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足三里的作用

针刺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该穴可调理脾胃,理气活血,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对消化系统,特别是胃的功能有良性的调整作用,使其功能正常化,对免疫功能,血液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针刺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针刺禁忌

足三里穴不要针刺过深,如针刺2寸以上,并针尖向胫骨方向,会刺中胫后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连续打嗝好几天该怎么办

(1)一般疗法:对呃逆持续时间长不缓解的病人可试行屏气、饮冷开水或采用重复呼吸等方法多可停止呃逆。

(2)针刺疗法:此方法目前国内报道较多,如分别针刺少商穴、迎香穴、双侧膈俞穴,1次有效率可达90%以上,也可同时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配内关、太冲穴,缓解率可明显提高。

(3)穴位注药疗法

①用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 100mg及维生素B6 50mg,垂直刺入内关穴,有针感后,回抽无血即快速注药,每穴注射2ml,无效者于2h后重复1次,有效率达95.83%。

②5ml注射器抽取阿托品0.5mg后,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足三里穴1.5cm~2cm,经强激刺病人感到酸胀后,缓注0.25mg,同法再于另一侧足三里穴,有效率可达90%。

③同上述方法还可用维生素K3、普鲁卡因、异丙嗪等药物注射,亦多能收到良好效果。

胃疼针灸管用吗 胃疼针灸辩证选穴治疗

肝气犯胃:取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肝胃郁热:取中脘,足三里,内庭,行间,针刺用泻法。

肝郁脾虚:取中午干,足三里,期门,胃俞,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气滞血瘀:取内关,血海,公孙,膈俞,足三里,中脘,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取脾俞,足三里,胃俞,中脘,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胃阴不足:取中脘,足三里,胃俞,三阴交,针刺用补法。

肝气犯胃:内关,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脾俞,足三里,气海,中脘,内关,公孙,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肝气犯胃:足三里,期门,内关,阳陵泉,针刺用泻法。

饮食停滞:中脘,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用泻法。

寒邪犯胃:中脘,足三里,关元,公孙,神阙,灸神阙,关元,余穴针刺用泻法。

足三里的针刺方法 针刺足三里功能主治

功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和胃健脾,扶正培元。

主治:

消化系统: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小儿厌食,胃下垂,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溃疡病。

呼吸系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循环系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肾绞痛,膀胱俞,遗尿,月经不调,功能性之功出血,盆腔炎。

其他:面神经麻痹,近视,远视,耳鸣,耳聋,水肿,荨麻疹,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穴:配中脘,内关治疗胃肠疾患;配水沟,风府,上星治疗癫病。

中药调养护胃法

针灸推拿法:

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卓,能治病防病。

自然疗法:

一是饮食调理。

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

二是精神调摄。

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

三是运动养胃。

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

中药调理阑尾炎

(1)银花、公英各50克,丹皮25克,大黄15克,赤芍12克,川楝子、桃仁、甘草各9克,每天l~2剂,水煎后分2、4次服。 (2)鸡血藤100克,地丁50克,川楝子2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混合后分2次服。

(3)针刺足三里、阑尾穴、阿是穴。呕吐者加内关穴。

(4)薏米50克,冬瓜籽25克,丹皮、桃仁、紫花地丁各15克加水300毫升(6两),煎到100毫升。煎2次混合后分两次服,每日1剂。

(5)红藤、忍冬藤各100克,生大黄15克,水煎后加黄酒1小杯分两次服,每日 l剂。

中医如何养胃

中药调养护胃法: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针灸推拿法: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卓,能治病防病。

自然疗法:一是饮食调理。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二是精神调摄。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三是运动养胃。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

气管炎针灸改善

(1)针灸:以宣肺利气化痰为法。取手太阴经、背俞穴为主,一般用泻法,慢性体弱者用补法。

处方:肺俞、风门、列缺、天突。

随证配穴:外感咳嗽伴发热配合谷、大椎。内伤咳嗽痰多配丰隆、足三里;气急、喘、咯血配尺泽、孔最。

天突穴针从气管前、胸骨柄后刺入,反复捻转以加强针感,有降气、平喘作用,肺俞、风门、列缺均能宣肺降气,可随证选穴。针刺肺俞及其邻近穴,可使气道阻力减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外感咳嗽伴发热,取合谷、大椎以解表清热;兼有怕冷,背部FEEC痛者,可在上背部穴加拔火罐。丰隆为治痰之效穴,配足三里以健运脾胃而治痰湿。据报道,针刺足三里后可使通气量比针刺前增加。气急作喘,取定喘以利气平喘;热伤肺络,取尺泽、孔最以清泄肺热而止咯血。

(2)耳针:选穴:支气管、肺、神门。急性支气管炎加肾上腺、交感;慢性支气管炎加脾、肾。

(3)穴位注射:选穴:夹脊颈7~胸6。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胎盘组织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取穴1对,由上而下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疗程。

(4)埋线:选穴:大椎、肺俞、心俞、膈俞,除大椎外均双侧。随证取穴:气喘加定喘,咳嗽加中府透云门。一般间隔1月埋线1次,总次数根据病情决定。

针灸按摩五要穴保长寿

穴保长寿

《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与主治,后世又加上内关穴,这五大要穴对全身起到了重要的保健作用。

1.足三里

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

“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

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

4.合谷

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四总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 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疗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用右手使劲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着换手,使用左手使劲地揉右手的合谷穴5—7分钟。一日两次即可。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

5.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胸胁内关谋”中的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中医经常用来医治心脏系统疾病,它对调节心律失常和缓解胸闷有良好作用。还用于胃肠不适恶心打嗝,常配合足三里应用,甚至晕车也可点按此穴。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稍微有酸胀感,一般按3—5分钟即可。

针刺足三里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该穴可调理脾胃,理气活血,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对消化系统,特别是胃的功能有良性的调整作用,使其功能正常化,对免疫功能,血液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足三里的针刺方法

坐位:坐位,膝关节半屈,腓骨小头前下方,此点与腓骨小头及股骨外上髁恰成等腰三角形(犊鼻下3寸)。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小腿外侧面成90°。

深度:针0.6-1.2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感,向膝关节和足背方向放射。

针刺足三里功能主治

功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和胃健脾,扶正培元。

主治:

消化系统: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小儿厌食,胃下垂,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溃疡病。

呼吸系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循环系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肾绞痛,膀胱俞,遗尿,月经不调,功能性之功出血,盆腔炎。

其他:面神经麻痹,近视,远视,耳鸣,耳聋,水肿,荨麻疹,类风湿性关节炎。

女人按摩足三里的好处

1、改善肠胃问题

足三里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胃经是人体多气多血之经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等按摩足三里穴相当有效。

2、祛风解腿寒

按摩足三里具有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作用,足三里位于下肢,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膝关节炎、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有缓解作用。

3、补肾益寿

足三里作为人体的第一保健要穴,具有补中益气、补肾益寿、扶正祛邪的作用,同时该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补虚泻实,无副作用,恰当利用能够在内达到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是延年益寿,抗衰老的首选穴位。

女人按摩足三里的好处

足三里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胃经是人体多气多血之经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等按摩足三里穴相当有效。

按摩足三里具有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作用,足三里位于下肢,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膝关节炎、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有缓解作用。

足三里作为人体的第一保健要穴,具有补中益气、补肾益寿、扶正祛邪的作用,同时该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补虚泻实,无副作用,恰当利用能够在内达到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是延年益寿,抗衰老的首选穴位。

白血球减少症可尝试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上各放一约5毫米厚、直径约4厘米中间用针刺有10余个针眼的鲜姜片,接着将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柱放于鲜姜片上,用线香于艾柱上端点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后鲜姜片不动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温热感向局部肌肉内渗透、但不致灼痛、烫伤为度。达到预期效果后将鲜姜片拿掉令患者换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膝关节以下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血海、三阴交、悬钟直刺1寸,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捻针一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术,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方中足三里为传统的强壮要穴,能补气生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健脾强中,益肝滋肾的作用;血海、膈俞养血、活血、生血、补血,四穴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配以脾和肾的背俞穴能健脾温中、滋补肾阴。悬钟穴又名绝骨,是八会穴之髓会,据现代研究发现该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是治疗贫血必取要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穴,别名百劳;上杼穴,有益气壮阳的作用,据报道针刺大椎除白细胞数量变化外并有明显的左移现象,一叶核细胞比例增多,4~5叶核细胞比例减少,这一现象也可见于针刺足三里,如针刺其他穴位则无此现象出现;膏肓俞是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常用穴,三穴共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该法治疗各种原因而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具有安全性好、无任何副作用、操作简单、便用推广、成本低廉、可重复验证的优点,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关推荐

下脘痛咋回事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

不可不知的治疗脂肪肝的几大穴位

随着现在人喝酒抽烟应酬,已经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有大肚腩,这不仅让形体走样,还影响着身体健康,让脂肪肝趁虚而入,中医学中无“脂肪肝”之名,从其临床表现可属于“积证”、“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其病因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感受湿热毒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有关。脂肪肝的防治与五大穴位息息相关。这些防治脂肪肝的穴位,可采取按摩疗法或针刺疗法刺激穴位,以达到辅助治疗脂肪肝或预防脂肪肝的目的。 由于痰湿阻滞日久会致气滞血瘀,痰浊、瘀血

急性阑尾炎的急救方法

急性阑尾炎需急送医院治疗,入院前可采取以下措施: 患儿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减轻腹痛。只可给流质饮食,如母乳、牛奶、果汁、米汤等。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腹痛部位、腹肌紧张程度及压痛的部位、范围,每隔2-3小时测一次体温、脉搏。如果全腹部疼痛和压痛,腹部膨胀,出现寒颤,体温升至39c以上,说明阑尾已经穿孔造成腹膜炎,病情危重,必须紧急送医院救治。 如果距离医院较远,短时难以到过医院,阑尾未穿孔者可先服用消炎药,如复方新诺明片、红毒素片及麦迪霉素片等

肠粘连应该怎么办

1、如果是症状比较轻的病人,可以吃生植物油或者是理气宽肠汤,如果配合针刺足三里,效果会更好,症状比较严重的病人一般都是做手术,然后再采用博导治疗,这样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2、得了这样的病的人,不能吃硬食、粘食以及纤维丰富的食物,不吃冷食,不喝冷饮,尽可能吃粥、馒头、蛋糕、奶类、豆浆等软食和流食。还要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3、每天饭后都要坚持做俯卧撑,一般要做一个小时左右,这样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对疾病的恢复有很多的帮助,可以避免肠管处受阻。

针灸太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太白针灸方法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趾跖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方法:伸足,在第1跖骨小头后下方1寸处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 太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原穴,五腧穴之一,配属五行属土。针刺太白透涌泉,具有健脾和胃,活络止痛,降低血糖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胃痛,腹胀,腹痛,呕吐,肠鸣,泄泻,痢疾,善噫食不化,饥不欲食,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等症。 常用配伍疗法 1.配公孙,足三里足三里针刺补法,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

针刺太白透涌泉作用 太白常用配伍疗法

1.配公孙,足三里足三里针刺补法,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脾胃不和,食少腹胀。 2.配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调和脾胃,行气止痛,治疗饮食停滞之胃痛,饮食不化。 3.配厉兑,中脘,胃俞,丰隆,足三里针刺泻法,清泻胃热,调理脾胃,治疗胃火炽盛之消谷善饥,口渴引饮,脘腹胀痛。 4.配中脘,天枢,脾俞,章门,足三里针刺补法,或加灸,健脾益气,治疗脾胃虚弱之胃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泄泻等。 5.配脾俞,中脘,气海,中脘针刺先泻后补,以补为主,气海穴以雀啄灸法,余穴针

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

夏天每天艾灸好吗 夏天艾灸哪些部位好

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艾灸又能够疏通经络、温补阳气、祛除寒湿,两者的阳热结合在一起,起到的温补作用更强,正常人群建议以补气益中、增强体质为目的,可以艾灸足三里、关元和神阙三个穴位。 1、足三里足三里作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艾灸这个地方可以起到健脾养胃、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虚的人群。 2、关元:关元为任脉的关键穴位,艾灸这个地方具有温通经络、补肾益气、补虚益损的效果,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有较好的补肾作用。 3、神阙:神阙就是人体的肚脐眼,是先天之本,艾灸这个地方具有益气

结肠息肉手术后护理

首先肠息肉患者手术后应卧床休息,以便减少或者避免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以及有无腹胀、腹痛、腹膜刺激等的症状,还要时常观察咽部有没有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2其次肠息肉患者手术后应注意如果是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的患者,手术后应禁食6个小时,之后才能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个星期内忌粗糙食物。 3肠息肉患者在手术后还要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天枢、足三里、丰隆各

肝吸虫病可以针灸治疗吗

体针 对此病针灸治疗有辅助治疗作用,病人患华支睾吸虫病后,内伤肝脾、络脉瘀 阻、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渐积而成鼓胀。肝胃不和时针刺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太冲。 气滞血瘀时,针刺肝俞、膈俞、阳陵泉、太冲。气阴两亏时,针刺期门、章门、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太冲。寒湿中阻时,针刺脾俞。胆俞、至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有关症状进行加减配穴,如脘腹痞满加中脘,恶心呕吐加内关,神疲无力加关元,失眠多梦加神门、足三里等。针刺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 耳针 针刺耳朵相应肝、胆、脾、胃穴位。食欲不振者加胰胆、