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胆囊息肉有什么禁忌
患有胆囊息肉有什么禁忌
1。饮食规律
通常情况下导致胆息肉的原因无非以饮食不规律所致,现在很多人经常会因为没时间、过多零食等因素,从而出现有三餐无规律的情况,这一情况会严重的影响到胆汁的正常分泌,长期如此势必会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还有一些人经常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这也是导致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规律饮食,早餐也必须要吃。
2。低胆固醇饮食
患者必须要注意保持饮食的清淡,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尽量的少吃些油腻食物,这类食物非常不利于胆囊的健康。除了要注意少吃油腻性食物之外,对于一些胆固醇高的食物也要注意少吃,以免导致胆固醇升高从而导致胆囊息肉情况更加的严重。尤其是在晚上,对于高胆固醇的食物更要注意少吃,以免诱发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
3。酒精饮品
过量的喝酒还有可能会导致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因此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同时还有可能会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从而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4。奶制品
患者在平时除了要注意少吃些蛋黄类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之外,还有各种乳制品也要注意少摄取。比如像未脱脂的牛奶、羊奶以及炼乳、奶油以及雪糕、冰淇淋、奶制品饼干、面包等,这些食物同样会加重肝脏负担。
得了胆囊息肉严重吗
1、得了胆囊息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无症状”胆囊息肉病人会出现胆绞痛、急性胆囊炎发作。胆囊息肉嵌顿于胆囊颈,胆汁排出障碍,胆囊内压力升高,引起胆囊壁循环障碍、胆囊积脓、坏疽,甚至胆囊穿孔、腹膜炎。
2、得了胆囊息肉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胆囊息肉患者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
3、胆囊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国内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息肉,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足见,胆囊息肉与胆囊癌密切相关。
4、导致胆囊息肉患者的病死率增加。资料显示,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直接导致胆囊息肉病死率增加。
胆囊息肉何种情况下需要手术
并非所有的胆囊息肉都需要即刻治疗。(1)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当胆囊息肉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或息肉直径超过 1 cm,或为单发病变,或息肉基底部宽大,或生长息肉的胆囊壁局部增厚,或息肉位于胆囊靠近肝脏或靠近胆囊出口的位置,或合并有胆囊结石等,特别是年龄超过 50 岁时,应考虑手术治疗;(2)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可行手术治疗;(3)因胆囊息肉而背负沉重思想负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也可进行手术治疗。(4)如患者没有以上情况,可不急于手术,建议每 3- 6 个月超声复查一次。
胆囊多发息肉如何治疗
对于多发性胆囊息肉而言,有的人觉得可以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所谓的保守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消炎利胆的处理同时配合以清淡的饮食来对胆囊息肉进行调理治疗,一般治疗期间做到三个月左右复查一次,经过保守治疗确实有部分患者的胆囊息肉变小了。
多发性胆囊息肉通过保守疗法进行治疗之后如果在半年左右的时间还是没有康复,或者是通过检查发现息肉还是没有缩小的迹象则说明保守治疗可能无效,这个时候就不必再花冤枉钱做保守治疗了,而是应该寻求积极的治疗方法。
所谓积极的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是指的通过手术的方式处理,一般手术针对于大于十厘米的胆囊息肉有非常不错的作用。在我们国家之力啊胆囊息肉其实是很过火的治疗方式,其实不一定有胆囊息肉就非得做胆囊切除。
注意事项
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其实当出现胆囊息肉之后寻求手术做胆囊切除其根本原因是害怕息肉癌变,根据一些统计来说胆囊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2.手术治疗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胆囊息肉是不会自愈的。胆囊息肉有三大致命临床特点,并且,这三大特点往往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希望非专科医院医生和广大患难能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些特点,避免给予不正确的认识、作出不良的误导、不正确的治疗和受到致命的伤害。特点一: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特点三:癌变率高。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胆囊息肉病手术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一般息肉超过1厘米才考虑手术。
胆囊息肉增大的饮食禁忌
1. 杜绝经常饮酒和经常吃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
2. 要养成饮食规律的好习惯,不吃早餐的人群容易患有胆囊息肉。因为不吃早餐,容易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浓缩,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3. 要身心愉快,不要有太多的压力,社会生活及工作压力过大的人群容易患有胆囊息肉,经常情绪不稳定,波动较大,烦躁易怒,情绪低落,户外活动少,经常熬夜以及生活不规律的人也容易患上的胆囊息肉。
4.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5. 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例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6. 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7. 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食物或辛辣食品。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一般多数为一种胆囊的良性病变,但是就算是良性的,如果息肉大的话还是要及时手术治疗的,一般对于胆囊息肉小于十毫米,又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的,那么是可以先观察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而对于大于十毫米的息肉,就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息肉直径>12mm的。
(2)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
(3)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的。
(4)患者年龄大于 50岁 。
(5)多发性息肉且短期内息肉有明显增大,同时胆囊壁增厚的。
另外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为:
(1)单发年龄大于50岁且直径大于10mm或合并有胆结石的,就要及时手术切除。
(2)有明症症状,经治疗后没有疗效并会影响到工作生活的,可以考虑手术。
(3)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是没有症状的,可定期观察三个六个月,如发现有增大及时手术。
胆囊息肉病变怎么办
当超声发现有胆囊息肉样病变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发的胆囊息肉且小于1cm的,不需要手术,可继续观察。因此一般手术适应证为:
1.合并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并有明显临床症状者。
2.胆囊息肉在1cm以上,无临床症状,单发的息肉。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息肉有丰富的血流或胆囊颈部的息肉。
3.疑有恶性变时,应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专家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处理就是做胆囊切除,其目地是预防。现在多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较小,恢复快,多数病人能接受。手术中对于疑有早期胆囊癌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是有癌变并已侵犯到胆囊肌层或浆膜层,理论上应做胆囊癌的淋巴结清扫或扩大切除。切除的胆囊都应做病理检查。
胆囊息肉合理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B超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胆囊息肉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胆囊息肉已成为肝胆外科门诊的常见病。但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对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存在分歧,甚至有些混乱。有的认为,胆囊息肉只需进行药物治疗,有的认为该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全面。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凸起性病变的总称,它包含着不同的病变类型。目前临床上将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型:①真性肿瘤:例如,胆囊部位的腺瘤、腺癌、平滑肌瘤及脂肪瘤等。其中,胆囊腺瘤通常呈多发性,发生部位不固定,多数还长有蒂,容易癌变。对该类胆囊息肉应高度重视。②假性肿瘤:例如,胆囊部位的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等。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多见,约占所有胆囊假性肿瘤的53.7%~62%。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好发于胆囊颈部,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该类胆囊息肉患者通常也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三大临床特点:一是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多样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二是该病的隐蔽性强。胆囊息肉患者多无症状。85%以上的该病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病变的。而3毫米以下的胆囊息肉即使经做CT和磁共振检查也难以被发现,因此这类患者极易漏诊。三是真性肿瘤的癌变率高。胆囊息肉的致命之处在于其可突发癌变。据资料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胆囊息肉的癌变率便逐年增高。而在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过程中,许多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一个方面。目前,做B超检查是诊断胆囊息肉病变的最佳手段。
一般来说,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患者,原则上不必进行手术治疗,可服用利胆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类患者一定要解除思想顾虑,而且应每隔4~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发现息肉有增长的趋势,可适当地缩短复查的间期。当胆囊息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①胆囊息肉的直径已大于或等于10毫米;②胆囊息肉呈广基(指息肉的底部宽)或单发,且直径已大于或等于8毫米;③经B超动态观察胆囊息肉体积的增长速度较快;④合并有胆囊结石;⑤合并有较重的慢性胆囊炎(其症状符合B超检查的结果)。
在临床上,治疗胆囊息肉的手术方式主要是胆囊切除。需要注意的是,怀疑胆囊息肉已发生恶变者不宜使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而应采取直接开腹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该类患者极有可能需通过实施扩大切除术(如部分肝脏切除或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等)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的症状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胆囊息肉对于人体的危害
很多人在患有胆囊息肉后,只是认为胆囊息肉是一种小疾病,因此也易忽视胆囊息肉的存在。但是,胆囊息肉实际上对于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胆囊息肉的危害是怎样的吧。
1、胆囊息肉患者平时诉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胆囊息肉发作时,胆囊息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胆囊息肉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2、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胆囊息肉发作,可使原有的症状加重,病死率增加。因此,这也是属于胆囊息肉的危害表现之一。
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胆囊息肉的症状可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所以,这也是由于胆囊息肉的危害所致。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患有胆囊息肉的危害表现具体的描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胆囊息肉的知识,重视起胆囊息肉的存在。如果您还有其它的胆囊息肉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胆囊息肉的注意事项 保持饮食规律
生活习惯是最常见的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患有胆囊息肉的人群每天都要吃早餐。一天三餐要按时,不能饥一餐、饱一餐。空腹容易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浓缩,过饱又会加重肝脏负担,促进胆囊息肉的大量分泌,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胆囊息肉也有良恶好几类
用超声或CT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变是影像学检查下的称呼,具体胆囊息肉是好是坏影像学检查可以大致判断,但病理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目前评估胆囊息肉按病理分类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假性息肉)与肿瘤性病变(真性息肉)两大类,其中真性息肉又有良恶性之分。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50%),又称它为假性息肉。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c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或者短期内增大明显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4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增强CT。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大于1c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这类息肉就是那一小撮很容易癌变的胆囊息肉,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假性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可以观察;而真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建议行预防性将胆囊切除,这样就可以减少胆囊癌的发生。如何判断息肉的真假就尤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