或诊断不明,神志不清,无从给药,或外界温度过高引起的高热均可试用。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①冷水浸湿毛巾或冰袋,敷前额、腹股沟、腋下等处20分钟,不宜重复施行;②35%-50%酒精擦浴四肢、颈、胸背约2-4分钟,擦毕裹在毛巾被或棉被中;③冷盐水灌肠,水温约在20℃,每次为200-500毫升。同时,在物理降温之前,最好服用适当的镇静剂,如冬眠灵或10%水合氯醛等,可减少寒冷反应,防止抽搐的发生。
经过以上措施仍不能退热者,可考虑采用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口服退热药首选退热剂,仍以阿司匹林为首选,剂量为每岁0.06克,每日3-4次,但对有哮喘病史、出血倾向和水痘的病人慎用。目前国外有人主张小儿退热剂为扑热息痛,剂量为10-15毫克/公斤/次,作用可维持6小时,但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低血糖等副作用,应慎重,3岁以下小儿最好不用。对有发热惊厥史、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防止惊厥复发,可用鲁米那3毫克/公斤/次,每日2-3次维持量,直至热退后停药。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小儿高热的紧急处理措施的介绍,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