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恶心怎么办快速缓解 穴位按摩-中脘+内关+足三里
喝酒后恶心怎么办快速缓解 穴位按摩-中脘+内关+足三里
功效:中脘穴为任脉之穴,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上4寸处。
按摩方法:按摩时,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
功效: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之一,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
位置: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按摩方法:取准穴位后,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在右侧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5~10分钟,按压时力度以感觉到有一种酸麻胀感一直向腋窝传导为佳。
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的功效。
位置: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侧足三里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感,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怎样医治浅表性胃炎
一、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础。饮食应节制,定时定量,食物应易消化且有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二、水针。穴选:脾俞、胃俞、相应夹脊、中脘、内关、足三里。方法:选用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阿托品0.5mg或普鲁卡因1.0%注射液,注射于上述穴位,每次1~3穴,每穴1~2ml。
呕吐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痛风按摩哪里比较好 痛风自我按摩方法
按揉肺俞,胃俞,揉擦肾俞,按摩中脘,揉气海,按揉手三里,拿合谷,拿按内关,外关,按揉足三里,三阴交,以上穴位按顺序按摩,每穴按摩20-30次,早,晚各按摩一遍为宜,每遍30分钟左右。
胃疼艾灸有用吗 肝气犯胃型胃疼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舌苔白,脉弦,为肝气犯胃。
施灸方法:灸疗用补法,每穴每次灸疗壮数3-7壮,每日灸治1次,10-3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太冲,阳陵泉。
呕吐出血针灸治疗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呕吐艾灸哪里可以缓解
呕吐应该辩证分型来取穴进行艾灸,具体分型如下: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饮食停积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艾灸手法: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艾灸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艾灸疗法: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艾灸手法:用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的皮肤,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饮食停积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建里,神阙,阴陵泉,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建里,神阙,阴陵泉,与俯卧位加灸脾俞穴。
艾灸手法:各穴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用火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灸3-5壮。
艾灸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膈关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膈关常用配伍疗法
胸闷嗳气可配内关,太冲;胃腑诸疾可配中脘,内关,足三里;脊背强痛可配大杼,大椎。
刮痧对胃炎有作用吗 胃炎辩证加减刮痧疗法
主要症状: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
刮拭穴位: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上肢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公孙。
刮痧方法 :补法。
主要症状: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得温则轻,大便稀溏,四肢清冷,神疲乏力。
刮痧穴位: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气海,关元,最后下肢足三里。
刮痧方法:平补平泻。
主要症状:胃脘及胁肋部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症状减轻,或伴随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等症。
刮痧穴位: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期门,太冲。
刮痧步骤: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胃俞,再刮胸胁期门,腹部中脘,最后刮下肢足部太冲。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主要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性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或腐败酸臭味。
刮拭穴位: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腹部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
胃疼艾灸哪个部位图 脾胃虚寒型胃疼
症状:胃疼隐隐,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细。
施灸疗法:灸疗用补法,每穴每次灸疗壮数3-7壮,也可用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3-5分钟,可每日灸治1次。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章门。
胃病刮痧刮哪里最好 寒邪犯胃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由于外感寒邪,直中胃腑,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而致,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暖,脘腹得热痛减,遇寒则痛增,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或弦迟。
治则: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
刮痧方法:首先用补法刮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出现痧痕为度;然后刮胃俞,脾俞,至出现疼痛为止;每日刮治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