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喝酒后恶心怎么办快速缓解 穴位按摩-中脘+内关+足三里

喝酒后恶心怎么办快速缓解 穴位按摩-中脘+内关+足三里

功效:中脘穴为任脉之穴,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上4寸处。

按摩方法:按摩时,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

功效: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之一,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

位置: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按摩方法:取准穴位后,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在右侧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5~10分钟,按压时力度以感觉到有一种酸麻胀感一直向腋窝传导为佳。

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的功效。

位置: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侧足三里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感,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怎样医治浅表性胃炎

一、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础。饮食应节制,定时定量,食物应易消化且有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二、水针。穴选:脾俞、胃俞、相应夹脊、中脘、内关、足三里。方法:选用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阿托品0.5mg或普鲁卡因1.0%注射液,注射于上述穴位,每次1~3穴,每穴1~2ml。

呕吐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痛风按摩哪里比较好 痛风自我按摩方法

按揉肺俞,胃俞,揉擦肾俞,按摩中脘,揉气海,按揉手三里,拿合谷,拿按内关,外关,按揉足三里,三阴交,以上穴位按顺序按摩,每穴按摩20-30次,早,晚各按摩一遍为宜,每遍30分钟左右。

胃疼艾灸有用吗 肝气犯胃型胃疼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舌苔白,脉弦,为肝气犯胃。

施灸方法:灸疗用补法,每穴每次灸疗壮数3-7壮,每日灸治1次,10-3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太冲,阳陵泉。

呕吐出血针灸治疗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呕吐艾灸哪里可以缓解

呕吐应该辩证分型来取穴进行艾灸,具体分型如下: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饮食停积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艾灸手法: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艾灸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艾灸疗法: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艾灸手法:用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的皮肤,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饮食停积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艾灸手法: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艾灸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膈关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膈关常用配伍疗法

胸闷嗳气可配内关,太冲;胃腑诸疾可配中脘,内关,足三里;脊背强痛可配大杼,大椎。

刮痧对胃炎有作用吗 胃炎辩证加减刮痧疗法

主要症状: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

刮拭穴位: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上肢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公孙。

刮痧方法 :补法。

主要症状: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得温则轻,大便稀溏,四肢清冷,神疲乏力。

刮痧穴位: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气海,关元,最后下肢足三里。

刮痧方法:平补平泻。

主要症状:胃脘及胁肋部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症状减轻,或伴随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等症。

刮痧穴位: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期门,太冲。

刮痧步骤: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胃俞,再刮胸胁期门,腹部中脘,最后刮下肢足部太冲。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主要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性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或腐败酸臭味。

刮拭穴位: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腹部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

胃疼艾灸哪个部位图 脾胃虚寒型胃疼

症状:胃疼隐隐,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细。

施灸疗法:灸疗用补法,每穴每次灸疗壮数3-7壮,也可用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3-5分钟,可每日灸治1次。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章门。

胃病刮痧刮哪里最好 寒邪犯胃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由于外感寒邪,直中胃腑,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而致,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暖,脘腹得热痛减,遇寒则痛增,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或弦迟。

治则: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

刮痧方法:首先用补法刮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出现痧痕为度;然后刮胃俞,脾俞,至出现疼痛为止;每日刮治1次。

相关推荐

什么穴位缓解胃痛

1、按摩中脘穴缓解胃痛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按摩天枢穴缓解胃痛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按摩足三里缓解胃痛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哪些

(1)针灸疗法:临床上常选用内关、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等穴。痞满甚者,加刺膻中、章门;情志抑郁者,加刺期门、太冲;上腹痛甚者,加上脘、梁丘;食滞者加解溪;长期消化不良者,加刺下脘、胃俞、脾俞。亦可采用灸法,选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使用艾条灸或隔姜灸,均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水针:穴选脾俞、胃俞、相应夹脊、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法:选用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阿托品0.5MG或普鲁卡因1.0%注射液,注射于上述穴位,每次1~3穴,每穴1~2ML。 (3)推拿疗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推拿治疗可有

心口疼按什么穴位

1、心口疼按摩中脘穴 双手掌重叠紧贴中脘穴,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 2、心口疼按摩粱门穴 双手掌重叠,置于腹部,先从右肋弓至左肋弓到脐,再回到右肋弓;顺时针方向旋转推粱门穴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推粱门穴1~2分钟。 3、心口疼按摩足三里穴 取坐位,用右手拇指峰贴于左侧足三里穴按揉1~2分钟;再换左手拇指贴于右侧足三里穴按揉1~2分钟。按揉频率不要过快,使穴位有酸胀感。 4、心口疼按摩内关穴 心脏不好的人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以按内关穴。内关穴是心包

胃痛怎么快速缓解 胃阴不足引起的胃痛

辨别方法: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类似饥饿样疼痛,或者表现为似饥饿但不欲饮食,口干舌燥。 穴位按摩方法:可以按摩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章门穴、足三里穴、内关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其中脾俞、胃俞、中脘、章门为俞募配穴,加上足三里、内关可以健脾和胃,帮助气血化生;血海、三阴交可以补阴养血。 食疗方法:用白芍30克,甘草6克,粳米适量,一起熬制成稀粥食用。可以养阴生津,缓急止痛,适用于胃阴不足胃部隐隐灼痛的人群食用。

儿童胃疼按摩怎么

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以缓解胃痛,穴位按摩可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按摩哪些养生穴位,可快速缓解胃胀胃痛症状。 长按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长按中脘穴: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长按足三里穴: 在

艾灸三阴焦位置图和作用 三阴焦配伍艾灸疗法

1.配天枢,合谷,有清热除湿,健脾和中的作用,主治急性肠炎。 2.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有渗湿利尿的作用,主治癃闭。 4.配中极,天枢,行间,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5.配阴陵泉,四白穴,足三里,脾俞,肾俞,有益气健脾生津,滋养肝肾,补肾填精的作用,主治神水将枯。

缓解胃疼的方法

灸中脘 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后,术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笔写字状,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 温和灸15~20分钟。按先左后右,左内关→左足三里→中脘→右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的顺序,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方中内关穴 方中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为治疗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致胸、胃、肠疾病的

不容的准确位置图片 不容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中脘,内关,足三里,合谷,梁丘,针刺平补平泻法,调中和胃,理气化滞,治疗食指胃脘之胃痛,嗳腐吞酸,呕吐等。 2.配期门,劳宫,梁丘,太冲,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治疗肝胃不和之脘胁胀痛,心切痛,呕血等。 3.配肺俞,脾俞,丰隆,合谷,膻中,针刺泻法,化痰除湿,治疗痰湿咳喘。

胃疼艾灸有用吗 食滞型胃疼

症状: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黄腻,脉滑。 施灸方法:灸疗用补法,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 下深层,起到温阳散寒补虚之效,每穴每次灸疗壮数3-7壮,如用艾条灸,可用雀啄灸,每穴每次灸3-5分钟,可每日灸治1次,10-30天为一个疗程。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

胃疼艾灸3大养生穴位止痛效果强大

由于人们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很多人时常会出现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胃部毛病。胃痛怎么?中医认为,胃痛患者,艾灸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等3大养生穴位,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中医学认为,胃痛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气机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艾灸治疗胃痛时,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 艾灸治胃痛的方法 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