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护理泌尿道感染
应该如何护理泌尿道感染
口服抗菌药物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于饭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尿路感染患者每天饮水量要达1500毫升以上,大量饮水可使尿量增多、冲刷尿路,促进废物排泄。
由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抵抗力下降和精神紧张有密切关系,所以平时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精神紧张,这是预防反复发作的基本条件。
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在排尿或排便后应从前到后擦拭会阴部,避免把胃肠道细菌引人尿道。每天应至少清洗一次会阴部,但应注意的是清洗时避免在会阴区用刺激性肥皂、泡沫剂、粉沫剂和喷剂等。另外,清洗时不宜坐浴,因为坐浴时水中的细菌易进入阴道。
避免穿过紧的衣裤,内衣内裤要选择棉制品。内裤应每天换洗,防止逆行性感染。
泌尿道感染预防措施 吃蔓越莓防泌尿道感染吗
另一方面,许多女性总是会食用蔓越莓来达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效果,不过最近也有许多消息指出,即便时常补充蔓越莓,也无法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机率。对此,蔓越莓虽然具有辅助/保护泌尿道的效果,但是功效仅可抑制细菌在泌尿道上皮的附着,因此食用蔓越莓仍不可取代喝水;倘若细菌量庞大,还是会侵犯泌尿道系统。
此外,由于女性的尿道较男性来得短,且尿道口与肛门接近,在性生活、泡汤,以及游泳过后,建议应立刻排尿,借此可防止细菌向内感染。
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居家照护
预防泌尿道感染最重要是摄取足量的水分并适时排尿,将细菌冲离泌尿系统,因此,让孩子养成多喝水、多排尿、不憋尿的习惯相当重要。婴幼儿阶段,给予充足的水分也别忘了定时帮宝宝换上干净的尿布,减少细菌与会阴部接触的时间;待孩子开始进入戒尿布时期,应依循孩子的发展细心引导,千万别让孩子养成憋尿的坏习惯。
由前往后,也就是由会阴部往肛门方向擦拭,可避免细菌由肛门口(大肠杆菌)带往尿道造成感染。婴幼儿阶段,爸爸妈妈要把握正确的清洁方式,待孩子能够独立上厕所与清洁时,也别忘了教导正确的擦拭方式。
婴幼儿阶段,男宝宝的包皮大多紧紧与阴茎黏在一起,正确的清洁方式,应将包皮轻轻的往后推,能将残留在包皮上的尿渍洗掉,但也提醒爸爸妈妈,勿直接针对尿道口做清洁,以清水带过即可。
若罹患泌尿道感染,需依医师指示按时服用抗生素,勿随意停药并定期复诊,追踪尿液状况。
孩子泌尿感染要避免憋尿
家长朋友们注意:孩子也会泌尿感染。泌尿感染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在婴幼儿、儿童阶段亦相当常见。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急救加护医学科主治医师王淑美表示,泌尿道感染是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及肠胃炎的儿科常见疾病。小儿泌尿道感染可经由血行性或上行性细菌感染。这些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常合并泌尿道畸形,若没有进一步详细检查,而重复感染,很容易造成肾脏受伤。小儿泌尿道感染症状多样化,和其他疾病有时不容易区分,所以家长应提高警觉,尽早就医,以便快速诊断出来并予以适当治疗。
1.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
2.避免憋尿;
孩子泌尿感染
3.勤换尿布有肋减少泌尿道感染;
4.小男生包皮应确实清洁,如有包皮过长或过紧的问题,应遵照医师的指示护理;
5.清洁孩子的小屁屁时,须避免沾染至尿道附近。
婴幼儿泌尿道感染不一定以频尿、尿急、小便痛来表现,而可能是发烧并畏寒、食欲不佳、呕吐、哭闹不安、延长或晚发性黄疸等,刚开始常以为是一般感冒来治疗;但有些婴幼儿也会以血尿或脓尿表现,所以若在尿布上出现血或黄绿色的脓尿,家长应紧急送医检查。已具表达能力的大孩子,多是下泌尿道(膀胱或尿道)感染,较少会发烧,常以解尿疼痛、频尿或腰痛表现。
而针对口语能力欠佳的小小孩,家长则可由下列几点观察:没有明显感冒症状(如咳嗽、流鼻水等),或肠胃炎症状(如呕吐以及拉肚子等)的不明原因的发烧,且多日高烧不退,这时应验尿检查,以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何谓泌尿道感染
人类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这四个器官的感染,统称为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多为会阴处的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从尿道进入,再感染至膀胱、输尿管和肾脏,其顺序和尿流方向相反,因此称为「逆行性」或「上行性」感染;除此之外,若泌尿系统先天或后天性构造或功能异常,如膀胱输尿管逆流、双条输尿、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尿道阻塞、神经性膀胱等,也是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泌尿道感染原因
梗阻与返流
什么情况会导致尿路感染呢,尿路梗阻和反流可引起尿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使尿引流不畅,尿潴留,容易引起感染。
引起梗阻和返流的原因有二
1、机械性梗阻,如先天性畸形、结石、异物、慢性炎症引起的疤痕挛缩和前列腺肥大等。
2、神经功能性梗阻和返流,如神经原性膀胱、先天性解剖缺陷、巨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返流等。
尿路梗阻及返流均能梗阻尿及尿潴留。因为尿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容易引起感染。据统计,梗阻性尿路感染较非梗阻性感染的发病率高10多倍,下尿路梗阻较上尿路梗阻感染的发病率高2倍。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例必须检查有无泌尿道梗阻和返流存在,必须去除这些因素,否则难以治愈。
妊娠
妊娠期中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和子宫压迫输尿管下段可以引起尿液引流不畅。在妊娠10周时即可从静脉肾盂造影图中看到肾盂和输尿管扩张现象,尤以右侧为明显。据测量正常人肾盂和输尿管含尿量为6~15ml,妊娠期可达20~60ml,这种尿液存留、延迟排出容易导致感染。
在产前检查中发现有2~13%的孕妇有无症状的细菌尿,若不加治疗,将有25~40%以上的病人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妊娠过程中尿路感染可以出现于各个阶段,因此需多次作细菌培养。
由于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的问题,可以作为尿浓度检测的探索,孕妇尿路感染,尿浓度下降。治疗后尿中细菌的浓度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目前认为是由于肾乳头炎症或血流量的减少而引起的尿浓度变化。
动物实验中大量细菌进入肾内而不出现肾功能丧害,若肾乳头有细菌侵犯时则出现肾功能减退。现已证明妊娠期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往往会侵犯肾乳头,出现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减退。
糖尿病问题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一系列代谢功能的紊乱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容易引起感染,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更不易控制。据报道糖尿病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倍,同时发现糖尿病女病人中患有无症状细菌尿者达20%。
因此一致主张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尿路器械检查;若必需检查,应先控制血糖,然后再行检查,同时应尽量消除尿内的细菌生长。
先天性畸形
泌尿系常有许多先天性畸形发生,如马蹄肾、异位肾、肾旋转不全、肾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膀胱外翻等,这些病变往往都能引起泌尿系梗阻而导致感染。
尿路器械检查
常用者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尿道造影等),由于操作损伤粘膜或消毒不严,能使细菌带入尿路,或使原有感染灶扩散发生感染。尤其是脊椎损伤或脑血管意外截瘫病例引起的尿潴留。
长期卧床,放置留置导尿管者,100%发生感染。这些病例一般不死于原发病变,而大多死于尿路感染。对必需长期施用留置导尿管者,应改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引流尿液。
必须用经尿道留置导尿者,应采用优质导尿管,当前以水凝胶(hydrogel)涂抹的硅胶导尿管为较理想,其生物习性对机体组织的刺激达到最小程度,可以减少感染发生。
泌尿道感染是怎么回事 何谓泌尿道感染
任何关于尿道的感染都可以称为泌尿道感染,因此了解泌尿道感染之前,必须先认识身体的尿路系统。
所谓的尿路系统,是指身体会将不需要的废弃物质经过血流传送到肾脏,肾脏的功能就如同饮水机的滤网,可过滤出人体不需要的代谢物和水分。
接着将废弃物质从肾脏出口(称为肾盂)经过输尿管到膀胱,而膀胱就像是个储存室,当储存一定水量时就会产生尿意,最后经由尿道解尿。
而上述系统的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都可以称为泌尿道感染。
有关泌尿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其中最关心的莫过于可能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哪些影响?
正常来说,除了肾盂肾炎和尿路败血症以外,大部分泌尿道感染所引发的疾病,并不会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只要接受治疗都能获得良好的改善。
1、肾盂肾炎,是指肾脏和肾盂因为细菌感染产生发炎,症状有腰酸、血尿、发烧等,严重时会引起败血症甚至是休克,进而导致胎儿早产,建议妈咪若有不适应该尽速就医。
2、尿路败血症:是指严重的泌尿道感染所引发的败血症,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最主要是病菌经尿道口逆行而上侵入肾脏(肾盂肾炎)、膀胱和尿道所引起的发炎反应。
如果病患本身有结石、神经性膀胱、先天性泌尿道异常或糖尿病等病变,则更容易有尿路感染发生。此外,在怀孕期间更应注意尿路败血症引发的并发症,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
不少人认为孕妇比较容易有泌尿道感染问题,女性并不会因为怀孕而增加泌尿道感染机率,但怀孕时会有频尿或类似尿道炎的情况发生,尤其进入怀孕中后期,子宫明显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变小而产生频尿现象,因此才会被误认为是尿道炎作祟。
然而,产后确实较容易有尿道炎发生,产后妈妈因为哺喂母乳的缘故,生理机制出现假性停经,并且抑制雌激素分泌。
当身体缺少荷尔蒙作用,肌肤变得干燥、缺乏弹性,所以像是阴道壁、尿道壁都会变薄和干涩,一旦皮肤的保护能力下降,便容易有泌尿道感染问题。
除了个人习惯以及生理因素之外,如肾结石、肾肿瘤、膀胱结石、尿管结石等,也都会引起尿道发炎现象,假如有反覆感染尿道炎的情况出现,应该寻求专业医师进行治疗。
小儿尿感的日常护理
小儿尿感的日常护理
护理泌尿道感染的孩子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对症护理: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常有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要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换尿布,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消毒。
2、观察药物副作用,按疗程服药: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口服抗菌药物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于饭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一般服药后尿痛、尿急等症状会较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此时最重要的是仍需按医嘱继续服药,切不可见患儿没什么症状了就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泌尿道感染。
3、预防泌尿道感染:注意幼儿不穿开裆裤,婴儿勤换尿布,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男孩子要将包皮摞上去洗,龟头发红可涂抗生素软膏,如包皮被尿垢粘连,要到小儿外科门诊分离,以减轻对尿道口的刺激,避免发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积极治疗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