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
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常见良性肿瘤,它来源于上皮成分外,还经常有粘液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混合瘤。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发病年龄在20~40年之间,男女无差别。中医称“腮疮”、“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痰湿积聚型:患者耳下部肿块,时有胀感,倦怠乏力,胸闷痞满,泛泛呕恶或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消痰散结,健脾化湿。
处方:海藻、昆布、海带、苡仁、牡蛎、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贝母、白术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猪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瘀血阻滞型:患者耳下肿块,时有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法:活血软坚,化瘀散结。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归尾10克,猪苓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火壅盛型:患者耳下增大较快,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头痛胁痛,口干口苦,面红耳赤,听力失聪,吐痰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降火,解郁散结。
处方:当归、龙胆草、山栀、熟地、浙贝母各10克,川连、木香各6克,黄芩、皂角刺各9克,大黄、芦荟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会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中医治疗见效慢,甚至是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腮腺混合瘤患者来说,中医治疗也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所以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可要和医生沟通啊。
腮腺混合瘤是什么样的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青壮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1.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
2.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
3.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耳朵下面淋巴结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耳前淋巴结肿大: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发生不同性质的“报警信号”,有其不同的意义。肿大是淋巴结最常见的异常现象。耳前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眼睑、腮、腺、颊、耳、颧颞部等炎症。
2、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触摸耳部就可以作出相应的诊断。
1、西医治疗: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西医治疗周期较短,见效快,但是西医疗法只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所以不推荐使用。
2、中医疗法:中药在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有独特的方式,其中‘淋巴炎消贴’就以黑膏药的形式出现的,黑膏药在中医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内病外治法,药效渗透病变位置,在不伤害身体情况下,达到治疗的目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2、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3、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1、急性耳后淋巴结发炎应首先控制炎症,避免扩散。
(2、支持疗法: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及液体,调节电解质平衡。
局部治疗
(1、外敷消炎散以消炎止痛。
(2、敷贴,结核性耳后淋巴结发炎如有穿破成瘘,可在切除窦道刮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用链霉素敷贴。
(3、封闭疗法:脓肿尚未形成时可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溶液做耳后淋巴结周围封闭(需先做皮试)。
现在你对耳朵下面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了了解,当发现此类问题时,也不要太过紧张。切忌盲目使用药物,应该先到医院查明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好心情,相信耳朵下面淋巴结肿大的问题很快得以治愈。
腮腺混合型血管瘤是如何造成的
腮腺混合瘤可以分为口腔颌面外科、涎腺肿瘤、良性肿瘤,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长时间的不到治疗的话,病程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但是疾病的恶变几率比较高,会给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在医学上,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统计,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占53%,全部良性肿瘤中占90%以上。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左右居多。男女发病率相似。
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引发腮腺混合瘤的病因有哪些,具体病因不明。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
一般情况下,腮腺混合瘤其大小在2-5cm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结节状,边界清楚,可被推动。切开见包膜完整,内呈实性,灰白色或浅黄色,也可见到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如发生囊性变,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内有透明液体。镜下可见肿瘤呈混合性,有软骨样组织、上皮组织及粘液组织混杂一起组成。
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种肿瘤,约有5%一10%可发生恶变。
如何护理腮腺混合瘤患者
①由于肿瘤包膜不完整及浸润性生长,常难以确定其边界,故首次手术时应在距肿瘤1cm以上将正常组织一并作广泛切除,将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措施。如切除不完全彻底,易于复发,虽再次手术,常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②手术中切忌切破肿瘤包膜,否则将使肿瘤组织外溢,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
③如术中需作冰冻切片检查,应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再切取组织送检。送检组织应注意边界组织有无癌细胞,以确定切除范围是否完全彻底干净。
④分离面神经时应在浅面沿其走向逐步分离,切忌在深面分离,切勿伤及面神经鞘膜。
⑤遇有出血,应用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或轻拭血液,严禁用力摩擦止血及钳夹止血。
⑥术中涉及面神经处理时,应根据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而定,不应单纯为了保留面神经而冒复发的危险,但术前亦应根据临床表现有所估计,以利手术进行。
腮腺混合瘤可分为哪几类
腮腺肿块可分为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1)瘤样病变
腮腺血管瘤: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肿块柔软、弥漫、进行性增大。紧压后可缩小,低头时增大,抬头后迅速复原,穿刺可抽出血液。
鳃裂囊肿:由胚胎鳃裂残余组织形成。位于腮腺区的囊肿为第一鳃裂囊肿,多发生于单侧,穿刺可抽出囊液。鳃裂囊肿可能发生恶变。
腮腺囊肿: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囊腔内为涎液。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多见于20~40岁男性,双侧腮腺区为好发部位,可伴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质地柔韧,患部皮肤搔痒,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可达60%~70%。
(2)良性肿瘤
腮腺混合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85%以上,肿物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状和分叶状,质硬,界限清楚,可活动。
腺淋巴瘤:约占腮腺肿瘤的1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为6∶1,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见,多位于腮腺后下极,肿瘤表面光滑,可有消长史。
单形性腺瘤:较少见,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其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
(3)恶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间液性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包括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块一般生长较快,病程短,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常有局部神经症状,当侵犯面神经时,可有程度不同的面瘫,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的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脑。
腮腺转移癌:约占腮腺肿瘤的3%。原发灶以眼睑、鼻咽及颊部常见,其它可见于头皮、前额、颞部及上颌窦等。
放疗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适合单纯放疗的肿瘤有早中期鼻咽癌、早中期颌窦癌、早期舌癌、早期喉癌、颈段和中段食管癌、早期宫颈癌、早期霍奇金病和早期前列腺癌等。
(2)适合放疗联合手术的肿瘤有早中期颅内肿瘤、中晚期头颈部肿瘤、早期甲状腺癌、食管下段癌、早中期胃癌、早中期肺癌、恶性胸腺瘤、中期宫颈癌、早中期直肠癌、早中期肛管癌、精原细胞瘤和一些软组织肿瘤等。
(3)适合放疗联合化疗的肿瘤有各期的小细胞肺癌、中晚期霍奇金病、各期恶性淋巴瘤和大部分晚期的恶性肿瘤。
(4)有些腺癌、恶性混合瘤不能首选放疗,如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及腮腺混合瘤等,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有时在术前或术后可配合放疗。
腮腺混合瘤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1、戒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大家每天都会听到吸烟会引起肺癌的报道,其实吸烟是所有危险因素中导致肿瘤第一位的因素,它可以导致除肺癌之外的数十种肿瘤,而不只是肺癌。吸二手烟同样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均衡的饮食可以大大降低患腮腺混合瘤的风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对于修复我们体内每天产生的损伤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字花科类是众多蔬菜中抗癌效能最高的食物。
3、减少酒精的摄入:过量饮酒是很多肿瘤的高危因素,少量的饮酒特别是红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很有帮助的。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30 分钟,一周5天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腮腺混合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锻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只要坚持就有意义。
腮腺肿瘤手术前应准备什么
1.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2.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
3.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有什么病理表现
腮腺混合瘤是胞膜情况不定的、以镜下结构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的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
腮腺混合瘤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任何单一因素都不能成为腮腺混合瘤绝对治病原因,腮腺混合瘤可能由多种内在及外在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腮腺混合瘤有染色体3p21、8q12、 12q13-15重排以及PLAG-1、HMGI-C基因表达。许多病毒与涎腺肿瘤发生相关,在人的腮腺混合瘤中已经证实有SV40的序列。
腮腺混合瘤由肿瘤性上皮和粘液样或软骨样间质所组成,根据其成分比例,可分为细胞丰富型腮腺混合瘤及间质丰富型腮腺混合瘤。一般认为细胞丰富型相对较易恶变,间质丰富型相对较易复发。腮腺混合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稍多见。腮腺混合瘤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腮腺混合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多数直径在2~125px;腮腺混合瘤小的肿瘤通常形成光滑、可活动的实性肿块;较大者倾向于隆起并影响表面皮肤或粘膜,扪诊呈结节状,高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多次复发者可形成固定的肿块。
当腮腺混合瘤在缓慢生长一段时期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病期在5~10年以上、直径超过100px的腮腺混合瘤,需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局灶性恶变和包膜外浸润。
腮腺混合瘤有很大程度的形态学变异,肿瘤细胞类型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其主要成分有包膜、上皮和肌上皮细胞、间叶和间质成分。
腮腺混合瘤有无包膜和包膜厚度不定,定量研究显示其厚度在15~1750μm。在主要为粘液样成分的肿瘤,可能实际上无包膜,肿瘤直接与邻近涎腺组织相邻。多数腮腺混合瘤都有向包膜突入的指状突起,肿瘤有在包膜附近或沿包膜形成裂隙的趋向。
腮腺混合瘤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另外,依靠临床表现、通过视诊、触诊等诊断方式作出初步判断。腮腺混合瘤不可以做组织活检,因为组织活检有可能诱发肿瘤恶变,产生恶性肿瘤,并可能经由组织活检时的探针将肿瘤组织带到其他健康组织部位,因而导致了肿瘤的转移。
痄腮散的治疗优势
痄腮散三大优势:安全便捷,显效迅速,扶正固本,治疗腮腺炎之首选名方!
1.中医外治,安全便捷
痄腮散遵循传统中医外治法之治疗理念,将方剂直接涂敷于患处即可实现治疗效果,不仅用药简单,而且还可避免口服药物之诸多弊端,安全便捷。
2.直达病灶,快速显效
痄腮散直接于腮腺炎患处用药之治法可使药性直达病灶,针对局部病患组织而发挥治疗效果,显效十分迅速。
3.功效全面,扶正固本
痄腮散汇集多味名贵中药材精细配伍而成,既可切断病机、拔除毒邪,又能扶正固本,消除各种并发症,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治疗腮腺炎之传统名方,由多味名贵纯中药精细调配而成,具疏风清热,活血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痄腮散遵循传统中医治病求本之原则,以外治涂敷之法针对腮腺炎之病理病机,快速拔除邪毒并扶正固本,对于上述各症型腮腺炎皆有神奇疗效,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家大力推崇,目前已成为治疗腮腺炎之首选用药。
腮腺混合瘤是如何引起的
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在医学上,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统计,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占53%,全部良性肿瘤中占90%以上。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左右居多。男女发病率相似。
一般情况下,腮腺混合瘤其大小在2-5cm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结节状,边界清楚,可被推动。切开见包膜完整,内呈实性,灰白色或浅黄色,也可见到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如发生囊性变,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内有透明液体。镜下可见肿瘤呈混合性,有软骨样组织、上皮组织及粘液组织混杂一起组成。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青壮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专家强调,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种肿瘤,约有5%-10%可发生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